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二本已经很厉害了」,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如果是一年前我会说不认同。
但是现在我只能说我不知道。
我是山东一路实验班上来的,六百多分满天飞的环境就是我生长的地方。
高中班里一共三十个人,最低分是六百零几。不仅是看谁上没上985了,还要细分个三六九等,看看究竟谁的985更好。
我之前一直认为考不上985太丢人了,考五百多分天都塌了。因为我父母都是他们那一辈最优秀的那一批,所以我一直被灌输的思想和长期绩优主义的压迫使我觉得高考必须考C9,至少985。
高三那年上学期我曾经到过年级前五,直到后来数学改革。
我数学本来就不好,然后语文也下滑,于是一模591,二模541,三模更少,只有530。江河日下的成绩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令我惶惶不可终日。
我得上985啊,再不济也要上211啊。我有一个清华的哥哥,如果我只上了普本,不就完蛋了。
绝望使我整个高三下半年像在地狱中度过。
每天和父母上演着和平的表象,他们怕我压力大,我怕他们失望,谁都不敢表露出自己的绝望与迷茫。
我听得出来父母掩藏得很好的焦虑,痛恨自己如此会做阅读理解,看得到家里阴沉沉的迷茫。
是的,迷茫。
当时综合评价和强基计划报名,我爸在客厅里变成了老烟枪,他们把我哥叫回来沉默很久,问他我才考这么些分,真的还有报这些的必要吗?还是说,报省内一本,也算是能兜个底。
他们以为我没听见,其实我听见了。
然后连着很多天睡不着觉。
高考像做梦一样就考完了,考前还有种奇异的感觉,类似“我打宿傩……?”的恍惚。
考英语那天是我的生日,我甚至幻想过考着考着能有鬼神之类的偷偷告诉我答案,事实证明没有,英语也考得不好。
高考完后紧接着就是综评。
综评确认的学校是有限制的。
在那一刻不管我多么不愿承认,我也必须面对我爸的之前的疑问。
赶这么紧去参加985的面试,真的有必要吗?面试就算过了,我能考上吗?
还是说报中石油,好歹是求个稳妥。
我明白就我那节节败落的成绩其实我应该报中石油,但是也许是掺杂着些偏执的自尊使我一直拒绝。
最终我确认了四所高校,两所新兴,两所985。
爸妈并没有说什么。
他们甚至专门找了一个叔叔来轮流开车也要在济南和威海间辗转腾挪,让我能参加四所学校的面试。
在车上我常做的是沉默着看着高速路,心想如果最后什么都没考上怎么办。
亲戚家会不会说,看那家女儿学习那么好,最后到头还不是考不上好学校。然后再有个长舌妇接一句,可别说呢,人家儿子上的清华……!
我想到开车的叔叔,盘算着如果他听说我四个学校都没考上会想些什么。是感到惋惜呢,还是替他的劳动成果感到不值?
我想不出答案。
综评面试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超级中学走出来的尖子生。他们有的来自省实验,有的来自历城二中,或者是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之类云云。
他们和他们的家长好像都是有些优越感在身上的,好像面试是看高中的学历来录取。
我其实嘲笑过他们。
无论出身如何,既然大家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也就没必要再去标榜个高低贵贱,分出个三教九流来。
模拟填报的时候按六百一算的,志愿看得我翻出一阵绝望。
原来六百一十分也只能报个山威,连哈威这种高中被戏称为保底的学校都要算进冲稳保的冲里。
保更是令人自尊破碎,能考虑的全是末流211。我爸说带着青医五加三吧,最近医学本硕年年疯长,六百一可能还真上不去。
其实我没有想象中的绝望,反而十分平静地同意了。
但是我仍然十分偏执地不要其他双非。
等待出分的时间是很痛苦的。
好像不是出分,是处刑。
高的很高,低的很低,但是综合起来,竟然只是省里几千,名次还没到五位数。
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如释重负,第一反应居然是填志愿的时候不用填末流211了。
此时我还是对985以下的所有高校持有一种近乎恐惧的排斥。
直到我看到了本科率。
百分之三十三,多么触目惊心的比率。
而985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一点五五。
曾经被绩优主义绑架的我此时终于不得不承认,在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的现代社会,不知道多少人卷生卷死才能考上大学。或许能考上本科的才是少数,而985里的学生也该称为优秀。
我甚至想象不出那可怜的数字背后还有多少人没能走到高考,也难以想象他们如何生存。
我曾经认为上了大学就好了,985会带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过得风生水起,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有些甚至没有学历。
而秋招春招的难度越来越大,考公考研越来越难。
985成功吗?如果想要找一份好工作,C9算得上优秀吗?
我不知道。
一边是找工作日益严重的学历歧视,一边是甚嚣尘上的学历无用论。我好像被两方裹挟,对喷的激流迷住了我的视线,看不清世界原本的模样。
一边是得到了工作的人对低学历求职者或多或少带着嘲讽的同情,一边是挣到了钱的人对学历高打工人的蔑视。
这是孔乙己的长衫吗?我不知道。
我听说堂妹成绩好,却在知道她普通初中几百名时嗤笑。
我嘲笑姛圈卡学历,却会在发现帅哥美女不是985的那一刻划走。
我嘲讽别人清高,却直到现在才发现自己也裹着长衫。
而我也终于明白,也许十八年来那种优越感自始至终都以另一种形式在我身上体现。
二本是不是厉害,我终究做不出中肯的回答。但期望下一代中国人,能够破开我的迷茫,真正客观地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