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差钱》全网上线,其中有哪些精彩看点?

发布时间:
2024-12-25 20:17
阅读量:
5

时隔11年,小沈阳还是没明白,他从来不是观众的情怀,观众的情怀是赵本山

5月13日,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曝出一个大新闻:春晚经典小品《不差钱》要拍成电影了。

现场还曝光了《不差钱》的电影海报,主角尽管只露出了下半身,但那身标志性的苏格兰长裙让人一下子就认出这是小沈阳本阳了,更夸张的是小沈阳不仅是本片的主演还是导演,他这是想上天啊。

许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你好,李焕英》大卖,小沈阳眼红了。

是呀,能不眼红吗?

其实今年春节档的时候,本山传媒也拍了一部《发财日记》,主演是宋小宝,和《李焕英》 一样也是典型的“小品电影”。

这部电影本来要在大年初一走院线上映,但是临近春节的时候怂了,选择了网络上映。

没想到头铁的《李焕英》赌赢了,拿到了54亿的票房,而《发财日记》尽管口碑不错,但是反响差了很多,我估计本山传媒的人肠子都悔青了,当初走院线,怎么也能捞个十来八个亿吧。

于是乎,《不差钱》大电影就提上了日程。

中国人向来喜欢跟风,什么火了都一窝蜂的上。

刘强东曾讲过一个段子。

他说犹太人做生意是这样的:一个人开加油站火了,第二个犹太人就在旁边开个餐馆,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个洗车房…几十年后这里发展成了一个城镇。

而中国人做生意是这样的:一个人开加油站火了,很快这个加油站前面、后面、左边、右边都开起了加油站,最后大家的生意都没得做。

在电影行业也是这种现象。

13年《致青春》火了,于是“青春片”成为给香饽饽,于是到处都是青春片,没两年这个题材就被榨干了;

14年高晓松歌曲改编的同名电影《同桌的你》大卖4.5亿,创造了一种“歌曲电影”类型,很快跟风者云集:何炅拍了《栀子花开》、吴克群拍了《为你写诗》、刘若英拍了《后来的我们》…蛋糕分完后,这个类型也宣告死亡。

15年沈腾的《肖洛特烦恼》大卖14.4亿,创造了喜剧话剧改编电影的潮流,《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跟风上映,口碑江河日下,现在开心麻花也被透支了。

16年《寻龙诀》火了,于是“盗墓片”成了香饽饽,一时间电影院都在盗墓,连《爱情公寓》都拍成了“盗墓公寓”,很快《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两个IP也被毁得差不多了。

17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赚了7亿票房,催生了“综艺电影”,于是《跑男》《极限挑战》都来拍大电影,这个类型也很快被玩死了。

可以看到,每隔几年这种跟风的故事就会重新上演一遍。

到了2021年,故事的主角换成了贾玲的《李焕英》,它开创了“小品电影”的新类型,结果这边招牌还没立起来,那边小沈阳已经拿着锄头跑来给它挖坟了。

可以肯定,小沈阳不是第一个跟风者,《不差钱》也不会是第一部被祸害的经典,之后我们熟悉的很多经典小品都会被投机者给糟蹋掉。

我先给个确定的结论:《不差钱》肯定是票房口碑双扑街的命。

有人或许会说了,《不差钱》还没上映,你咋就提前宣判死刑了?再说小沈阳不是第一次当导演了,2018年他的导演处女作《猛虫过江》就卖了2个多亿,《不差钱》为啥就不能创造票房奇迹了?

我的理由有三。

其一,小沈阳是个严重缺乏自我认知的人。

很多人觉得小沈阳是赵本山的徒弟,是师傅肯定是死心塌地,这就是最大的误解。

小沈阳是81年生人,14岁就出来闯荡了,他25岁才拜赵本山为师,当时他已经是二人转舞台的一个角儿了,一天的工资高达1000元,他和赵本山表面上是师徒关系,本质上就是利益捆绑关系。

2009年春晚上,《不差钱》火遍全国,穿着苏格兰裙的小沈阳成了春晚历史上成名速度最快的艺人。

次年他就开始了全国巡演,年收入高达4亿元,网络点击量超过了40亿,风头一度压过了师傅赵本山。

张艺谋08年因为执导奥运会开幕式没有拍电影,09年是看在赵本山的面子上拍了《三枪拍案惊奇》,目的就是为了捧小沈阳。

这么好的资源捧他,小沈阳却“才不配位”,三板斧甩完后立刻黔驴技穷,而脾气却越来越大。

拍摄《三枪》时和孙红雷发生冲突;因为演出分成问题和本山产生矛盾;10年春晚因为两句包袱没抖出来遭到师傅掌掴。

之后赵本山冷落了小沈阳,开始力捧王小利、宋小宝等人,小沈阳接受不了落差,这时候很多电影找他来演,他一看自己不是主角全部回绝掉,白白浪费了几年大好的青春。

小沈阳演了这么多年电影,唯一出彩的就是《唐人街探案》里的配角,十分搞笑,其实他完全可以走上一条黄金配角的路,可是他就是放不下当主角的执念,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这些年他多次消费《不差钱》,10年就演了《就差钱》,后来又在《欢乐喜剧人》上演了《不差钱2.0》,全都失败,于是他直接躺平了,《欢乐喜剧人》的比赛参加了一半就退赛了,典型的输不起。

