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环境会促成INTP人格?

发布时间:
2025-02-03 04:55
阅读量:
7

网络上cosplay intp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实际上intp是所有16人格类型里差异性最小的一种类型,童年经历相似再正常不过了。

我自己的童年经历说出来简直就是一种典中典:父亲长期外出工作不在家,母亲控制欲极强且情绪极其不稳定,虽然我从来不提要求但对我有求必应的外婆,童年没有任何朋友,社交能力基本为0,到家就是看电视看书,中学时期抑郁以及复数次的自杀冲动。

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装intp,这是很痛苦的人格。对很多人来说像呼吸一样简单的事情都是我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训练后才掌握的。

比如社交。我父亲有一次给了我一个远房表亲的联系方式让我和对方打个招呼,我说我做不到,因为我没有学习过如何与这类人说话。和同龄人的沟通我学习了二十余年年,和上下级的沟通我也学习了二十余年,主要的方式就是模仿。但是我至今不会和父母沟通,因为我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模仿学习如何与父母沟通,我用和上级沟通的方式和父母沟通。我也不会和“师兄弟”“表兄弟”这类人沟通,因为我样本太少,至今不懂得如何与这类介于同辈和上下级之间的人沟通,所以有时候我觉得韩国人那一套还挺方便的,至少不用在这事儿上费脑筋。当我对父亲说出上文提到的这句话的时候,他震惊的仿佛我不是他儿子,不过他大概也完全不了解他儿子就是了。

然后是共情。应该说我是完全没有共情能力的,只有理解,没有共情,所以只能做一些公式性的应对,而这些应对都是从那些看起来共情能力很强的人身上模仿得来的。这点在现实世界还不要紧,在文艺作品上体现得更极端,我从来无法代入任何一个角色,只能被迫欣赏作品。看起来我对作品的解读很客观很全面,但我失去的是很多人唾手可得的体验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