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左右的入耳式耳机有哪些推荐?
所有价格区间耳机推荐请看我的盐选专栏,实在抱歉,无法回复每一个人。
2020 年耳机选购指南
我之前测过了几十条 200 元以下的入耳式耳机,我个人觉得 200 元以下和 100 元以下应该属于同一个价格区间。但是我错了,而且之前的 200 元以下耳机测评下面,还有很多人让我推荐 50 元以下的。
所以既然有这样一个问题,我就单独推荐一下 100 元以下的入耳式耳机,希望能够帮助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音质的朋友。
不过在此还是要事先声明,此次测评的所有耳机均为我个人购买,本测评所有结果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你是对的,我错了!
本次测试的 100 元以下入耳式耳机具体型号清单如下:
漫步者 H230P 64 元
1MORE 万魔 1M301 99 元 (双 11 价格)
索尼 MDR-EX15LP 49 元
淘宝山寨耳机 1 9.9 元
淘宝山寨耳机 2 19.9 元
KZ ZST 90 元(双 11 价格)
KZ ZSN 80 元(双 11 价格)
潜 25
潜 39
潜 69
潜 79
潜 99 低阻版
潜 99 高阻版
唐麦 A8 99 元
兰士顿 D4 79 元
iSK SEM5 99 元
索尼 mh755 19.9 元
本次测试分为客观测试+主观评价
首先是客观测试。下图是 AES(国际音频工程协会)主席 Sean Olive 博士基于近十年的大量实验结果在 AES 上发表的目标耳机曲线。
值得注意的是,该实验采用的 G.R.A.S 仿真人头,我看目前绝大部分测评机构都是用的是 B&K 或者 Headacoustic 或者更低端的仿真人头,所以这些测评机构的结果不能使用该曲线作为参考对象。
客观测试环节:
测试设备:丹麦 G.R.A.S,测试环境:消声室,测试软件:SoundCheck
本次测评仅测试频响曲线和 THD 曲线。
不过,在此我一定要解释一下为什么只测较少的参数和我们到底该如何看频响曲线。
其中,黑色数字代表人们通过盲听给出的耳机主观评价分数。
绿色曲线为哈曼曲线(在这里我不探讨哈曼曲线的效果,这个绿色曲线你也可以理解为任何目标曲线),蓝色曲线为主观评价时落在对应评分区间的所有耳机频响的平均值,而不是单独特指某个耳机,实际上可以代表这一整类的耳机,因为有着相似频响的耳机都落在了对应的区间内。
红色曲线代表着蓝色曲线和绿色曲线的偏差值。黑色虚线代表着红色偏差值的回归曲线。当然,这里只是举头戴式耳机的例子,入耳式耳机也是类似的。
耳机听感/主观音质的预测分数与 SD 和 AS 值都有关系。SD 代表着耳机曲线和目标曲线的偏差,这个很好理解。而对于 AS 值,由上面的黑色曲线我们可以大致看出,这是一个代表着耳机频响曲线与目标曲线的整体偏移趋势的值。并且是对数回归。
所以 100Hz~1kHz 所占的权重和 1kHz~10kHz 是一样的。这和人的听觉系统也是相吻合的,其实以我的调音经验,人最敏感的频段大概在 200~300Hz,而稍微过大范围应该在 200~800Hz,这和等响曲线是无关的。
这里仅举头戴式耳机的例子,入耳式耳机的评价方法略有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统计结果表明,人对头戴式耳机的主观音质/听感的评价,在 50Hz 以下和 10kHz 以上有着不确定性,或者说是弱相关。
所以,这个公式中只计算 50Hz~10kHz 的采样点。而这个公式相比于 2017 年的版本已经有了简化,反而最终的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变高了,这从侧面说明,引入过多的变量反而会降低评价系统的可信度。
也就是说,像图中的「fair」这样的曲线,明明 1kHz~10kHz 这一段是非常贴合目标曲线的,但一方面由于 50Hz~500Hz 的偏差较大,另一方面因为 50Hz~500Hz 的凸起导致曲线整体倾斜的程度偏离目标曲线。
所以用公式预测出的评分会偏低,这与人的主观听感一致,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回去看我之前的 200 元以下耳机测评,基本上那个测评里的所有入耳式耳机的频响曲线都是这个趋势。如果是训练有素的听音者,很容易听出这个频段的瑕疵,而对于一般消费者,很多时候就变成了混沌的听感不好。
而传统的 1kHz 拟合,这样的耳机高频表现应该是完美的,但实际上有可能会主观上高频也会有问题,这就是和整个耳机曲线的偏移有关。这其实和心理声学中的掩蔽效应也很吻合,就是即便耳机在高频处的曲线不发生任何变化,只改变低频的频响依旧会影响人对高频的主观判断,这是人耳听觉系统的一个特点。
