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的「学术酒吧」火了,年轻人为何爱在酒吧聊学术?参加「学术酒吧」能获得什么?

发布时间:
2024-10-29 11:48
阅读量:
17

北上广的「学术酒吧」火了,年轻人为何爱在酒吧聊学术?参加「学术酒吧」能获得什么?

先抖个小机灵,因为是在「北上广」啊,并且因为是在「酒吧」啊!

虽然说是有点逗小机灵的意思,但别误会,我不是开玩笑,也是很认真的。

这几个地方有什么特点?经济发达,高校云集,人才集聚,所以既有足够多的志趣相投的人,又有足够多的场地,还能有足够好的氛围!

你换个一般的城市去看看?这种「学术酒吧」根本火不起来,因为既没有人,硬件条件也不够,主客观环境都不允许。

顶多就是吃喝玩乐的传统酒吧,不管是闹吧还是清吧,都是吃喝玩乐为主+社交/放松,谁跟你聊学术?整个城市就没几个人有这种意愿,稍微有这种意愿的,恐怕也聊不出什么东西。

主要是我们国内大学的分布,研究机构的分布,人才的分布太集中了,没办法。而之所以这样,有国家规划引导的原因,也是这些地方经济和产业配套的原因等等。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在酒吧聊学术?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类同于创业主题茶话会/沙龙或者轻酒会):

1、 这其实是西方舶来品

不得不说,虽然看起来很潮,但实际上在西方学术氛围比较浓厚的大学周边或者里面,这种习惯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不太清楚能够追溯到多远的时候,我只知道,出国留学的这些学生或者研究人员,应该是了解这种情况的。

大家喜欢找个地方,或者咖啡馆或者酒吧聊学术....

2、原有的专业学术论坛和会议等形式,确实相对比较僵化流程化一些,讨论的环节通常做得不够充分,年轻人和小透明参与感太低了

这种传统的形式,通常都是大咖发言,然后满满的一天两天会议就结束了,你顶多能够认识你座位前后左右几个人,并且还说不上几句话就拜拜了。

搞得充实一些的,顶多也就大咖嘉宾主题演讲分享+分小组分主题讨论的形式。可问题是,依然不够自由,依然还是交流不充分,不轻松,不放松。

小透明依然没办法能够鼓起很大勇气去求认同并获得认同,依然避免不了那种过于严肃的氛围,落入“端着架子”,“谨小慎微”的窠臼。

就这样的环境,现代的年轻人应该是不太喜欢的,大家更喜欢平等的话语权和“话筒”随时转移的交流场景,放松的场合,话题甚至可以天马行空,并可以随便加入随便离开的场合。

这一点其实跟创业酒吧或者座谈挺相像的,大家交流的内容和环境都非常不错,深圳有些地方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我不管你是什么背景,是不是成功过,是不是失败过很多次,这些都不重要,大家就是坐在一起聊一聊,看看有没有办法碰撞出一些火花的。不管你任何身份,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普通人。

有目的性,但却不功利;更多的目的性在于,我就是想要融入进去,想要跟大家进行思想碰撞的,无关对错。这就很好!

3、原有的学术圈子,年轻人也越来越难以打入且不够便利

其实很多学术研究或者科学应用层面的东西,它不是总是自上而下推下来的,有些是行业前沿甚至最一线的需求反推上来的。

但是原来学术的发展方向,或者点子的来源总是高屋建瓴,这词不错,但其实有点“居高临下”去思考问题了,如果做学术的都是这种想法,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恐怕落地或者商业化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会走更多的弯路。

再说了,学术研究可不仅仅只包含基础理论研究,还包括应用研究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实也同样适用于学术研究。可问题是原来老派的环境不一定能够喜欢并且愿意推动这样的改变。

于是年轻人只能自己另开一桌了。这也很正常。

当然还有其他纯粹个人习惯和酒吧环境本身的原因,比如后者,有些地方的酒吧业主是很接地气的,开起了一些极具特色的特色酒吧,也会利用一些社会资源组织起一些特色学术活动,这在一些方面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便利。

年轻人要的就是:你想得周到,他图省事!

然后他只要参与并尽情交流就好啦,其他的是不想理会太多的。这样的学术交流态度,其实也蛮好的。

以上!

@知乎校园


我是花生哥,欢迎关注 @花生哥聊升学规划

专注分享干货带成长,助你打通升学与职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