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明明没有战时指挥权,为什么还要全部男子成年后服兵役?
因为韩国女性有投票权,主张废除强制兵役改志愿兵役的,会迅速失去女性选民的支持。
永远不要忽视女性选民的力量。
以对岸的台省为例。听去那边出差的人说,他在台湾省呆了半年。台湾的男性多倾向于蓝营,统派和现状派居多。台省的女性,至少70%是深绿。大都主张死战到底,独派亲日派居多。台湾省女性选民有选举权,她们2000年将陈水扁送上了台。16年又将深独派送上了台。而男性选民则在08年将马英九送上了台。16年台省选举,洪秀柱的基本盘则是男性选民,蓝营的临阵换将则是极大的重创了男性选民的投票热情,间接造成了独派上台。
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女性成功帮助了小胡子上台,并终结了魏玛德国。
具体参考
本论文以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考察了德国妇女在1930年代德国国会大选中对纳粹党的支持、亲纳粹德国妇女的政治活动和纳粹妇女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德国妇女对于纳粹东部计划和战时动员的态度、“希特勒的志愿女凶手”的思想和行动、基督教女教徒与纳粹运动的关系以及德国妇女对纳粹运动的政治抵抗等史实。通过这一考察,我们认为,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是通过自由、公开的竞选进入魏玛共和国国会并夺取国家政权的。对于希特勒和纳粹党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参与国会竞选的活动,德国女性选民的支持多于男性选民,并且集中在经济危机爆发后,具有突发性特征,对于纳粹党的“竞选成功”和纳粹政权的建立发挥了重大作用。
《 20世纪20-40年代德国妇女问题研究 》
查看论文信息
etdlib.bnu.edu.cn/docinfo.action?id1=6b57bf7c3edf8c21b26e5d351ac917db&id2=KHyFYbwkSa隔壁的日服,朝日新闻曾经做过一个调研
分别对2000名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评选出二战后最有影响力的首相。青年男性给出的答案是“细川护熙,村山富士,海部俊树。”
而青年女性给出的答案是“岸介信,佐藤荣作,小泉纯一郎”。
日本维新会(极右翼,主张修宪和扩军)的重要基本盘是日本女性选民。而日本社民党(左翼,主张反战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选民基础则是以平成宅男为代表的男性选民。
美国也曾在罗德岛州和纽约州做过类似调研,答案类似,除罗斯福总统外,男性选民最欢迎的总统“卡文柯立芝,吉米卡特,吉拉尔德福特”。女性选民最欢迎的总统“林登约翰逊,哈里杜鲁门,伍德罗威尔逊”
在民主国家,不要忽略女性选票。以阿美为例,朝战和美越之战爆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讨好女性选民,在女性选民面前体现自己的强硬。女性选民的态度,关键时刻能左右大选。最典型的就是卡特总统(卡特总统入主白宫,就是被美越战争吓出阴影的男性选民集体投票的结果),他在77年赦免了反抗美越战争的逃避兵役的美国男性,以及在78年向国会提议将女性编入战斗部队,使得他失去了大量女性选民的智齿。以及在伊朗人质危机中他不愿意将美国再次拖入绞肉机(大量女性认为他不发动战争没有男人味)。使得80年大选,大量女性选民投票里根。
同样,在2004年大选,约翰克里因为主张结束伊战,得罪了女性选民。使得大量女性投票布什,成功帮助布什连任。而这次大选大选民主党初选中,爱德华兹因在初选中主张取消男性兵役登记,导致女性选民不愿意投票给他,使他未通过民主党初选。
另一个例子是48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在46年中期选举中大败,杜鲁门选情不利的情况下。杜鲁门通过发表大量的好战言论,比如对苏宣战等等,成功的讨好了大量女性选民。这些女性选民成功的帮他战胜了托马斯杜威,取得连任。从1920年美国女性取得选举权开始。女性的态度,一直是大选的重要力量
参考书目:《极右翼女性》
参考书目:《南越第一共和国兴亡史》
《塔利班--宗教极端主义在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
其实韩国这种情况,强制女性服兵役比强制男性服兵役更划算。韩国现在生育率连年下降,而另一个强制服兵役的国家以色列的生育率,却常年维持在3.0。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以色列强制女性也要服兵役,以色列军队高达三分之一现役军人是女性军人,每年也有大批以色列女兵牺牲,但是以色列的生育率完蛋了吗?答案是没有,以色列 的总和生育率反而长期有3.0,是发达国家最高的,以色列生育率甚至比很多穆斯林国家还高[思考]。
以色列女性同时做到了既能和男人一样普遍服兵役,又能人均三胎,说明女性服兵役和生育之间并不矛盾并不冲突,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需要准备生育显然不能成为女性不服兵役的借口[思考]
