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爷大妈进城帮子女带娃的人最终命运是什么?
我表姑,曾经在农村过着令人羡慕嫉妒的生活,后来去省城带了几年孙子,最后沦落到每天翻垃圾箱捡纸箱子卖钱。
表姑善良勤劳,在农村也算是个能干人。早些年你姑父在县里的国营机械厂工作,表姑一个人在农村种了十几亩地,还把三个孩子都养的很有出息。
大女儿考上了中专,后来在镇上一所小学当老师,工作安稳,家庭幸福。二女儿虽然没考上学,高中毕业后就去外地打工,结婚后和丈夫一起在本地县城开了一家服装店,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最令老两口骄傲的是小儿子,不仅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毕业后还留在了省城的银行工作,更给他们长脸的是儿子还娶了个城里的媳妇。
结婚前儿媳妇看中了一套大三室,老两口揣着半辈子的积蓄给房子付了首付,生怕给付得少了娶不上这么好的儿媳妇。
两年后,大孙子出生了,这更是天大的喜事。媳妇生产前几个月表姑便去城里照顾媳妇了。临走前二女儿对她说“妈,你去了要让他们每月按时把生活费交给你。”“一家人交什么生活费,那能花几个钱?”表姑反驳道。“你以为是在农村呢,啥都不需要买?”“你弟弟现在压力大,要还新房的贷款,这又添了孩子,奶粉尿布都要花钱的,我们能帮衬就帮衬点”表姑父也在一旁搭腔道。二女儿见劝不动也就不再吭气了。
儿媳妇是一家私企的出纳,不仅管着单位的钱,也管着家里的钱。表姑刚到家里时,媳妇给她说抽屉里放着500元钱,让表姑需要买啥就从那拿,也不必给他们说,用完了她再放。
表姑虽然能感觉到儿媳妇对她始终保持着距离,不亲近也不多说什么,觉得不妥的也只会是通过儿子转达给她,但她还是觉得这媳妇很不错,不愧是大学生,就是通情达理,比村里好多媳妇强太多了。村里那些媳妇不仅不给婆婆钱,还要婆婆花钱给帮忙带孙子,甚至有些还会挑三拣四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天翻地覆。
刚开始表姑自然是不好意思去抽屉里拿钱去买菜的。自己去的时候带了几百元呢,想着也够花一阵子的,没想到城里这菜太贵了,经不住天天买呀,没多久她口袋里的钱就所剩无几了,最后她只能去抽屉取钱买菜了。
每隔几个月表姑父来一趟城里,除了来看他的大金孙,最主要的是给儿子送“巨款”来了。表姑父现在的退休金每月也有三四千元,自己一个人在农村也花不了啥钱,攒够一万元就来一趟城里,顺便看看老婆和儿孙。临走时还给表姑留上一部分,“你也省着点花,儿子在城里不容易,能补贴就补贴点吧”。表姑自然是一个劲地点头。
渐渐地表姑发现儿媳妇不能按时给抽屉里放钱了,看着所剩不多的几张钞票,她也不好意思张嘴要,那就先用自己的,等儿媳妇想起来了再说。时间久了,表姑渐渐招架不住了,同时也对儿子媳妇产生了怨言,感觉他们花钱太大手大脚了,比如经常出去外面餐厅里吃饭,尽管很多时候也会叫上她,可她还是很心疼那一次几百元的消费。再就是带小孙子去游乐场,那么小的孩子懂个事,随便玩玩就是好几百,这得买多少菜?媳妇还经常买鲜花回来,几天就蔫了,真不知道有啥好?
偶尔表姑也会在儿子面前抱怨几句,儿子总是说“妈,你不要管了,我们这代人和你们那代人不一样,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后来表姑看改变不了什么,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还一味地给儿子家贴补菜钱。
如果生活就这样平淡地过下去也许就这么回事了,可生活总是有变数,在表姑进城的第四年,表姑父突发脑溢血去世了,使得表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别的不说,少了表姑父这份退休金,表姑在儿子家贴补生活费就成了很大的问题。之前她手头宽裕,把表姑父给她的零花钱和逢年过节两个闺女孝敬她的钱都补贴儿子家用了,根本就没啥积蓄。
有一阵子她看抽屉里钱不多了,她一如往常地等着儿媳妇主动放钱,可等了一周儿媳妇还是没有放。没办法她给儿子说了,想让儿子提醒媳妇放点钱。儿子和媳妇说的时候也没刻意背着她,就听媳妇说“我记得刚放了不久呀?怎么这么快就花完了?”
