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的人均GDP没有停滞和失去?

发布时间:
2024-12-14 19:53
阅读量:
6

除了老欧洲直接跳过了房地产,用大航海来实现了工业化。

所有的后发工业国,工业化起点都是房地产,无一例外,韩国(所谓的汉江奇迹)、日本(所谓的昭和时代)、美国(所谓的美国梦)都是。

因为后发工业国在造船领域失去竞争力之后,只有先依赖本国居民承载巨额债务来实现工业发展,否则国家扩不了债啥都发展不起来,而房子就是最合适不过的债务承接载体,这种由农业社会通过房地产转向工业社会的过程叫第一次经济转型。

房地产经济通常是一定会成功的,因为房子没法对外卖,只有本国居民来承接债务,别国想干扰也干扰不了,在此过程中GDP一定会飞速发展,同时必然会伴随白色家电等相关产业的崛起,中国市场当年充斥着日韩进口家电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国产白色家电崛起也是这个原因,但居民通过房子承载的债务总额过高之后,政府就必须将房地产包袱甩掉,也即必须找到房地产经济的接盘侠,完成第二次经济转型,第二次经济转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债务外转。


这个接盘侠要么是船、要么是车,否则工业产能过剩的危机会迅速席卷方方面面,债务外转就更别想了(注意:互联网和计算机等领域再怎么发达都解决不了工业产能去化的问题),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核心只能是大宗工业品,汽车、轮船、飞机(注意:飞机产业一般是最后一项,因为飞机产业难以消耗大量工业产能,其债务需求量又是最大的,所以一般只能放到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最后一步去建设)。

所以,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要经历一次房地产泡沫爆裂来完成破茧重生,经济发展方向重点转向汽车和造船领域,否则经济倒退是必然会发生的,这个经济转向过程极其痛苦。

美国、日本、韩国、包括现在的中国无一例外都是同样的过程,甚至我国隔壁的邻国越南,也在尝试甩掉房地产这个恐怖的包袱,进军汽车行业。

但汽车、造船行业同样也会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美国底特律现状就是美国汽车进入存量市场的一大缩影,所以政府在汽车产业过剩之后必然会全面走向第三产业,即完成第三次经济转型,第三次经济转型的目的是通过第三产业实现债务外转。

(注意:第三产业并不是单指服务员、外卖员、律师、医生等服务型行业,而是所有依赖于体力、脑力劳动本身直接实现债务转移的产业经济模式,包括软件、互联网、金融法律服务、医疗、教育、文旅、生活家政服务等等一切对自然资源依赖极小、债转比例却极大的产业模式。)

美国当年的互联网产业革命(互联网产业革命甚至搞出了金融危机,互联网产业革命也是美国第一次执行“美元潮汐”的直接原因)和医疗产业革命就是典型的第三次经济转型动作 ,美国大学生需要承担巨额的助学贷款也是这种经济模式下的必然结果。

而日本、韩国第三次经济转型失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先决条件(即:主权,因为没有主权,日本连飞机项目都不得不放弃),只能依赖于第二次经济转型的成果存活,在此种现实背景下,日韩跟随美国全力阻止中国完成第二次经济转型也是必然。


美国现在依赖于第三次经济转型的红利,通过向全世界输出债务的方式以维持其地球统治者的地位,当美国发现有任何国家进行第二次经济转型时,必然会通过阻碍其输出产能的方式阻挠其债务输出。

因为美国去工业化完成以后,既不会有产能过剩危机,同时也失去了工业持续进步的基础,其依赖于工业经济模式的军事科技发展是不可能永远遥遥领先的。

而通过第三产业对外输出债务的方式只有两种:平台管理和知识付费(即所谓的铸币税和专利费,或者说是规则与标准),这两种债务输出模式极度依赖强制力的保护,强制力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暴力机关。


美国所采取的方式就是“美元潮汐”,“美元潮汐”背景下,工业国的产能输出必然会遭受严重影响,因为前面是原材和能源价格高昂,后面因为出口挤兑而无法实现债务输出,前后受阻会造成工业国相关产业链全面崩溃,而工业国基本都是通过全民承担巨额债务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即便面临相关产业链崩溃也无力再次通过全民承担债务的方式挽救相关产业链。

