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真的是无能之辈吗?
你们知道为啥中国历史上打败仗的将军那么多,偏偏赵括被做成了一句成语遗臭万年吗?因为他不光是无能,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应该被放进博物馆的终极蠢货。这是两千年来,史学家和军事家们对于赵括的一致评价,是无可辩驳的铁案。谁敢给赵括翻案洗白,请先问问两千年来的所有史学家和军事家们答不答应。
赵括之蠢,首先蠢在他毫无自知之明。做为一个熟读兵书的天才杠精,显然他完全没把《孙子兵法》的第一句放在心上。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长平之战是什么?是秦赵两国拼上了全力,赌国运于一搏的终极决战,其规模之大,古今罕有。赵括一个连硬仗都没打过的纨绔二代,居然能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指挥这样一个级别的大战,而且信心满满,出发之前先买了一大圈房地产,简直是蠢到令人发笑。这个举动只能说明一点,赵括认为自己必胜,他完全没考虑过失败的可能性。赵括的战场表现也证明了他的无畏完全来自于无知,他的军事水平和他对自己的认知水平是一样的,菜到令人发指。
对比辽沈战役中的林彪,同样是指挥一场关乎生死的大决战,即便手中已经掌握了解放军中的最强战力,林彪整场战役依然打得战战兢兢。谨慎谨慎再谨慎,小心小心再小心。因为他知道这一仗自己输不起。
要评价赵括的真实水平,你都不需要多懂军事,哪怕就是看一遍林帅二十多岁的大作,都能看出来赵括菜得有多离谱。
林彪:怎样当好一个师长?_文化_腾讯网赵括几乎是犯了所有能犯的低级错误,才能达成全军覆没的壮举。种种操作那真叫一个不能细品。包括不限于上任后把赵军管理层换了一圈;不侦查不做攻坚准备就全军出击攻打秦军大本营,连预备队都不留;完全无视地形和后方,四十五万大军被两万五千人抄了后路,又被五千人一分为二,用的居然还都是赵军自己的工事;被围之后不突围,坐等自己被秦军围死,在原地等了四十六天,等到赵军士卒离心,内部互相残杀;最后被逼得突围的时候,还用了最愚蠢的分路突围方式。这里面随便摘出来一条,都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反面教材。所以说啊,长平一战能够全歼赵军,不光是白起打得好,赵括的完美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拿所谓的”被围四十六天不哗变“来给赵括洗地的人,就跟拿在粪坑里的憋气时间长短去评价游泳运动员一样搞笑。你家括宝自己跳粪坑,自己把自己作死,姿势再好看憋气憋得再久又有什么用?正常人谁会没事儿往粪坑里跳?四散突围,主将打头阵,也只能证明赵括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能力。他已经指挥不动赵军了,所以只能自己带头冲锋,他不上就没人上。这事儿背后的逻辑就是赵军逼着括宝出去打头阵,只等括宝一死全军立马投降。
关于长平之战的秦军伤亡问题,白起那句“死者过半,国内空”是不准确的。因为他说话是在邯郸之战失利后,并非单指长平。《战国策》中“禽马服之军,不亡一甲”描述更加可信。因为秦军在长平之战后立马兵分两路发起了对赵国的灭国攻势,完全看不出伤亡惨重的样子。而纵观从赵括上任到灭亡的整个过程,秦军也根本没有遭受重大伤亡的理由。赵军突围是一支饿到自相残杀、战意全无的残军去冲击秦军防御森严的工事,这种打法要是能打掉秦军一半兵力,除非赵括是超级赛亚人。
作为一个军事世家出身的名将后代,赵括的实战能力和他的出身完全不匹配,他既没有基本的军事赏识,也没有一个统帅应有的谨慎心态,对危险的嗅觉更是完全为零。整个长平之战的结局,就是一个纨绔二代自信出击大步踩到陷阱上,受挫后心态完全崩溃,被白起当成简单人机打的过程。随便换个靠谱点的将军,就算是打不过白起,多跑出来点人也是没问题的。
纵向对比的话,赵括在长平体现出来的军事水平,大体上和刘峙在淮海的表现差不多。赵括废物这事儿属于千年铁案,《史记》把他的骚操作全都写的明明白白,根本翻不了。
先来看看《史记》里是怎么写这仗的。
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白起王翦列传》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廉颇蔺相如列传》
简单来讲,就是赵括一到长平,先把下级军官全换了一茬,然后带着全家老小一波A了出去,直接顶到秦军大本营。结果发现秦军堡垒硬得一B,根本打不动,回头一看后路已经被秦军堵死,自家大军还被一分为二,围了个水泄不通。此时赵括直接进入到贤者模式,蹲在原地固守等人来救。自然,援军是不可能来的,赵国的全部家当都在赵括手里,赵王又不会撒豆成兵,那还能有人来救?就这么蹲了四十多天,眼瞅着部队要绷不住了,咋办?各凭本事突围吧。结果赵括被射死,赵军全军覆没。
说实在,赵括这番操作,哪怕是已经过去两千年,至今读来依旧是骚气扑面。我要给刘经扶道个歉,我不该拿赵括去羞辱刘经扶。长平要是换成刘峙,起码能多跑回来几万人是没问题的。赵括的军事水平,应该是跟三打银月城的孙一峰一档才对,突出一个离谱。
赵括对整个战役完全没有规划,他只想着全家出门打一波,一厢情愿认为只要出去就能打赢,完全没考虑过后手该怎么办。所以他才敢志得意满地一波打到秦军大本营去,连预备队都不带留的。他也不动动脑子想想,要是秦军大本营这么容易就能打下来,还至于换你上来?见钩就咬,见套就上,蠢到这个地步的统帅,古今罕有。
不光战略上无知,细节上赵括也是一塌糊涂。赵括完全没有侦查意识,秦军的所有动向他都蒙在鼓里。赵括也没有危机意识,全军出击完全不管后方,结果被人轻易围了个死。赵括甚至连最起码的常识都没有,主力被围不赶紧突围,居然能在原地蹲了四十多天,指望着天兵天将来救他吗?
赵括的所有举动,都在验证着他的废物本质。一个无能的二代,被空降到了一个远超出他能力极限的位置上,先是志得意满,把手下人全换成自己的舔狗,准备大干快上一鸣惊人。一番骚操作之后发现大事不妙,原本的自信瞬间转化为绝望,整个人陷入到全面崩溃的境地,开始祈求奇迹出现,奇迹等不来就破罐子破摔,爱咋咋地。这样的故事古往今来不知上演了多少次。
赵括的失败有着超越时代的典型性,他不光是烂,而是烂出了风格,烂出了水平,烂出了哲理,烂出了丰碑。这才是战国打败仗的将军那么多,偏偏赵括被挂到耻辱柱上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