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抗美援朝?
我觉得大家都没说在点子上。
其实就一个原因:
在那个人眼里,新中国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包括意识形态。
红线是必须要划的,“援朝”的口号也是必须要喊的。但归根结底的本质,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边境线上,绝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可能的,能够直接威胁到人民政权的军事力量存在。
以现在的上帝视角回头看一下就知道,从之后教员对苏、对美外交上的态度,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出来,教员对于整个战略格局态势发展判断的准确性。
力排众议出兵朝鲜,断然拒绝苏联提出的涉及威胁主控权的军事合作提议、坚决压制内部要求入苏的声音、拒入经互会的工业体系、坚定不移走自研核武器和弹道导弹技术的路线,以及从中苏交恶到中美回暖一系列政策方向的拟定。都充分证明相较于同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领导人,教员是唯一一个把问题根本矛盾能够看得透彻的人。
他从不将希望寄托在强权的恩泽与施舍上,他太明白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道德标准和意识形态,博弈的本质就是国家实力之间的比拼。
所以抗美援朝的本质,打的不是意识形态战争和反抗帝国主义本身,因为在彼时中国已经完成了自己国土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而是靠在中国以外的土地上把联军揍疼,来告诉包括但不限于美、苏、英、法和蓝星上所有国家,中国这块肉,你们谁都别想。
即便从现在解密的档案看,彼时美帝政府并没有在完成朝鲜战争后,有对中国实施战争的企图,但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太危险了。
因为教员太清楚在雅尔塔体系建立以后,冷战格局的形成是必然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绝不能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推到冷战对峙的最前沿,那将大大增加中国受到来自各方势力威胁和裹挟的压力。
在那种情况下,中国是没办法好好搞生产搞经济的,只能像朝鲜一样被迫搞先军政策,对于新中国而言,那样的回旋余地就太小了。
初期亲苏是肯定的,但依旧是保持了非常有边界感的距离。
中国必须成为一个,在迫不得已时,谁想动我都得掂量掂量自己吃不吃得起那个亏,同时谁想拉拢我,都必将成为压倒对方阵营的足够分量的最后一颗砝码。
这就是教员给中国在雅尔塔体系下所定下的生存路线图。
冷战常凯申也许是想当马前卒的,但他眼光太浅了,也没那个实力。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抗美援朝”被称为“立国之战”,这是在教员制定的整局战略规划里,送到家门口来给新中国叠生存buff爆紫装的经验怪!
在决定出兵那一刻,教员心里就知,必胜!也必须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