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波罗的海三国?

发布时间:
2024-11-24 12:55
阅读量:
14

拉脱维亚:女人身高1.7米,颜值不输俄罗斯,国家女多男少。

这个国家只有 200 多万人,男性占到了46%,女性占到了54%,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率世界第一。 100个拉脱维亚女人,至少有8个找不到男人。

如果说它的面积有点小,你可能会以为就像是欧洲的一只不起眼的小蝴蝶!事实上,拉脱维亚的土地面积差不多是上海的八倍,分成了9个直辖市和109个自治区,所以说,拉脱维亚看似小,却每一寸都被精心划分。

里加:有故事的“二线”城市

说到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规模在欧洲算不上庞大,人口不到一百万,还是个标准的二线城市。

不过,这个城市有一股特别的历史气息,街上到处都能看到老旧的建筑,尤其是那些从前苏联遗留下来的建筑。

话说回来,里加的街景一开始给我的印象,确实有点“脏乱差”!地面上泥土积水不少,街角也有一些破败的痕迹,跟东欧的明斯克比起来,还真有点差距。

但这座城市并不只是外表的“土”,内涵才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比如,里加的建筑外表看上去有点年久失修,甚至给人一种随时可能崩塌的感觉,而走进其中,你会发现室内装修得相当有欧式风情。

就是“外面破,里面美”的典型。

另外,里加的机场比起其他地方的国际机场来说,算得上迷你版,装修设计却相当现代化,透露着浓浓的欧洲味。比起华沙的机场要温馨得多。

冷漠中带着温暖

说到这里的人,拉脱维亚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冷!

不是那种刻意表现出来的冷,而是一种自然的、内敛的冷。大街上走着走着,你几乎看不到人和人之间的交谈。

可能是受前苏联文化的影响,老一辈的拉脱维亚人尤其显得有点拘谨和疏远。但是,别看面无表情,关键时刻,遇到麻烦时,他们的帮助是热情的。甚至有一些街头的陌生人,面冷心热,帮你指个路,也不忘对你说句“祝你好运”之类的善意。

至于年轻一代,态度更为亲切,尤其是那些做服务行业的。无论是超市的收银员,还是银行柜员,笑容和热情很好。

很多人都会英语,在里加,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够用英文沟通。至于俄语,年轻人会的比例大幅下降,不过如果你真想用俄语交流,那也不成问题。

讲到拉脱维亚人,总得提一下颜值。哎呀,真的是颜值担当!半街头像北欧人,另一半又像俄罗斯的斯拉夫兄弟。走在街头,有时候会想:这些人,怎么都像是从某个精致的电影里走出来的。

而男人嘛,大多数喜欢留着大胡子,那种既粗犷又文艺的“柴可夫斯基风”,外表看起来凶猛十足,内心却娇羞得很。

生活节奏:工资低,物价高,心态好

拉脱维亚的工资水平说实话并不高!2023年,最低工资大概600欧元,其实能拿到500欧元工资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

要知道,这点钱在里加可真是“吃土”的节奏,物价倒是挺高的。感觉这儿的百姓生活过得相当节俭,每月的收入完全是入不敷出。想要过得体面一点,工资得至少达到西班牙的标准才能凑合。

在拉脱维亚,送外卖的工作也不容易,尤其是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外卖员骑着单车,在里加大街小巷里穿梭,顶着冷风跑上跑下,“寒冬送餐人”之代表。

你能想象,拿着几欧元的小费,外卖员还得忍受一整天的寒冷。这种“逆天工作”在这里多半是由印度、斯里兰卡的留学生来承担,他们如果不做,连房租都交不起。

至于气候,拉脱维亚的冷可以说让你“直逼斯堪的纳维亚”。冬天的最低温度通常在零下10度左右,而夏天的气温也不过15℃到25℃之间。

沿海城市风大,特别是海风吹来时,那感觉真是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被风吹成了“冰棍”。

不过说实话,这种冷比起华北的干冷还是要好一些,湿气也没有那么重,算是“冷中带暖”吧!

旅行提示:不看“垃圾”看人情

在拉脱维亚旅行,最好提前准备好欧元,兑换时可以按照行程天数来定。当地的公共设施很完善,特别是卫生间,几乎每个公厕都有纸和洗手液。

别忘了,拉脱维亚对环保要求很高,垃圾分类严格,随便乱丢垃圾可是大忌。万一找不到垃圾桶,记得把垃圾带走,或者找店家帮忙处理。

拉脱维亚的美食倒是有点意思,尤其是黑面包。当然了,若是你喜欢尝试街头小吃,那些烟熏的香肠、用肉做的炖菜,也能让你一饱口福。

掏钱之前要深吸一口气

先来聊聊物价吧,商品价格直接对标欧元区,买东西之前你要深吸一口气,心里默念“消费降级才是新时尚”。

比起波兰、斯洛伐克和俄罗斯这些邻居,拉脱维亚的物价高了不止一星半点!如果说美国超市里的商品是“白菜价”,那拉脱维亚的超市,估计连买颗白菜都能让钱包抖三抖。

最令人抓狂的是,新鲜蔬菜在这几乎成了“稀缺资源”。去最大的超市逛一圈,你会惊讶地发现,装冰淇淋的冷柜比装蔬菜的柜台大得多。

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菜,比如西红柿、黄瓜,在这儿要么是奢侈品,要么根本找不到!

