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大学的男生宁愿在宿舍里面打游戏也不愿意找对象?
以前我很难理解日本动漫里,日本高中和初中为什么没有禁止男女早恋、限制男女活动。
反而是很多社团活动、学校活动中,会大量增加男女之间的交际和接触。
现在我明白了,新生代的年轻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够对女性有更多的了解,才能够提高生育率。
作为一个中国大陆的普通学生走过来的人,我非常理解中国大陆的男学生和女学生之间互动之少,到底有多可怕。
在这样的环境里,中国大陆的男学生,小学、初中、高中,整整12年时间里,尽量少,或者非常少地和女生接触。
然后大学了,你让他们去谈恋爱,和女生恋爱,和女生交流……
谁不得一脸懵啊?
我和男生玩了整整12年,我非常清楚怎样才能够在男生群体中快乐地玩耍。
和女生玩?
真的,除非是初高中就开始和女生谈过一两场恋爱的人,这种人才可能对女生毫不怯场。
你让那些在男生堆里玩了整整12年的人去和女生玩,而且是恋爱,我觉得,太难了。
不是说,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就算是了解对方的。
你要长时间地男女之间有互动,有接触,有交流,而且是越深入的交流越好。
所以,你会发现,凡是谈过恋爱的男生,之后谈恋爱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凡是没谈过的男生,之后谈恋爱的次数就更加难开始第一场恋爱。
因为前者越来越了解女生,甚至由于经验过于丰富,某些恋爱达人比女生更了解自己的心理。
后者越来越看不清女生,不了解女生,如同雾里看花,隔着毛玻璃看一样东西,越看越看不清楚。
以前很多人瞧不起日本的宽松一代,觉得人家读书不够中国学生努力。
然而,你以为人家真的蠢到随意搞个政策出来吗?
反正出来工作的岗位都是那几个,穷人的孩子出来还是做穷人,还不如在学校里和女生多玩一下,趁早毕业就生孩子,起码还可以提高一下生育率。
——
再来谈谈中国两代人的婚恋逻辑。
中国的婚恋逻辑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处对象,一种叫做谈恋爱。
前者是一种类似于相亲、配对、配种的逻辑,感情方面不在考核的前列,反而是金钱、地位等是比较重要。用老一辈的话说,叫做“凑合着过吧,还能离啊”。
后者的逻辑则比较考核个人感情,讲究个人喜好。
前者类似于吃饭,后者类似于打游戏。
什么差异呢?
差异在于,吃饭,哪怕不好吃,我也会吃。
而打游戏,不爽我就不打,不好玩我就不下载、不购买、哪怕我无意识下载了、安装了、建立账号玩了一段时间,我还是有可能随时删账号卸载。
所以,你会看到,中国老一辈人的离婚率是真的低。但是,你说他们之间有多少感情啊真爱啊,那是淡薄到几乎没有。
相反,你看外国的中老年一代、和中国年轻一代,离婚率是真的高。不喜欢就不玩,不喜欢就离婚,找个喜欢的再过日子。
原本按中国的这套育成系统,理应走向前者,也就是处对象相亲模式。可惜,时代过得太快,年轻人选择太多,渐渐走向了后者的自由恋爱模式。爱反而是更重要的。
其实两种模式都可以,但是,不同的模式,配套的一整套系统都是不同的。
你想要模式A的前奏配对模式B的后续,就容易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