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周围善良的人大多都得不到好报,心肠歹毒的人却过的很好?

发布时间:
2024-11-20 18:15
阅读量:
3

其实吧,很多人没有好结果,不是因为他们善良,而是因为他们懒,懒的同时,还自以为是,喜欢给自己的懒和独断找借口。

实际上,正直实诚人品好的勤劳的人大多数情况都混得挺好,而那些看上去正直诚实人品好却混得不怎么样的人,其实是虽然人格品性不算差,但在做人方面怠惰十足,甚至以不善社交为荣的人。

我知道戳破这个真相一定会挨骂,但我还是得说:“只要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也对我好”,这并不是善良,而是一种思维惰性。潜台词是什么呢?是:只要我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我就不需要学习怎么和人相处了,大可以不变应万变,用三板斧应对现实中所有的情况,然后别人还愿意顺着我的规矩来。如果社会没有按照自己期望的反馈,那就是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太可恨了,这个世界配不上自己。

来来来摸着自己的良心说,你们觉得可能吗?

与人为善这话没错,但人和人之间相处,同样是一门学问,需要动脑子的那种。不管是跟朋友相处,和恋人相处,和同事相处,和小人相处,都得【根据具体的场景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采用具体的方法】。包括你想要对别人好,你都得动脑子,去想怎么样才能好到点子上,而且恰好对方愿意给你回馈。否则这个事儿分分钟变成拍马屁拍到马腿上,我要苹果你塞给我一车梨。

很多人喜欢说,自己老实善良却没有好结果,别人是个长袖善舞的恶人却得到了好处,这说明不应该做好人,应该做坏人。

这其实就是很典型的二极管思维。我们说当坏人没好结果,这话没啥错,历史上的坏人大多数确实没什么好结果,恶有恶报本身是朴素但诚恳的大实话。

但一个人,在作恶上结了恶果,和他认真经营人际关系并得到了相应的好处,这是不冲突的。这也就是为啥虽然有些人可能人品不咋地,可暂时还能得到一些好处。老天是非常公平的,你在什么地方使了劲,动了脑子,老天一定会给你相应的回馈(虽然未必是你想要的)。

说到这大家应该就可以反过来想想: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善良,却混的没有那么好?我大致看了一下下面一些认为自己善良可是结果不算特别优秀的人的自我描述,基本都是“我不喜欢长袖善舞”“我不喜欢迎合别人”“我喜欢默默做好事”——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在品质上确实都算好人,可是在做人这方面,基本都是懒鬼

自己都不在社交方面好好学习,那凭什么要求别人给自己社交高分呢?啥都没做,还渴望好结果,这不是贪婪是什么?难道不该去反思一下自己么?

社交和人品这个不是高考,是大学修学分。你人品哪怕120分,社交不好好学不及格。照样还是不能保研。

实际上,稍微看看历史书就会发现,那些善良且过得好、人缘好的人,人家在社交上,是非常积极动脑子的。以三国为例,正好这段时间我在看三国的历史,我发现,刘备诸葛亮之所以有这么强的魅力能吸引那么多人跟随,就是因为他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用心对待,是真的在社交上上了心的:

  • 诸葛亮那么骄傲的人,平时喜欢吹自己管仲乐毅,可是面对同样骄傲又正好因为马超的事儿不太高兴的关羽,会顾虑到他寒门出身和对鱼肉百姓的贵族不屑的心态,温温柔柔地喊他美髯公哄得关羽喜不自胜。
  • 刘备自己不骄傲么?他也很喜欢吹自己,可是知道诸葛亮年轻气盛在意名望,愣是愿意放下身段三顾茅庐,真诚相待最终换得君臣盛轨。
  • 魏延和杨仪,俩人脾气一个比一个大。为什么他们愿意对刘备诸葛亮心悦诚服呢?不仅仅是因为那俩人有本事,而且他们都对自己发自内心地好,尊重他们的个性尽量调和,珍惜他们的才华破格提拔。

包括孔夫子也是,很多人喜欢说孔夫子人品好看透人性。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孔夫子能对人性那么洞察?那是因为他不惧辛劳周游列国,没有一刻不放松观察别人,他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能名垂千古那是他应得的。

正直且受欢迎的君子,不是因为他是君子所以才受欢迎。而是因为他们在社交的学习上真的学出了东西,可在这样大量的人脉诱惑下依旧保持自己的善良和操守,这才是他们被叫做君子的根本所在。

