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的?

发布时间:
2024-12-30 14:48
阅读量:
10

二次北伐其实过程比北伐第一阶段还要精彩,只不过因为我党已经不再是主角,因此历史教科书上除了济南惨案外不怎么提别的细节了。

二次北伐的主角是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唐生智、阎锡山这几个人,至于张作霖?这个倒霉催的就是被以上五个人当经验包练级用的,东北军的拉胯那是北洋第一,连直军都打不过北伐军,奉军无足挂齿,故事的精彩部分主要是来自于这五个人的互相算计和角力。

二次北伐的前期,更类似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一场竞赛,看谁踩胜利点踩的快, 谁就能在四一二后争夺正统时有更大的主动权。四一二发生后汪精卫气的不行,大骂蒋介石是“丧心病狂,自绝于民众”。但是面对蒋介石的分裂行为,武汉政府该怎么办?发兵讨伐蒋介石?难度太大:当时的形势是国民政府控制区大部分都自行开始清党了:

3月31日。重庆发生331惨案,刘湘指挥部队开始镇压ccp,处决者数百人,之后四川省部分地区开始清党。

4月3日。福建发生四三反革命政变,滇军第四师师长方声涛、福建省主席谭曙卿率先戒严分共,开始捕杀ccp,福建脱离武汉政府控制(刑场上的婚礼的主角徐琛和余哲贞就是在福建政变中牺牲的)。

4月10日。南京发生410事件,两党江苏省委和南京市委主要干部被捕杀,江苏脱离武汉政府控制。

4月11日。杭州发生411政变,章烈、马文车发动政变开始捕杀浙江的ccp,浙江脱离武汉政府控制

4月12日。四一二政变,上海脱离武汉政府控制。桂系李宗仁同样是四一二的策划者之一,广西亦脱离武汉政府控制。

4月15日。李济深发动四一五政变,广东脱离武汉政府范围。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同时,以芜湖418政变为开端,安徽各地陆续投入南京政府怀抱。

重要财源地区都没了,拿头和蒋介石打?

汪精卫的对应办法是一方面维护和ccp的盟友关系,一方面于4月19日宣布开始第二次北伐。

这个策略的思想可以归结为:只要冯玉祥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因为虽然宁汉分裂是事实,但是尚未开战,还能斡旋。武汉方面虽然兵微将寡,但是北方的冯玉祥军事实力尚很强大。汪精卫选择集中兵力继续北伐,然后“我们应和西北革命同志同心协力,将大陆拿到手,这也是革命的唯一出路。”

按理说思路没错,占领更多的地盘,就可以获取更多的兵源,财源,积攒力量爆兵,这样才有实力和蒋介石对抗不是?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争取中间派,墙头草冯玉祥。只要冯玉祥的数十万西北军加入,就不怕蒋介石了。于是汪精卫、第三国际和ccp都抓紧了对冯玉祥的拉拢工作。同时争取的还有山西的阎锡山,目前的阎锡山处于骑墙观望状态,一方面没有和张作霖撕破脸,但是实质上保持中立,私下和ccp和国民政府方面进行合作。

然后,命令唐生智向北出击河南,任命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司令,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司令。4月19日的第二次北伐誓师大会上汪精卫公开宣布:“我们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尤其要打倒本党的内奸蒋介石”,然后大军出师,干张作霖去了。

二次北伐的计划分两步:第一步,唐生智出兵和冯玉祥合作攻克河南。第二步和阎锡山合作攻占平津。然后再回头和蒋介石算账。

与此同时,局势还在恶化:

4月20日,刘湘、杨森、邓锡候等联名通电拥护南京政府,四川脱离武汉政府控制。

同在4月,周西成被南京方面任命为贵州省主席和二十五军军长,贵州加入南京阵营

5月11日,龙云开始在云南清党,云南加入南京阵营,但是之后胡若愚发动614政变,云南陷入内战状态。

这个时候,目前武汉政府的实际控制区,其实也就剩下两湖了,然后,江西的朱培德和陕甘的冯玉祥目前是中立状态。

好在二次北伐的规划实施还算顺利,6月2日唐生智和冯玉祥会师郑州,奉系势力被彻底赶出河南,张作霖南下救援吴佩孚和孙传芳的计划失败。6月3日阎锡山宣布易帜加入国民政府,对奉系宣战。看起来形势大好。

