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强迫贪玩儿子打游戏到凌晨 4 点,你对这种反向教育有哪些评价?

发布时间:
2024-11-20 17:59
阅读量:
14

强迫贪玩儿子打游戏,这不是教育,这是训狗。

保持良好生活是言传身教出来的,让孩子感受到良好生活带来的正反馈,才能真正激发孩子自己去寻找良好生活的方式。慢慢地成长为一个健康完整的人。

强迫戒断的一个极端是“雷电法王”杨永信电击网瘾少年的往事。

那么这些曾经被点击的网瘾少年如今怎么样了呢?

2006年,杨永信在临沂成立“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该中心,旨在帮助“网瘾少年”摆脱电子游戏的荼毒,恢复身心健康状态。自2006年—2016年期间,在戒治中心接受治疗的儿童,多达6000多人[1]

他们走出戒治中心,对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造成了打击。更有甚者,在走出戒治中心后,跟父母反目成仇。

“从今往后,你们不再是我的父母,我要跟你们断绝关系!”

“以后,我活着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们感受痛苦!”

历史一遍一遍地重演。

悲剧一代一代地轮回。

但父母的无知和无奈,也不能全赖他们个体不努力,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就存在很多污染源。

那些无知和无奈的父母本身就是被这些污染源侵害,意淫出各种奇葩的教育方式,而对那些真正有效的方法视而不见。

你敢相信吗?当年将“雷电法王”推上时代风口的人,居然是北大中文系博士毕业,曾经做过央视记者,出版过很多文学作品和专题片,无数光环加身的刘银明。其中最出名的,当属2006年出版的图书《战网魔》。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大推手:央视,2008年,央视将《战网魔》拍成12集纪录片。纪录片中,杨永信讲述自己是如何与网瘾激战,并获得全面胜利的。洋洋得意的样子,仿若自己是“大英雄”。正是因为该纪录片,让杨永信和他的网瘾治疗中心名声大噪。很多家长将杨永信当成救命稻草,纷纷将孩子送过去,希望在治疗后,孩子能“重新做人”。

我不知道这位刘银明为什么这么笃信“雷电法王”的效用,也不知道他有没有躬身去到“成瘾戒治中心”感受过孩子们的惨叫,更不知道那个纪录片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拍摄成的。

但这一切都真实地发生了,像是遥远的人间地狱,却又离我们的生活那么近。

人都是这样的,都有易得性偏见,都希望能找到一个药丸、一个控制按钮、一个救世主能够“一招制敌”,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或许正是因为人性的这个弱点,很多人懒得花费时间在很多事情上,即使是那些非常重要的事,也宁可找个“神”,寻个“爹”,来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但问题是,这个世界有“神”的地方,就一定充斥着六界众生,“神、人、妖、魔、鬼、怪”一起乱舞。

做家长的,指望找到一个“神”人,找到一个“神”方法,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必然会被“魔”钻了空子。

为什么不在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多花费一点时间,多忍受一点耐心,多给予一些言传身教呢?

连游戏的乐趣是什么都不知道,凭什么定义“迫贪玩儿子打游戏到凌晨 4 点”就是在教育孩子呢?

你以为的孩子“崩溃大哭”是对打游戏的痛悔,实际上,可能只是对被控制的一种无奈反抗。

你以为的“反向教育”,在我看来不过和“训狗”的效果差不多。

长此以往,不拍你的孩子真的有一天变成“巴布洛夫的狗”吗?

真正健康的生命状态,是要建立在良好情绪的基础上的。

而良好情绪的主要来源,则是良好生活。

保持良好生活是言传身教出来的,让孩子感受到良好生活带来的正反馈,才能真正激发孩子自己去寻找良好生活的方式。慢慢地成长为一个健康完整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