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并没有什么厚重的履历,为什么突然能拍出这么好的影片?

发布时间:
2024-12-14 19:35
阅读量:
6

2016年的时候,我当时的公司买了大刘的一个IP,需要找导演,然后我就找到了郭帆导演和龚格尔:"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郭导很认真的对我说:“不好意思,我现在也在做一个大刘的项目,叫《流浪地球》,你有兴趣参加么?”

然后我就辞职去干《流浪地球1》去了......

那个IP,好像现在还没拍好....  

对了,《流浪地球1》的UI制作是我忽悠我一个做频道包装的哥们,他派了一队人跟着剧组做了一年多,最后一算账亏成马了……不过这活干完他们成了国内做科幻UI最有经验的团队了,后面《独行月球》《球2》都是他们在做,应该早就赚回来了………

这么一算,我算是“小破球传销组织”的2级线下吧?


讲个真事:球1拍了大概60天左右的时候吧,因为场景、道具、头盔…..层出不穷的问题、没日没夜加班,整个剧组人困马乏,状态非常差。有一天因为实在没办法拍摄了(下一场的场景还没搭完,美术组还在做旧和陈设),我们休息了一天,下午的时候,郭导喊剧组全体去东方影都内部影厅开会,先给大家在大荧幕播放了之前2个月拍摄的成果,然后说了全组人这辈子应该都不会忘记的一番话:

各位兄弟姐妹,我先感谢大家的付出,拍的很好,但是真的很累很辛苦,我想问一个问题:大家现在想象一下,一年之后,如果《流浪地球》上映了,我们的观众就坐在现在你们坐的位子上,当他们看完电影之后,说了一句:“这拍的是个啥玩意啊?这么烂。”那么,可能从那天起,中国的科幻电影就没有未来了,因为我们的这个电影,已经是中国目前最高投资的科幻电影了,如果这个电影失败了,就意味着5年?10年?真不知道多久……才会有人有信心再来投资拍摄这种高成本的科幻电影。


所以,如果给你一个后悔的机会,你会不会觉的,我现在还能再努力一下?让细节更丰富一点、让遗憾更少一点、我们做到自己竭尽全力、问心无愧?等到那天,我们把电影交给观众,就算是死了,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从那天起,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和钱无关,和一口气有关。


——————专业的分割线——————

来了来了,这么快就1万赞,太激动了.......

《流浪地球1》筹备的时候,郭导说的最多的就是“影视工业化”了。这个真不是什么硬件设备,其实是指“像企业做产品一样严谨的设计、可以细化到每一个零件的分工、可以量化执行到每一个人的的计划表、可以精确核算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所以,统筹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们在执行阶段自然也会碰到类似“为什么造不出圆珠笔芯”这种问题,而这之前,我们真没有这么做过,所以,我们都养成了每天做笔记的习惯,这样每一个阶段结束就能总结问题。

所以,接下来的内容,是副导演小郁的片场日志(B组?不存在的,我就是一现场副导演)

这是我们开机前的第一次测试拍摄,进行剧组的第一次磨合,发现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每天都要汇总,落实到各个部门,那时候无比羡慕好莱坞的专业软件,可以剧组内同步各种信息,而我们只能靠word三件套手搓..... 差距太大了

喝了一点点酒.....


剪辑没进来,我帮着剪辑分镜动态故事版,文件名@%¥%@....所以后面就文件名统一规范了.....

如何冒充行业资深人士


片场里导演的话千万不能信

地下城拍完了....

有一种报复社会的冲动

逐渐开始那啥了.....

这个是当时拍运载车屏幕, WIN10自动升级蓝屏,现场等了一个多小时。。。。

白花蛇草水喝多了真的上头,就是有点贵....

我们在片场都不喊“达叔”,而是喊“达哥”,因为达叔觉得自己不老,还年轻的很..... 我写到这里就要哭了....达叔最爱我们这些片场的孩子们了TT.......

