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三,一轮复习我该怎么做才能快速提分?
一轮复习会让人暴毙的心态:
很大一部分人是这样的,中考的时候努力小半年考了个不拉跨的中学。
高一高二的平时考试里面,考前一周疯狂努力,期末前怒刷刷刷,都能够在这些测试里面拿到一个中游偏上的成绩。
这种通过短时间的努力获得超量的回报的行为,我把它称之为短期红利陷阱。
这种心态就是大部分人,三分钟热度的最大原因。
当我处于下游的时候我就努力一点点,当我处于上游的时候我就放纵一点点。
这种相信我可以控制我的努力得到我预期回报的想法。
最终会变成,当你真正意识到问题严重想去努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基不稳,真正发现和那些长期稳定有效努力的人巨大差距。
也就是你的这份骄傲和自信,会被摧毁。
这份自命不凡的信心被搞坏掉,基本上心态就暴毙了。
心态的部分说完了。
我们再来看看一轮复习,具体在行为上有哪些会让人暴毙的低效习惯:
①无脑地跟着老师的建议疯狂刷刷刷套卷
②错题本记了一大堆,不分析不总结不回顾
③6+1,六天努力,一天放纵,生物钟报废
④没有掌握学科思维,没有梳理学科线索,盲目做题。
⑤学科时间平均分配,无侧重,无策略,无安排的三无操作。
习惯的部分也说完了。
本文终。
好了不皮了,我的这篇文章,就是来教你怎么薅羊毛的,怎么薅高考的羊毛。
走学习的捷径,保证自己不走弯路,我愿称之为必坑指南。
对不起,是避坑指南。
真正的高中学习,从这四个方面去建设和完善一套学习系统,学起来就爽得不要不要的。
学科思维,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心态调整。
学科思维讲述的是贯穿学科的思考逻辑
学习习惯是长时间高效的学习的基础
学习方法,怎么更快地去摄取知识,怎么样去抵抗遗忘
最后就是心态调整,心态是保证高效的大前提
其实所有的问题,基本上归咎到本质上,都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问题。
开始表演绝活之前,PART1我们先说说复习线索。
PART1 为什么我建议你多轮复习
首先开始说这些东西之前,高考要考高分的要求到底是什么?
以此我要告诉你们,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的侧重,学懂知识和能够做题的区别
会做,做得快。
会做题目,本质上是对知识点的要求。
会做题目的要求应该是梳理解题的逻辑联系,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应该思考的是,题目是怎么被解出来的,题目中条件和条件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条件和最后的答案(结果)的逻辑是什么。
而做得快,更多的是考试技巧的熟悉和训练。
做得快是大量训练,形成条件反射肌肉记忆。
要想一张卷子能够做得快:
①合理的做题时间表,不同部分的时间分配。
②高效的决策机制——难题是不是要跳过,压轴题应该分配多少时间去思考,最后的时间是选择压轴题冲一冲还是去检查。
③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良好心态
i. 试卷难度突然升高,或者突然降低和原来的考试节奏不一样
ii. 原本认为简单的题目突然卡壳
iii. 创新的题目的出现措手不及
④保证在一定紧张感的状态下也能够做对题目
关于做得快的训练,其实就需要科学的方式去训练套卷,定时,这个定时甚至是可以精确到秒的,而不是仅仅只是部分考题时间的记录。
更多地去体验时间的流逝有助于对时间的把握以及注意力的提升。
真正的一轮复习应该完成的是熟悉题目,也就是会做的过程,而不是应该过多的集中在去训练如何快:
i.熟悉从知识点到题目的转化过程,培养看到题目就能够对应到课本知识点的能力
ii.熟悉并且掌握大部分题型的涉及的考点和具体的考法
一轮复习最重要的事情是去吃透课本,而不是训练速度、提高自己的考试能力,那是二轮复习该去做的事情。
为了大家更好地去把握时间。
我想跟大家说一下,传统的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复习一般在做的事情。
一轮复习:
完成对课本知识点的熟悉和掌握,从定义上,一些特别需要关注的出题点上。完成对常考题型的熟悉,清楚到底高考的高频考点及其考法到底是什么。本质上去完成会做的这一点。
特点:知识密度大,考点细,时间跨度长,大部分学校一轮复习的时间为200天。
老师的状态:大概率会以学校选择的一轮复习参考书为蓝本,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来讲,一个题型一个题型去复习梳理。
对大部分从高一高二开始没有怎么学没有怎么认真听讲的同学来说应该是福音。
二轮复习:
高考一百天左右(部分科目可能会提早结束——生物、数学、英语、化学)
高频考点,重点难点的梳理。从这个时间开始,学校会开始大量训练套卷,这个时候会开始“定型论”——你现在这个成绩基本上已经定型了,大部分老师会说的垃圾嘲讽话。
大部分学校都会做的事情是分类训练——对部分难题进行一个集中的讲解。
从这个时间开始,大部分学校都会开始转型刷刷刷,做做做,讲讲讲。
如果一轮复习完成的足够好的同学在这个时间就是疯狂训练考试技巧,提高解题速度,会进入第二个快速上升期。
三轮复习:并不是每个学校都会有三轮复习,大多数学校没有把三轮复习和二轮复习区别开。
三轮复习的时间节点在我看来是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部分做的好学校是这么做的——
①给学生安排模拟考试,保证学生的刷题量
②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回归课本
③对高考题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梳理(很多学校没有做到)
PART2 怎么想?
