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女生想下辈子当男人?为啥?
很多女的都想当然了,觉得自己有个痛经,你这个不是抽象的问题,是很具象的问题。
男的有比痛经更烦恼的问题,那就是自第二性征发育过后的性欲问题。
十分抽象的生理和心理双重折磨。
有个圣贤模式,求导结束后,圣佛一样,无欲无求,心平气爽,内心平和稳定安宁。
这本身应该是一个人正常状态,但确是对比出来的一个正常状态,但是在这之前,是被欲望裹挟,痛苦并快乐。
这种混乱的欲望会反复拉扯,养成习惯,形成上瘾机制,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生理因素,容易失控,然后恶性循环。
在你激素分泌最旺盛的青少年时期,甚至一天需要一半的时间和它拉扯,没完没了日复一日的拉扯,困惑着你。
遇到压力或者情绪低落,感到心理上痛苦时,很容易依赖这种方式减轻压力和痛苦,就为了获得多巴胺是释放,大脑意识被占据,最后圣贤模式,压力确实小了,情绪也平和了,专注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高了。
但这属于舍本逐末,在一过程中,你的脑力被消耗,精力被消耗,体力被消耗,圣贤模式带来的效率得不偿失。
与数学相同的是,睡不着失眠,求下导,能够入睡,废话,体力精力大量消耗,累的一批,当然睡的着,但这并不能解决睡不着的本质问题,反而会依赖性恶化。
它的折磨人还在于周而复始,在于循环。
电影无间道,无间地狱什么特点,就是无间循环。
你的痛经只是一个月有那么几天,固定时间固定循环的被动情绪伤害,你不需要控制它的消失或者不消失,因为不是你主观上能选择和控制的,几乎不怎么受你主观上的影响。
男的由于周期性不确定,或者周期太短,所面临的是内感受的破坏。
其实女性的经期激素变化也会带来情绪或者隐晦的内感受破坏,由于没有周期,周期可以是三天,可以是一周,可以是一月,你可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经期感受延长到三十天这个级别是个什么感觉。
你的经期可以这么概括。
坏消息,一个月有一次。
好消息,一个只有一次。
但对男的来说。
好消息,一个月理论上没有,但很难没有。
坏消息,一个月有三十天。
人的生理心理都存在惯性,当你想摆脱这种循环时,有一股难言的力量拉扯着你,已形成的惯性犹如将腿从泥里拔出来,很费劲。
这种拉力也是内感受被破坏的原因之一,精神上被生理心理惯性拉住了,能好受吗?
就像吸d的吸了不一定会好,但不吸就难受。
就像大力哥说的,一天不喝大力浑身难受。
你的痛很明确的是痛,但内感受是不易察觉的,甚至绝大多数男的内感受不对,他们会以为是别的原因造成,绝对猜想或认知不到是这个造成的。
内感受是比较隐秘的,情绪萎靡不振,或者呼吸不畅,就是每一口呼吸感觉缺了一部分氧一样,心跳节奏也有问题,思想不集中。它正好和圣贤模式相反。圣贤模式是,一口好像吸了两口,氧气咋这么足呢!心脏跳动强劲缓慢,强到要爆炸。
为什么说圣贤模式是对比出来的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范伟电影有一段台词说的很好,对比出幸福。
“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同样的道理,对比出圣贤模式,圣贤模式的平静状态就像那个坑,有没有可能这个坑本来就是你的,只是把这个坑还给了你,包子本来就是你的,只不过又放回你手中而已。
失而复得就是圣贤模式,圣贤模式类似于心流状态,你没有求导的过程时,也会存在类似于心流状态的圣贤模式,求导只是圣贤模式的必要条件,而非唯一条件。
这玩意关键还受道德折磨,自我道德和他人道德双重反复折磨,精分一样,双重人来回切换,十分分裂。
还会形成负罪感,负罪感怎么来的,求导会破坏你思维的连贯性,人都是平时一个样,求导一个样,然后又恢复成平时状态,一波三折,十分跳跃性的思维变化,把你大脑搅糊涂了,三观拆的七零八碎,碎了一地,你又要重新收起来,拼凑完整,这一过程又是对你毅力的摧折,不是说好了今天不做数学题,不求导吗?怎么又导上了,太没有立场了,在事后的心理上形成挫败感,你明明就做了这一件事,没有任何人打击你,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会怀疑自控力怎么这么差。
挫败感在进一步形成向内的负罪感。
对于有些年龄比较小,心思还比较单纯的少年来说,他们还分不清自我心理和外在的分界线,总担心会被别人看出来内心来,而表现出不自信,目光躲躲闪闪,不敢直视别人眼光。
眼睛是心灵之窗,他们总担心别人能从眼睛里看出什么,形成向外的负罪感。
其实君子论迹不论心。
有很多女的认为这男的怎么这么猥琐啊,别自信,换做你未必能做的更好,或者有更强的克制力,把你的灵魂换到这具身体来,一样猥琐,甚至还不如。
就好比有些人认为,这人怎么戒不了d,换我,换你一样,换你,你甚至还不如他。
就好比太监去青楼,说他不动心,定力如何强一样。
对比是在都具有的同等条件下,才能对比。而不是你拿着一个你本来就有的结果去比,没有可比性。
换成你没太监的时候,你去青楼,说不定大喊一声,我要点十个。
所以很多女的想没有痛经当男的,你失去的只是具象的痛,面临的是更抽象复杂的问题。
想好了你是否能更好的抗住这个问题。
当然肯定会有些人说,这些问题女的也有,
是有,但整体来看,不是一个量级的。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戒色吧在学校厕所,或者社会上的公共厕所贴的戒色吧宣传,就知道这是一个广泛的问题。
百度贴吧,戒色吧,有几百万关注,但女戒色吧,有三十多万关注,那能一样?