终于拍到B组的事了。。。

这场拍的片尾刘启带着李一一上运载车,韩朵朵也在吹口香糖的那个镜头,我就在摄影机后面 。。。

片场段子集

今天就写这么多......慢慢蓄......


开完公司例会,有点时间继续填坑

我们拍了2个月的时候,有个公众号发了一篇雷德利斯科特导演拍《异形1》的花絮照片,我们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殊途同归”

做一个木头架子,把演员吊起来......

拍完一组镜头,场务组就马上把木头架子挪过来,然后用加高的凳子给演员坐上

演锤子的李虹辰最辛苦,他这一身100多斤,最惨的一次直接就累吐了。

门框....门框,你们是不是想起了什么?对.....门框从球1的怨念,变成了球2的执念......门框机器人:好家伙,合着我被当做演员从那会就有预谋了!!!

演刚子的姜志刚,之前在《同桌的你》一起合作过

屈菁菁的这身一点都不比其他人轻,但是从来没喊过累,她是从《拓星者》拍完过来的。那个电影她也是穿了外骨骼,所以菁菁应该是国内穿外骨骼最有经验的女演员了。

我记得差不多就是这几天郭导喊我们去做的思想动员。。。。

我们的演员太敬业、太可爱了

李一一的单人镜头,已经收工的杨老师回来继续搭词

扮演何连科的杨浩宇老师人好戏好!!他下一个科幻电影叫《宇宙探险编辑部》,是郭帆导演监制、龚格尔担任制片人、豆瓣评分高达8.6 在平遥电影节引起轰动的片子,定档今年4月1日,大家一定要去捧场啊!!!!

运载车的大车厢......

502和大力胶撑起了我们的电影重工业.....

我在讲这个冷笑话的时候,我们的刘培强还不是吴京..... 因为2017年我们拍完了地面线,空间站就没有拍。。。2018年才继续拍摄的京哥的戏,也就是说,我讲这个笑话的时候,郭导还没想过要空手套战狼呢。 这算是我未卜先知的超能力么?哈哈哈哈哈哈

职业团伙的职业素养......

在片场待多了,都会逐渐“民工化”,毕竟干活、睡觉才是重点,也经常有隐藏超强技能的人会让你大吃一惊......

知乎的排版好难用啊。。。。图片调整顺序这么麻烦。。。。这个图箭头部分就是空调冷风口,否则车里就热死了。。。。

PTSD症状加重中.....

逐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废物.....

片场最好用的衣服就是那种军用速干服.....耐磨皮实.....

每天思考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嗯.....

穷是我们的底色.....拍完几组镜头之后,场务要做的重要事是去扫回来继续用.....

你以为的剧组:每天愉快拍摄,欢声笑语。真实的拍摄:每个人都有一堆事要做,完不成就会耽误事,最后拍摄超时、睡觉的时间不够、因为疲惫遗漏某个事情导致超时、死循环.......

自我心理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直在棚里拍摄,第一次出外景,因为之前堪景的游泳池都太干净了,导演觉得不像真实救援的那种脏乱差环境,最后找了一个鱼塘拍摄拍姥爷救韩朵朵。

我不会游泳,所以下不了水,而导演组的其他小伙伴全跳下水塘去了..... 我觉得自己很没用....

郭导要求看起来就是真实的出现大海啸的场面,大家找了很多很多垃圾都在里面,闲的人手都在拼命撕泡沫弄碎纸...... 这么大的一个鱼塘,你看着弄了很多,丢进去一下子就没影了。。。。

群演都必须要求会游泳,开拍演员副导演拿着大喇叭给大家编队,然后分组讲我们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是什么状态。拍摄的时候,因为很多人都要做溺水状态,所以喊CUT 之后,各组都要马上清点人数,防止真的出现溺水,我不会游泳,所以特别紧张,就怕少了个人.... 里面还安排了好几名救生员

已经十分焦虑的我

左下水里是第一副导周易,片尾字幕有他专门的一屏字幕。

  我和周易从《同桌的你》开始合作,他就是传说中“蜂学”专业的人, 真的不开玩笑,“养蜜蜂专业”,在环保局工作了一年后发现自己原来热爱的是电影,于是放弃了公务员的身份,去电影学院进修,和郭帆导演成了同学。周易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场记,后来慢慢变成郭导的得力手下,球1的时候就成了第一副导,我和他住在一个屋子,每天回来,都会讨论拍摄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大家都知道郭帆导演每天只睡4个小时,那么周易就是比郭帆导演睡的还少的那个人.......