但是,此时发生了要命的问题:资金链断流了。毕竟江浙沪广东这几个财源重地都在蒋介石的手里,武汉方面财政已经到达崩溃边缘,武汉政府为了应急开始狂印纸币,引得汉方控制区内急剧通胀,物价飞涨。这加剧了汉方控制区的社会矛盾,军队欠饷,工人罢工,企业歇业。农运又搞得农村秩序混乱,外加农运冲击了许多地主出身的北伐军军官的家,汉方控制区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内部开始一系列崩坏:

5月13日湖北沙市夏斗寅通电叛乱,被镇压。

5月21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汪精卫政权开始态度转变,为了避免湖南脱离革命政权,选择妥协。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和革命团体停止活动。

5月底,江西发生和平分共事件。朱培德以和平手段将ccp礼送出境,停止江西省一切工农运动,但是要求各级基层不得对ccp和工农运动人士寻仇报复。汪精卫表示“要体谅朱同志”。

6月6日,阎锡山宣布党务改组,晋绥两省开始分共。

6月19日,冯玉祥背叛,通电武汉要求驱逐鲍罗廷,对ccp采取措施,否则将“实行相当手段”。陕甘豫三省开始分共。

最终内外交困下,武汉政府发动715政变,驱逐苏联代表,和国民党左派决裂,来解决自身危机。

七一五后,7月26日,武汉政府发布《统一本党政策案》。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汪精卫开始和蒋介石一样对ccp举起了屠刀。但是即便如此,他其实也已经被武夫们给架空了。

然后回到北伐行动主题。这个时候的前线形势,有点糟糕。

那就是,唐生智在河南军事行动胜利后,便主动收兵撤回两湖,不再按照原计划继续北上,而是打算:东征,背刺蒋介石。

他退出河南很好理解,因为唐生智的根基在两湖,不想因为和冯玉祥抢河南得罪了西北军,而是打算挥师东下夺取东南:抢财源重地是正道啊。

汪精卫和谭延闿也同意东进,干蒋介石那个混球。但是几个人各自心怀鬼胎。武汉政府的表面计划是,唐生智率天兵杀到南京,天诛国贼,统一国民政府,然后拥立汪精卫做主席,谭延闿做行政院长,然后以何健、程潜、鲁涤平三人分别做,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主席。然后唐生智自己当摄政王。汪精卫和谭延闿虽然明白唐生智是什么野心,看着恶心,但是无可奈何。东征的具体部署包括:第8军和第36军沿长江南岸,第35军和第1师沿长江北岸,进至芜湖、合肥、蚌埠一线,最终迫使蒋介石在上海通电下野‌。

于是唐生智率领大军顺江东下直指南京。这一轮背刺把正在北伐的蒋介石和李宗仁吓了一跳:卧槽偷家来了。当时李宗仁的部队正在平定山东的最关键时刻,听说唐生智开始偷家后,蒋介石急令最精锐的李宗仁桂系第七军回防安庆、芜湖,抵御武汉军队。

于是,被打的喘不过来气的直鲁联军缓了过来,许坤和徐源泉部队在孙传芳部的配合下反攻夺回鲁南地区,苏北重镇徐州也重新沦陷于北洋之手。北伐前敌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王天培部队被击败撤退到安徽宿州。南京上下震动。

蒋介石感觉自己的脸被打的啪啪直响,火气也上来了。他宣布不打回徐州绝不回南京!在8月初亲自指挥第10、27、32、40等军,并白崇禧的37、44军等部队在淮河、蚌埠一线全面出击,直鲁军和孙传芳被打的一路北退,徐州城墙遥遥在望。

