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13 市已全部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 24.5%,对城市发展有哪些影响?
过去人们说东北三省的老龄化是因为人口流出,那么江苏作为另一个典型的坚定执行计划生育同时又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就很有说服力了。
实际上关注人口变动的人都知道,长期更低的生育率必然导致将来更高的老龄化水平,这是有因果逻辑关系的,但凡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
即使某个地区只执行一家生两个的办法,由于人在任何年龄段的死亡率都不为零,即使不考虑未婚与丁克情况,长期来看,也注定无法实现人口代际正常更替,一代比一代更少。
更不用说,江苏有很多地区当年评了计划生育先进地区,尽最大力度执行了一胎化的计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家庭的消亡过程:四个老人(第一代),父母两个(第二代),到第三代就只有一个人。所以从评计生先进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当地将来必然面临超级老龄化和稍晚些到来的人口总量大幅衰减。
更严重的是,第三代的那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后将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甚至在一部分时间里可能要同时面对四个高龄老人和两个低龄老人。
养老负担别无选择,但生育是可以自主调节的。所以尽管计生已经因为逐步放松二三孩而退场,但计生已经造成了更严重的老龄化,并且这种老龄化毫无疑问会强化当地的低生育问题,形成低生育——高老龄化——低生育的正反馈,仅靠家庭和个人的观念或内生动力很难打破这种正反馈。
因此,任何强调计生只是阶段性政策、并且认为计生既然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就不该再臧否讨论的观点,其实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计生对人口形势的长远影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全国层面出台鼓励性质的生育补贴才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终结计生的限制性,二是提供从外部打破高老龄化低生育的正反馈的机会。
江苏省内还有个更典型的案例:如东县是当年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的计划生育先进县,在60年代就试点计生,在全国开始计生时的80年代,95%的孩子是一孩,严格地贯彻了一胎化计生,使一胎化计生跨越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不少家庭两代人都是独生子女。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现在如东县面临着全国范围内最极端、也比江苏省内附近其他地区都严峻的人口形势。在七普时点,60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8.91%,65岁以上人口也达到29.98%。同时由于低生育——高老龄化——低生育的正反馈,0-14岁人口只有8.33%,可以说完全是一个超低生育、超老龄化的地区。
江苏是经济发达地区,目前尚且有能力相对妥善处理老龄化问题,特别是为本地户籍老年人的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但老龄化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并且将来江苏的老龄化水平还会继续加深。随着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抚养比不断提升,社会本身就有继续压低生育并将所有压力的倾向。当然江苏也可以通过吸引人口流入缓解自身老龄化问题,但我们知道低生育地区本身是一个人口黑洞,移民的生育水平会迅速向土著靠拢,形成人口代际交替方面的一种近似“庞氏骗局”。
即使不按2023年1.0而按2020年1.3的生育水平,长期持续下去,中国整体的老龄化水平在2050年前后就会达到如东县目前将近40%的超级老龄化水平,并且这还不是老龄化高原的最高点。
计生的宣传与计生的拥趸们认为正是因为计生压低了出生人口使劳动力能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劳动,因此才取得了经济建设成果。实际上正如人民银行先前的工作论文所言——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这负债不仅是超级老龄化,还有超级老龄化带来的难以破局的低生育——高老龄化——低生育的正反馈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