  第一副导是整个导演组运转的核心,所有副导都要听他的指挥,我虽然是B组导演,听起来是独立的创作部门,其实我B组只有一个摄影指导、一个B组执行导演(这也是被我忽悠来的一个小兄弟),基本上就是“明存实亡的B组”,原计划很完美:“白天郭帆导演拍完主要演员的戏,下班前交接完具体的镜头,我就负责拍摄那些特写镜头和次要镜头”,但是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大部分都在等…..等景做好、等道具准备好、等头盔外骨骼修好、等物理特效准备好、等体力不支的演员恢复好、等起雾的头盔擦好,永远会有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出现…..所以最后我干的是现场执行导演的活,就是拿着喇叭喊“Action” 的那个…..


  然后因为特别累,所以我和他俩人基本上就是轮流上,在经历了高强的拍摄之后,我们俩的精神状态都不太好,每天回来都感觉自己是个“废物”,于是互相做心里建设成了睡前最重要的事情:“没事的周易,咱们干的不错了!这样,明天我帮你顶半天”“好的,那明天我多睡一会,中午我去顶你,你下午再休息……


  其实那时候真实内心OS是:“兄弟你可千万不能倒下啊!你倒了我一个人可就死定了啊!”

  但是,每次周易说休息半天,他最多多睡1-2小时就赶到现场了……我们就这么真诚的互相“欺骗”着。

开始拍99场,刘启朵朵和王磊分道扬镳,全是头盔、全是外骨骼、全是灯、全是风雪.....

进入时间虫洞的感觉,你在里面觉得过了很久,出门一看才过了几个小时....

内心OS只有菊花残、满地伤......

这天拍的是他们在燃料站看见苏拉威西发动机被重启了

每日打鸡血

我每天紧握的“钢枪”:大声公

盒饭吃多了,思念垃圾食品....

逐渐变成日历博主......

我们对监视器爱的深沉,所以每一个部门的棚里都有至少3个监视器,加起来全组不算摄影组的,就至少有三十个以上的监视器。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知道我们在拍什么,是个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的通告单,真的做的很好看,郭导审美是一流的

王志坚是正八经学工业设计的,以前在奥迪设计汽车,后来成了郜昂老师美术组的核心设计,大家看到球2的太空电梯就是他的大作

现场鼓风机一开,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115dB差不多就是你去蹦迪时候的音量,而那时候为了解决和头盔里的演员的通讯问题,用了很多很多土办法。。。。简直是噩梦,后来就有了球2的找漫步者直接定制耳机的事情了。。。。

填空题:郭导的嘴,(_______)

我们见过黄岛凌晨的1点2点3点4点5点6点7点8点......每一个小时

日历博主的一天

开始拍苏拉威西了.....为了做真实地震场景,里面全是灰,假石头不够用,直接真混凝土石块往里填了,每天提心吊胆,怕演员受伤、怕工作人员受伤.....

我的二十年支气管炎发作了,16年发过一次,我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然后把烟戒了,后来一根都没抽过,这次真的撑不住了,不能变成拖累大家的人,我先撤了。

很多人问郭帆导演为什么能“化缘”,因为他太会说话了,年纪比他大的他都喊“哥”,哪怕只是制片或者美术组的普通工作人员,这种尊重,才是让我们愿意一起奋斗的理由。

忽然。。。。。有点不适应

好开心.....

