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所学的教给我?

发布时间:
2025-01-07 19:52
阅读量:
3

拼汐汐买个盗版的教程,自己职业相关的,一般也就个十块20块的。尝试把它看完,然后自己内化一下,用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件事,拿着这个解决事的经验上知乎上分享,大概率就可以滚雪球了。

如果跟现实链接就会发现很多想学的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可能好几年都得不出结果这种情况。

我理解的,就是想办法学会一个最小循环,能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问题,然后把这个当做一个撬棍去不停的尝试翘起更大的问题。

有的人会把它抽象成PCda,这类理念,很多时候我们都学过,但是学过不代表理解,也不代表会推动行为。这是有三个不同的区分的。

比方说这个过年回去敬酒,这个就很多人觉得很消耗吧,把它总结一下经验套路,然后就可以解放非常大的精力,甚至有余力去观察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不停迭代,这已经是身边最无用,最狗屁的事了吧但其实还是有很优化空间。按理说是个糟粕,年轻人应该很讨厌吧,但你看这个收藏量还蛮多的。这个技术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像人性的弱点,这类的书,包括一些演讲的技术来衍生的。你要真大街上找个演讲的场合,那这技能就是个废物技能,但是迁徙到劲酒,你看这就降维打击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连敬酒都不会了?

大部分人会在看书,然后输出成笔记,再放在知乎上分享,这一段是可以做到的。但应用在工作当中赚钱,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就开始变难了。所以很多人就沉迷在不停的看书,不停的总结笔记这个循环。除了输出一堆思维导图,而且其他人看不懂之外就没啥意义。

比方说你拍个静物摄影,各种大光比这打光暗調摄影看着很酷炫,这种就只是做题。一天到晚就拍照片放知乎上叫别人评价,然后还说自己是随手拍的,只是一个高中生,立体防御拉满。

1688进件衣服上传淘宝上,拿去卖货还能卖起来。这才是真实的实操。

发现单纯的大光比装逼会造成主体不明确,所以顾客买商品的时候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商品。之后就会开始理解大平光存在的意义,而不是用小红书女生喜不喜欢判断它好不好。到这就是只是一个匠气快门民工。别人可能评论好或者不好,咱们也反驳不了,但又能来钱。

深入的对比多家的图片,又发现这款衣服特征其实是花纹,可以花纹打清楚其他地方暗掉。有目的的控制画面的明暗,这就是拿捏。多点少点儿都不行,具体效果是跟同价格段同类竞品比的,如果商品的款式发生了变化那么对应的展现方式也会变化,所以其他人都插不上嘴,都没有自己专业。会了解市场,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有侧重,这就有点像摄影师了,同时也就有了跟甲方拉单子的能力。到这一步就已经会针对自己的具体目标反推知识了,很多小年轻学了些技术,瞧不起那些老法师,但又想不明白,老法师为什么这么多粉丝这么能赚钱,其实差距就在这儿。各种现实条件下的需求一卡,自己特别擅长的in s风日系就根本进不了候补。

为了上传网站,图片格式转换到png或者jpg格式同时大小是3M以内,还有长宽比限制,都收到了平台或者甲方的影响,才能理解色彩空间的重要性,因为色彩空间不对,颜色直接变灰。同时理解了为什么前代的摄影师很看重色卡这些。因为纸媒时代都是印刷厂喷涂墨水。纸和墨水的型号是可以指定的,当然也就可以得到统一的效果。可现在都是网上媒体的话,拘泥于颜色准度就是缘木求鱼。这不说顾客的手机屏幕这些是没法指定的。

我这篇文章4000多字,放小红书根本放不下去,小红书只能放1000字,也无法图文图文。那么是分段复制文字。还是把文字截图上传?这些都是不同的,但没做过的人可能就觉得知乎写文和小红书差不多。把文章复制粘贴照搬就行。

这就是内化的例子,其实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学来的,但是我们内化的时候就会有非常多的不同。这些内化的知识就是一个敲门砖,把自己和其他的纯伸手党给分隔开。