甚至“君子不屑于与小人打交道”这句话都是错的。君子不屑于和小人为伍并不是说君子冷着脸不搭理小人,小人就会一脸愧疚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多情况下,真正的过得好的好人他们非常知道小人到底是什么情况,不仅擅长和小人打交道,而且对“把小人引导成好人”拥有极高的热情。咱们作为普通人没必要去教化小人,但这从侧面来看也说明“不同流合污”不等于孤芳自赏自己玩,更不等于完全不擅长和小人打交道。

做人很难的,善只是做人的功课之一,社交也只是功课之一,我们要学东西多了去了。

他们在当好人的同时,并没有停止观察别人、积极关注别人,他们会对自己喜欢的人露出好脸色,但面对小人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傻乎乎地送人头,或者以为自己不屑一顾别人就会脸红躲开,聪明的君子,反而很擅长和小人打交道,甚至引导他们变成好人。

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在社交和做人上有所成就,无一例外都是他们动了脑子认真学习。只不过呢:

  • 好人会去找大家双赢的方法。
  • 坏人会想方设法损人利己。

在动脑子这件事上,他们势必都会得到做人的红利,但后续的处理方式,才决定了他们的结果。

最后吐个槽:估计会被喷,但说实话,我发现不少人语文是真的没好好学。

不止一个人在评论区跟我说,我国的文化提倡遗世独立,贬低八面玲珑,以不善表达为荣,看不起善于社交的人。甚至还有叉烧跑来跟我说,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所以孔子也认为好人应该不会说话会做事。

我:???

这已经不是理解力的问题,这特么纯粹就是脑子问题了吧?再不济百度一下很难吗?孔夫子听到都要气得爬起来。周而不比比而不周,说的是君子做事公正不搞小团体,讷于言而敏于行说的是做事麻利但遣词造句谨慎有分寸不随意伤害别人——这和会不会说话有什么关系啊?

遗世独立从来就不等同于清高傲慢。更何况赤壁赋的遗世独立说的是想当神仙了,人都不想当了所以无所谓社交了,也和清高傲慢没关系。

实际上,古代君子的风格总结一下就是关羽那样:“傲上不慢下”。这句话本身说的也不是对统治者甩脸子,而是像杨幂说的那样:面对人下人,把别人当人,面对人上人,把自己当人。即使在封建等级社会,照样保持自己的风骨,这才叫世俗意义的遗世独立。

还有些逻辑更扯淡,什么叫古代君子不喜欢社交?什么叫真正刚正不阿的人会说真话但不会溜须拍马?是陈情表不够情真意切?还是谏太宗十思疏文笔不够好?战国策更不用说了,整本书讲的就是说话的艺术。

所谓八面玲珑被看不上,那也是有语境的。屈原不愿意八面玲珑,是因为当时整个环境都烂了,他不愿意为了社交放弃自己的爱国心和原则。关键词是原则好不好,社交只是术。

虽然我是个学渣,但我真心觉得,自己断章取义瞎扯淡,学不好知识还赖课本,真的不是好习惯。至少在天朝,很难有比语文课本三观更正的少年读物了。

今天说鲁迅不行,明天说岳飞不行,后天又diss愚公欺负家人。

自己不好好学习不看课后讲解,有了问题就知道甩锅课本。也难怪有些人社交社交不行,恋爱恋爱不行,事业不行赖国家,感情不行赖性别,性格不好赖家庭,总之全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是那朵无辜的小白花。

……精神胜利,有意思吗?

想要被别人喜欢,就先去关心别人,去看看别人的想法;想要自己的善良有价值,就去思考一下自己的这个善良应该怎么运用;想要不被小人欺负,就去观察一下到底怎么样才是小人,如何和他们打交道才能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不受伤害。

世界是很公平的,你有需求,你就得付出。你想要自己的品格得到他人的认可,你就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我经常被人说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但在几年前,我其实也是一个很不会说话很讨人嫌的人。我之所以能变成现在这样,不是因为我人品好(事实上我不是啥好人),而是因为我在社交上狠狠动了脑子,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怎么样处理和身边的人的关系。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到你们。至于具体怎么做,我积累了哪些经验教训,我也有专门写成专栏,欢迎大家去看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