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重庆荣昌区委书记号召干部买新衣、下馆子,带头消费?引导消费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可能已经不对民众的消费内需报太大期待了,开始寄希望于体制内人群拉动消费内需了。
人民群众的消费内需多少,和兜里有没有钱,工作强度高低、福利保障是否完善密切相关,国人不消费、不敢消费、不想消费的根源就在于此。
基于大多数人被无偿加班泛滥困扰,收入远远追不上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钱包被高房价彻底掏空,五险一金很难缴全,35中年危机65领养老金的现状,大多数人既没钱也时间对消费内需作出贡献。
就算民众稍微有了一点儿小钱,或者社会真的采取了直接给大家发钱的才做,人们也不敢把钱花出去,而是把钱存在银行当棺材本抵御风险,这是中年危机和低社会福利带来的不安全感导致的。
即使银行把存款利率降的再低也没太大用,只要银行能为大众提供“保管钱财”的功能,顶着零利率甚至较小的负利率,大家也会使劲把钱存在银行里,而不是把钱花出去。
相比之下,体制内群体在收入水平、工作强度、社会保障这几个属性上不敢说是最顶级,但在中产阶层里绝对是能排在top前几的,所以体制内人群的消费意愿会比大多数人强烈一些。
工作稳定性不用我多说了吧,事业编和垄断国企可能还有一些时代冲击的可能,公务员的工作稳定性近乎和国债相同,几乎没有中年危机的困扰,从入职到退休一眼可以望到头。
社会保障更不用我多说了,五险一金满缴的人在国内可不多见,体制内就是其中最大的群体,更不要说独一份的医保报销和退休待遇了。
体制内的整体工作强度也是远低于企业员工的,别跟我扛什么两办组织部年轻班主任之类的话,个例不能代表整体,而且我既在制造业干过研发,如今也在体制内比较忙的部门,有本事看看工厂的工人工程师怎么加班倒班的。
现实中的体制内人群,尤其是退休的老干部人群,绝对是国内中产阶层里愿意消费的主力,国内景点到处旅游的助力是他们,如今房地产危机下仍然有闲钱有意愿购买房产的还是他们。
说句玩笑话,城市里红光满面的退休老人看不出什么老态的样子,倒是每天加班挤地铁的年轻人憔悴的很,我严重怀疑咱们这一代年轻人可能活不过他们,很多年轻人挤地铁公交的时候,可能更需要老人给年轻人让座了。
所以这位书记的号召有啥问题吗?
从理性角度上好像没啥问题,国内现在貌似只有体制内人群有条件把消费撑起来,当然要鼓励体制内人群消费,而且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为国家尽到消费的职责义务也没啥毛病。
但这种鼓励似乎让人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总让人觉得体制内手里有一大堆钱,也有大把大把时间出门消费。
大多数人看着兜里的三瓜俩枣,想着自己高额的房贷还有二三十年还完,农村的爸妈还得有人照顾,自己已经逼近30+和35+的年龄,哪怕对老板装孙子也快保不住工作岗位,又掰掰手指算一下自己距离65岁才有多久,哦对了,五险一金没怎么缴领不到多少退休金……
然后很多人默默对体制内留下了羡慕的泪水,搜索了一下各地的招考网站,看看自己能报哪些岗位,三不限竞争有多激烈,哪个公考机构比较良心……
最近各地的体制内应该都听说涨薪的消息了,而且听说是所有人的普涨,就有让体制内人群撑起消费内需的考量。
体制内唯一相对差点的可能就是收入待遇了,虽然体制内的收入能排在社会的中上水平,不过考虑到体制内人群的整体学历素质也远高于社会,对于体制内的很多人来说收入确实低了点。
尤其这几年体制内爆火,好多年轻人宁可放弃了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大厂高薪待遇,也要选择挤破头进体制内,完全是看在“体制内”的招牌面子上,才接受了更低的薪资待遇。
再加上这几年大环境不景气,体制内的降薪也很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内需,有些领导可能就会冒出一种想法,通过给体制内加薪的方式,让体制内人群承担起消费内需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