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会认为我不上班休息一段时间就是十恶不赦?

发布时间:
2024-12-15 21:25
阅读量:
6

我想象,譬如说现在有一伙中国人,普普通通的能达到平均生活水平的中国人,组团包机上南美或者非洲旅趟游去。

下飞机观光,看见他们街上有不少半大小子,光着膀子,穿着made in China的便宜球鞋,搁大街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倒脚踢球玩。

咱同胞就走过去跟他们搭话,说你们多大了啊?上班还是上xiao啊?今个公休日出来踢球玩了啊?

内帮小黑孩小棕孩乐了,露出两排大白牙,说俺们不上班也不上xiao,俺们揍是专门踢球玩滴,踢进职业队俺们就得着肉吃辽。

咱这些受过教育的同胞肯定觉着特怪异,换我我也觉着怪异。

咱得心说这大好的年纪就这么荒废了?搁在俺们内嘎这不就是纯gai溜子么?这边家大人都舍不得打孩子?这都惯成啥样了一个个的……

其实呢,在内边,这种情况是常态,是广泛被内边老百姓接受的一个生活状态。

踢出来名堂的,梅西C罗,哥俩都是中学学历,还都是挂名的,实际水平中学都悬。

踢不出名堂的,打打零工做做日结,这辈子也能冻不着饿不着,晃晃悠悠也就这么混过去了。

不瞒您说,世界上相当多的老百姓,还真就是这么按天混着过日子的。

论累,还真就是东亚这几个大国最累。

因为咱这儒家文化圈有个概念,细想挺吓人的。

这概念就是:

人这一辈子任何阶段,都必须在当前的主线任务里扮演个明确的角色。

上学时候你身份就是学生,毕业后就是职员。

搁孩子面前你就得有为父的尊严,搁老公面前你必须有妇道人家三从四德的贤良。

你面前是下级你得有为官的英姿,你面前是上级你得有忠良的神采。

无论是从人生的时间线还是场景线看,似乎咱们都得用各种角色给填充严实,把自己塞的很满,才算生而为人,我不抱歉。

这种意识暗流造就的人累心累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的负面效果,是这个环境里的人不允许人生有任何留白,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自己能控制到的人。

其实想想影视作品和书画的意境,恰是留白跟空镜头给的,什么都没有的空间,可纳山海,可汇百川。可成全每个人不同的想象力。

但我们却倾向于每一个空间都得具体。

因此,没有留白的文化氛围,导致人的思维倾向,不太能接受没有被定义的身份,没有被束缚的灵魂,没有符合自身角色的言行,以及——没有具体社会属性的人。

我这么表达肯定有人说我是一愤世嫉俗老壁灯。

那咱就说具体的,每个人身边肯定有的角色。

我身边,大把的中年男女,以男的居多。他们人到中年状态飞流直下,叫单位裁了,变成了个空白角色的人。

于是乎这群大老爷们儿,没有创业经验的也去创业,因为他们觉着自己岁数和阅历,符合老板这角色。

创业失败卡里还有余额的,搁家里窝着炒股,美其名曰以个人投资者自居,这也算个角色。

最后实在不济了,谎报家里找到新工作,天天夹个笔记本,穿戴好衬衫,开着车仪式感满满的奔马路拐角咖啡店,点一杯折后八块五的拿铁,坐到下班时间,回家吃饭。

这是什么啊?

这就是不允许自己没有个具体社会角色的充分表达。

中国人一旦发现没定位的,就慌,就觉得自己是天地不容,高堂不容,自己都不容的废物了。

哪怕演给自己看,也得把戏做足,当一片精神镇定剂服掉,奇经八脉的律动才能回归正常。

角色扮演社会,人狠起来真是连自己都骗的一愣一愣的。

光是社会人这样?

不能够,学生群体也这款也有。

毕业了,工作不太满意,辞掉,辞掉后不是找满意的活干,而是去考研,去考公。

考研考公无可厚非,但有些人明知道自己考的内个专业出来也不好就业,明知道自己不是干体制内的料,他也头铁考。

你问他为什么。

他说:总得给自己找点事做吧……

这其实也是必须在大环境里给自己个角色的意识反馈。

我真的见过考研两三年没考上的,考公更多年没上岸的,还都在努力,他们其实自己也都绝望了,咬牙继续,唯一的理由就是有人问起来,“你最近在干啥啊”的时候,有个托词。

如果人生大戏一场,有太多人入戏到自己内个角儿里,出不来了……

究其根本,这是一种集体主义思维的外显表现。

儒家文化圈讲究大社会大人群,同命运共进退。

所以每个人都得找同类抱团,才有个归属感,算是集体里边的一员了。

学生有校友群,社畜有公司群,考试的有备考群,住院的都有病友群呢。

甚至说,从号子里出来的,都有狱友群你敢想么?

咱们这拨人呐,宁愿自己有个不太体面的身份,都怕自己是个什么身份都没有的人。

因此,类似题主这种,明明是社会人,却游离于社会外围,是特别不能叫老一辈人接受的。

毕竟老一辈人的集体主义观念比年轻一代更浓厚些,这个说不上好或者不好,他只是不同时代加给人的烙印罢了。

其实题主这种不算最惨。

最惨的是内种搞自由艺术的,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其实里外里赚钱不少,一年弄几十个轻轻松松。

但这帮人跟我哭诉,平时都郊区租个院搞创作,方圆十里别说单身姑娘,连母猪都是有主的。

所以他们相亲,相一个败一个,好人卡上都写着姑娘家长的友情寄语:

“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的人,你小丫头片子敢跟妈就敢去他内个院里上吊给你们看!”

这就是为啥月薪3k的体制内,论社会地位比年薪30w的艺术家高得多的原因。

前者,有个永恒的角色可扮演,扮到退休轻轻松松。

后者,有今个没明个,角色分分钟被导演拿掉——起码遗老遗少们是这么认为的。

看见了没,咱的群众们贪财么,真不。

咱更贪恋角色,剧本,戏份,以及演戏的时候有多少人捧场这码子事儿……

剧本杀这种娱乐兴起如山雨骤至,不是没原因的,它把角色扮演玩的真真儿的,可忒对胃口了。

扯得有点悠远了,咱拽回来。

就题主而言,往小了说,是对故老相传思维模式的一次对抗。

往大了说呢,代表了一种新式的自由思潮,这思潮也是谈不好坏,它只是一个个人选择。

当然,出了坏结果也得自己兜底才是。

以我个人看呢,现在不是都提倡自由职业自力更生么,依着现在各种公司裁员散伙的速度,兴许这个非主流以后还真得是主流。

就算不是主流,看这趋势,社畜们跟社野生动物们分庭抗礼的时代,没准真得来。

那既然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琢磨着把你平常玩的试试当个业务做。

因为你喜欢的,肯定有别人也喜欢,有一群人喜欢的,必有商机在。

野生动物抓机会的频率,可比拉磨的驴高多啦,何不珍惜此情此景。

等有天运气好,恰到钱了,够自己出去租房甚至买房了,就没人在耳边叨咕你了。

对于题主这种不爱上班的人来说,这才是终极形态。

有了资本,就去混日子吧,混不被定义的日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