正当蒋介石觉得很快就可以收复徐州时,却不知道自己中了孙传芳的诱敌深入之计,孙传芳在等待徐州城外直鲁军和蒋军正在焦灼之时,指挥军队从北伐军左翼突然杀出。直鲁军从正面配合一起进攻,北伐军首尾不能相顾,被打崩溃,一路溃逃的长江边上。8月6日,被打的灰头土脸的蒋介石狼狈的逃回南京,北伐军只能沿江相守。惨败后蒋介石恼羞成怒,把前敌总指挥王天培秘密羁押,并处决。

这次失败造成了蒋介石的极大被动:西面是武汉军队的进攻,北面又被北洋军打败,而南京阵营内部也开始分化。汪精卫和谭延闿又拉拢到了民国吕布冯玉祥背刺蒋介石,他俩邀请冯玉祥结盟,表示愿意宁汉合作,然后一起“南讨共党,北伐奉鲁”。只要蒋介石这个人滚蛋,都好说,好说。冯吕布在背刺盟友这方面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欣然应允。他出面开始斡旋宁汉双方,表示都怪两方不团结导致北洋军开始反攻了,双方应该放下分歧,握手言和。

其实冯玉祥选择背刺蒋介石也和自己的利益有关:自己控制的河南可是处于同张作霖对线的前线,要是后方的宁汉不和导致张作霖趁机南下反攻,自己首当其中啊不是。

然后他们合作,又成功拉拢到桂系跳反背刺蒋介石。因为虽然李宗仁是帮助蒋介石下了412决心的人,并且是蒋介石的强力盟友,但是桂系觉得蒋介石的独裁倾向似乎越来越明显了,看着不爽。所以,凯申啊,你走吧。

蒋介石:@#¥%

蒋介石原本就反对宁汉合流,但是现在徐州惨败导致威信急剧下降,冯玉祥和李宗仁又背刺逼宫,自己要是再不下野。不仅要面临两线夹击,内部怕也是要跳反搞死自己。所以,无奈之下,选择下野。可以说,桂系的背刺是压垮蒋介石的最关键因素。此恨绵绵无绝期啊,所以此后,蒋介石和李宗仁这对冤家就开始相爱相杀,一直持续到国民党在大陆的灭亡。

蒋介石下野,宁汉合流的最大障碍扫除,于是李宗仁他们打算迎汪精卫前来南京荣登大宝,庆贺国民政府重新统一。可是问题是,以胡汉民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还有国民党元老组成的西山会议派都不同意。他们表示汪精卫算个什么东西也配当党国领袖?于是,在南京,汪精卫的“武汉政治分会”、胡汉民的国民党右派和西山会议派三派互相攻讦,争权夺利,谁也不服谁。

这个时刻,军队也不安分了。唐生智表示,我还是想要抢安徽,李宗仁表示去你丫的,于是在10月份,战争再起,李宗仁、白崇禧和程潜一起和唐生智对线,战争持续了一个月,最后唐生智战败,11月11日通电去职,跑到日本避祸,其残部大多被桂系收编,于是,从此以后,湖北成为了桂系的势力范围。

湖北战事刚消停,广州又出事了。汪精卫因为感觉被右派和西山会议派的那些叔叔大爷们欺负的委屈,一气之下,跑到广州“护党”,他的靠山是忠于他的第四军。然后他又向蒋介石重新伸出橄榄枝,因为他感觉比起蒋介石还是南京“特别委员会”的那些老不死的更过分,邀请蒋介石再次出山执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权,去一起对付当时国民党的临时中央“特别委员会”。蒋介石表示好啊,那,先把李济深那个货赶走吧。

李济深虽然是粤军的首领,但是他是广西人,在民国的大部分时间,广东被广西军人控制,但是广东人呢,还看不起广西人,真是别扭啊。张发奎和黄琪翔之所以带着第四军回广东,就是一方面补充一下在北伐和南昌起义时遭受的损失,另一方面就是看看能不能把李济深这个广西人赶走。

