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吃了 40 多年鸡蛋才发现过敏,已导致严重心悸,多处结节,哪些食物过敏不易察觉?过敏后能自愈吗?

发布时间:
2024-12-14 19:36
阅读量:
10

写在最前边:

1.慢性过敏确实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

2.朱丹推荐的慢性过敏食物90项也非常不推荐,多花钱可能还没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3.朱丹说的严重心悸,甲状腺和肺部等多处结节可能跟慢性食物过敏没多大关系。


又想起来那个段子来:一生要强中国人:我怎么可能过敏,什么汽油味的芒果和洗衣粉味的火龙果,都是我口味独特一类的。

实际上过敏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频繁,尤其是疫情后这几年,大家过敏的情况更多,更频繁了。我之前也跟大家聊过这个研究方向。

相关研究显示感染过新冠,过敏性疾病风险高 1.2 倍,如何看待这一研究结果?

研究发发现,新冠感染的病情越重,过敏风险越高,中度至重度新冠患者,总体过敏风险增加 50%,而轻度疾病患者则为 14%。

食物过敏,说白了就是免疫系统错误地识别某些食物成分为“有害物质”,从而触发免疫反应。但我们知道,人体生成抗体是分很多种类的,比如短期内快速生成的抗体IgE,和长期性的慢性抗体IgG。一般来说急性过敏主要与IgE相关,而慢性过敏更多的是与IgG这种抗体相关。

具体区别往下看图

我们印象里的食物过敏大部分都是急性过敏,也就是吃下食物后不久就会出现的各种过敏反应,这其实是由于体内快速生成的IgE抗体引发的现象。IgE的反应迅速,几分钟到数小时之间就会发生反应。

而慢性过敏的IgG就不一样了,它生成的慢,反应可能也很隐蔽。可能是几小时甚至是几天后才会有反应,而且反应也可能很具备隐匿性,比如腹胀、疲劳等等。

所以一生要强的中国人连急性过敏的都玩成了段子,就更别提这种慢性过敏了,甚至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慢性过敏这个词儿?所以朱丹说她即便在确诊了鸡蛋慢性过敏以后,她也不能相信。

实际上慢性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在中国人群中确实是总体较欧美国家低,但随着饮食全球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检测手段的普及,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大部分人能无法未意识到慢性过敏,可能被误认为是普通胃肠不适、皮肤问题或其他疾病。

慢性过敏的症状,前边咱们也说了很隐蔽,而且表现出来很复杂,可以简单的列一下。

1. 胃肠道症状:腹胀、便秘、腹泻、胃部不适等,容易被误诊为胃炎或肠易激综合征(IBS)。
2. 皮肤症状:湿疹、皮疹、瘙痒,尤其在接触食物后一段时间内出现。
3.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与饮食后的隐性炎症相关。
4. 其他症状:关节疼痛、情绪波动,或体重变化等

这些症状,怎么说呢,都是日常常见的症状,而且,因为慢性过敏的延迟性,导致很难确诊,这成了慢性过敏的第一个难题。

而慢性食物过敏的过敏原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朱丹说到鸡蛋,还包括乳制品啊,谷物啊,大豆,坚果,海鲜,还有很多茄科的蔬菜。其实就跟急性过敏的食物是一致的。而这些都很日常,加之反应延迟而且隐蔽,所以确实很难被发现。

至于像朱丹提的,去医院测食物抗体的IgG,这个也有一些问题。一方面能检测IgG的医院远没有检测IgE的医院多。当然这只是一个小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IgG是否与过敏有直接联系,还是目前科学界争议很大的事情!

首先,IgG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而非引发过敏。IgG抗体是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如食物成分、病原体)产生的正常免疫应答,通常与免疫记忆长期保护有关, IgG的存在表明机体曾接触过某种抗原,而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病理性反应或过敏。食用某种食物越频繁,特异性IgG的水平越高,这与病理性过敏反应(如IgE介导的急性过敏)不同。高水平的特异性IgG可能仅反映机体对某些食物的频繁接触,而非异常反应。

也就是你测IgG的某种食物高,只能说明你平时吃这种食物多。

而另一个重要因素是,IgG检测与过敏的关系不明确!

首先,慢性食物过敏的机制不完全依赖IgG

慢性食物过敏的机制复杂,可能涉及多种免疫途径(如细胞免疫或非IgG免疫),IgG水平升高并不能全面反映慢性过敏状态。

另外IgG水平也不一定说明过敏水平,比如,有些人对某些食物的IgG水平较高,但从未出现过敏症状。但有些人可能对某种食物不耐受,但IgG水平却正常。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和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会(AAAAI)等权威机构均不建议单独使用IgG检测诊断食物过敏。

所以临床上依然是IgE作为急性过敏的标志源,而IgG并不能作为标志物,更多的还是要结合病史、症状、饮食记录以及排除饮食试验等综合评估,而非仅依赖IgG检测结果。

尤其是现在很多商业检测机构推出的IgG检测套餐,比如朱丹提到的那个90项检测,宣传其可用来诊断食物过敏或指导个性化饮食,但实际应用中存在夸大和误导

贵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检测结果往往列出大量“疑似过敏”食物,导致患者不必要的饮食忌口和心理负担。所以真的非常不建议去做这个检测!