听了这话表姑心里挺不舒服的,但她知道儿媳妇也不是故意苛责她,就是习惯了,以往这种情况也常见,可那会她有钱也就不在乎了。其实她平常用自己的钱补贴家用儿子媳妇也是知道的。后来儿子提议每月初准时让媳妇给表姑一千五百元生活费,媳妇也答应了。生活费的事就这么圆满解决了。
几个月后,表姑亲弟弟的孩子结婚。表姑从自己所剩不多的积蓄中拿了两千块随了份子钱。可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亲戚家结婚,表姑实在拿不出多少钱了,就把这事给儿子说了,儿子问随多少,表姑想了想说随一千吧。可这事到了媳妇那里,媳妇说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送五百就行了。这时候表姑泪目了,这个亲戚虽然不算特别亲近,可当年在农村没少帮助他们,现如今人家的独子结婚自己送五百实在是拿出不手,没办法她自己又添了五百给亲戚随了一千元份子钱。
从这以后表姑开始琢磨着怎么挣点钱了,毕竟孙子也上幼儿园了,自己也有了空闲时间。她把小区周围的饭店、便利店都问了,都没人愿意要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
这天她路过楼下的垃圾桶,看见上面放着几个很干净的纸箱子,看四下没人表姑就把这几个纸箱子捡出来折叠好带回家了。平时儿媳妇收了快递的纸箱子她都没舍得扔,都是折叠好放在自己房间的阳台上,等攒多了一起卖钱。
表姑第一次从垃圾箱里捡纸箱子还有些不好意思,但经过这次后她开始留意垃圾箱了,没事也会刻意去小区各处的垃圾箱看看有没有纸箱子、饮料瓶子等可以捡回来。
后来这件事被儿媳妇发现了,儿媳妇这次没有通过儿子转达,而是直接给她说让她不要再去捡了,垃圾箱里的病菌,不能把病菌带到家里来。表姑有些委屈,但也觉得媳妇说的有道理,虽说自己每次收拾完都会好好洗手换衣服,但家里有小孩,到底还是不卫生。
一段时间她不再去捡废品了,可她又觉得手头紧张了。虽说卖废品挣不了多少钱,可攒几天卖个十几二十块的,一个月能收入不少呢。于是她就趁儿子媳妇不注意又偷偷翻垃圾箱了。她把捡到的废品藏在小区一个隐蔽的角落里,可她成天担心自己的“宝贝”被其他人发现拿走了。所以她经常都晚上九十点钟了还要借口下楼透气去看看她的那些东西。
这天当她收拾完破烂回家时在电梯里遇到了同一层楼的邻居。看着她大围裙上的污渍,邻居问到:“阿姨,你这是想不开呀。你儿子媳妇都有好工作,听你媳妇说你在农村也有养老金的,你咋还天天出去捡破烂?你要学会享福呢”。电梯到了各自进了家门,表姑顾不上脱下围群便坐在门口的凳子上黯然神伤,“天爷呀,我在农村的养老金一年也就一千多,赶不上城里退休职工半个月的,我也想享清福呀,可是哪有呢?”表姑越想越伤心,她想自己好强了一辈子如今怎么就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当儿子媳妇再次阻止她去捡废品后她就彻底不去捡了。因为儿子这次对她发火了,并说把生活费给她涨到两千。但她没要,说一千五足够了。只有她自己明白,钱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孙子上了幼儿园她太闲了,闲着就容易生病。
后来表姑是真的生病了,她时常感到心慌、气短,紧张,还伴随者严重的记忆力减退,经常忘记带钥匙而把自己锁在门外。没办法儿子只能将自家的门锁换成指纹锁。儿子也带她去医院也检查了,身体各项指标也都还好,就是成天感到不舒服。
又过了一年,媳妇怀二胎了。媳妇的妈妈也退休了,看着表姑这个样子也担心照顾不好女儿就过来帮忙照顾,表姑这才得闲回老家居住了一段时间。
回到老家,表姑依旧和前面几十年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每隔几天她会把自己种的蔬菜用板车拉到镇上去卖掉,卖的钱不多,但足够她生活用了。
现在表姑不再觉得心慌气短了,出门也记得带钥匙了,她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儿子媳妇和女儿们原本是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的,后来看到她的状况心里也就踏实了。
表姑偶尔也会去城里看看孙子孙女,也会把她自己种的瓜果蔬菜送到儿子媳妇家。但她知道,自己永远不属于这里,她的家永远还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