我自己的经验,电商社群,还有时尚社群,就真正500个人的群能踊跃发言的,可能也就5到10个人,实际上面这种行为能做到就可以变成踊跃发言的人,其他人全部都是小透明,蹲在那话都不敢说。

当我们想着怎样讨好,或者做出一个更好的作业,讨好有货的人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已经得到的心甘情愿知识先处理一遍。知道和理解跟实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些知识多到看不完,我有一书架的书,作者抛出来全部都是行业的顶尖人物,可那又怎样呢?老毛都是国家领导人了,毛选我也只看了一本呀,马斯克的书我翻都没翻开。

好了,已经是无数个人上杆子给的资料,几十块钱就买到了,科目多到能把人撑死。这些教培资料是真心甘情愿的,你不要觉得他们不够实战不够实操。一线工作的人在表达的方面是有非常大缺陷的,我在行业社群内,你看那些总监之类的聊天,很多时候可能会鸡同鸭讲的。

再考虑到隔行隔山的特性,就算是大公司的老板本身有丰富的经验,其实看同行业内,但是不同领域总监分享的经验,很多实际是无法实操落地的,只是看着专业牛逼,脑袋过了一遍,觉得确实有效,但你真用会发现还是用不了。

比方说,服装行业内做梭织那些布料的设计师就无法理解,针织这类毛衣的设计师,他们完全是不同的工艺流程经验也没法互相迁徙。

电商里面卖手机壳这种标准品的和卖女装这种非标准品的经验也没法互相迁徙。

如果再带入面对对象的不同理解难度就更大了

比方说你说话的时候你会从听众的角度去思考吗?就听众只能接受30秒语音,100字左右的信息,教师一旦讲的太快了,就客观上的大脑会处理不过来,为了方便听众理解,一方面要把内容拆的细,一方面要包含大量生活中的案例来辅助理解。他还会不停的退接前置知识和前置知识对应的案例。就会看起来比较草台班子不适合装逼,但是从读者的角度这种反而是最便于理解,这个活不要指望一线的总监会干,他们只会把工作方法总结成sop你照着做就行,为什么这么做?没有几个人有这个精力去拓展,而且大部分下属也会觉得总监在pua我。

需要说明的是,拼多多的课虽然是盗版的,但卖课的人他的知识也不是自己拍脑袋想的,要么是教科书,要么是看其他外国头部来搬运,还会带入自己的职业思考,已经是专业人士的功力精华了,所以还蛮实操的,并非想象中的草台班子。它复制粘贴一个降龙18掌,比自己想一个五虎断门刀还方便。所以不用担心秘籍是假的。

比方说,影视飓风的tim他学习的东西也是油管的头部博主,然后再根据国内的情况再内化啊,因此这种东西虽然感觉是几块钱就买到了,但它价值却不低,自己的实操经验可能比学校的还要高一些。

作为电商商家,给摄影师掏钱的人我应该比较有话语权了,我专门接触过编写教材的人,还看过候选的教材,教材很操蛋,是那种盘古开天辟地,把全世界能拍照的那些附件分门别类介绍一下,细程度可能还没淘宝网页高,也没小红书,具体。就这样的给老头看的教科书,无法解决我这个甲方的问题。

我们现在已经达成结果了,就是几块钱就买到了别人几千块钱。心甘情愿教给我们的知识,而且这玩意儿多到爆,简直看不完。问题是之后呢?

这些学习的路径,一旦跟现实中的问题链接,就会发现简直就像无穷无尽的迷宫一样。

如果不跟现实链接,那就会变成看网课视频,记笔记输出,各种xmind的导图眼花缭乱花里胡哨.但无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跟小红书那个笔记记得特别棒结果只考上中专的网友们一样.

很多人沉迷于做导图之中,好像做出了导图,自己就会了一样.