剧本我收藏了,吹一辈子。

重要的环节:复盘会

植入思想钢印了


到这里,《流浪地球1》地面的故事拍完了,领航员空间站和吴京就是第二年的事了...

--第二年分割线--

第二年到了,我们再次回到东方影都补拍,而且,龚格尔专门打电话叮嘱我:“兄弟,这次真没钱”......

好了好了知道了么.........不用你说了......

但是有周边呀......

果然继续熬夜.....

经过大半年修整之后,太空站部分的景明显比第一次拍摄的好了很多,各部门的协同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领航员号空间站主通道

从CIC驾驶舱(刘培强驾驶位)看moss的机房

驾驶舱的外面

驾驶舱的里面

侧面操作台

喜闻乐见的租了一大堆电脑放在屏幕后面手动的UI

终于有钱了之请了舞台播控解决统一播放UI的系统联调。。。。注意看每一个屏幕接一个笔记本....网线连接

终于不用一堆人去点播放了,内牛满面......

今天开了一天剧本会,只能先更新到这,明天继续啊。。。。。

这是开机前的准备..... 看起来准备时间挺多的,其实都是细算极恐.....

流浪地球剧组限定周边


AD-Team就是我们导演组的缩写,去年我们的口号是没有,今年是“拥抱变化”,于是大家满怀希望的认为今年应该不会那么累了, 但是......基本等于“清零重来”.... 于是再看球2郭导的采访和剧组的幕后,发现真的是“清零重来”,我发出了不厚道的驴笑........你们太天真了

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拜拜。我没有远大的目标,我只想给小破球完整的一生.......

我还拜了管电子、物理、化学、特效的神仙,世界与时俱进,天宫应该也增设了这些个新部门了吧?

东方影都的灯亮了起来,但是为什么这个颜色......

片场教学:S60 是一种可以变色的LED 灯,S120 就是两个120 这么大的LED灯,S360就是最大个的LED灯...... 那时候价格都很贵,摄影指导刘寅是个硬件狂人,赚的钱都买摄影机买灯买设备去了........所以我们有时候开玩笑就不喊“灯爷拿个S60”,而是“来个夜店风”......


为什么要用这么奇怪的颜色,是因为要模拟木星的橙色,只不过这会调到了比较夜店的风格。。。。

这个是东方影都的配套楼,里面有我说那个大影厅。

球的组里,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最好的设备不惜代价的上

这一天,达叔在海边拍开篇的和刘培强聊天的戏,我在拍B组马卡洛夫和刘培强在太空站翻滚的大全景的威亚戏(因为看不见脸,京哥才可以去海边)

为什么换成了蓝布?因为我们拍的是太空的部分,天空中蓝光多,蓝布让我们后期抠像和合成处理起来更方便效果更好

最关心你的永远是妈妈,平时发很累很辛苦的朋友圈其实都会屏蔽,这条被妈妈看见了,于是.......

我们以为我们已经很有经验了,但是换了个内容,一切都得重来,我们永远都是刚出生的婴儿。

天坑..... 我们和好莱坞的差距就这么大....

举个例子:空间站里宇航员用的通讯耳机

流浪地球1的时候,一直就是穷的叮当响,所以我们道具都分好几个级别:S级别的就是最精致的,拍特写用,也最贵 ,一般都是3D打印+精细加工,往下依次就有 A..B..C等各种级别的道具。领航员空间站通道里面,上百名演员,都要戴耳机,但是没钱,所以最远景的宇航员,戴的是木工拿木头片粘出来的耳机,刷了个黑漆.....其他道具倒是还好了,耳机这玩意,得戴的住才行啊,否则演员稍微动动就掉了。。。。 于是搞笑的一幕就出现了:我们开拍前得给那些因为耳朵长的比较特殊挂不住道具耳机的群演脸上贴双面胶.......群演: ?????????

当然,就算是S级的耳机,一样戴不住!!

