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认为中医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

发布时间:
2024-12-20 10:55
阅读量:
7

因为鲁迅时代的中医和现在的中医是不一样的;

在鲁迅时代,中医的五脏六腑、经脉血管等等都是实体的,各种书籍上都是言之凿凿而且配有大量的示意图;这是明代中医大师杨继洲的著作《针灸大成》里的人体构造图,虽然画的不对,但是这时的中医起码还是认为五脏都是实体器官的。

治病的理论与现代西医也是一样的,寻找病源,看病是在心在肝在脾在胃还是在骨,然后再根据病源进行治疗。可以这么说,在鲁迅的时代中医与西医之间除了技术的高低之外,其实并无本质性的区别。

清朝末年,西方的解刨学逐渐传入中国,人们发现中医的内脏经脉全是错的,错的离谱,位置功能一概不对,有的甚至连数量都对不上;至于诊断手法方面,中医只能看体表和症候,而西医已经发明了内窥镜,X射线和血液化验,对病源的探查手段也非中医可以企及,所以中医理论迅速崩溃,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大大减少。

这时一位中医大师横空出世了,他的名字叫做恽铁樵,此人出生于光绪四年(1878年),文学专业出身的,在上海浦东中学当过老师,民国建立后到了商务印书馆当编译。

1920年,在恽铁樵42岁的时候,他辞去了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主编的职务,开始挂牌行医,他对中医最大的贡献在于发明了一套内脏虚化理论,将五脏抽象成了五个藏相,并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形成了现在的中医五脏理论。

比如中医的心主神志,是包含大脑和神经的思维器官,中医的肾也不是单纯的排泄器官,而是包括身体调节机能的;这纯粹是为了延续中医而胡说,古代卖鸡心的时候也不送鸡头,烤腰子的时候也不会把下丘脑一块给烤了。

经脉也是如此,经脉是古人观察血管得来的,足少阴肾经在内踝部,其实就是胫后动脉;手太阴肺经在腕部,其实就是桡动脉;《黄帝内经》里也明确说了,经脉都是肉眼见的,其实就是人体表面的血管淋巴等“线路”,然后在加上自己的想象拟合后便是经脉。只不过由于近代解刨学的发展,中医发现这套理论错的离谱,于是把经脉也给虚化了: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所以吃中医这碗饭的基本上都得给恽铁樵磕一个,因为正是从恽铁樵开始,中医完成了从科学向玄学的转变,进而形成了现代的中医;之前的中医水平虽然低,但是从方法上讲还是科学的,比如成书于战国时期,被中医奉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大半都是与解刨学有关的。

比如《灵枢·肠胃》《灵枢·平人绝谷》两篇中,不但给出了人体肠胃的位置和功能,还给出了五脏的大小、形状、长度、直径乃至部分器官大致的重量,《黄帝内经》中对经脉五脏的认识虽然存在不少错误,但也不是现代中医的玄学可比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