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 474.7 万对,比去年大幅下降,第三季度登记数创下单季度新低,如何看待此数据?
这个数据比很多人想的麻烦更大。
我们可以花三分钟,聊一下国内的结婚率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以及它会带来什么影响。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个数据:我国普通人平均几岁结婚呢?
答案是2020年:28.7岁。而这个数字在1990年还不到23岁。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的数据,2020年,中国人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
这几年数字一直在涨。
这个年龄在国际上来看已经不算年轻了。
以女性为例,前几年数字还是25岁,但即使如此,也排在了世界中游,只有北欧几个人口负增长的国家能比。
这里有个规律,越发达的国家,结婚越晚。
而中国年轻人结婚的年龄,这几年还在持续增高。
逐步呈现陡势。
生活压力、圈子禁锢是现代人不愿意结婚,晚婚的主要原因。
我们看2018年的人民日报调查。
年轻人不结婚的最大两个原因:
- 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
- 没遇到合适的人。
用更直白的话语翻译一下,就是:
- 没钱结婚,买房、彩礼、养娃。
- 没时间、机会社交去认识异性。
这两大原因又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钱就要更辛苦去工作加班,就更没有时间社交。
而排在3、4、5的“享受单身生活、生活不稳定、工作压力大”与其说是原因,不如说是1和2的结果。
因为要搞钱,所以工作压力大,生活不稳定;
因为结婚太累,所以干脆享受单身生活。
于是,闭环了。
如此来看,其实95%以上的晚婚原因,都和“没能力、没时间”相关。
那么,是出生人口的减少导致的结婚率下降么?
还真不是。
前面说了,我国平均结婚年龄此前在25岁左右,这几年才越来越晚。
而中国的新生儿数量在2017年之前是基本稳定的,大幅下降发生在2018年之后。
对比会发现,2018年差不多也是国内房价爬升到最高点的时间,
同时,也是国内消费能力降到低点的时间。
红色是固定子资产占GDP的比例。
蓝色是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
说白了,房价上去了,消费下来了。
看似GDP还在涨,其实是房价撑着,而不是消费。
再看看2018年后,为什么大家持续不敢结婚,不敢生娃。
2023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2019年的21559元增长24.3%。
看似消费在增长,但增加的是医疗、食品、服务;
降低的娱乐、衣着、生活用品等。
也就是说大家必要的生活成本增加了,而不敢花钱娱乐、买新衣服享受了。
衡量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从2019年的28.2%,上升到29.8%,百姓觉得钱包紧了。
同时,社会的适龄劳动力减少、就业岗位下降,普通就业人群收入增长迟缓。
企业开始了裁员、倒闭的浪潮。
就业人员从2019年的7.75亿人减少到7.4亿人,减少了4.4%。
老龄人口迅速增加,从2019年的2.54亿人增加到了2.97亿人,增加了17%。
为了给这部分60岁以上的人的养老,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的负担。
缺乏足够娱乐社交,原本不足的收入还要努力储蓄以应对突发性疾病或失业。
购买能力不足,非必要消费需求低迷。
大家没有心思结婚生娃了。
此外,男女意识形态对立,离婚率增加。
2021年,国内粗离婚率3.93‰,是2010年的几乎两倍。
粗离婚率,指计算周期内(如一年)的离婚对数除以该周期内当地人口数,反映的是当地每万人中有多少人离婚。
而且离婚还呈现出年轻化,女性主动的趋势。
离婚纠纷中,80、90后成为离婚主力,43.91%的离婚是30~40岁的夫妻。
而从婚姻时间来看,结婚2~7年是情感破裂高发期。
值得注意的是,离婚案中,原告73.4%为女性。
这让女性在婚姻、生育面前,更加慎重。
同时,在一份媒体统计的抽样报告中。
有52%的女性单身者认为,自己单身的原因是没遇到优秀的人。
而47%的男性认为,原因是自己还不够优秀;还有31%的认为经济基础还不够。
从中可以看出来,
不管结婚、离婚,男女都呈现出了性别撕裂的状态。
男女不再像以前期待“白手”共建家庭,而是希望一方准备好经济后,再组建家庭。
这一等,平均结婚年轻就越来越高,回到了我们开篇说的28.67岁。
至此,完成了婚姻-生育-经济的闭环:
晚婚不想生娃,出生人口少社会老龄化,适龄工作青壮年减少,居民平均消费降低,市场进一步低迷,更不好挣钱,没钱就更结不了婚。
所以说,看似简单的“结婚下降”并不只是“单身也能过的很好”的问题。
而是和整个社会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期待以后科技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自助餐里真有饱腹剂的存在吗?美国富国银行一名 60 岁的女员工在工位上去世,4 天后才被发现,如何看待此事?当年苏联挖地球为什么挖到 12262 米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