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就打到「臭车」致歉 多地推出「香香车」,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4-12-30 14:39
阅读量:
4

转一个传说级知乎er的旧作

最近,一名山东空姐在河南被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成为舆论的焦点。其实,关于滴滴的问题,我粗略数了一下,我前后大概写过五六次,所谓滴滴就是“互联网+黑车”的观点,几乎每次都被热心乘客怼的一塌糊涂。遗憾的是,我说的没错。
之所以说滴滴就是“互联网+黑车”,是从这样一种荒诞的情境出发:
设想一下,火车站门口趴活的非营运车辆,往往司机还是纹身光头金链子这三件套,这样的车,无论是公众还是官方,都准确的称之为“黑车”。但是,假如司机花费一点流量,从APP STORE里下载一个应用,再随便找一本不知道是谁的行驶证和驾驶证注册一下,这辆车连同开车的大兄弟就摇身一变,成了名正言顺的“网约车”了。稍有常识都可以看出,这里头是有问题的。
所以,这次很多人黑滴滴,方向是对的,但黑的不准确。这里头不是滴滴审核不严的问题,而是经营性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根本就不应该有审核把关的权力。滴滴审核的再到位,也只能归入内控的范畴,代替不了来自外部的政府监管。因为滴滴作为经营性的企业,他的利益在于扩张业务,提高利润,出于这种动机,能指望他好好监管吗?不存在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滴滴顺风车提供了司机给乘客贴标签的设计,把出行软件当做社交软件来做,是邪恶的。但平心而论,顺风车天然就带有社交属性。
滴滴顺风车的定价非常有趣,随机找了个城市的市内计价规则,在不拼座的情况下,午夜时分计价规则是6.6元起步2公里,超出里程15公里以内的,每公里1.43元,而超出15公里的,不仅不用像出租车那样支付远程费,反而会将每公里单价降低到1.1元。降低的0.33元每公里,实际上就是司机倒贴给乘客的陪聊费。
假如说,通过管理将司机的门槛从1年驾龄提高到3年,不准司机默默叨叨的扯闲篇,更加严格的审核司机和车辆信息,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是不是会比顺风车安全多了呢?
当然是的。
但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称之为“顺风车”,而是称为“快车”,单价也不是1.1元,而是2.6元。
在这个基础上,假如把司机从个体单干改成公司签约,有一定的培训,穿西装衬衫,彬彬有礼,车辆换成B级以上,并且维护的比较干净整洁,是不是会比快车还要安全多了呢?
当然是的。
但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称之为“快车”,而是称之为“专车”,单价也不是2.6元,最便宜也要4.3元。
许多人在案件发生后给滴滴支的招说的都对,但这些套路无非是把顺风车改成快车,把快车改成专车。这些套路你们都想得出来,程维想不出来?都以为自己是程维高吗?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1元和4.3元得到的产品是不同的。在目前的条件下,假如有人能做到专车这个安全性和舒适度,还能把单价控制到1.1元,那么,这个人早就应该被市场发掘出来了,然而并没有。
这样一来,问题就清楚了。4.3元的专车,2.6元的快车,1.1元的顺风车,安全性依次递减,怎么选择?
这不是智商问题。
很多人教女孩子防狼,你放心,任何一个空姐都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啦,一个月见到的色狼比多数人一辈子见过的还多。有些地方,比如说中国香港和中国山东,空姐是要被送去学武术的,怎么可能没有安全意识?
所以,这纯粹就是经济问题。你觉得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孩子会怎么选?当然是选择消费降级。
事实上,正如网上热议的那样,消费降级已经成了这届年轻人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而互联网经济在许多领域的蓬勃发展,起初也是从消灭安全冗余展开消费降级开始的。
比如说,扫码支付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有多厉害就不用多说了。我们不妨想一下过去刷卡支付的时候是个什么流程:
超市收银员愁眉苦脸的掏出一台POS机,然后刷几下卡(几下取决于网速和卡片质量以及缘分),过了许久吐出两截纸,消费者签个名,然后你一截我一截各自留个底,完事。再想一下去学校食堂吃饭是个什么流程:饭卡在机器上拍一下,搞定。前者多出来那么多戏,主要是为了防止误刷、盗刷以及其他纠纷。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你自己卡里有几个钱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为了这点钱,搞的像两国邦交一样,还签个名然后你一截我一截的,弄的仪式感那么强有什么必要呢?
还好,就算你卡里有几个钱你自己心里没数,马老板们心里是有数的。所以,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叫做:“你敢付我敢赔”。比起压缩安全冗余带来的业务量增长,赔偿的那一点钱真不算什么。特别是,就你卡里这点钱,人家真赔得起。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卖家不再需要购置POS机,只要花1毛钱打印一张印着二维码的纸,买家不需要繁琐的刷卡流程,只需要打开APP扫一下码。
于是,无现金社会就这么成了。
其他一些互联网革命是不是也可以概括呢?差不多。
比如说,上过“3·15晚会”的外卖,把来路不明的食品送进千家万户,靠的是“你敢吃我敢送”。身经百战的消费者什么样的地沟油没有吃过?见得多啦,他们真敢去吃,事情就这么做成了。
再说送货本身,同样是被称为“新四大发明”,其实光是配送的车辆,无论是电动三轮车还是高速电动自行车,按照现行的标准,妥妥的机动车无疑。既然是机动车,按照正常的法律法规,车要合规机动车,有行驶证,有保险,有年检,很多地方还要摇号。人要合规驾驶员,有驾驶证,有计分。
按这个标准,快递行业至少要倒退20年。
但是,靠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地方甚至主动降标,为快递三轮车特事特办、网开一面,事情就这么做成了。这叫做“你敢开我敢放”。
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哪里?在于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基本国情下,通过降低一部分标准,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也就是说,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我们这里,是先满足需要,再让生活美好起来。所以,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比许多发达国家都要好得多。
回过头来说滴滴。顺风车背后的问题,滴滴难道没点数吗?他们当然有数,所以一下子就拿出许多整改意见。但是,问题在于,把1.1元的顺风车搞的那么正规,4.3元的专车谁去坐?或者说,这么正规的人,会为了1.1元半夜三更跑去开顺风车?