如此便使得工业国转型失败,坠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注意:“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第二次经济转型失败后,巨大的内债无法对外输出,反向堆砌在居民头上使国家彻底失去扩债能力而失去经济发展潜力。

注意:出口挤兑是指美元潮汐背景下,工业国为保障汇率稳定而执行的债务扩张所带来的突发性产能过剩,出口竞争太过激烈而无法将生产成本上涨传导至国外。


所以,目前当然只有美国能一直保持GDP的增长,因为美国依然在通过“平台”在向全世界输出债务,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全部加起来也无法撼动美国建立起来的世界经济规则,当然得继续承接其债务。

只不过,美国对中国经济转型的阻碍(俄乌和中东)没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中国近几年虽然比较痛苦,但也能明显看到转型成功的希望。

当然,这个希望也必然是充斥了危机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说的有点大了,但了解政治经济学,或许能帮助大家更好的选择未来。

ps:

1、债转论是什么?研究价值是什么?(第四次经济转型)。

债务转移理论是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结合凯恩斯货币经济学理论融合而生的经济发展规律性研究,我认为资本主义奖励机制(“有限责任”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宜单纯用剥削来评价劳动成果的不等价交换,应当以发展与分配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来客观看待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债转论通过当代各国政府“信用扩张”作为引子,以企业接债(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和自然资源购买来承接政府凭空创造的债务)、企业转债(企业通过商品出售给消费者来转移债务)、还债(消费者通过劳动对消费价款执行还债,企业通过纳税和利润上缴来完成债务结算)为过程,来阐述整个整个经济活动中的债务流转路径。

并以政府接债(内债转国债)、债转平台转债(内债通过股市转移给投资者)、债务对外转移(内债通过产能输出对外转移),作为上述债务流转路径的补充,来进一步解释债务流转循环路径阻滞时该采取的补救办法及风险。

最终得出有一个结论,我们通过债务扩张来发展生产力,并通过调整债务转移路径的方式来解决分配问题,从而在阶级矛盾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点。

以上就是债务转移理论的核心,同时我也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一个猜想,如果人类找到另一个独立群里作为债务载体,不再依赖于人类自身来承载债务,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实现无限量的债务扩张来促进生产力发展?所以,债转论的研究给人类进行第四次经济转型提供了理论方向。

我认为,机器人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注意:这里的机器人并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拟人态机器人,而是具备自行生产能力的智能化生产工具的总称),其实《流浪地球2》也给出了该答案。

那什么是第四次经济转型?如果说第二次经济转型和第三次经济转型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债务外转,那第四次经济转型的目的就是为了直接创造债务承接群体,从而彻底解决生产力发展与分配之间的核心矛盾。

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条件其实只有三个,脑力劳动、债务(一切生产要素的总称)、奖励机制,而债务转移与奖励机制之间的矛盾是人类一切矛盾的根源,如果解决了债务转移问题,人类只需要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即可彻底解决发展与分配之间的对立关系。

其实目前中美两国都在为第四次经济转型(即“机器人工业时代”)作着充分的准备,在某些领域的竞争已经出现了白热化的科技对垒,比如“AI之争”和“芯片之争”。因为谁能取得该领域的领先优势,谁就能在未来完成规则和标准的制定,从而通过平台管理和知识付费在未来实现债务输出。

那什么是“机器人工业时代”的规则和标准呢?

