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视频《恭喜你没考上,因为985根本配不上你》?

发布时间:
2024-12-14 19:45
阅读量:
7

难得一见的好视频,作者的思维至少领先了大部分人一个版本,所以被骂是正常的。

中国的学生的辫子留了太久了,久到当第一个剪下辫子的人说了一句话,都没人关心他到底说了什么,没有人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他们只是关心,你为什么不留辫子。

985配不上你,up主只是着重讲述了其中的一半,那就是985不思进取,那我就负责另一半:你为应试付出的努力,承受的痛苦,毫无意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B站上开始流行起来了另外一种鸡汤,相比于之前的传统鸡汤,它的香味更浓,药效更猛,它疯狂的谩骂那些正在准备中考,高考,考研的学生不思进取,虚度光阴。它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一份思想:你现在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不久将来的那个分数。有问题吗?你问老师家长,他们会说没问题。你问街坊领居,他们会说没问题。你就是问学生自己,TA也会说没问题。

但我要说,有问题,有大的问题。这种成功能被分数量化,努力能被结果化的思维,正是中国人在社会上不断内卷,寸步难行的根本原因。

在学校,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总分”,它定义了这个学生的好坏,定义了这个学生的意义,定义了这个学生的成就,定义了这个学生的未来。人际的交往,无需相处,无需多言,一句你考了多少分,就能把人分个三六九等。你的兴趣、爱好成了非黑即白的领域:要么放弃,要么全力以赴。

“社会的标准即是铁律,个人的喜恶微不足道”,这条信念从幼儿时代便植入到了每个人的思想之中,没人会好奇,反问,为什么学习语数英就是学习,而学习其他便是玩物丧志。它,就像太阳会从东方升起一样无需辩驳。于是你接受了,认同了,开始自然地追求更高的分数,因为它定义了一个一切。更可怕的是,提分有一条清晰的路径:努力。只要能多掌握一个知识点,你就能提分,只要更刻苦,你就能提分,只要能更多的牺牲娱乐的时间,你就能提分。于是,靠着刻苦,勤奋,以及非人能承受的付出之后,你考上了985,而真理,已经呼之欲出了:努力,便能掌握命运。恭喜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小镇做题家。

可是,你毕业了。

你发现,一切都和你想的不一样,即是考上了985,专业不好一样不好找工作。隔壁家的李四,虽然没有考上985,但是选了一个好的专业,也能月入过万。高中同学狗蛋,因为发了一条视频,小火了一把,现在也是衣食无忧。甚至小学同学王二妞,因为长得好看,成为了一名小明星,收入更是你望尘莫及。

当然,你还是理智的,感叹一句: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决定成功的最大因素,从来都是“运气“。哪怕是你考上了985,也是因为运气,因为这个世界的高考,正好需要你擅长的方向:应试教育。任何与我有利的限制,即是公平,任何于我不利的限制,即是运气。

在人口红利已尽,经济增长乏力的今天,学历的价值在肉眼可见的降低,“努力即成功”这个信条更是加重了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学生的身心都已经到了承受的极限,更加降低了名校的性价比。但是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们,却依旧鼓吹着985的重要性,他们或真心相信,或另有目的,他们的理由出奇的一致:应试教育是唯一条能把努力,转换成回报的路。他们不会告诉你的是,这条理由,不适用于人生的绝大部分道路,就像选专业时你不知道下一个10年是哪个专业的时代,你也不会知道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但这条路存在的时间太长了,长到横跨了几个世纪,长到有人从生到死,都认为应试教育是人生的唯一一条路,长到有人为之付出了太多,以至于无法否定其存在的意义,长到人们不会去质疑其合理性。但正如鲁迅所说:从来如此,便对么。


首先,我欢迎对文中观点的评论与反驳,但不会允许人身攻击和地域攻击(我的IP地址纯粹是编程需要)。

其次,我从来不觉得纯粹的批判毫无意义,批判是为了让人反省,重新审视过往,只有意识到问题才能改变,只有破除思想的束缚才能真正正视问题。而我现在看到的,是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