所以如果真的怀疑是慢性过敏,如需检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综合采用病史分析、排除饮食法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而非自己脑子一热就去测IgG。

至于这个排除饮食法,还真的是可以在家试一试的。这个方法其实在临床上比较成熟,而且包括肠易激很多疾病在内都在采用这种方法。

这个方法叫做低FODMAP饮食,低FODMAP饮食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已被证实对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效。许多临床研究显示,该饮食可显著缓解腹痛、胀气和腹泻等症状。之前在回答肠易激的问题的时候我也推荐过这个方法。

杜淳妻子自曝确诊肠易激综合症,体重不到 80 斤,肠应激为啥会引起消瘦?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我这里就直接复制了。

FODMAP是几类发酵性短链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它是个缩写,其中Fermentable(可发酵的)Oligosaccharides(低聚糖,如果聚糖和半乳聚糖) Disaccharides(二糖,如乳糖)Monosaccharides(单糖,如果糖)And Polyols(多元醇,如山梨醇和甘露醇)。
这些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难以被完全吸收,进入大肠后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其他副产品,可能引发腹胀、腹痛、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那常见的低FODMAP食物如下:
• 水果:香蕉、蓝莓、草莓、葡萄、橙子
• 蔬菜:胡萝卜、黄瓜、茄子、甘蓝
• 蛋白质:肉类、鱼类、鸡蛋
• 乳制品替代品:舒化奶、豆奶
• 谷物:燕麦、糙米、藜麦
常见高FODMAP食物包括:
• 高果聚糖:洋葱、大蒜、小麦
• 高乳糖:牛奶、软奶酪、酸奶
• 高果糖:苹果、梨、蜂蜜
• 高多元醇:西瓜、花椰菜、蘑菇
注意低FODMAP不是让你一点不吃高FODMAP食物,而是有一个排除法的
首先低FODMAP第一阶段持续约6-8周,完全避免高FODMAP食物,以尽量减少症状。
然后第二阶段重新开始吃高FODMAP食物,但要一种一种的试,最后确定哪些特定食物或食物组会引发症状。
第三阶段就是不要吃那些会诱发症状的高FODMAP食物。
但,还需要注意影响均衡。一般建议非专业人士,找个营养师帮忙设计这个方案。

用这种方法可以试出来很多导致你慢性过敏的食物,要比做IgG有用的多,但还是那句话,不要自己随便尝试,避免营养不良。

最后在说回朱丹提的几个问题,包括甲状腺结节,肺结节和严重的心悸。

先来说两个结节,慢性过敏本身并不是结节形成的直接原因,但如果过敏引发全身性或局部的慢性炎症,可能增加结节形成的风险。

这里的机制就比较绕,慢性过敏通常由IgG介导的免疫反应引起,表现为延迟性、低度的全身性炎症。如果长期存在慢性过敏源(如某些食物或环境刺激),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持续激活,产生慢性炎症。慢性过敏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使局部组织出现反复微小损伤,并启动修复过程。炎症可能导致组织纤维化,进而形成甲状腺或肺部的结节性结构。

虽然这个道理能讲得通,但实际上大部分人的肺结节都是因为结核或肺炎引起的炎症残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过敏诱发的。所以一般看到肺结节还是考虑之前的炎症感染,比如新冠。

甲状腺结节呢,首先考虑的是碘摄入异常,包括碘过量或缺乏可能诱发甲状腺增生。另外还要考虑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病引发的慢性甲状腺炎症,尤其是女性。之后最后才考虑慢性过敏的原因。

同样,心悸也是类似的情况,严重心悸可能与慢性过敏之间存在一定的间接联系,但通常不是直接由慢性过敏引起的。心悸是心脏跳动异常快、过于剧烈或不规则的主观感受,背后的病因复杂,可能涉及炎症、免疫反应、神经调节异常等机制。

面对严重心悸,还是首先考虑心血管系统问题,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炎,瓣膜病等等,其次是考虑内分泌问题,甲亢啊,贫血啊,低血糖什么的。其次才是药物,食物,甚至情绪等等,慢性过敏在这里都排到比较靠后都位置。

所以说朱丹说到这几个症状,大概率跟她的慢性过敏关系不大,或者慢性过敏在其中起到了一个辅助参与的作用而非主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