当一艘货船不再依赖船长、货物装卸不再依赖操作工人、单据流转不再依赖跟单员,那这个融合“无人驾驶”、“机器人装卸”、“AI跟单”的超级系统必将依附于一个适用统一规则和标准的超级平台而存在。

上述统一规则和标准(比如物联组网协议、大数据应用法则、AI对话标准语言、硬件模块标准等,使得生产工具实现智能化、自主化生产的全部数字工程规则及标准)由谁来制定,谁就掌握的未来的话语权。

事实上美国此前以“超级工厂”为目标的制造业回流、芯片产业回归;以及对中国的AI技术封锁、芯片技术封锁等等措施全部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而实施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并不是一句说说而已的口号,如果不是因为“新冠”导致美国前总统下台,美国或许已经取得了一切优势。

而我国目前在大力发展的“大数据工程”、“物联网工程”等项目也是都是再为未来作铺垫。“

我国的优势是系统(可以理解为流量),美国的优势是程序(可以理解为流速),中美两国在该领域孰强孰弱尚未见分晓,或许我国的第三次经济转型和第四次经济转型可以同步完成。

以上关于债转论的详情参见文章:“债转”;

2、债务是什么?

本文所描述的债务不同于大家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债务,这里的债务体现的是无差别的劳动价值,只是采用货币代表去计价,货币代表(也就是法币,我们通常所说的“钱”)本身不是债务,且没有价值,仅起到信用媒介的作用,该债务一旦生成就必须通过劳动价值去归还,是没办法通过用“钱”去归还来消灭的,同时本文也未把资本的时间价值作为研究对象,还请各位网友注意这一点。

即:所有人的劳动价值都是等值的,但因劳动成果的交换价值不同,所有人的劳动价格(交换价值)并不等值,即劳动产品一旦成为商品,就同时具备了两种价值,一个是商品自身所凝结的劳动价值,一个是商品基于消费需求所产生的交换价值,债务因交换价值差异而产生,但交换价值仅在交换中体现,会随着交换的完结而消灭,所以商品交换完成后该债务就被会固定下来,只能通过劳动价值去归还。

比如:张三的劳动价值是1元,但其劳动成果卖出了10元的劳动价格,如此张三每花掉这10元就向社会转移了9元的负债,李四、王五等人的劳动价值也是1元,但其劳动成果却只卖出了0.5元的劳动价格,李四等人每花掉这0.5元就等于向社会归还了0.5元的负债,所以双方通过贸易流通将彼此的劳动成果予以交换就实现了债务的生成、转移与归还,张三交换商品所输出的债务由李四等人还掉了。

这就是债务流转的基本逻辑,也是资本论中所说的“剩余价值剥削”。

而文中所提到的政府凭空扩债,是因为政府掌握了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铸币权,所以政府可以凭空扩债(即通过发行法币和信用扩张来提前赋予居民债务),并通过自然资源的流转和金融借贷来实现居民对债务的承接,从而有了巨额的资本从事产业扩张,至于政府具体是如何从事产业扩张的,主要是先通过政府需求(基建、军事、航天等领域)激活生产力,在通过鼓励政策引导生产力发散的方式来实现各产业的全面发展,“债转”一文对此也有较为全面的阐述。

3、关于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的解读:政治权利也叫制定规则的权利,政治经济也叫规则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规律性经济(即供需是市场经济的主导因素),政治经济的背后都是博弈。

4、关于“美元潮汐”可知乎直接搜索,各路文章充分解释过了,我也写过相关文章,详细解释了美元潮汐为何为会带来工业国的出口挤兑,为何美国发动美元潮汐却没有将通胀带回美国,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美元潮汐“

5、相关体系书籍目录:



1月23日更新,统一回答一些网友疑问。

1、房地产是不是工业化的起点?

工业化的起点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如果我们以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表达工业化,那实现多少比重才算工业化?如果我们以工业生产是否利用了电力或者热源动力来表达工业化,那清朝时期国内也有蒸汽机,我国清朝是工业社会麽?