如果跟现实链接就会发现很多想学的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可能好几年都得不出结果这种情况。我理解的,就是想办法学会一个最小循环,能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问题,然后把这个当做一个撬棍去不停的尝试翘起更大的问题。

大部分人会在看书,然后输出成笔记,再放在知乎上分享,这一段是可以做到的。但应用在工作当中赚钱,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就开始变难了。所以很多人就沉迷在不停的看书,不停的总结笔记这个循环。真能解决事的人,和照本宣科的学者很容易就能感知出来。

有点像超英电影,超能力,当然可以点出来,可具体应用各种骚操作,还是得看自己。

比方说我是做服装的,所有服装电商的运营内部都会有一个聊天话题,就是想当老板,一定要有审美,但审美这个东西是无法学的,所以退一步就是找一个有审美的女朋友。可是很多女性做服装也想要有审美啊,他们也搞不到啊。一些时尚社群做实体店的女读者,还觉得我有审美有知识体系,好奇我为什么不去创公众号卖课。我也懵逼呀。

顺着这个审美的思路来延伸,知乎里面那些画画领域的大佬或者服装的大佬,其实我都问过他们类似的问题,我会尝试不停的把问题给聚焦化。比方说,审美我聚焦到配色,配色聚焦到艺术史。

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呃,大佬其实学的也是一套解决事物的思路,但这个思路又是基于他们的工作环境反推出来的。照搬给我,没法照搬,除非我像他们一样先去美术学院学4年,然后不停的画画,通过画画里面来感知最细小的差异,那这明显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有一种问了,又好像没问的感觉。

会不会我的方向错了呢?因为我的核心还是想卖钱啊,只是因为有审美,可以更方便卖钱。那我换个角度行不行?就我学会怎么选品?

就是这个思路,我也做过,比方说服装里面的商品运营,商品总监这类的,那有几个是985出身数学系的老哥就专门做这个,我们想象中做一大堆Excel表,然后用vba让它自动排列组合筛选,跑起来。感觉就像黑客一样,超牛逼的选品。

我也跟他们请教过这类问题,最后得出还是没法学会,现状就是学会了选品,可以赚大钱,那他为什么要给老板打下手呢?他直接独立自己当老板不好吗?

市面上的商品总监很多,其实是给设计师出身的老板干打下手的活,清库存啥的,至于怎么企划,怎么规划,怎么选品,人家老板会做,不需要你来做,如果你自己能做的好,你为什么不去当老板呢?就会有这种悖论。

当你没有一个自己解决事的经验,是根本无法分辨哪个是真大佬,哪个是假大佬,或者确实也是真大佬,但他的东西跟你的现状不相关,这些都是无法判断的。

比方说我为了保证学习到的东西是正宗的,我找了一个真日本人带着中国翻译学的日系纯服装搭配课程,这够根正苗红的吧,但是因为它太正宗,太纯了,是为了日本银座的这个场景设置的。

所以真正的设计组配其实是那些奢侈品牌子里面的设计师干的。这个搭配师其实干的是呃,让那些有钱的顾客几句话就相信他,觉得他踏实可靠,同时那些搭配技术都是为了让顾客觉得他是可靠,进而买衣服啊,赚销售提成这套思路反推出来的。日本银座的导购相当于手底下有韩信,白起。只是二选一派,一个人去打仗,具体怎么打是不需要思考的,只需要说服皇帝的人接受这个将军。有点韦小宝的感觉。

而我想干的其实是从无到有,练一波农民兵过去,这明显是不契合的。若给你讲课的人真的是一个民兵队长,你会觉得他有专业知识吗?这又是一个悖论,我们相信的永远是大企业,大公司的经验,可是们又没有那个条件来运用这个经验。

所以这个组配技巧有没有用呢?太有用了,100%对口拿来就能用。如果我是在奢侈品柜台卖货的柜姐,那简直要磕头。可对于我来说,这又是一个不实操的东西。电商谈什么建立信任,而且也没有月薪十万的设计师帮我干活啊。

最后这个答案又会变成抽象的活到老学到老,有一种说了好像没说。

大家都说授之以渔,你倒是把这个漁说清楚啊,不要在我面前装逼啊这种急迫感。那能回到开头,拼汐汐去买课程吧

最后这套思路,你完全可以代入进去感受一下,就是到底工作有没有用?还是说就读书有用?这个很难用语言说清楚,辨经也没有意义,我就把自己的思考经历放这个回答里了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上班是没有意义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