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至今没有看到被“无孩爱猫女”冒犯的群体发声呢?

发布时间:
2024-11-25 15:41
阅读量:
0

这个事情跟新疆棉一样,国人没有那个文化背景,就很难破防。


其一,“无孩爱猫女”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翻译。

“爱猫女”对应的中文翻译是cat person(男女皆可),或者cat-loving women。

dog person和cat person是中性甚至褒义词,就是说你爱猫猫狗狗罢了,老外也不会觉得你在骂人。

另一个词是cat women,它还有个含义,是像猫一样的女人,这个词也是中性。

所以国人的反应是:

而万斯用的词是childless cat lady

cat lady是个贬义词,通常它跟“古怪、诡异、疯子”联系起来。下面是剑桥词典的解释:

万斯嘴里的“疯狂猫女”,是辛普森一家里的Eleanor Abernathy:

这里介绍cat lady的stereotype:Edith Bouvier Beale

她是美国文化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女性,也被称为“Little Edie”。她母亲"Big Edie"也是知名大美女。

早年小Edie就是标准的名流小姐——出生于纽约有钱有文化的家庭的长女、多才多艺,长得金发碧眼、盘条靓顺。她是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太太、最美第一夫人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的亲戚。

小Edie

20岁的小Edie在纽约风头无两,与最优秀的男人约会。她曾与著名飞行员、工程师、企业家兼大帅哥霍华德·休斯约会,还拒绝了约翰·肯尼迪的哥哥和后来的世界首富保罗·盖蒂的求婚。

她完全可以延续上流社会的生活,但是她没有选这条路。

母亲大Edie的梦想一直是成为歌手,她的丈夫从来不理解也不支持。夫妻感情一直不合,因天主教受洗过不能离婚,长(各)期(玩)分(各)居(的)。

这个期间父亲出轨一名更年轻漂亮的女性并彻底抛弃了家庭,只给他们留下孩子的抚养费和一座避暑别墅。此后大Edie靠变卖家产和唱歌维持生计。

本来还有娘家的微薄支持,但大Edie参加儿子的婚礼是从夜总会唱歌转场过来,一身舞女打扮,娘家人觉得颜面尽失,导致娘家把大Edie直接从遗产继承中删除。后来大Edie一无所有,只能进入避暑别墅生活。

别墅叫Grey Gardens,灰色花园,是一座壮观的拥有28间客房的水景豪宅。由于没有钱维护,房子越来越破败。

1952年,小Edie离开纽约市,来到灰色花园照顾母亲,直到1977年母亲离世她才离开。在灰色花园里,小Edie和母亲足不出户,整日拌嘴、跳舞、游泳、写诗、画画、唱歌。巨大的豪宅也逐渐成为了流浪猫和浣熊的居所,母女经常照顾流浪猫——高峰期曾多达300多只,她们自己也经常靠猫粮生存。

小Edie站在一堆几英尺高的废弃猫粮罐前,这张照片当年震惊世人

1971年秋天,当地官员带着搜查令突袭了别墅,并威胁要驱逐母女,原因是“不适合人类居住”。小Edie当时说——(也是万斯现在讽刺的地方)

“We're artists against the bureaucrats. Mother's French operetta. I dance, I write poetry, I sketch. But that doesn't mean we're crazy. ”
我们是反对官僚的艺术家。母亲沉浸于法国轻歌剧。我跳舞写诗素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疯了。

因为她们是美国第一夫人的亲戚,这件事引起了大众高度的关注。最终,第一夫人出面支付了25000美元清理费,让母女免于被驱逐。

小Edie在后院杂乱的葡萄园埋葬去世的老猫

此后,电影制作人找到母女,拍摄了纪录片《Grey Gardens》,相当于现在的真人秀。此时灰色花园已经恢复到清理前的破旧状态。在摇摇欲坠的豪宅和杂草泛滥的院子、垃圾和流浪猫中,小Edie因脱发带着头巾,奇装异服,倒穿衣物,穿着高跟鞋在镜头前唱歌跳舞,用着曼哈顿曾经流行的老派上流口音,哀叹自己错过了真正成名的机会。

非常讽刺的是她们几尺之遥的邻居都是真正的上流社会,而她们住在富人区里饥寒交迫、一塌糊涂。

整个影片既疯狂又冷静、既极具毁灭感又有自欺欺人的支棱。这部电影于1975年上映,广受好评,将小Edie和她的母亲大Edie与世隔绝的豪宅破败生活暴露出来,再次成为公众焦点。

四十年后这部电影出了彩色修复版,见B站【纪录片】灰色花园 双语字幕 Grey Gardens (1975)。

1977年小Edie在母亲去世后忍痛以22万卖掉灰色花园,回到纽约担任俱乐部歌舞演员。在曼哈顿她是派对达人,每晚都出去玩乐,她唱歌、跳舞,回答观众关于她生活的问题。她善于模仿和表演,别人问她问题时她总是回复一些很疯的回答。她滑稽的举动引起了亲戚和有关系的上流名人的讽刺和谴责。

