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的秦国几乎没出过一个昏君,为什么还要经过163年6世才完成统一?

发布时间:
2025-02-07 21:38
阅读量:
6

答案很简单。

因为嬴政之前的秦王,从来都没想过灭六国,统一天下。

嬴政之前的秦王,想的是争霸,当霸主。灭几个国是想过的,也努力在做。但把诸侯国全灭了,一统天下,这些秦王可从未想过,也不敢想。只有嬴政这个奇葩的君主,才会有统一天下的想法。

凭什么说历代秦王只想争霸,不想统一呢?

这与战国末年纷争的政治规则有极大关系。

如果某位正常的秦王流露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心,他将要面临三个棘手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解决不好,别说灭六国,自己的王位都不一定保得住。

不妨把这三个问题称为战国统一悖论。

问题一:如何才能灭掉母亲所属的国家?

历代秦王登位,不是靠贤能,也不是靠嫡庶,更不是靠年纪,都是靠太后。

秦王靠母亲和舅族所在诸侯国家的支持,才能坐稳王位。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直到秦王嬴政都是如此。孝文王、庄襄王和嬴政的背后,都是华阳太后、昌平君以及楚国在支持。

以庄襄王为例,他敢喊出平天下灭六国的口号吗?想灭楚国?!你子楚就是楚国扶上来的。华阳太后还没死,楚军在外虎视眈眈,昌平君在内掌控朝堂。庄襄王要是敢这么喊,估计命运就跟父亲孝文王一样,秦王只能当三天。

由于战国末年合纵连横,诸侯王之间联姻密切,任何一个诸侯王的母亲和舅舅,正常都应该是六国的王族。不仅秦王,任何一个诸侯王也一样。灭六国这种想法,也就想想而已,是绝对不敢公开喊出来的。

有的人可能会说,出兵灭国这种国家大事,怎么可能考虑后宫一个女人的想法?可是翻看战国末年史书,特别是秦国历史,就会知道太后在秦国朝堂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实权太后要是摆不平,别说出兵不可能,还可能送自己出殡。

嬴政的母亲赵姬,如果按正常情况,本应当是赵国王族之女。如果赵姬来自赵王族,那么在赵姬死之前,嬴政灭赵是不可能的。

但很意外,赵姬虽然是赵国人,却只是个普通的姬妾。赵姬和嬴政在赵国当人质时,备受欺辱,对赵国没有任何归属感和好感。嬴政灭赵之后,还专程去邯郸,把认识了解赵姬和他小时候故事的人,全部给杀光。杀完嬴政还回报母亲赵姬,说仇人们都干掉了,连史书痕迹都全部处理掉了。赵姬这才安心的瞑目。

灭母亲国家这个问题,对嬴政来说,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还有人会说,太后既然不好搞定,那就等她死,死后再灭她的国家好了。

对的。

如果大王运气好,寿命长,太后是可以想办法熬死的。

但雄才大略,想灭六国的君主,不得不面临第二个难题。

问题二:如何才能灭掉太子母亲所在的国家?

按照战国末年的游戏规则,君主成年之后是要结婚生子,保证有继承人。你是公子,是太子,那就得娶门当户对的公主。娶哪国公主,或者改娶哪国公主,是重要的结盟手段。联姻这个活动虽然是政治性的,但同姓不婚。这意味着,王后一般都是六国王族,太子的母亲也就是六国之人。

以嬴政为例,他的第一位王后史书无载,但很可能是楚国公主。因为嬴政成年时,华阳太后还在位,楚系势力在秦国朝堂根深蒂固。正是因为嬴政跟楚国公主成婚,并生下了长子扶苏,才获得楚系势力的支持,清除了吕不韦关东派的掣肘,真正掌握了大权。

嬴政准备灭楚时,华阳太后已经死了。但是昌平君、楚系王后和扶苏都在。

嬴政你打楚国,为秦国捞些好处,扩大点地盘,占点郡县是可以的。或者你想称霸,派人干预楚国朝政,扶立个听话的楚王,也是可以的。但是嬴政你想灭楚,绝楚国之祀,那是绝对不行的。

王后还是楚国公主,太子还是楚女之后。

这怎么灭楚?!谁敢领兵灭楚?!

王翦这老油条,一听要灭楚,连忙告老,躲了起来。要是王翦听了嬴政的忽悠,真把楚国给灭了。没过几年嬴政一死,太子扶苏继位。王翦的王家在秦国还怎么混?肯定头一个被扶苏清算。

嬴政当时也不信邪,年轻气盛,觉得没你王翦照样能行,让李信这种愣头青硬上。结果昌平君叛变,战场上和朝堂上遭受双重打击,秦军大败。

嬴政这才意识到,不解决继承人的问题,是不可能灭楚平天下的。

嬴政于是废掉楚公主的王后,剥夺长子扶苏的继承权。并娶秦女,生下公子胡亥。嬴政亲自拜访王翦,明确表态王位将传给秦国血统的公子胡亥,这才说服王翦再次出山。

在战国的游戏规则中,嬴政的这种搞法是非常离奇,前所未见的。灭掉太子的母国,太子相当于失去太后和舅族支持。太子相比其他母亲有六国支持的公子,就没有根基,根本就坐不稳王位。

嬴政很决绝。

胡亥继位的同时,嬴政还留遗诏杀扶苏,并让赵高把有六国血统的公子全给杀了,只剩秦国血统的公子。这样,就没有人能够依靠六国旧势力来威胁胡亥的王位了。

战国末年正常的诸侯王,包括历代秦王,是没有嬴政这种条件,能力和魄力的。

所以他们根本解决不了第二个问题。

问题三:灭了六国之后,王族或者皇族公子的婚姻问题怎么解决?

战国末年的主流思潮一直认为,秦灭六国平天下后,哪怕嬴政你当了皇帝,还是要向周公一样分封诸公子到各地为王的。

可是,这时天下没了异姓诸侯王,全是嬴政你的儿子。

同姓不婚,你的儿子们娶谁呢?

匈奴百越这种蛮夷公主?还是娶平民?

不管娶谁,你的儿子们都没有母亲家族势力的支持,是坐不稳王位的。

王绾这些老丞相和博士们给秦始皇出的主意是,分封诸公子到关东各国为王,娶六国王族之女为妻,这样既可以取得六国旧势力的支持,又解决了皇子们的婚姻问题。

但这么做的弊端是,没传几代,各诸侯国就会各自割据,互相攻伐,天下又会大乱。

秦始皇觉得不妥,没同意分封。他最后采取的方法也很极端。

那就是郡县制,彻底取消分封。皇子们吃好喝好,养好他们,但是当平民。太子也娶平民,靠集权,靠皇权,而不是靠外戚来维系帝位。

这一方法相当先进,到了后来明清这种高度集权机制下,皇后是可以来自平民的,这时就不需要强力的外戚来护佑皇帝了。但在秦代,这种做法过于极端,在秦二世时出了问题。秦朝皇权集权制还不成熟,皇帝很容易被架空。导致权臣和宗室勾结起来,杀皇帝。没有外戚助力,皇帝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后来汉朝初年想了个办法,才解决了皇子和同姓诸侯王的婚姻问题。就是在皇族和平民之间,再加了功侯这一阶层。皇族跟功侯勋贵通婚就挺好,外戚的作用还是要保留和发挥。

在战国末年,诸侯王们是想不到这么深远的。

灭六国会面临这么多棘手的问题,甚至会动摇自己的王位,哪位秦王会大张旗鼓的去一统天下呢?

只有嬴政这个奇葩。

出身、婚姻、性格、能力和命运都恰好的天选之子,才有资格完成混一天下的伟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