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男朋友讨论了一个两年被家暴16次的那个事件,他第一反应问我“这女的是不是有问题”正常吗?

发布时间:
2025-01-08 17:16
阅读量:
2
“美军在伊拉克杀了一千平民,布什总统要杀一个修自行车的。”
“为什么布什要杀修自行车的?”
“你看,你也觉得美军杀一千平民不如一个修自行车的重要吧。”

这是一个上古时代的段子。

为什么关注点会落在布什杀修车工上,而不优先关注霉菌屠杀伊拉克平民?

因为在多件事情同时出现时,人类的关注点一般会优先放在两种事务类型上。

一是与自身利益最强相关的那件事。

二是在这些事中他认为最稀有、最猎奇的那件事。

通常情况,第一项的优先级也会大于第二项。

这也是为什么诸多媒体在写标题时会更注重“噱头”“吸睛”“非常规”这类具有天然流量的特征。

霉菌屠杀平民是很司空见惯的事,完全算不得什么新闻,更谈不上吸睛。

但美国总统指名要杀一个修自行车的,仅仅这几个字就充满了故事。

所以,普通民众的关注点会被后者所吸引。

而这两个例子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曲解成“屠杀一千平民<杀一个自行车修理工”。


这个问题也是这样。

和男朋友讨论了一个两年被家暴16次的那个事件,他第一反应问我“这女的是不是有问题”

题主作为女性,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家暴男好可怕”。

这没问题,因为女性作为“普世认知”中家暴的受害者,一定会优先关注与自身利益强相关的点。

题主男友作为男性,自己并不参与家暴,那与自身利益不是强相关,自然关注重点就落在了稀有和猎奇上。

这个新闻哪里猎奇?

——“两年被家暴16次”

在目前【版本T0】+【小作文定罪】+【性别免伤魔抗】+【妇联顺风护体】的多重BUFF加持下,居然能够两年被家暴16次还没离婚?

那第一反应是“这女的有问题”,这个反应也没啥问题。

毕竟“女人被家暴后报警要求警察调解不让老公继续打她,并坚决不离婚也不让警察带她老公走”这种事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

而在跳过“第一反应”开始深入了解事情经过后发现,并不是女子不想离婚,而是不仅被家暴,还被严重人身伤害,且报警后只调解,法院也不予以离婚。

那这个时候,“第二反应”就应该把思考范围扩大了。

要么质疑这个事件描述的真实性到底如何。

要么思考为什么哪怕是当前版本T0,在“离婚率”这个硬指标面前也扛不住铁拳砸。

所以。

题主男友有没有问题,不仅要看粗略接触新闻后的“第一反应”,还要看深入了解后的“第二反应”。

至于题主描述的真实性,那就只有题主她自己知道了。

谁的男友,谁自己判断吧。


借着这个话题,再往深挖一点。

之前有个新闻。

女生带男友去结扎,结扎后男生被甩,还复通失败,从此成功绝育。

大部分男生看到这个新闻后第一反应是,“这男生为啥这么煞笔,能同意这种要求”,以及“龟男活该,求仁得仁”。

而不是质疑这女生为啥要带男友去结扎。

因为很多男生都知道,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是非常热衷于让本民族男性失去繁殖能力。

更不会因为自己女友看完新闻说“这男生有问题吧”,而对女友产生恐惧。

因为这个新闻的第一印象中,“这男生有问题”是不需要讨论的,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个男生的脑瘫行为,才是值得大家去剖析讨论的。

广大男生不会因为这事就恐惧自己的女友,也不会因为大家对龟男“自我阉割”行为讨论扣上什么“受害者有罪论”的帽子。

所以。

从我个人感受来看(个人主观感受,并不绝对正确)。

在接触到某一新闻事件的时候,男性往往更容易能把自己的性别摘出去后宏观的去看待整个事件本身,而相当一部分女性热衷于通过代入性别后开展共情来对身边男性出售“赎罪券”。

唐山烧烤那事,是如此。

电影消失的她,也是如此。

你的男友不家暴,你的男友不是黑社会,你的男友没有让你消失。

但其他个别男人做了,你却要你的男友,甚至你身边广大无关男性,来为此“赎罪”。

无非就是想按头让男性承认“生而为男,我很抱歉”,然后自觉给女性更多的“补偿”罢了。

本质就是一种通过搞“性别身份政治”,来在两性接触中谋取更多利益的行为。

不过以目前发展形势来看。

有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学习魔法了,并且越来越多的女性“理中客”也被迫炸出。

对此,我表示很欣慰。

温和派要感谢并支持激进派。

正是激进派的存在,才让温和派能够拥有相对还像个人的生存空间。

更多干货在公众号:深禽男人的矛与盾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我是老八

祝你牛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