所以文中“实现工业化”的含义是指工业生产领域的债务扩张与GDP增值之间的比值小于1(也就是宏观经济学常说的债务扩张转化率),并据此得出老欧洲各国在大航海中实现了工业化的结论,事实上老欧洲各国在工业领域的债务扩张与GDP增值之间的比值是大于1的,因为那个年代扩债转化效率极其低下,但因其对殖民地的暴力债转(即殖民掠夺),使得老欧洲各国变相实现了工业化,其GDP增幅很大一部分依赖对外暴力债转。

也正因如此,因为暴力债转的不可持续性,使得欧洲各国在21世纪前夜因内债过于庞大无法实现对外转移,各自产生了严重的阶级矛盾(资本论一书主要在论证该矛盾产生的原因),最终导致了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德国因为工业化起步稍慢一步,其国内阶级矛盾在同期是最严重的,所以德国才成为一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

注意:对外战争的原因只有一个,国内阶级矛盾太过尖锐而不得不向国外转移矛盾,否则就是内战或解体。

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依然没能解决债务和平外转的问题,所以跟着就爆发了二次世界大战,宏观经济学理论在1933年才被首次提出,二战以前各国解决债务外转问题,能想到的办法只有“摧毁对方生产力”这一条路。

直至二战结束以后,凯恩斯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得到了广泛共识,这才解决了债务和平外转的问题,即采用马希尔计划修复支离破碎的他国生产力,并使之成为和平债转承接国,同时凯恩斯也带来了一个债务外转受阻的最佳解决手段:吹泡沫(即内债转国债)。

而苏联在二战以后因为“共产主义”的政治正确,摒弃了资本主义奖励机制,使得生产力畸形发展,债务流转路径混乱不堪,最后因内债无法有效疏散而带来了严重的阶级矛盾,迫使国家最终走向了终结。

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修正了“共产主义”,执行“特色社会主义”,实事求是的认可资本主义奖励机制,这才有了工业化的先决条件与房地产经济模式的蓬勃发展 。

注意:“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的债务分配理念,其核心就是取消交换价值评价模式,从源头上消灭债务,但事实上生产力的发展就是需要大量债务来支撑的,取消交换价值评价模式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劳动效率一定会持续走低,因为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影响劳动价值,只影响交换价值,所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效率劳动,这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居民需要为生产力发展承担债务,但可分配的劳动成果却越来越少,国家的经济发展走向恶性循环。

于此,本文才说房地产是工业化的起点,至于网友们所阐述的援建、农业产能换工的业发展之类情况,更多是工业化萌芽,认为其为工业化起点是不妥的。

注意:内债转国债是内债转移完成的结果,所以国债无论卖给谁都只是单纯的金融借贷关系,他国买不买美国国债对美国的最大影响也就是国债利率方面的问题,最多就是稍微影响一下美国吹泡沫的潜力,这种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还请不要把中国增减美国国债当回事,我国增持减持只是美元储备多了或者少了,要不要拿去赚点利息的问题。


2、资源国、港口国为什么可以直接跳过工业化。

我在“债转”一文中有解释过,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是存在有效的债务转移路径,但债务转移路径受阻也是有一些挽救措施的,债务其实是可以转向泡沫的(即内债转国债),资源国完全可以通过出卖资源来归还国债利息,其国债扩张的潜力理论上是无限大的,甚至某些国家都不需要将内转转向国债,直接卖资源来还债就好了。

所以中东、澳洲、加拿大、北欧等资源国完全可以直接跳过残酷的工业化历程,直接大肆扩债进入第三产业赛道,只是中东因为政治原因被欧美踢出了三产赛道,所以中东至今依然是一个四分五裂的资源输出地。

至于港口国,则完全依赖现有的贸易规则跟着赚点外快,更多的是一个经贸服务型国家,这种经济模式太依赖于地理优势了,任何形式的世界动乱,都会使其经济遭受严重影响。

比如瑞士号称中立吧,现在被搅合进了俄乌纷争,以后该咋办?再比如新加坡号称中立吧,但美军基地在里面,以后一旦东西矛盾爆发,两边争夺马六甲时,新加坡又该如何自处?