当主角不成,那就直接干导演,18年小沈阳的导演处女作《猛虫过江》确实买了2亿的票房,可是豆瓣评分只有3.7分,基本把他之后的作品票房也透支完了。

他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行为就是对自己认知不清晰,不踏踏实实做事,还在妄想投机取巧,重现昨日辉煌,结果只能蹉跎下去。

去年在《我就是演员3》里,提到这段过去,小沈阳竟然轻描淡写地解释道:“我过去太贪玩了。”

随后他又说自己已经放弃了小品,原因是现在的小品都是“喜头悲尾”,他不喜欢,他单纯想给观众带来欢笑。

这番精彩的发言引来了一片叫好声,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他又原形毕露,恰起了烂钱。

其二,《不差钱》压根儿就不适合拍电影。

有人说《李焕英》既然能成功改编成电影,《不差钱》为啥不行?

《李焕英》是改编自贾玲真实的经历,有着清晰的时间线和情感递进,把这个经历改编成小品有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所以贾玲才想着拍成电影。

贾玲拍《李焕英》单纯的想怀念母亲,她明确表示短期内不会再碰电影,这种纯粹的动机使得《李焕英》成为了电影中的一个“孤品”,并不就有可复制性。

而《不差钱》压根儿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一个逗趣的片段,没有故事该有的起承转合,场景只有一个,全靠笑点密集的台词完成表演的,怎么拍成电影?

你让小沈阳拍出《十二怒汉》《这个男人来自地球》那样单一场景的佳作,可能吗?

《李焕英》的电影和小品几乎是原班人马出演,《不差钱》呢?老毕已经成“老毙”了,本山也低调了很多不轻易出镜了,小沈阳这个配角命能带得起电影的节奏吗?

还有小品《李焕英》讲述的是母爱这个永不过时的主题,拍成电影毫无违和感。《不差钱》呢,当年就是靠着小沈阳扮女人和一些段子火了。现在那些段子早就被观众嚼烂了,当年的猎奇心也没有了,还靠什么吸引观众?

演员凑不齐,故事等于没有,主题太过模糊,可以肯定电影《不差钱》就是套了个“不差钱”的壳子,另起炉灶讲一个全新的故事,对观众毫无吸引力。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沈阳从来不是情怀,本山才是。

小品《不差钱》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赵本山最后一个引发全民热议的作品,观众对它是有一定情怀的。

把《不差钱》拍成电影本质上就是在消费这种情怀。可小沈阳搞错了一件事,他从来不是观众的情怀,赵本山才是。

那个小品中,小沈阳确实是更出彩的一个,但是老赵才是真正的主角。

各位重温那一下那个小品就发现,全场都是老赵在带节奏,只不过赵本山为了捧小沈阳,把很多出彩的包袱让给了徒弟,才让他喧宾夺主的。

这个小品如果踢掉了小沈阳,王小利、宋小宝这些人顶上来,照样能出彩;但如果踢掉了赵本山,整个节目就垮掉了,赵本山才是这个小品的灵魂人物。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不差钱》也是赵本山小品生涯中重要的一环,从早年的讽刺小品《牛大叔提干》到后来的《昨天,今天,明天》,《卖拐三部曲》,再到《不差钱》。他从锋芒毕露到登峰造极再到收起锋芒力捧徒弟,我们是能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曲线的。

而独木不成林,小沈阳的整个小品生涯唯一能拿得出手就一个《不差钱》,这就是整个本山传媒在捧他,和他自己的能力没有太大关系。也难怪他之后要退出小品界,没了赵本山这棵大树,他啥也不是。

郭德纲说,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

一夜成名的小沈阳就是输在这一点上,献丑不如藏拙,他现在一会大彻大悟,一会眼红跟风的行为活像个跳梁小丑。

我想劝劝小沈阳,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了,好好认清自己的定位,努力在一部电影里扮演好一个二当家的角色,向着最佳配角的目标迈进,他还有翻身的可能;

如果还是盲目自信,要当主角当导演,饮鸩止渴,消费情怀,那距离真正的凉凉不远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