以色列的世俗群体生育率也在世代更替水平2.0以上,而韩国目前跌到0.7了。
以色列的世俗群体生育率也在世代更替水平2.0以上,而韩国目前跌到0.7了。
以色列能成为生育率最高的发达国家就是因为男女同时兵役,同样是全国兵役,以色列性别矛盾比韩国小的多,生育率比韩国高的多,就是因为以色列是真正的全民兵役。全民兵役提高了女责,加强了女性的责任感,所以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更强,所以生育率更高,
根据理查德,道金斯的理论研究。如果抛开体能和生育价值,雄性的大脑并不适合战争,人类的两性,雄性的大脑,更擅长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战争搏杀,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每当大规模弃雄之后,就会产生大量的严重心理疾病。相反,雌性虽然体力差一点,但是雌性的大脑更擅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且雌性的很多设定简直是为战争搏杀准备的,比如雌性天生的超强忍痛能力和对极端环境的耐受能力等,再德三集中营的毒气室,雌性的生存时间要远远大于雄性,越南结束几十年战乱后,参战的越女兵得战后综合症的比例,要远远低于越南男性士兵,雌性对极端情况的心理调节能力,也要强于雄性。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男性自杀率都要高于女性。如果科技发展进一步抹平体能差距,雌性看上去心理脆弱,但是心理韧性和心理调节能力更强,这种是先天的。而雄性心理看上去很强,但是心理调节能力极差,雄性的所谓坚强,是后天的,硬灌输的。这也是为什么男性自杀率和自杀人数,要远远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
如果抛开生育垄断来看,雌性也许比雄性更适合当天线宝宝。
随着科技的更新换代,现代战争已经不同于古代战争中的近身肉搏了。再现代战争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体力的硬性要求逐渐减少。这反而支持女性直接参战,并且相比于男性。女性更适合直接参战,而男性则更适合再后方搞生产建设(毕竟力气大搞工业生产效率高)
用 @山地骑士卡隆 这位老哥的话说。
战争嘛,是全国家全民族的事情
在面对全国家全民族的召唤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责任在前线,为国家为民族,付出自己的生命和鲜血。
毕竟,扣动自动步枪的扳机并不需要太大的力气。
挥舞铲子和镐头,开开挖掘机,建造战事也不算是什么重体力劳动。
背上20公斤的背包,一个小时快走5公里,这样的要求足够,让一名士兵在战线之间机动了
就算是单纯的守卫战壕和工事,女性的体力反应能力也足够应付所有的需求了。
女性已经脱离战争很多年了
该让女性回归到战争当中了!
男人的血是红的,女人的血也是红的
男人的骨头是白的,女人的骨头也是白的
男人战死的尸体会发臭,女人战死的尸体同样也会发臭
男人战死的尸体会腐烂,女人战死的尸体同样也会腐烂
男人的尸体会被野狗啃食,女人的尸体也被野狗啃食
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等。
说到这儿,肯定就有怜香惜玉的老哥出来自我感动说女的体能底等等。但是,如前文所说,不要用古代思维看待现代战争,你男的高点壮点,肌肉块多点怎么了,能挡子弹吗。女的给你一枪你不一样的嗝屁吗。
怜香惜玉的老哥肯定又要说,训练女兵要花钱,花的比男兵多。这有道理,但眼光不长远。每增加一个女兵,就代表着释放了一个优秀的男性劳动力。这一个男性劳动力一年可以贡献多少GDP,增加多少工业产值。一个优秀的男性劳动力贡献的GDP就够训练好几个女性士兵的。要会算总账
无人机操作员、车组乘员(上世纪制造的古董老车除外)完全是女性可以胜任的岗位,海军和空军地勤将近一半的岗位也不属于非男不可的岗位。如果直接向东欧或者中东服务器看齐,你会发现女性在操作反坦克导弹、车载重武器或者步枪/精确射手步枪时,并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真正不适合的也只有【搬炮弹】和【搬重武器]两种部门。将大量优秀男性劳动力固定再一个地方,会造成极大的人力浪费。并且随着老龄化,这种人力浪费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新时代独立男性,眼光一定要长远。
美越战争中,参战的越女兵表现出了极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甚至不输男性士兵。
德国联邦军队,几十年前,针对 女性军人也有一个报告,在演习中,经过训练,不那么容易情绪应激的女性队员,往往表现出比男性军人更细致的战争环境观察和对危险的直觉,而在团队协作、目标导向任务和紧急情形下冷静处理信息(都被认为是男性传统优势)中女性并不比男性糟糕。同时女性拥有更好的耐力,更小的热量消耗,更好的柔韧性可以让女性完成更多的战术动作。
美国曾对再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国及其盟国的女兵做过评估。得出的女性士兵:
1.心理韧性:一些研究表明,女性在应对压力和紧张情绪方面可能具有独特的韧性。这种韧性可以帮助她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专注。
