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谁最适合做太子?
只有李承乾。
李承乾的黑料全是私德,治国上一点黑料都没有。
李承乾自从李渊去世以后就开始逐渐正式监国,如果真有黑料,史官早就替李治写进去了。
有一篇史料叫《谏魏王泰物料逾东宫疏》,说白了就是:正中大飞柱李泰吃穿用度超过太子太多,李世民你差不多得了。
作者是褚遂良。
里边写:
伏见东宫料物,岁得四万段,付市货卖,凡直一万一千贯文。魏王支别封及廪物,一年凡直一万六千贯文。此便储后俸料,翻少于诸藩,朝野闻见,以为非是。
太子一年俸禄1万1千贯,魏王俸禄一年1万6千贯。我们都知道,认为不对。
还写:
陛下往年行幸,自洛阳还,太子于阙首献食,家令无物可用,遂内出绫彩,货充鼎实。预是宫臣,谁不闻见?
太子为了给在外出去浪的李世民送吃穿用度以示孝心,甚至要卖东宫的物资换钱用。最后八个字透露着无尽的心酸。
还写:
伏愿陛下广加教谕,他王皆求请,有一王独足,陛下则崇赏之;他王皆戏,有一王独爱学,陛下则崇赏之;他王好猎,有一王独不游,陛下则崇赏之;他王皆营作,有一王独静处,陛下则崇赏之。上好之则下为之,上赏之则下趋之。
你不能因为魏王能编书就偏袒他,要是您喜欢打猎,恰好有个儿子不打猎,你是不是就喜欢那个不爱打猎的儿子?
李世民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看似大度的表示,你说的对,我虚心纳谏,这样吧,以后太子花钱我就不限制了,他随便花,这行了吧。
李承乾当真了。
他从国库支出70贯钱修缮自己坏了的房子,被言官猛猛上书劝谏:
太子啊,你老子让你花你也不能花,你这样干,以后就要亡国巴拉巴拉。
李世民:你真花啊?我是不是给你笑脸给多了,对李承乾大加申饬。
李承乾要气疯了,最后找人堵着那个言官揍了他一顿,史书给美化成打手看那个人家里穷,不好意思下杀手。
还有就是李世民多次考虑换太子,是真的要换,而不是所谓的制衡。有个证据是李世民私底下说了一些要换太子的话,听的人里有一个是太子的人,就告诉了承乾,承乾上表抗辩,史书没记载承乾写的啥,只写李世民大怒,把走漏消息的人贬官了。
个人猜测是李承乾阴阳了他爹一波:
我和耶耶君臣一体,父子同心,谁要造谣耶耶换太子就是乌龟王八蛋,天打五雷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