从这个数量来看,同一个问题,双方所面临的难度是最少十倍差距。
对于男的来说,稍微能解决这个困扰的是,你首先需要认知清楚它的本质,它的底层原理。认知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部分,这个困惑也是你作为男人的一部分,它会在人生中陪伴你很长一段时间,别让它失控。
当然我不是宣扬要戒色怎么怎么样,一定要戒多少天,几百天,甚至更多。
不排除极少一部分人,毅力深,能够戒几百天往上。
但是说句非常客观现实的话,大多数人做不到,所以还是说点对大多数人来说尽可能做的到的话。
大多数人,或者准确来说,正当年轻的小伙子,不要太过于频繁,尽可能的让它对自己内感受影响小一点。更频繁意味着上瘾程度更深,对内感受破坏也更强。
在一个相对时间间隔之内,对你内感受影响小一点,不至于太影响你。
正如有人选择吸烟,有人选择不吸烟,我不会说吸烟不好,非要劝人戒烟,因为对个人来说,吸不吸烟是个人的选择,生活习惯,只要不在公众场合,与他人无关。
对于这个问题也一样,你戒或者不戒,你频繁或者不频繁,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自己的生活方式,跟他人无关。
你如果是王撕葱,即有钱也闲,天天换女朋友,那也是你的生活方式,我不会说这种生活不好。
当然你如果真是王撕葱这情况的话,还是当男人好。
随着年龄增加,有些男的可能会觉得自己定力深了,这有没有可能是错觉,你不是定力比以前深了,只是激素水平比以前下降了,归因错了,比如八十岁或者一百岁,你说你定力深了,跟太监上青楼是类同的例子,区别在于太监没有,你是下降。
这跟有些药物的副作用能够中和雄性激素,吃了后欲望降低,不是定力强了,而是药物带来得副作用,不是你本身定力强了。
说了这么多,为了防止让人误觉得雄性激素只有负面作用,其实它是把双刃剑,剑本身没有好坏,只在握剑的手。
孟子引用告子的话,叫食色性也。
它本身就是人的自然属性,是生物进化生殖繁衍带来的必然属性,它的存在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
对于现存的所有生物而言,只有一个终极目标,生存和繁衍。
生存是种群的现在,繁衍是种群的未来。
雄性激素只是服务于这一过程的必不可少工具之一。
它类似于一种兴奋剂,能让你有力量变强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副作用都跟多少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一定程度是可控的。
握住双刃剑本身就是一种有挑战性的事物,
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取决于自己。
如果你能够很好的承受这种挑战,那自然是利大于弊,做男的自然很好,它只是存在一个门槛而已。
你有把握跨过这个困惑的门槛,那自然选做男没问题。
分界线——————————
赞数上百,说明很多人都关注这个问题,还有人比较男女这个问题,为了防止各种人各种角度杠,我不说女的没有这个问题,有句话叫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你不理解的话,去看下百度贴吧戒色吧和女戒色吧关注量,几百万关注,和几十万关注,这点我还能分的清的,你不要你觉得或者你认为女的经期比男的怎么怎么样,我需要的是数据,脱离基数谈个例都是耍流氓,你举十来八个例子,或者千儿八百例子都没有任何意义,再稀少的事情,只要存在都能举出例子来,双方是数量差,是程度差,这是客观存在的。
哺乳动物雌性有个概念叫发情期,一年有一段时间是发情期,人也是哺乳动物,但人类雌性没有明确的发情期,与之相近的概念叫经期,经期可以理解为哺乳动物的发情期,一月有那么一次。
那问题来了,一月三十天,男的发情期在那一天?你是不是傻眼了。
答案是那一天都有可能,极端点,十五天,再极端点三十天。
正如我一开始就说了,经期是个客观事实,它的负面情绪跟你的主观情绪有关,但你的主观情绪决定不了这个客观事实。
但男的不同,他的激素是客观事实,他主观情绪决定不了激素的客观事实,他的主观定力只是决定激素起不起作用,这需要反复拉扯。你的周期是固定的,他的周期是千变万化的,惯性,习惯,波动等等都不是固定的,是个三言两语说不清的复杂过程,勉强的周期都是主观拉扯后临时形成的周期,明不明白?