要是想买点榴莲这种热带水果?对不起,这玩意儿在拉脱维亚可能连名字都没人听过。最常见的热带水果,顶多就是芒果。

肉类还算丰富,鸡肉、猪肉和牛肉在超市里随处可见,鱼类主要是鲱鱼、三文鱼和鲭鱼。

不过,别被“波罗的海”三个字骗了,以为这里会是海鲜爱好者的天堂!

波罗的海的含盐量低到尴尬,连鱼都不太愿意多留一会儿,所以虾、蟹之类的带壳海鲜基本靠进口。想在这吃顿像样的海鲜大餐,得付出“腰包缩水”的代价。

快餐还得看城市脸色

如果你是快餐爱好者,那首都里加可能是个好去处。麦当劳、肯德基、Subway这些连锁快餐,在里加的街头巷尾都有,算是给懒得研究当地饮食的游客提供了方便。

可出了首都,快餐店就变得稀有,中餐馆更是少之又少!华人在这儿本来就稀少,想找一碗热腾腾的中式炒饭?多半是奢望。

令人意外的是,寿司在这儿还挺流行,就连小城镇的菜单上都出现一两道寿司。

本地的餐馆倒是有种“烟火气”。很多小镇里的饭馆主要提供传统的拉脱维亚菜,熏肉、酸菜、黑麦面包是标配,吃一口就能感受到来自波罗的海的质朴生活。

偶尔还能找到一些意大利餐厅,披萨和意面也成了不少人的“安全选择”。

住房:预算要宽松,才有好日子

说到生活成本,住房绝对是拉脱维亚的“重头戏”!在里加,想租一个基本配置的单身公寓,至少要450欧元一个月,其中房租大概300欧,水电暖费用再加个150欧。

低于这个价格,基本别想找到像样的地方!如果你预算有限,可能就得做好“挤一挤”的心理准备。

相比之下,汽车倒是便宜,几千欧元就能买一辆代步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本地人宁愿开车出行。毕竟住得偏远一些,开车方便又实惠,而市区的房租让人“肉疼”。

交通:火车少得离谱,靠巴士撑场面

拉脱维亚的交通,火车算是个“小透明”!铁路网络非常有限,甚至火车到波兰边境就得停下,因为轨道对不上。

这么一来,巴士和飞机就成了最常用的出行方式。尤其是巴士,覆盖范围很广,几乎能到每一个小镇。

在里加,市内交通还算不错。有轨电车(tram)和巴士组成了一个小而全的系统,能覆盖所有市区范围。

说到这里,必须提一句,公交车还带自动售票机,刚上车记得找座位坐好,因为站点之间的距离真的很短,不然一不留神就错过了买票的时机。

时尚:接地气的穿搭

在拉脱维亚的大街上,你会发现这里的穿搭风格非常“随意”!小镇上的年长者,背影让人感觉亲切,仿佛回到了中国的某个小县城。

年轻人倒是爱穿得更时髦些,欧美风十足。但如果你从西欧一路过来,会觉得这边的时尚感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至于奢侈品,基本看不到什么专卖店。本地人想买更高档的服饰,多半择出国,比如去瑞典、德国或意大利。

而对于省钱达人来说,二手店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里的二手服装店连锁多,价格便宜到让人惊喜,前提是你不介意“二手”标签。

教育:免费基础教育

拉脱维亚的基础教育一直是免费的,这也是当地人颇为骄傲的一点。不过,教育质量和西欧国家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教师队伍中,大多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工资不高,但经验丰富。

大学方面,里加的RTU理工大学和Stradins医学院吸引了不少外国留学生。相比其他欧洲国家,这里的学费更便宜,且很多课程都提供英语授课,对国际学生来说友好。

中央市场:历史感与烟火气的交融

来到里加,中央市场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这里是欧洲最大的市场之一,还和里加老城一起被列为世界遗产。

五座巨大的展馆由德国飞艇的机棚改造而成,每一馆都有自己的主题,出售各种农产品、肉类、鱼类以及手工制品。

尤尔马拉:拉脱维亚的“海滨明珠”

如果你想要一场放松身心的海滨之旅,尤尔马拉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这个小镇距离里加只有二十公里,夏天的时候是整个拉脱维亚的“度假基地”。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会在这里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水带来的惬意时光。

结语:

拉脱维亚没有最便宜的生活成本,但风土人情、历史底蕴,以及自然景观,足以弥补这一点。如果你有机会,不妨来这里体验一下,花点钱买点故事,值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