我想再强调一次:三产对外输出债务的形式只有两种,平台管理与知识付费,某些人口数量不大的小国当然可以在此过程中分一杯羹,大公司开董事会还要找个秘书呢。

说到这里我想重点提一下俄罗斯,其实俄罗斯有重新崛起的全部条件,刚好够用的人口基数、自给自足的战略资源、从苏联继承而来的工业底子,足够安全的战略纵深和核武器,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北约始终不解散了吧,当然,俄罗斯不经历革命把历史遗留问题给彻底肃清是很难重新站起来的。


3、关于“主权”对于第三产业输出的影响。

首先得理解什么是平台管理,平台管理的另一种说法是规则,比如我们在阿里巴巴上做买卖是要付管理费的,如果有人不懂规矩胡乱开店或者想不付管理费,那能赚到钱就真见鬼了。

世界经贸平台目前的规则是WTO及货币篮子(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用哪个平台就要向个平台付管理费,工业国想跳过现有规则大规模输出债务快速发展生产力?比如搞出了什么跨世纪的小玩意出来想冲一波流量?对不起,反倾销法案和联合制裁在那等着,工业国只能在别人的规则框架下玩。

曾经的日本试图挑战规则,开放了金融监管企图实现本币国际化来冲击美元份额,该国的确成功让本币实现了国际化,但结果呢?现在沦为了国际资本避难所。

什么叫国际资本避难所?国际资本在外吃了亏跑去薅羊毛补血的地方就叫避难所,君不见这段时间日经指数一飞冲天,日本政府拼命扩张国债用于置换居民负债的钱都被居民在股市里送掉了,送了30年了,当年还有一个中国用年均4%的负债率增长来承接日本的债务转移,现在上哪去找第二个中国?(他们最近在找三哥,不知道是否顺利)。

那什么叫知识付费?知识付费的另一种说法叫标准。

标准一旦确定,先行者的标准就是其实现垄断的最佳工具,任何人试图跳出该标准,对不起,非标产品他们不要,工业国只能高价购买据此标准的生产设备与材料组织生产,而当工业国好不容易模仿出相关设备和材料时,对不起,新标准出现了,请继续购买适用全新标准的机械设备。

如果某些国家的新标准实现了超越?对不起,请自个在家里玩吧,日本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大家树立了典型,没有主权的国家哪有什么定标准的资格。

注意:我国居民负债率近20年的增长率是非常恐怖的,自2000年加入WTO以来,居民负债率年均保持4%的增速,其中有2%的增速来自房地产,直到2022年居民房地产负债率才迎来第一次下降,我国为了承接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付出的代价太过承重,我国绝大多数年轻人都透支了未来20~30年的劳动价值去支撑了国家的工业发展,整整一代人。


5、经济与金融的区别

有太多朋友人把金融当经济,经济学是解决社会发展与分配问题的学问,其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金融学是解决资本利用效率的学问,其理论基础是资本的时间价值,两门学科的基础和目的完全不一样。

金融学在经济学问题中主要解决资本运作效率的问题,比如债务转移至国债就涉及一个国债上限的问题,而这个上限问题就是因为资金的时间价值而产生的。

另就是股市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是债务转移平台,经济发展方面只关心债务转移的比重,也就是总市值的增长率。

而股市波动指数体现的是资金的周转效率,这又是金融方面问题,我国暂时还不能用A股来判断中国经济形式,因为我国目前各领域暂时都是增量市场,热钱都在一级市场里折腾,明显有搞头的天使轮投资回报率多夸张啊,各路资本不去一级市场那是投资水平有问题,而二级市场没有海量的资金来回蹦跶,指数当然会没动静,君不见2014年我国股市牛市那年,我国哪有什么增量市场,我记得那会最流行的产业是P2P吧?

还请各位朋友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加以区分。


6、关于抖音转载的问题。

本人的文章篇幅大多比较长,这也说明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抖机灵或者情绪输出的博主,也即我对实时政经法问题的看法没法博取大众的好感,甚至偶尔会与网友起冲突,这注定我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博主,所以我的粉丝量一直很少。

性格使然,我对成为一个自媒体一直缺乏欲望,没兴趣为了博流量去摘录其他博主的作品,知乎全部文章均为原创,大家完全可以从我的过往作品中看到的我的思路痕迹。

至于其他博主的摘录,我没兴趣阻止也没兴趣维权,事实上我自己就是法学科班生(大家也可以从我的过往回答中看出这一点),维权这种事对于我来说并不是难事。

只是分享于世,得人认可已是莫大欢喜,又何必苛求更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