一个响亮的纯音很容易就把另一个频率更高的纯音给掩蔽掉。当然,对于音乐信号而言,这种掩蔽效应会更复杂。
以下是客观测试结果:
漫步者 H230P 频响曲线
漫步者 H230P THD
颠覆了漫步者在我心目中的印象。
索尼 EX15LP 频响曲线
索尼 EX15LP THD 曲线
索尼这款毕竟只要 49 块,要求不能太高。低频高频延展性都很差,尤其是高频,8k 左右以后是雪崩式下降。
9.9 元包邮山寨耳机频响曲线
9.9 元包邮山寨耳机 THD 曲线
19.9 元包邮山寨耳机 频响曲线
19.9 元包邮山寨耳机 THD 曲线
KZ ZST 频响曲线
KZ ZST THD 曲线
KZ 是一个我早就听说过但从来没买过的所谓 DIY 品牌,单从曲线来看,这款 ZST 的低频表现是还不错的,但是高频不是太完美,但 90 块的耳机要求它哪里都完美也是不现实的。
KZ ZSN 频响曲线
KZ ZSN THD 曲线
同样的品牌,价格相同,这个曲线。我已经不想听了,可能是品控问题。
以下为潜系列耳机,虽然有些不是入耳式是平头塞,但毕竟是一个系列,我就等测了。
潜 25 频响曲线
潜 25 THD 曲线
可以看出潜 25 在 100Hz 一下急速衰减,THD 高于 10%,属于不可听的范围。如果以 THD 超过 5% 为限制条件,那么 180Hz 一下都属于不可听的水平。总的来说潜 25 表现比较差。
潜 39 频响曲线
潜 39 THD 曲线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潜 39 相比于潜 25 在低频表现没有本质区别,并且高频 THD 还比潜 25 高,单从数据上来看,潜 39 是不如潜 25 的。
潜 69 频响曲线
潜 69 THD 曲线
从 THD 曲线上看,潜 69 在超低频表现比潜 25 和潜 39 稍好,但是结合频响曲线来看,这种 THD 稍好的表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频响衰减的太多了。反观 100~300Hz 的 THD 曲线,比潜 25 和潜 39 失真都要高。从频响曲线来看,高频表现也很一般。
潜 79 频响曲线
潜 79 THD 曲线
从频响和 THD 曲线可以看出,这个耳机的低频表现依旧很差。(这是入耳式和平头塞比较大的一个区别)与此同时,虽然 80Hz 以上的 THD 表现都不错,但是频响直到 400Hz 才表现相对正常,400Hz 一下频响衰减太多。总的来说,从客观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依旧是一个很差的耳机。
潜 99 低阻版 频响曲线
潜 99 低阻版 THD 曲线
从曲线很容易看出,这个耳机相比于上述那几个正常了很多。但是从频响曲线依旧可以看出下潜不足这一问题,频响在 50Hz 以下开始衰减。
潜 99 高阻版 频响曲线
潜 99 高阻版 THD 曲线
THD 和潜 99 低阻版类似,甚至稍好一些,但是低频和高频的频响表现均不如潜 99 低阻版。
以上 SPL 值均为 relative 值,与真实值不同。以下则为真实值。
兰士顿 D4 频响曲线
兰士顿 D4 THD 曲线
从曲线上看还不错,整体 THD 失真较小。
唐麦 A8 频响曲线
唐麦 A8 THD 曲线
从频响曲线上看,比兰士顿 D4 差一些。从 THD 曲线上看,就差很多了,高频失真较大。和耳机在高频处相对于 1kHz 的增益过多有关。
iSK SEM5
iSK SEM5 频响曲线
iSK SEM5 THD 曲线
索尼 mh755 频响曲线
索尼 mh755 THD 曲线
主观测试环节:
首先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进行主观测试。
第一点是因为,即便是现在可信度较高的预测算法,对耳机的主观听感预测仍然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主观评价依然有必要。
横坐标是通过哈曼曲线和相应的算法对耳机主观听感的预测分数,纵坐标是人实际盲听打出的耳机主观评分。目前来说这种目标曲线和算法可信度约为 95%。(建议先看一下大学里的统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
第二点则是,从上述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单从频响曲线来说,各个耳机与标准曲线均有较大差距,可以说各有各的缺点,所以需要主观评价「在矮子里找将军」。