我为什么只是在批判应试教育的种种不是?因为答案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也没法去抄。如果你了解国外的招聘,你会发现国外的招聘中运气占了绝大部分因素,以互联网为例,有的人刷穿了力扣,却在面试中频频遇到困难题而无缘大公司。有人非名校出身,却在校园招聘会上遇到一道简单题直接进入谷歌亚马逊等世界一流的公司。在国外找工作,你会发现,个人的努力极其有限,即使你做到了极致,也抵不过一个运气爆棚的人,所以人们不会极度内卷,因为没有意义,招聘,很可能就是个随机事件。但在国内,企业通过设置重重阻碍,将运气的成分降到了最低,如果你是卷王,六边形战士,那你就有极大的概率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有人会反驳了:天道酬勤,努力就有回报,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是,但物极必反,当一切都能被控制,一切都能被掌握,一切都能被量化之后,结果就是在这条路上做到极致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而这条路涵盖了中考、高考、考研和招聘。于是,你看到的是所有人越来越卷,所有人都感觉自己在努力却不如从前,所有人都开始拒绝接受一切标准化之外的成功方式,当杨超越、丁真成功时,无数人冷嘲热讽:是啊,为什么他们什么都不用付出,却能成功?我活的这么努力痛苦,却过不上我想要的生活呢?殊不知,人生从来都是如此,努力一定有回报这条应试教育的赛道才是特殊的,只不过你在这条赛道上跑已经太累了,累到都来不及去想当初为什么要开始跑,因为所有人都在给你加油,告诉你不要落后,至于终点是什么,从来就没有人告诉你,也没问你想不想要。

当这条路上越来越卷,人们越来越努力时,取得成果的性价比就越来越低,而人们为了逃避这个事实,开始给这条路本身赋予意义:高考使我自律,考研使我充实,学习使我快乐。它骗了老师,骗了社会,甚至骗了自己,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忍受这条路上的寂寞和痛苦,才能继续向前。这样的结果,造成了三条畸形的思想,却从来没有人质疑:

  1. 越难得到的东西越好
  2. 付出得多的人比付出得少的人更好
  3. 只有标准化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值得赞扬和推崇

于是,整个社会达成了共识:人的能力是可以量化的,努力是可以被分数量化的,分数就是学历,所以,学历即是能力。于是,当外卖招聘都有学历要求时,甚至没有人提出质疑,人们只会拿这件事教育孩子,让他们在应试教育的赛道上更卷一点。其实,要解决内卷非常简单,只要人们承认运气才是成功的关键,只要让人们相信人生没有一条完美的定式即可。但如今的选拔机制完美的造成了恶性循环:在应试教育的洪流中牺牲的人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而在应试教育中的既得利益者们不会去思考这条路的问题,甚至为自己能生在一个可以去卷的国家感到庆幸,让他们废除唯分数论无疑是让他们自断一臂,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看到是人们一边抱怨着内卷,一边又认可着内卷,让他们否定内卷,便是否定了他们过往的全部人生,人们深陷泥潭,却无可奈何。

我最后再澄清,我不是否定读书,学习,我是在否定那些认为应试教育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的那些人;是否定将人的能力量化,和学历高度绑定的那些人;是否定将成功标准化,看不起其他一切赛道成功的那些人。应试考试,从来都只是人生道路的一条,在以前,它有着可掌控,高收益,变数少的优势,但不代表它的一切即正确。我现在看到的是,曾今在这条赛道上成功的人希望将其打造成唯一正确的道路,他们或许已经成功了,因为即使在无数人亲身证明了在应试教育的内卷上毫无意义的今天,对其稍微的质疑都会遭到强烈的反驳,即使它的危害已经肉眼可见,已经被讨论良久,它也能在自己的牢固逻辑闭环中屹立不倒。而我要说,当剥离这条路上的自我感动和附加意义之后,如果他的付出已远远大于了回报,那它就是不值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