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唐探 1900》受《哪吒 2》票房「虹吸效应」的影响最小?

发布时间:
2025-02-15 20:42
阅读量:
3

几部电影我都看了,从我个人的角度。整个春节档的影片质量排序为:

《唐探1900》>《哪吒二》>《封神二》>《射雕英雄传》。

哪吒二是春节档最好看的电影,但不是最好的电影。

唐探1900是春节档最好的电影,但不是最好看的电影。

最好和最好看是有差别的,哪吒二最好看,因为它足够热闹,足够节奏快,足够热血。能够在短时间能调动人的全部感官。这是它最好看的地方。

可是哪吒二不是最好,因为在制作上,在台词上它缺乏真正的经典好电影该有的统一性和圆融性。

哪吒二的不够统一我之前已经写过了,包括但不限于服装、建筑、人物建模等等。

简单贴如下(需要说明的是,我是很欣赏哪吒二的,我给它写了我自己觉得非常好的影评,所以我并不是黑哪吒二,我只是想说哪吒二好看是好看,但哪吒二甚至国漫,需要走的路还非常远):

其实哪吒二的问题还是很明显,最大的问题是画风的统一性不行。

比如金仙大会,仙人们聚在一起角色之间的违和感比较明显,不像是同一个作品系列里的人。

各个仙人的道袍,打扮出入太大,有一种拼凑感。

按道理这种品级有一定的“制服”,或者怎么说呢,应该看起来像是“一家人”的统一性一点的东西。

十二金仙的画风彼此差距比较大,有一点点割裂。

还有金吒木吒,虽然他们跟哪吒的长相不同,但毕竟是亲兄弟啊。建模应该有一定的统一性,质感应该差不多才对。

但是哪吒和敖丙是一个建模,金吒木吒的建模像是从其他地方穿越来的。

哪吒二核心的角色是相对统一的,但是场次之间,人物之间,变化比较大,略微有一点凌乱之感。

还有土拨鼠这一段是很有趣,但土拨鼠其实有点像一个外来物种,土拨鼠和这部影片的调调其实不搭。哪怕特意用了陕西话,它其实还是有点像西式人物混了进来。

如果是松鼠,或者是果子狸什么之类,更加典型的中国风的蠢萌小动物,整体效果会更好。

还比如同样作为无量仙翁的特效,他的古木开花的特效就非常亮眼。但是等他变身,化出真身后,他的那个黑藤的特效,质感就有一点跟不上。

黑藤如果有粒子效果什么的,看起来就不一样了。现在的黑藤感觉不够厉害的样子。

还有玉虚宫的建筑,我感觉也不是很统一,违和比较明显。

有点像丝绸拼接的百衲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做特效的公司太多了,所以没办法实现风格的统一性。

其实一个经典作品,统一性还是很重要的。

哪吒的很多细节都做的不错。

但是这种统一性我感觉起伏太大了。

举个例子“功夫熊猫”系列的所有的场景,从建筑色系到人物衣着,统一性做的非常好。

哪吒二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以上是画风制作的问题,其实没点完,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我都没说。

在台词上,哪吒二没有很好的契合人物与语言的关系,平衡性不够。

比如说,龙王的台词,一会儿中二,一会儿深沉,一会儿幼稚。与他本身的人设不是特别搭,参考《功夫熊猫》,乌龟大师,浣熊师傅,包括大龙等各个角色,他们从头到尾的语言风格是统一的,跟人设是贴切的。

哪吒二的龙王语言时而霸气,时而脆弱,时而中二,他可以拥有霸气、脆弱、中二的不同情绪状态,但语言风格体系,应该是和人物本身是契合的。

不应该是那种一生气我马上要闹上天庭,一露怯马上又认怂愿意束手就擒。我理解龙王对敖丙的一片爱。只是所有的情感表达,不应该这样不贴切。

同样的问题在哪吒身上也很突出,哪吒可以调皮,可以叛逆,但是他“教训”太乙真人说话的那些口吻和风格,就完全不契合了。显得过于成熟街痞,超出了人设本身。这会让人有一种感觉不是角色本人说出来的游离感。

当然如果只是看得搞笑,图一乐呵也无所谓。只不过真想把作品往经典制作,这样的“幽默”就有点刻意了。

哪吒二的其他语言问题都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说这么多不是我挑哪吒的刺。

只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哪吒距离好电影,真的还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

但是《唐探1900》确实是一部好电影的水准。

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

整个画面的统一性非常好,从建筑服装,到人物。色彩的明暗做旧,一切都是历史的味道。

语言特色非常明显,精准,金句频出。

最关键是每一个人物的装饰和语言完美贴合。

比如说戏班子主的造型到他最后说的关于大戏法的思考。

郑仕良对枪的解读。

白堂主西装革履用英语舌战群儒,等等。

角色完美贴合了一切。

而且细节非常考究,细到费洋古杀洋人的时候,飞刀是穿过八国联军侵华的报纸的。

有一些其他的细节我也写过。

开头那个佛头,是西晋永嘉年间的。永嘉之乱,匈奴人长驱直入,导致了中国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

而匈奴人之所以能够得势,是因为八王之乱皇室为了夺权,搞得乱七八糟。

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除掉了八大顾命大臣。辛酉政变慈禧虽然成功,却从此让清朝皇室也陷入了乱七八糟。

叔嫂同治,满汉同治,两宫同治的“愿望”无非是她自己满足敛权的手段,很快整个皇室就崩塌。

随后八国联军侵华。

这个开头隐喻了慈禧在晚清后期,搞皇室内斗,让外国人趁机侵华。

慈禧太后派了“费洋古”,去杀革命党。

费就是耗费,洋就是洋务,古就是祖制。

清庭耗费精力搞洋务,改祖制,希望用“费洋古”的能量,保大清万年。

然而费洋古的核心能力是飞刀。

飞刀就是暗器。

暗器就是见不得光的手段,指望用见不得光的手段,杀死革命党,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所以费洋古必然失败。

金陵福在1911年用电影摄像机记录下了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真实影像,拍摄了辛亥革命中起义军首领的肖像,成为中国第一批学习 “西洋影戏” 的电影人。他曾经说过,美国人发明的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戏法。于是他也学会了这个魔法。

金陵福,虽然有革命的心,但做的东西只是镜花水月。寓意了国民党南京政府的戏影。

刘昊然饰演的秦福,其实这个名字就是“汉福”。

以秦指汉,历来就是惯例。

流落在外,飘零无依的“汉人之福”,在见到白振邦的时候,就叫了“哥哥”。

一开始看以为是搞笑。

其实是寓意有无数为了民族命运抛头颅洒热血的“带头大哥”,有他们为了振兴中华不顾一切,民族之福才真正有了仰仗。

最关键是,郑仕良和戏班主金陵福在船上的谈话,书生信心满满道出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

《唐探1900》用一桩“冤假错案”,来解读八国联军侵华前夕,几个种类漂泊在外的中国人的命运。

不同的中国人,在旧金山却遭遇着同样的悲剧。

用爱情的悲剧,包装民族的悲剧,革命的火种。

这是类似黄仁宇大历史观的一种创作方式。

我个人认为《唐探1900》创作了一种新类别的中国电影叙事。

它能收获这样的票房,说明还是有相当多一部分观众有耐心去观摩。

而有耐心,恰恰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

《唐探1900》的票房是创作者的耐心和观众的耐心一起呈现出来的。

越有耐心,越能发现它的好。

我希望陈思诚能把他的大历史观电影叙事做得更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