如何进行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需要听音者把被测耳机/音箱系统的声音和标准听音室做对比,如果不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标准的声音,那么主观评价的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想多说一句,参考级听音室也是有标准的,目前来说,国内满足最新美国 CTA2034A 标准的参考听音室只有一个,而我是曾经的负责人。人可以在这个参考系统内,得到准确的声像宽度、声场宽度与声源定位的主观感受。
关于参考听音室的事情,就测打住,因为再往下说就不只是打了很多测评媒体的脸。而是打了同行的脸了,做人留一线。
而在此部分我以 AES 上比较流行的 preferred rating 方式进行打分,即不会给具体的指标打分,而是对耳机整体的印象进行打分,满分 10 分。
由于 Olive 博士的标准曲线只是一个理想的曲线,是通过 DSP 效果器实现的曲线,而实际的单元由于物理特性和自身原理的限制,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个标准曲线;
并且这个价位的耳机受成本限制很严重,所以硬是和标准的参考机视听室作对比,那么只能把这些耳机分为很差和非常差两类。如果以参考级视听室为 10 分做标准,恐怕这些耳机都超不过 2 分。
所以此部分内容我以一个比这些耳机稍好一些的耳机作为参考,分别对这十几种耳机进行主观评分。播放设备是常见的手机+USB 转接头的组合,我觉得这个价位的耳机,用手机直推是最常见的应用场合。
每个人在有对比的情况下都可以听出两种耳机或两种音箱之间的区别。
但是声音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法精确记得 10 秒钟之前的声音,所以在试听不同的器材时所得出的结论是无效的,即便是同一个耳机,如果不事先标注,仅仅是盲听,如果今天听一次,明天听一次,很多人也会觉得声音有变化。
而专门负责主观调音的声学工程师,比如说我,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即便在没有任何对比的情况下也能听出耳机或者音箱相比于标准的声音有哪些区别。
这是经过大量的试听训练所锻炼出来的技能,比如说我的一个日本同事,坚持每个工作日上午在参考级视听室中听 3 个小时某一首音乐的前 8 秒。
我在工作时经常会听同一首歌中的 10 秒钟,一听就是一周的时间,基本上这首歌我听了至少有几万遍了,所以我自认为我有足够的能力对这些耳机进行主观评价,事实上即便不通过客观仪器测量,我也能通过试听大致画出每个耳机的频响曲线。
而对于本次测评而言,试听曲目正是我平时工作中常听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音乐时保密的,我也不便透露,反之肯定不是加州旅馆、渡口之类的示范碟。
至于示范碟和试音碟有什么区别,不懂的还是看看我之前发的文章吧。好了,不出牛了,我直接先列出结果。
此处每一分代表一个档次,分数相同就是同一个档次,虽然可能各有不同,但综合来说差距不大。分数差 1 就是差 1 个档次。
以下是本次测评耳机的排名:
我稍微解释一下这些分数的由来。
漫步者 H230P。和小米一样烂的人声,但至少小米圈铁 Pro 的低频是正常。漫步者不说低频听起来怎么样,你们看数据就够了,2 分不能再多了。
索尼 MDR-EX15LP 这款耳机,低频和高频都没有,大家从上面的频响曲线也能看出来。
但是中频这一段表现还真的不差,至少没什么大缺点,或者说没有恶声。单凭这一点我觉得就比 MX365、小米圈铁 Pro 之类的强。所以我给 4 分。才 49 元还是索尼大法信仰,你还想怎么样啊。
1MORE 万魔 1M301。其实小米那个耳机也是 1MORE 代工的,但是这两款耳机还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差别在于人声音色。1M301 的人声比小米圈铁 Pro 稍微好一点。但也仅仅是好一点。其他整体上差不多。所以我给 4 分。
KZ ZST。KZ 是个我早就听说过的牌子,感觉它的广告特别浮夸,所以印象不是很好。但从测试数据看还是很棒的,虽然我没有拆耳机,但感觉单元用料上在这个价位可以说是良心了。
主观上听下来,低频量适中,质感很好,但下潜略有不足。中频在这次所有的测试耳机中算是最完美的,高频有缺陷,感觉高频的打击乐器比较暗淡,并且音色有失真,这从频响图就能看出。综合的话我可以给到 7 分。
KZ ZSN。同样的牌子,同样的价位,看曲线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实际听下来低频量适中,下潜比 ZST 好,但是音质一般,从 THD 曲线就可以看出来。中频与 ZST 类似,很不错。高频乐器滋滋滋的声音。