这个周期可以是一周,可以是隔一天,可以是每一天,让你来面对这个问题,你可能还离谱。
赞数上千了。
分界线————————————
再补充一点。
今有范德依彪,古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开创者弗洛伊德喜欢把什么问题都归为性,归为欲望,归为力比多。
雄性激素对男的影响不单限制在这一方面,这只是狭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扩大外延,从整体上,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从那开始引入更大的话题呢?
先做道事业单位逻辑判断题吧,从这道题来引入扩大话题。
16年福建事业单位第98题。
“男孩危机”是指男孩调皮捣蛋、胆小怕事、学习成绩不如女孩好等现象。近年来,“男孩危机”现象成为儿童教育专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现在男孩为什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全面落后于同年龄段的女孩”的疑问,某教育专家通过分析指出,是家庭和学校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导致了“男孩危机”现象。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该专家的观点提出质疑?
A.母亲和女性教师在现代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B.因激素水平的差异,男孩天性比女孩更爱运动,这耗去了他们大量的精力
C.男孩在心智成熟方面要晚于女孩,大学毕业后他们在事业上更容易成功
D.家庭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呵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男孩发散性思维的拓展和冒险性格的养成
请问这道题选什么?
正确答案是B。
这道题说的是一个客观现象,客观事实,答案是找男孩危机这个客观事实的本质原因。
升学考试时,女的成绩比较集中,男的两极分化,好的很好,差的太差。
考过教资的都知道,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男女分布差异,男的智商两级分化,顶尖的和笨的都多,而女的两边相较男的不突出,但中位数多,即平均智商的女的更多。
所以你要算平均智商的话,去掉两端极值,中位数女的肯定占有。
而考试的特征就是很多人参与,算升学考试的话,数量上肯定没有女的多,这点从本科率就能看出来,女的整体多几个百分点。
但你若只计算985,211人数,那肯定是男的比女的多。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雄性激素是双刃剑,很多跨不过这个槛。
女的只要没有别的问题,大概率落在中位数上,男的能跨过门槛落入前一个极端还好,落入后一个极端,还不如女的中位数,懂这个难点了吗?
男的落入后一个极端的可能性更大还是在于激素影响。
大多数男的在考试学习上,不容易专注,有多动症,通俗来讲,就是屁股上有钉子,坐不住板凳。
学习的特征是需要赖得住寂寞,最忌屁股上有钉子,这跟雄性激素的特征相背,孙子兵法有一句,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这里的处子指的是女子,直接把女子和静等同了。
几千年前的古人都已经察觉到这种现象。
有很多女的做的住板凳学习,觉得比很多男的定力强,跟太监上青楼一样的例子,把你换到同样的身体里,说不定你屁股上的钉子比人家还多。
问题会带来新的问题,为什么男的智力高的比女的多。
男女一动一静,静和专注力有关,从狭义的智商角度来讲,专注力是智商的一部分。
现在从广义上的智商来思考,体力是不是智商的一部分?
