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爆料济南大学超市泡面涨到 10 元,挤走卖 3.5 元食堂大叔,如何看待这场风波?怎么解决比较好?

发布时间:
2024-12-15 21:11
阅读量:
8

对于这件事,有网友提出:我们关注的难道不应该是,大学生吃泡面,也不能自理了吗?

一个小档口,靠卖泡面卖了好几年,说明吃的学生相当多,利润相当可观。

学生吃泡面,难道不能自己泡?

有学生说,难道为了吃泡面,还要单独去打一壶水?有网友不解:难道单独打一壶水很难吗?


是不是大学生已经习惯了所有的事都有人为自己服务了?对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体力劳动,都天生反感。比如东北某大学,规定研究生不参与扫雪超过三次,将失去申请奖学金的资格。结果被学生发到网上控诉,指责学校冒着学生受伤于不顾,强迫学生扫雪,是一项恶政。说学校应该雇人清扫,难道环卫工人不怕受伤,就你大学生金贵?有些学生真的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头脑僵化、特权固化的地步了吗?大学生参与扫与校园扫雪,还不是应该的吗?

辽宁大学化学院最近火了,原因是一项关于研究生扫雪的规定引发热议。
简单来说,学校要求研究生冬天扫雪,缺席次数超过三成,就直接取消学业奖学金的评审资格。这件事一出,大家的反应可谓两极分化有人拍手叫好,认为培养劳动意识很重要;也有人不买账,质疑扫雪和奖学金这两件事硬挂钩到底合不合理。

事情经过还得从辽宁大学化学院的一份《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说起。这份文件的主要内容,除了扫雪出勤率,还有寝室卫生检查和禁止使用违规电器等要求。但最惹争议的是,扫雪出勤率被写得非常明确出勤率低于70%,奖学金就别想了。这就让很多人炸了锅,觉得不合理。毕竟扫雪是体力活,跟学术研究八竿子打不着,这样直接“一票否决”是不是有点太武断?

据学校工作人员解释,之所以要定这个规矩,是因为之前没有制度约束,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扫雪,活都落到了少数人身上。为了公平起见,今年才推出了这么一条硬性要求。工作人员还表示,这么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大家在学习之余也能参与一些劳动实践。
不过,规定出台后,争议也随之而来。有学生认为,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搞学术,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科研上才是正经事。扫雪这样的体力劳动,虽然可以参与,但和奖学金挂钩就显得不太合理了。而且,冬天扫雪天寒地冻,万一摔伤或者出现安全问题,责任谁来担?更何况,这个规定好像只在化学院实行,其他院系并没有类似要求,这也让人觉得不公平。 记者随后采访了辽宁大学的其他学院,比如法学院、新华国际商学院等,他们都表示没有类似的规定。这让人不禁发问扫雪和奖学金挂钩,这到底是统一要求,还是化学院自己的“创新”? 说到这里,不少网友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高校劳动教育到底该怎么做?扫雪这样的活动,是否真的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责任感,还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还在于它触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劳动教育的边界在哪?不少人都觉得,劳动教育确实重要,但不应该过度介入学生的学术生活,更不能本末倒置,把劳动和学术奖学金“捆绑销售”。这背后,其实是高校在教育理念上的一场博弈如何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和保证学术研究质量之间找到平衡?
据悉,这项规定并不是随意出台的。辽宁大学化学院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具体要求是根据《辽宁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制定的。这份管理办法明确写着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将被取消奖学金评审资格。化学院认为,扫雪出勤率属于规章制度的一部分,因此低于要求的学生,奖学金评审资格就直接取消。
不过,这项规定目前仅限于化学院内部实行,其他学院并没有类似的要求。学校方面解释说,这是因为化学院的学生宿舍区域冬天积雪较多,清扫任务较重,所以才会特别强调扫雪的出勤率问题。但这也让人质疑,为什么学校没有出台统一的劳动教育标准,而是让学院“各自为政”,导致学生之间的待遇差异。 目前,化学院并没有因为争议撤销这项规定。校方表示,他们会进一步听取学生的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