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板仅凭一次聊天就判断某些人不堪大用?
我做秘书的时候,大领导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有些人,只要接触过一次,就可以“预测”出他的命运。
这句话,一开始我强烈反对,因为我觉得命运只能由自己掌握。
但是后来,我发现许多人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较劲上,而非改变、适应与学习。于是,渐渐的,也就丧失了掌握命运的能力。
根据经历,做了以下四点归纳:
(1)知道问题在哪,却坚持不改。
“哎,我就是性格太内向了”“我见到领导就慌了,不怎么太会表现”“我做工作还是有点马虎”
没错,大家对自己的认知很到位。但是,SO?
我们依旧保持在原来的节奏上,然后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在基层时,我经常报名参加单位工会活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刷脸,给自己增加点曝光。跟我同届进单位的伙伴看见我经常上内刊,就跟我说:其实他也想参加,但就是社恐,一看见领导就哆嗦。我跟他讲,你别怕,别想那么多,单位对咱们的新鲜劲儿就那么几年,咱们一没人介绍,二没有资源背景,在不抓紧机会露露脸,就彻底留在基层了。他肯定了我的观点,我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了焦虑,但没看出坚定。他犹犹豫豫对我说:我下次试试吧~
他说完这句话我就立刻知道,下次他依旧不会的。
(2)看不见别人的优点,找不到自己的缺点。
机关员工有时爱嚼舌根。
比如,我经常听到:“你看,他又去领导办公室了,哪有那么多要工作汇报?”、"这次提拔竟然有XX,肯定找人了呗,要不能轮上他,他才上班几年?”、“那么年轻怎么可能写得出好材料,领导凭什么选他做秘书?”
别人成功是是偶然、是托人、是交易;自己失败是运气不好,是怀才不遇。
在顿足捶胸抱怨不公时,请先审视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才。
最简便的自测方法:数一数周围有几个人在夸你?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优点,我们可以不服气,这是骨气。但冷静过后,也需要分析,那些被提拔的人靠的什么?自己学来有没有用?毕竟,能发现别人的优点自己才能进步。
为别人成功找借口,为自己失败找理由,路只能越走越窄。
所以,我奉劝在机关的年轻人,离爱嚼舌根子的远点,他们是典型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3)怨天尤人,将错就错。
我曾接过这样一单咨询:
我的咨询上限是10条,10条内如果问题没讲完可以先关注再私信(因为有许多同学习惯把完整的话分着打出去,这样会浪费条数)。这位同学,从最一开始的情况介绍到最后的第10条都在抱怨自己在单位中特别倒霉,领导看不见自己努力,周围同事与自己不同频...
我其实给了她好多建议,希望她从哪方面改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改善与领导的相处方式等等,但是她总是习惯性忽略,然后一直在纠结为什么自己那么不顺。后来10条用完了,我觉得她什么也没收获到,于是我跟他说了,你私信我吧,我觉得你很乱,我给你总结总结。
之后我们又聊了半个多小时,我仍然觉得她没有听进去我的建议,也没有思考该怎样面对。后来我给他归纳了一下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点。但是她回复的确是:哎,我太难了。
这次的咨询是失败的。我断定她仍会处在内耗之中。
远离抱怨,远离爱抱怨的人。因为我从未听过抱怨可以转化成动力。
(4)思路僵硬,不会拐弯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年前带的一个新人。有一次市场部上我这借实习生去搞宣传,那孩子听完就用眼神向我求助表示自己不想去。但是我没办法替她拒绝,毕竟这些实习生还未做部门归属。于是我冲她歪了个头使了个眼色,那个姑娘也聪明立刻意会,说,我这有点急活,干完了我立刻就过去。这时我知道该自己上场了,对市场部经理说:主任,确实有点急活,总经理急要,等干完了我跟她一块过去帮您去。主任这时笑了,说不用啦,你俩忙吧,我去别的部室借人去。
就从这一件小事,我就觉得,这位同学,以后一定能在单位混的不错。
为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事,如果徒弟答应:
- 从师父角度:徒弟公然被挖,但徒弟默不作声听别人指挥,会让自己觉得根本不受尊重。师父不会迁怒挖人者,但会在心里责怪徒弟。
- 从徒弟角度:责怪师父为什么不保护自己?最可怕的是:自己心里明明不想去,但师父却觉得你想得不行。误会解释不清,有苦说不出。
所以,这是一件需要运用一点点情商自己去拒绝的事。但实际上,大部分新人都做不来,他们会觉得我是你的实习生,你得帮我去拒绝。但是对于“师父”来讲,实习生可不是他的“私人物品”,他不会因为你去得罪别人。总之会出现两个结果:一是优先级搞错,耽误自己本职工作的时间,需要靠自己的私人时间去弥补,但两方都不会“可怜”你,苦咽肚里。另一种是,得罪另一方领导,为将来埋下隐患。
所以我才说,这位实习生处理得非常得当,不仅保证了工作的优先级,而且还给足了借方领导的面子。当然,这也需要“师父”的助攻。
所以,对一次话,共一次事,就可以看透一个人,其实算不上什么特殊技能,当你有了一定工作经验以及通达一些为人处世之后,就可以预测出这个人未来的高度。
因为,人是很难的改变的,尤其是性格!除非,他遇到了足以另其脱胎换骨的大事,但这种成长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