很显然,1.1元的顺风车之所以可能,背后还是一种“你敢坐我敢赔”的互联网思维。
2016年深圳发生顺风车司机杀害女教师的刑事案件后,曾排查了全市滴滴司机,发现其中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对8000多人做了封号处理。吸过毒的、坐过牢的、甚至得精神病的,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几乎不可能找到像样的工作,而滴滴恰恰是对他们比较友好的职业。
滴滴对他们友好,是因为他们要价低。有这种前科的人,被通俗的称为“垃圾人”,无数统计数据都表明,有前科人员再犯罪的概率比普通人大得多,所以雇主通常不会去雇佣,因为多数雇主不会雇佣,所以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要价特别低。
但是滴滴不在乎,他不是雇主,只是平台,而顺风车的定价恰好把这样的人精准识别了出来。能为了1.1元在半夜三更跑到飞机场去趴活的,你觉得都是些什么人呢?
用这些人开车,滴滴难道不怕吗?
怕当然也是怕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算经济账。这些人即使犯事,首当其冲的是要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滴滴就算要赔钱,也赔不了几个钱。而且滴滴真的赔得起。相比业务扩张带来的利益,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你敢坐我敢赔”,就是这么硬气。
这让人想起企业伦理课上被轮了N遍的福特平托车案例。大致是说,上世纪70年代,福特做了款车,设计上有缺陷,一撞就着火。福特公司算了一下,改进投入的成本比烧死人要赔付的钱多得多。于是,靠着“你敢坐我敢赔”的底气投入市场,然后玩脱了。搞出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为钱,赔得起;命,赔不起。
但是,对于顺风车这种大型消费降级产品而言,社会影响是赔得起的。没有什么社会影响是一张优惠券搞不定的。如果搞不定,就再送五张。
所以你看,2016年出了深圳女教师遇害的事情,网络的舆情虽然有,但远没有现在那么汹涌。当时记得主流的观点还是,出租车司机同样会作案,而相比之下,滴滴有定位,作案更容易被抓。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当时的社会存在是什么呢?当时滴滴优步还没有合并,虽然补贴大战进入尾声,但群众刚享受完补贴带来的实惠,还在感恩戴德,后来一些地方政府严肃处理网约车,居然被许多人说成是为了替出租司机这个既得利益集团出头。
人民群众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安全,但是人民政府在乎。这样就产生了干群矛盾。再想一下,类似的事情是不是还有很多呢?比如说,为了消防安全清理欠高端住宅,但是很多人介意,因为他们是欠高端人口。比如说,为了生产安全清理欠高端工厂,但是很多人介意,因为他们是欠高端技师。
现在是不是觉得滴滴顺风车这个事情和几个月前华北某市清理欠高端人口的事情差不多?正所谓日下无新事,小编天天催更是为了流量,但道理确实就是这么些道理。
过去我们经常讲公平与效率之间是有矛盾的。这指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不拿鞭子抽——当然,这里指的是广义的鞭子,比如失业、降薪等等——是不愿意玩命干活的。所以,社会假如太公平了,也就是鞭子抽的轻了,或者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假如让人们都呆在“舒适区”里,社会生产还有效率吗?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尤其是觉得自己手里拿着鞭子的最懂。这里就不多说了。
但是,我们常常忽视了安全与效率之间也是有矛盾的。特别是,事故、灾害、案件并不是每天都会发生,而效率问题确实每天都要面对,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在平安无事的时候,有人常常会追问:那么多审批、监管、检查、整改,即使不是借机吃拿卡要,也是吃饱撑的。在出事之后,往往是同一批人,又会追问:谁审批的?谁监管的?谁检查的?为什么不整改?简直令人遗憾、令人寒心、令人愤怒!
所以,很显然,在安全与效率的矛盾中间,必须要寻求一个最优解。
也就是说,对于安全问题,关键是要确定一个标准。而在谈标准之前,首先就要解放思想,从“绝对安全”的臆想中解放出来。安全都是相对的。坐在掉了挡风玻璃的飞机上碰到英雄机组还能捡条命,下了飞机碰到个变态司机反而可能送命。
离开概率讲安全都属于耍流氓。离开成本讲概率也属于耍流氓。而在安全问题上,一般来说都是一分钱有99%的安全,一毛钱有99.9%的安全,一块钱有99.99%的安全。就好比1.1元是顺风车的安全,2.6元是快车的安全,4.3元是专车的安全。
顺风车出了事,就把1.1元的安全标准提高到2.6元,假如快车出了事呢?再把标准提高到4.3元。空姐是安全了,可是空姐出行成本的提高会倒逼航空公司提高工资,进而提高票价。票价的提高又会带来各行各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最后的问题,往往又变成了你愿意为空姐的安全掏多少钱?你家有没有空姐?你家开几家航空公司?
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说印度,他们的网约车是能约到三蹦子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