浙江一公办幼儿园开设乳儿班,6 个月宝宝也可入托,如何评价这一举措?有哪些意义和困难?

发布时间:
2024-10-14 21:13
阅读量:
13

根据我对教育的长期观察,我发现这些年,或者说至少近十年,我们教育的议题很多都是偏的。六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入托的初衷好不好?当然好啊,可问题是这现实么?可以推广么?真的解决了社会上目前生育养育孩子方面的痛点了么?我看未必!

为什么未必?

说白了,当前流行在社会上的教育议题,严重偏离了一般性的普通家庭和大众的真实情况,回避了大多数普通家庭真实的需求,利用一些很高大上的“命题”,比如“创新”比如“素质教育”等等很政治正确的高大上的名词,来掩盖普通人真正的苦难。我私下里把这个阶段的教育议题,叫做“教育论题大跃进阶段”。差不多就是大多数人还没吃饱,就开始谈那些有的没的各种新概念,引领全宇宙了。

这个乳儿班是,之前讨论的车站接送式的小学也是。

这样对于一些特定群体来说当然是好事,比如需要政绩的某些群体,比如需要宣传的某些群体,还有这些虽然小众但是确实有这种需求且有能力去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去付费的群体。

但对另一些群体,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另外往往正是因为这种“高大上”,让我们整个社会议题的焦点发生变化,忽略了真正很严峻的问题。如果这时候出现了少量比较清醒的点出一些问题的人,很快要么湮没于“主流”中,要不然会带来另一种形式的社会割裂。我想这个才是最严重的问题,也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我们总是强调特殊性,忽略了一般性的问题,然后冒出一群人在那里自嗨,另有一群人沾沾自喜。然后除了这个之外,就没有然后了,因为这个根本没办法推广,也不具备实操性,往往变相成为了某些人的宣传手段,仅此而已。

比如这次温州幼儿园的事情,还有前不久浙江义乌车站式接娃放学模式的问题,莫不如是。

其实当代父母生育意愿低,最根本的原因难道完全是因为没时间管理孩子的问题么?如果这么理解,那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是:

1、我给你父母批长一点点的产假,给男士强制陪产假

2、我给办幼儿园的主体强制性要求,把幼儿接园的年龄标准再往下降一些....

我们先说第一点,能不能真正执行?不好说吧!8小时工作制都没办法落实的地方,实际执行产假的难度很大的,这不仅仅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还有职场文化和环境的问题。

尤其是在当下,如果一生育就面临大概率失业的问题,谁还会放心大胆生娃?

这个跟为什么当年出现“996是福报”言论之后虽然群情汹涌,但现实中很多人仍然不得不加班,并且不排除有一些人愿意卷加班的现象是一样的。

至于第2点的解决思路,我想但凡一个智商正常的地方管理者,我想都能想出这一招,但是为什么真正实行的寥寥无几?我想肯定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逻辑错了,更多的肯定是受到各种条件所限。

所以,这次又是浙江的另一座城市温州成为了这个问题的讨论焦点。

故而,其实提出正确的真正的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如果提出的问题不存在或者不正确,那么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就可能是有偏差的。

那么当代父母生养孩子意愿降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表面上的原因很多,比如没时间,比如没能力等等,但根本的原因客观上只有一个:没钱!主观上的原因也只有一个:不放心!

所以,真正解决年轻人生养孩子的意愿问题的办法,客观方面能做的也只有一个:提高年轻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主观方面能做的也只有一个:建立健全低幼阶段高质量的社会生养托育支持体系。

然后需要做的事情我们可以总结为一条:需要大量资金构建更加高质量更加普惠的整个社会的生育保障及支持体系。

我们不需要总是一惊一乍的“创新”邀功,我们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切实降低生养成本,解决广大年轻人生养的基本保障和后顾之忧。

要不然“创新”何用?‘高大上’何用?反而凸显我们跟基层严重割裂,决策跟人民群众实际脱离的问题。我们不是不支持探索试错,我们只是不支持这些脱离实际的“探索和试错”反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而掩盖真正问题的不作为。

就好像我们曾经觉得大学生失业问题,是大学生的观念有问题,觉得他们“不能吃苦”不愿意“回农村”,并且这种思想居然占据了我们最大流量的媒体,后面打脸是不是很快?都不需要一年就被啪啪打脸!当外卖员充斥着各种大学生,直到多次提醒已经饱和依然有大量大学生涌入,当大量应届毕业生只能被迫“考研”“被迫延毕”被迫“灵活就业”或者只能窝家里啃老考公考编,甚至斯坦福高材生都愿意到农村任最基层公务员的时候,你觉得年轻人没法就业真的完全是年轻人“不愿意脱下孔乙己长衫”的问题么?

这个就是找错了问题,乱说一通的典型案例了。

实际上真正“脱不下孔乙己长衫”的年轻人是极少数,他们要么根本不需要就业,吃老本都可以吃一辈子毫无问题,要么就是随时可以就业,根本不是跟普通年轻人在同一个赛道上竞争;而大量大学毕业生,其实他们是“即便脱掉了孔乙己长衫,甚至压根就没穿过孔乙己长衫然后脱了几层皮”却依然步履维艰,就业艰难。是些什么人,坐办公室坐了多久,脑子有多不清醒的人才会把这两类人进行混淆?进而提出这种“假命题”,最后还成为了社会的主流“焦点”,何其讽刺。

讲回到6月宝宝乳儿班的问题,我可以认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有益探索”,但我并不看好这个模式,甚至我会认为,这个后面很可能会成为一些机关单位的特色幼儿园。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深圳某单位招募志愿者教师带娃的事件:

这“乳儿班”后面大概率就会成为机关幼儿园模式啦...这些幼儿园的特点是什么?

毕竟是“小龙人”,所以是有资源支持的,比如这类幼儿园教师门槛是比较高的,因为经费倾斜,解决了一个教师质量从而解决抚育质量的问题。

另外因为作息相对规律一些,所以亲子培养陪伴可以跟幼儿园的支持体系能够更好衔接在一起,加上家长通常离单位很近,中午休息甚至上班时间过去溜达一圈看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所以一解决了钱的问题,二解决了教育质量的问题,那当然有些人会觉得是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举措和探索。

可是这些人是不太可能会想到,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特殊经济和社会地位决定的,一般人是很难在这方面达标的。他们但凡换个位置,这些前提可能就一个都不存在了,因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约等于毫无意义了。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想要大家有意愿生娃,还是现实一点:想方设法提高大家的职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提高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让他们享受同步的社会进步的红利,让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所依托。其他的,意义不大。真话有时候很扎心,但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可能有人会反驳说是这一代年轻人的家庭观念变了,我只想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什么让他们的观念变了呢?

从生不起养不起到结婚都结不起,是什么造成的?真的是因为幼儿园不够多么?是幼儿园接收幼儿的年龄下限太高?

以上!

@知乎校园


我是花生哥,欢迎关注 @花生哥聊升学规划

专注分享干货带成长,助你打通升学与职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