综合听感大概 4.5 分,因为人声真的很标准,低频也有量,但是高频就是噪音,适合听听流行音乐吧。(我声明一下,不同频段的缺陷所占权重是不同的,如果人声有缺陷是没法听的,低音有缺陷也会大打折扣,但是高频的缺陷有时并不容易察觉。这里所说的缺陷是指可以回放该频段只不过 THD 或者相位存在问题,而不是频段的缺失。)
淘宝 9.9 元包邮耳机。高频衰减速度太快,中频凹陷导致整个耳机听起来人声和高频乐器都很暗淡。低频量和下潜都很标准,但是音色很一般。我猜是我没有测互调失真,所以即便 sweep 测出来的频响很好,THD 也很美好,但是总体失真感觉偏大,和索尼 49 那个耳机差不多。只能给到 3.5 分。
淘宝 19.9 元包邮耳机,和上面 9.9 包邮的是同一家。3k~7k 过于突出,9k 雪崩式下降的频响,导致耳机听起来第一感觉就是高频打击乐器很亮但是很假。低频很一般,因为低频到中频过度衰减过快。人声也很一般,但并不是本次测评中最烂的。总体可以给到 3 分。
我再次重申一遍,耳机对 20~20kHz 的覆盖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能听到才能谈好不好听,所以低频衰减严重的耳机,评分一定不高。
潜 25、潜 39、潜 69、潜 79 的下潜均存在明显不足,这一点与森海塞尔 MX365 类似。潜 79 的人声部分能量也明显不足。所以综合来说潜 79 我只能给到 2.5 分。
潜 69 的高频主观听感上有些失真。总体听感与森海塞尔 MX365 类似,所以我给 3.5 分。
潜 25 和潜 39 的表现则类似。除了低频不足外,中频人声的表现和高频乐器的表现都不会出现很难听的声音,但也谈不上多么标准。总体来说这两个耳机都可以给到 4 分。
对于潜 99 低阻版与高阻版,这两款耳机的人声和高频乐器部分表现类似,但是潜 99 低阻版的下潜要好于潜 99 高阻版。综合来说,我给潜 99 低阻版 5.5 分,潜 99 高阻版 5 分。
兰士顿 D4。低音量有点多,音质巨差,鼓声简直没法听。中频人声也不行。动态范围很差,高频音色失真严重。
真的没法听。这价格搞双单元完全就是噱头。不推荐购买。究其原因应该还是多单元的问题,参数上比较好看,但是两个单元在一起没配合好,我也没拆机,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分频器还是直接并联的。我也实在没精力去研究,总之很差,3 分最多了。
唐麦 A8。这个耳机从参数上看是不如兰士顿 D4。听起来低音下潜稍微差点,量的话却感觉有点少,虽然测出来低音能量比较标准。我感觉是佩戴问题,这个原装耳套很难受。
人声部分,主观上有点薄,可能是 200Hz 那个坑的原因吧,导致基频相对于二次谐波偏低,但总得来说人声没有兰士顿 D4 那么难听。高频打击乐器失真严重。但是中高频还算能听。最后综合听感比兰士顿 D4 好一点。4 分最多了。这价位双单元,真心噱头。
不得不说,这个广告真是浮夸。
iSK SEM5,从曲线上就能感觉出一定特别差。这个应该是默认耳塞和人工耳存在不匹配漏气的情况,我换了个耳塞听,耳机与耳道密封好,低频量实在太多, 而且音质很差下潜也一般还哄头,人声闷(低频过多带来的坏处),高频失真严重,高频的很多乐器的量也过多,基本属于不可听,比我之前测过 29 块的耳机还差很多。和漫步者 H230P 同一水平,2 分。
索尼 755 这款耳机,先说优点,这款耳机对于中频部分人声的还原基本上是我之前测评过得所有 200 元以下耳机中最精准的。
这应该算是这个耳机的一大亮点。但这款耳机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低频的量很多并且音质比较差。这种低频量多的感觉并不会导致哄头,但确实会给人低频失真很大音质很差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也绝不仅仅是因为 THD(其实这个耳机的低频 THD 也并不算太高)。
并且与此同时,这款耳机的高频部分存在可闻的音染和失真。这从侧面是印证了图 1 中的「fair」,即便高频部分比较完美的符合目标曲线,但实际上听感较差。
最后说下这款耳机的综合评分(结合 HiFi 和好听),如果这个耳机的低频没有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完全可以达到 8 分左右的水平。但是由于低频本身的权重是比较大的(具体多大我后续有时间也会专门写篇文章),而这个耳机的低频的问题已经到了可以让人感觉不适的程度,所以这个耳机我只能给到和苹果 Earpods 一样的分数,6 分。
测完之后的桌面一片狼藉 233
结论
对于这次我测评的这些 100 元以内的入门入耳式耳机,我推荐 KZ ZST 和索尼 mh755,其他都不推荐因为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