蒋介石表示,很好很好,甚得我心,你们越乱我以后越舒服啊。于是张发奎和黄琪翔中计,发动政变,派兵包围李济深住所和桂系首领黄绍肱在广州的指挥部。桂系表示你们找死,粤桂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蒋介石的拱火起到了效果,这个关键时候,ccp发动了广州起义,张发奎赶紧带兵回广州镇压起义。然后桂系一看机会来了,一点都没惯着粤军,李济深和黄绍肱立即趁机进兵攻击第四军,双方的战斗激烈程度已经超过了第四军在北伐时的战斗烈度了,双方战死超过万人,最终第四军失败,张发奎和黄琪翔通电去职。可叹堂堂北伐铁军第四军就这样崩溃,战斗力被严重削弱,此后只能依附于其他势力了。

汪精卫闯了这么大的祸,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白崇禧气的找到杜月笙通过绑票这种极端的方式冲击汪精卫在上海的寓所,非要教训一下这个货。然后蒋介石又开始装好人,表示精卫啊,要不你先去法国躲一躲吧。

蒋介石一招驱虎吞狼,既挑动粤桂关系破裂,又趁机彻底废掉了汪精卫的直系武装,又让桂系吃了亏,也开始转向邀请蒋介石回来。

于是宁汉合流折腾一圈,当初促成合流的几方都没有占到便宜,局势又乱作一团,而北方,北洋军目睹南方乱象又在蠢蠢欲动准备南下。于是大家一合计,还是蒋介石回来吧。还是北伐要紧,得先把最大的敌人北洋彻底弄死,别的内部冲突都是次要的。

金一南的《苦难辉煌》的评价是:“在中国欲成大事者,在实践上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爱才如命。其二,挥金如土。其三:杀入如麻。”嗯,当时能做到这三个条件的,也只有蒋介石咯。南京各方互斗选不出来一个盟主,还是蒋介石当这个盟主合适。

蒋介石回来后,先去徐州把何应钦废了,撤销了何应钦的第一路军总指挥职务,又撤掉了何应钦在南京寓所的警卫:娘希匹我这么信任你,你和桂系那些瘪三一起造老子的反是吧?

何应钦被一通收拾后赶紧服软求饶。蒋介石敲打一通后,又把何应钦任命为北伐军总参谋长。他对何应钦说:“我离了你,照样干下去。你离了我,就无办法”。从此以后何应钦就“老实”的一直给蒋介石当总参谋长直到抗战结束,再次丢进冷宫(毕竟给机会不中用,西安事变又背刺了一把)

然后呢,终于可以开始办正事了:北伐!目标就是北洋军阀最后一个集团:张作霖的安国军四十万人。

蒋介石将所有部队整编为四个集团军,自己亲自担任北伐总司令和第一集团军总指挥,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别担任二、三、四集团军司令,总兵力九十余万人(主要是冯玉祥的人多,但是装备差)。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下达总攻击令,各路战事同时启动,一路上摧枯拉巧,5月1日攻克济南,5月上中旬占领石家庄、临沂、德州等地,下旬占领绥远、大同、张家口、保定、沧州等地。6月3日张作霖逃出北京东归奉天,4日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6月8日阎锡山部队进入 北京。12日接收天津。6月15日,南京政府正式宣布“北伐完成”。

6月16日,新疆总督杨增新宣布易帜。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中华民国从此完成形式上统一。自北洋袁世凯窃国后,无数革命党人前赴后继的事业,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终于完成,北洋军阀的统治彻底终结。

1928年7月6日,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齐聚北京,然后到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祭奠,向先总理汇报胜利。蒋介石“忽抚棺恸哭”,热泪如丝”。应该说这个时候蒋介石的眼泪是真心的,剩下几个人的情绪在当时也是真的。虽然之后不久这四位“革命同志”就又要重新提起屠刀互杀,中国也再次陷入新军阀混战的灾难中,但是,毕竟在1928年7月6日的那一天,对于他们四个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光荣的一天。

自1927年4月19日,汪精卫在武汉宣布第二次北伐开始,到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统一宣言》,“二次北伐”胜利完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