京哥和马卡洛夫吊威亚翻滚的时候,那个耳机一样会掉下来!于是每次拍完,都是我们现场美术小飞冲上去帮京哥戴耳机。。。。。最后京哥受不了了,说:“有502没?给我粘上!”我们都不敢,最后拧不过,真的上了502 。。。。。。

结果发现502也粘不住。。。。。 还是软的双面胶有用.....

每次因为耳机掉下来的而NG的时候,我都能听见郭导的怨念:“下次一定要找耳机厂给我们做真的....” 于是才有了球2漫步者的加盟 。。。。。。

这是CIC解锁人工重力的安全开关刘培强要按下开关,结果这两个道具整死我们了



因为为了好看,这个盖板的连接出只用了一边,靠502胶水粘接,并没有设计成用螺丝紧固,京哥又是武行出身,手里劲大,稍微用了一点力,这个地方就掉下来了......

你看到的这个平头螺丝只是个装饰,并不起到连接作用。因为美术并不是工业设计,作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实际开启和关闭的应力变化。


拉下这个闸刀、空间站停止旋转,人工重力停止,但是这个闸刀是临时要加的,因为之前的动作都太小了,需要一个大一点的道具能让“动作大”,结果做出来就是后面贴了一块木头,上了两个螺蛳,靠螺丝调节阻尼。。。。本来应该是力臂旋转摩擦力,变成了两片木板的平面磨擦,你就想想会出多少乱子 。。。。 

预备:开始! 京哥:我拉闸! 卡了..... 京哥:我再拉!掉了........

预备:开始! 京哥:我拉闸!闸抽抽了.....

所有人:崩溃.....



这个休眠舱就是噩梦....最早是“翻盖打开”,因为机械设计太细,打开之后抖成傅立叶变换曲线,郭导要求一周内改“滑盖”,改完测试发现这阻尼毫无丝滑感.... 仔细一看,原来窗户外面4个大汉拿着钢丝拉出来的.....什么“工业化”,这就是“作坊化”.....y.

一脸无奈的老马戴着不会响的耳机,看着抽抽着关门的休眠舱,内心一定是复杂的......

还是用木头做的休眠舱,重的一笔.....全是死重


就这记录,就能想像拍摄时,有多抓狂了.....真的是民工手搓宇航飞船企图登月的绝望......

下面这是球1地面拍摄的部分总结和记录

又忘了屏蔽我妈了.....


开始讲吴京了

剧组片场小知识:比你长辈的都喊“哥”,演员都喊“老师”。

比如武术指导严华老师,我们就喊“华哥”,但是不巧,我们灯光师也叫“华哥”(灯光指导、也就是灯爷是另一位传奇成哥,那个故事我以后再讲),于是就会偶尔发生两个“华哥”都答应的情况,我此刻正在脑补刘德华老师拍球2那么就有3个“华哥”的情况了……..

幸亏吴京老师只要喊“京哥”就行了,没人撞得了…….

作为专业的副导演,那肯定得了解主演的习惯了,于是专门问了京哥的工作习惯,列表备注加粗……恩,安静…懂了。

京哥来了之后,发现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我们现场准备的时候,他从来不去给他准备的独立演员帐篷,而是拿了一个小马扎坐在现场,然后开始和人聊天:

"唉,你叫啥名字"“你老家哪的?”“你是哪个部门的”“哟!咱是半个老乡啊!”

...... 唠上了….


好嘛,本来现场导演主演不在的时候,我们能摸一下鱼,这下来了个顶级监工…..只好努力工作起来。

过了一会,京哥翻出了他的剧本,跟现场道具探讨起剧本了:“唉,我问你啊,这句话我这么说,你能听懂是什么意思么?”

道具老师一脸懵逼:“不是很明白”

京哥又去找下一个人:“你说我说这个词,普通观众能听明白么?”

