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都吸取了上一个朝代失败或灭亡的教训了吗?

发布时间:
2024-10-21 10:22
阅读量:
12

史书读得越多,就会越来越发现:

在上千年如此漫长的时间跨度下,你几乎找不出什么事算是新鲜事。

历史的基本规律就那么几条。

由此上场的纷繁复杂历史,也只不过是历史书套上不同的具体条件,就成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了。

为什么历史会有周期律,为什么不断地循环往复。

就是因为很多由基本规律引发的问题是无解的。

所谓的王朝吸取教训后改正也只不过是当时环境下最好的选择。

能改变一时之局,却不能扭转大势。

我就举个例子:

到底该国退民进,还是该国进民退。

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来,中国的企业精英们始终在争论这个话题,至今扰攘不一,没有定论。

其实,怎么会有定论呢?

几千年来都变换不定。

哪来的教训可以吸取。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财臣桑弘羊先开了一个国进的先例:

盐铁专营。

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定下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

这些手段初一施行,对帝国的确有大功无一害。

就连对桑弘羊不满的司马迁也说这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但是后来,武帝穷兵黩武,百姓破产,逼得他只能轮台罪己。

吸取了武帝的教训,昭帝在霍光操控下召开于盐铁会议。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盐铁会议废除了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

年逾古稀的桑弘羊也死于非命。

汉元帝即位后,更是废除了盐铁专卖。

但很快帝国就发现,没有盐铁专卖的支持,帝国财政根本支撑不下去。

最后西汉灭亡。

接手的王莽吸取了教训,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盘剥,又开始了他的国进民退之路。

变私田为王田,又按照古制颁布了五均六筦法。

搞得天怒人怨,王莽也被割了头颅。

随后千年的历史继续拉扯,集权程度高的就是国进民退,低的就是国退民进。

直到北宋,面对战争失利、国家财政疲弊的北宋政权。

王安石再次祭起国有经营的大旗。

王安石变法的范畴远远超过汉武帝。

汉武帝是盐铁官营,王安石的变法则包括茶、酒、金融贷款等很多项目都一律官营。

王安石变法几经沉浮,政见不同的党派轮流上台下台,折腾个不亦乐乎。

最后我们看到,蔡京上台后立即执行王安石的官营政策,跟着各地人民起义、外族入侵。

大宋转瞬即垮。

清末,中国大地上的另三场国进民退,也在一如既往地讲着王朝的往事。

洋务派开创的中国近代工业,虽然李鸿章最先提出了官督商办,为私权留下一道门缝。

但先后在袁世凯和盛宣怀主导下国进民退,最后一场保路运动崩了清朝的盘;

而民国以后,民族资本在黄金十年之后,也被国民政府全面垄断所取代,抗战后期国家资本和官僚资本已处于绝对。

但最后却被通货膨胀拖垮,于是江山飘摇,渡海迁台。

1949年后,公私合营,全国人民同吃大锅饭,市场经济荡然无存。

直接改革开放,才经济重返正轨。

这就是历史的大势,国进民退的开始之初,最容易办成事,也最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是在事成之后却慢慢露出痼疾,最后合到一个爆点,终于炸成分裂之势,

于是国家解甲归田,民间一路言笑。

一如政治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穷尽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