是的,大脑只占人体的百分之2到3的重量,耗能是百分之21。
在进行高强度的脑力运算时,它的耗能不会比体力运动耗能少。
而男女的体力差距还是激素导致的。
雄性激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能提高含肌率,即男的不运动,肌肉都要比女的多十几个百分点。
所以很多女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打雄性激素睾酮素。
智力需要体力,典型的例子,围棋比赛,双方坐在那里,高强度脑力运转几个小时,甚至体力不支的当场晕倒棋盘上,边下棋边吸氧的。
围棋比赛,只分女子组和其他组,其他组不禁止女子参赛,但几乎没有女的参赛,所以其他组等同于男子组,女的参加其他组,成绩很难进入前一百。
象棋比赛也一样,或者说棋类这个现象都一样。
这也能一部分说明为什么男的顶尖智力比女的多,正如一开始所说,雄性激素是把双刃剑。这个工具本身无好坏,能否加强,有利还是有弊,取决于执剑之手。
孔子说过,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鉴于孔子是个男的,这里面三戒按照年龄历程来的,除了最后一戒男女通用外,前两戒都跟雄性激素有关。
孔子不知道有激素这种东西,他只是大致的感觉,归为,少之时,血气未定,他不知道好斗也跟雄性激素有关,只能归之位血气方刚。
举个例子国外有个女的想变性为男的,然后吃雄性激素的药,她的感受是,控制不住,看见谁,都像跟人打一架,极容易和别人起冲突,直到一两年后,自己才能控制好,慢慢调整过来。
————————————————
有女的还是不理解这个问题,说难道不能向导就导?
还是没有理解我的啥意思,导本身没什么,会产生多巴胺释放,但同时你的快乐和痛苦是平衡的,加起来等于零,获得快乐的峰值,必然对比出痛苦的谷底,痛苦会在别的地方给你补回来,这就是我说内感受破坏了,情绪大起大落,就像抽烟和d一样,d给人带来的多巴胺更多,相当于直接外在注射了多巴胺,导是内在释放多巴胺,你能说d想抽就抽吗?
d比正常人更快乐,但同时也比正常状态人更痛苦,极端快乐和极端痛苦一中和等于零,但这种中和成零本身你能说他没什么变化吗?
你跟吸d的人说他极端的快乐和痛苦一中和,等于没吸d,你看他打不打你就得了。
他就算中和成零他也不是正常状态的人。
人的正常状态就是波动很小的变化,你给他削峰填谷,曲线拉平,说平均一样,哪能一样吗?
这种过大的波动本身就已经超出了人的正常波动范围。
导跟d的多巴胺原理一模一样,但是d是外在来的,可以控制来源,跟大多数人没有关系,大多数人也接触不到,但导在你身体内,你能抽出来吗?虽然危害远小,但控制与否在于你的主观,激素释放是秒级的。
释放了,感觉来了,你要么导,要么对抗。
同时,有人就会说,我导一半行不行?
思想误区,不懂原理,男女身体构造不一样,你导一半就等于全导,和解?
你只要导了,精子就已经收到信号了,已经蓄势待发了,一部分都已经储存到精囊了,等于已经游到半路上了,你说回去吧,问题是它回哪去?
精子也可以说,我游泳裤都穿了,我往哪回?
它已经在等死了,它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它要死了不好受,你也别好受。
所以可以在导与不导中间调和,导半次,认为约等于没导,搞错了,导半次是向上取,约等于导了,对内感受的伤害更大,是因为此时的欲望并没有到高峰,相当于悬停在半空中,还有向上的趋势在推你,相当于在平衡线上波动,你只有上去了才能下来,不上去就一直悬着,用意志对抗这种趋势,只会硬着陆。
导比烟的上瘾机制要大,比d要小,但在这中间的区间内也很难受,懂了吧。
要真是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只有正面影响,在加上你是永动机,没有任何消耗,那你自然可以说,我管你这那的。
再来辨析一下烟的上瘾机制和导的上瘾机制有什么不同。
烟的上瘾机制是,你本来手里有个苹果,别人拿走了,又还给了你,把苹果放回你手中的那一下就相当于一根烟,它把你剥夺的感受又还给了你。
导的上瘾机制是,它给你右手一个苹果,你欢天喜地,高兴傻了,但回头一看,你左手上的梨子不见了,被拿走了,你得到了苹果的快乐,也到到了失去梨子的痛苦,这么举例能不能明白。
这一失一得,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失去,什么都没有得到,这个波动的本身已经干扰了你,已经把你耍了。
这里的一加负一看似等于零,你把它理解为,它只要等于零就已经是负数了。
总有人反复说女的也有欲望,我什么时候说没欲望了?
我都知道女的有隐晦的发情期,还能说没欲望?
男女在都有欲望这个本身没有差异,但是有欲望程度上的差异。
女的最高峰刚比男的最高峰一半多一点,按你的极值来取,你也只到一半多一点水平,把你放在十几岁男的激素水平上,你自然能感受到这是啥感受。
当然个体之间肯定是有差异的,从整体来看,整体对比啊,找特例单个拿出来对比能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