…… 问了一圈之后,京哥去找郭帆导演:“导演啊,我觉得这个词语有点深奥,一般观众听不懂,我觉得这么说会比较好,XXXXXXXXX,你觉得呢?”郭导:“……恩…….编剧呢…. 一起来讨论讨论”


于是,后面很多专业术语的台词,都在现场导演、演员、编剧的友好探讨(狗头)下,做了一些让普通观众能够更容易理解的修改。


结果,现场不但没有安静,反而以京哥为圆心20米距离内的摄影棚变得更加欢乐了起来…….


真正安静的时候,我看见京哥在翻随身带的一本编剧书,那真的是都翻的全是褶子了,他最关心的是演员的表演能不能真实的贴近角色的设定?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台词让观众理解角色的内心?演员如何让角色变得更好?


所以他时时刻刻都在表演区、在片场熟悉场景、找灵感、想点子…..

这导致我们美术和置景师傅只能把他视线所在范围内的所有门把手、开关、握把都换成了金属的……因为他总要试试利用道具给表演带来点真实感……


然后,你懂的…… 只要是假的都掉下来了


今天看见一个消息:京哥现在已经是中国票房TOP10占5。


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因为你猜他在片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要尊重观众”


职业生涯最难挨的一天......


不是群演多,也不是调度复杂,更不是物理特效之类......而是拍刘培强和马卡洛夫跃起准备去CIC控制中心的那场戏,因为外圈是快速转动的CIC核心,于是京哥让我拿一根长竹竿,绑上红布,然后爬到一个梯子上去画圈圈,这样他只要看红布就会有准确的视线,我犯难了…..因为我恐高,两腿发软的那种。


可是,我是现场执行导演,这是我的职责,我不能拒绝,再一想,京哥那会股骨头坏死还没好,他还穿着几十公斤的宇航服吊着威亚,比我难受多了…..不行,不能退。


于是颤抖着爬上了大概5米高的梯子,带着必死的决心…..开始画圈圈……


真的太可怕了,我那会脑子里快速闪过焚化炉、追悼会、骨灰盒……cut 之后暂停,我也不敢下来,继续在上面趴着着…..大概拍了2小时才完事,下来一身汗……


生理恐惧真可怕…… 上一次我这么害怕,还是在可可西里保护站的铁塔上,因为要拍一个全景,带着必死的决心爬了上去。。。。


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拍片一定要拍恐高的,让人腿软的,整死观众…..(咬牙切齿)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杀青了........

欢乐的破球家人们

制片主任泉哥!他带的制片组,是我见过最专业的。从《同桌的你》开始一直到球2,都是郭导的最强力的支持。

泉哥是个传奇,当年中国最早玩斯坦尼康的人,《霸王别姬》《英雄》.....那些经典大片的移动镜头都是泉哥拍的。后来因为腰不好了,退到二线做现场制片主任。

我们球1开启新征程那段地下城的镜头(从井盖小卡片开始)实际上是一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调度很复杂,一开始用伸缩炮失败,用如影2失败,拍了半天,NG无数条,泉哥急了:“你们这帮小崽子!给我来个司菜!”(斯坦尼康的简称),然后稍微……熟悉了一下,跟我说:“刚子,来吧!”


然后…….一条过了.


现场响起热烈的鼓掌声,所有摄影组的人都给泉哥鼓掌,嘴里只有一个字:“服”


摄影指导刘寅事后买了好多补品给泉哥。。。。。

泉哥在准备“思菜”

这是灯光指导“成哥”李德成老师,成哥是拿过金马奖的摄影师!

我相依为命的B组摄影指导“达哥”曾达时,长发太帅了!

负责逗比的我。。。。

在剧组里无数神奇的人们呵护照顾下,“小破球”——中国电影这个最特别的孩子终于出生了,那么多观众喜欢小球、包容小破球,于是,4年之后,它长的更大了……观众喜欢,才是最好的消息,我想将来,小破球会成为更好的球…..


郭导说“小破球”这个名字背后是咱们中国人最纯朴的一点点希望:好养活。


希望,就是我们这年代最珍贵的东西。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热爱《流浪地球》的人们。(全文完)


小破球爹妈合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