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应该知道签订《马关条约》对他意味着什么,但他为什么不拒绝呢?

发布时间:
2025-02-03 04:58
阅读量:
8

其实有点历史常识都知道,《马关条约》的本质,就是满清让出台湾和辽东半岛,以换取日本军队不进攻北京……

没错的。日本陆军当时就是准备攻打北京。

日本人能打下北京吗?简单明了的说:军事上没太大问题。

甲午战争五年后,以日本陆军为主力的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仅仅战死了92人,伤367人。

甲午战争后期,日本军方有一派意见就打下北京再和谈。

为什么日本人不打呢?

因为伊藤博文主张谈判。理由很简单:如果日本要的太多,其他列强会反对。

下面就要涉及几个比较鲜为人知的事实了。

其实,英国人不反对看到日本军队攻入北京。为什么?

因为英国人希望满清把首都迁到南方去。长江流域是英国势力范围。定都南方的满清,更容易受到英国控制。

(这就真要产生“南清政权”了。好玩的很呢)

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当时是李鸿章的外交顾问),也不拒绝看到日军攻入北京。他甚至和几个美国官员策划,干脆利用日军攻入北京之际,拥戴李鸿章当皇帝。有趣的很呢。

科士达等人认为,“统治中国的满洲集团”已经丧失了活力。只有利用日军攻入北京的乱局,让李鸿章当皇帝,才能确保中国不会落入英国和俄国之手。才能有一个对美国有利的局面。

那么日军为何不行动呢?

科士达的美国人圈子里有一封信,内容如下:

“如果日本要攻打北京,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它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担心清廷覆灭之后,列强之间会出现一场权力之争,日本在这场争夺中将有相当可观的利益会被列强夺走。”

简单说,德国和俄国反对日本彻底打垮满清政府。

而日本也担心满清中央政府彻底垮台后,在瓜分中国利益方面,日本有可能抢不过德国和俄国。

这就好比呢,日本是个顽童,把满清这个糖罐子给打碎了……然后糖就被大个子的德国佬和俄国佬抢走了。日本人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里的主导人物并不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而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威廉二世有个基本观点:俄国应该向远东扩张。威廉二世为此给尼古拉二世送了很大的高帽,说征服东方是俄国的历史使命。吹嘘的很厉害。

威廉二世的潜台词是,俄国在远东扩张,就没功夫来管德国在欧洲的闲事。

基于这一观点,德国认为俄国不能容忍日本占领北京或辽东半岛。俄国受到德国怂恿,也就跳得越来越高。

美国人察觉到日本军队没打算进攻北京,态度也变了。科士达开始劝说李鸿章尽快接受日本的“好意”。

美国人劝李鸿章的话,还专门提到了光绪的面子……简单说,如果不签的话,光绪和李鸿章会有更大的难看面子问题……

(李鸿章如果知道美国人曾想捧他当皇帝,又会如何选择呢?)

…………

我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说明什么?

我只想说,大家其实高看了满清自1840年以来的国际地位。居然还幻想满清或李鸿章真有什么能和列强讨价还价的资本……

其实是一点都没有的。满清继续能存活几十年,仅仅是得益于列强分赃不均。外国人需要留着满清政府做个平衡而已。

列强根本是把满清当成泥巴人来看待的。想捏成什么样子,就捏成什么样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