2.沟通能力:女性通常在语言沟通和情感表达方面更为细腻,这有助于改善团队内部的关系,促进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协作。
3.细致观察:女性在细节方面的敏感性往往更强,她们能够注意到常被忽略的细节
4适应能力:女性战士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她们都能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任务需求。
5.耐力与持久力:在一些研究中,女性在长时间工作和耐力考验中表现出了不亚于男性的持久力,这对于持久战和长时间任务执行非常重要(当然,缺点也有,比如负重差要花更多的成本,这天生的没办法,爱打小报告和爱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等)
23年年底,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在俄罗斯军队联合集团总部与集团指挥官举行会议后宣布了这一消息。绍伊古说:“坦率地说,令我感到非常惊讶的是,有大量女性自愿参加,而且执行的任务并不比男性差。”他澄清说,在前往训练军事人员的训练场期间,他遇到了许多来自俄罗斯联邦不同地区的女孩。据国防部长介绍,她们已经接受过训练并拥有战斗经验。https://tass.ru/armiya-i-opk/18915693
并且,用女兵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友军的士气,没错,是提高友军的士气。之前在油管上看到一个视频,当乌克兰女兵出现在前线,并向俄军阵地冲锋的时候,原本怯战的乌克兰男性士兵,便瞬间和打了兴奋剂一样,瞬间向俄军阵地猛冲。科涅夫元帅在回忆录中曾经提到过一嘴,“当苏联女兵和苏联男兵一起冲锋的时候,原本士气低落疲惫不堪的苏联男兵士气瞬间高涨起来,发疯一样和女兵一起冲向德军阵地”。美越战争也表明,当越南女兵给男兵打辅助的时候,男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便会瞬间高涨。
这在心理学也有一定的依据,叫雄性智人的“利她性”。这是由于两性生殖资源不匹配,和雄性对生殖的渴望而形成。所以,当战场上出现女性士兵的时候,会迅速的提高友军士兵的士气
老一辈工厂给年轻工人搭配也经常讲“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不是空穴来风没有任何依据(前提是她得真干活,而不是磨洋工。如果磨洋工,起到的是反作用)。
因为这种利她性,所以,当女性士兵出现在前线战斗的时候(那怕只有少数)。便会给男性士兵带来一个非常强的心理暗示“国家没有弃雄,女人们和他们站在一起”。而这种心理暗示,会迅速激起雄性潜意识中的“利她性”。而这种利她性,会迅速的使同阵营的男性士兵产生“保护女性”的欲望并刺激男性士兵的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而提高士气。。
这种利她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中学班级里,老师单纯强调女同学优先,保护女同学之类话语,必定会引起现在男性的反感,但是如果我说男女平等,男女一起去搬书,在搬书中男生会搬得更多,并且会争着在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这和女兵和男士兵一起冲锋会提高男士兵的士气是一个道理。
再或者,打篮球的时候,本来很疲惫,这时候突然来了几个小美女,那再累,也得在小美女面前使劲的表现,这就是“利她性”。
之所以战士不敢用女的,是因为精多卵少和生育垄断,人类为了降低灭绝几率,不得不舍雄保雌。其他的一切原因,都是为了掩盖弃雄。
但是现在这生育率,你不用她们也不生,这还有舍雄保雌的必要吗?
并且在补充一下。女性参军当兵不是因为什么政治正确,而是战争需要。
一个国家民族健康青壮年(20—45岁)(男女)是有限的,正常社会,除了适龄身体健康青壮年,还有很多是根本不适合参军老人,儿童,病人残疾人,身体标准不合格(过分瘦弱/肥胖/近视)等各种人员。
青壮年作为重要劳动力,也不可能都用于军事,很多要从事农业,工业,科研,经济金融,水电气网路等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医疗,教育,行政,公安司法,后勤维护等各个国民经济社会基础活动。
现在各工业国军队,招募女兵,其中大部分是从事医护,通讯,宣传,后勤等工作,少数体能优异女兵从事前线作战,如普通陆军,特种兵,狙击手,坦克手,战机飞行员等任务。基本上是男兵为主女兵为辅。除了一些国家民族是打仗消耗太大青壮年男兵快死光了需要女兵挑大梁,正常情况下军队这样好处是充分开发本国劳动力。这些女兵承担军队相当多岗位任务,节约下来青壮年男兵就可以组建更多军队预备队,该国军队总数增加了,作战多了选择筹码,更加主动有优势。
假设一下,都用男兵,甲国有70万军队,乙国有60万,本来乙国是劣势。但乙国招募15万女兵,分散在各个部队医护通讯后勤等和少量前线作战人员,节约下来15万男兵就又能组建部队预备队,结果75万比甲国军队还多有了优势。别小看这么点人,战争时候这点优势可能就支持乙国坚持到最后5分钟赢得胜利。
感谢韩国男权替我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