她说:"I don't care what they say about me—I'm just going to have a ball."(我才不管别人说我什么,我只想要尽情享乐。)

1978年小Edie在俱乐部演唱,受到当时上流男性的嘲讽,但也受到大众的喜爱

最终,小Edie搬到佛罗里达巴尔港,租了一套小公寓。在那里她可以开心的游泳(她换过几个居住地,首要条件都是适合游泳),很多她的粉丝变成了生活中的朋友,经常来探望她。她于2002年1月14日去世,享年84岁。

硬是要让国人理解这个疯狂的养猫的古怪女性的话,Hmmm,我能想象到的对应的名人是台湾的makiyo和许纯美,她们不是无孩爱猫女,但是有那种类似的浑然天成的平静疯感。郑爽也疯,但是纯疯。

所以回到cat lady这个称呼,

“万斯说你许纯美耶~”


第二,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持续了三百年的猎巫行动。

万斯不是第一个用猫来侮辱女性的人,早在中世纪,猫(尤其是黑猫)就跟通灵、魔鬼、异教徒、巫术联系起来。猫被认为是魔鬼和女巫的代言人。

猎巫运动相当残忍,被火活活烧死已经是最体面的死法了。相关记录很多,不一一叙述,牺牲的大多数是无辜女性。

20世纪以前,单身或独立女性被看作是不正常的。在父权社会,遇到瘟疫、饥荒、极端严寒天气,需要有人背锅,那么最适合背锅的就是她们:

边缘化群体——独居的老年女性(典型弱者)。

父权最厌恶的群体——有一定知识的独立女性,有想法有能力,她们或行医(草药治疗师、助产师)或从商(酒吧老板)。

最适合被吃绝户的类型——有钱的不婚女性或有薄产的寡妇(吃绝户古往今来哪个国家都一样)。

底层群体——乞丐、女奴(典型弱者)。

这些人共同的元素被捏在一起就组成了“女巫”的形象,恰好她们很多人都有猫或猫的元素。

18世纪初,女巫审判终于被广泛承认是严重的误判,有猫的单身女性在大众心里不再是可怕的恶魔,但是也没好到哪儿去——变成了令人唾弃的可怜鬼。

那个年代的人认为,如果女性不结婚,活着的首要任务就没有了(“having failed in the prime object of existence”)。

到了维多利亚时期,单身女性和猫的关联达到了鼎盛时期,老姑娘和猫一直是学者及报刊日常嘲笑的源泉,他们嘴巴和文字的恶毒程度不亚于现在的网络喷子。

1879年,爱丁堡的Andrew Wilson博士在一次科学讲座中用装模做样的推理,讽刺的回答老姑娘既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她存在有什么意义?逗得满堂大笑。

大不列颠的信使报(thecourier.co.uk/)曾在1880年直白的写道——

“The old maid would not be typical of her class without the cat.”
老姑娘没有猫就不是她那个阶级的典型。

“There is nothing at all surprising in the old maid choosing a cat as a household pet or companion. Solitude is not congenial to human nature, and a poor forlorn female, shut up in a cheerless ‘garret,’ brooding all alone over her blighted hopes, would naturally centre her affections on some of the lower animals, and none would be more congenial as a pet and companion than a kindly purring pussy.”
孤独不符合人性,一只可怜的被遗弃的雌性,被关在一个没有生机的阁楼里,独自沉思着她已破灭的希望,自然会把感情集中在一些低等动物身上。没有什么比一只温柔的喵喵叫的小猫更适合作为宠物和伴侣了。

综上所述,childless cat lady根本不是普通的“无孩爱猫女”,而是疯狂、阴暗、歇斯底里、令人作呕、与世隔绝的女性。


当大Edie去世时,许多人怀疑小Edie无法好好活下去,但她又快活的生活了二十多年。她可以跟母亲在废墟里一起腐烂,也可以在曼哈顿如鱼得水。

她的发小和多年好友施拉格说:“她是一名社交名流,与美国前第一夫人有亲戚关系,来自一个上流家庭,最终独自一人,没有钱,但她从没抱怨,她对生活的结局从不生气。”

63岁的小Edie和比她小12岁的、一直处于上流社会的弟弟在侄子婚礼上合照,她的状态反而远比弟弟要好

她和她的母亲不适合上流社会婚姻,也不适合成为贤妻良母,她们很古怪,而且疑似有精神问题。

后来有些女权强行称呼她们为女性主义的代表,她们自己未必愿意接受这个称呼,但是她们确实主动抛弃了名流生活,勇敢的背弃了自己原有的世界,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主流男权社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虽然奇奇怪怪的)生存之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