进入一轮复习,相当于是进入高三,优先级最高的,心态的问题:
如果你想要在高三一年进步上百分,实现跳级。
大部分在高考正常的努力,基本上就只能实现一个普通跳级。
从专科考到本科,从二本考上一本,从普通一本到211,从211到普通985,普通985到C9。
但是C9到清北,并非一个普通跳级。
正常的努力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就是按部就班的努力,在人性的偏误里面可以接受的努力。
比较认真地去听老师上课,比较认真地去完成作业,大多数的时间都处于一个正常努力的状态,偶尔鸡血,少部分时候会灰心——成绩的波动,努力之后发现没有成效,一些情绪上的内耗。
2.1 十条也许有用的建议
关于进入高三之后,关于你们怎么想,有十条建议(这也是你们高三的指导思想):
①你需要构建的是学习体系,学习方法不是重要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
如果你真的想有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让你逆袭,这份东西需要在试错中才能够找到。
你这一年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故事, 如果你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评判的机制,你一开始就知道你需要的是什么,你会少走很多弯路,你也会更清楚自己到底需要是什么。
②不要让自己的小聪明害了自己,也不要总是沉浸在间歇式的努力里面。
不要沉浸在“短期努力红利里面”,你也许可以在中考最后几个月稍微拼一下命考上一个还算不错的高中,你也许总是可以考差了之后努力一下就爬到前面去,再聪明一点,每次月考前几天赶个夜车,假装听一下课,就能够拿到中上的成绩。
警惕“中上陷阱”,大多数人其实只要求的是一个还行的水平,只要能够让自己觉得我比大部分人都好,剩下一些我要是努力一些就能够全部超过去的这种感觉。
在你已经在的阶层里面变成了还不错其实真的不是什么值得满足的状态,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抬头看看嘛。
③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不要做侮辱自己的智商自欺欺人的行为。
比如说,减肥之前买一大堆薯片的行为。
撕心裂肺的失恋了还要把那一位社交动态留在最显目位置的人、
明明自己批话贼多,还非要坐在一个批话也很多旁边的人。
明明还有一大堆作业没有做,一大堆事情没有做,还一定要说我打完这一盘,我看完这一集的弟弟们。
你是自爆卡车嘛?
不作死就不会死,明明知道自己肯定会缴械投降,还是会寄希望于我这一次一定会改变的人,你们跟自己相处了十多年,自己什么逼样自己心里面没点逼数吗?
④你遇到的事情,基本上都只有两种方式去解决:
- 改变自己
2. 改变环境(借助外力)
当你发现你能够承担改变环境代价去解决这件事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改变环境
因为大多数时候改变自己遇到的阻力会更大更多,也会更痛苦,对自己情绪的消耗也会更多。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意志力,都有这样的毅力去改变自己,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一颗耐操的心去接受这样做
而如果选择改变环境,其实更轻松,效果也会更好。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叹于生活这么艰难,就是在于大多数人,想要改变自己的现状的时候,没有办法向任何人求助,只能够选择去改变自己。
没有选择,但是看着别人有选择,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就是成年人的伤悲。
改变环境其实是没有阵痛的,只要说一句,用其他的资源去换一下就可以了。
当你希望改变的时候,其实你永远都选择,只不过并不是总是有两种选择。
有些人三年都不好好努力,最后一百天可以找到一群单独辅导的老师,创造一个真正学习的条件,完成最后的逆袭;有些人,三年都不好好努力,高考成绩也不太好,但是还是希望有个好学历,父母打通关系出国读书;当有些人嫌弃学校不够好,环境太吵,同学太菜的时候可以转学,但是有些人我只能说不要去听那些声音。
有选择其实是一种很奢侈的状态。没有选择,才是大多数普通人的常态。但是没有选择并非是真正的没有选择,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你也可以选择放弃改变,接受这样的状态。
人都是有好胜心虚荣心的,很多人说着丧得一B感觉都生死看淡明天就要出家了,但是任何时候你很认真地问他一句你想不想变好呢?
想。
无非有些人的想吼得很响亮了,有些人的想声音微微,而有些人的想有些辛苦,而那些真正的不想有种对命运的无奈。
⑤学会延迟满足,即时满足是没有办法坚持努力最大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就是给未来赋予期待权重,学会画饼充饥,学会望梅止渴。
高中阶段考个985,211真的需要多高的智商吗?真的需要多好的资源条件吗?其实真的不见得。
成绩是一个环境会特别影响的事情,但是它同样也是一个可以通过自身很好改变的变量,因为真的门槛很低很低。
有时候就是一个念头的问题,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去。也很简单,我不能为了未来能够变好放弃现在,我放不下手机我没有办法早睡早起,我现在也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好像都跟学习无关。你没有办法在学习里面去源源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⑥放弃一些没有用的社交,如果说你没有办法很好地去处理社交关系——你总是在社交里面低落焦虑烦躁总是因为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时候怀疑自己,那可能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社交。
这个道理适用于友情,同样也适用于爱情。
1. 当你真正对一段关系很失望的时候,甚至你已经对这段关系的对方从失望转为厌烦的时候,你要做的事情不是去怀念当初这个人多好多好,这个人曾经对你多好,你们一起拥有过什么回忆,而是应该合理去评估这段关系是否还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真的有必要,以一个合理的方式画上句号就可以了。
我说这些话,传达的并不是只有一个意思,一种选择,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当你解决不了问题,同时又很痛苦的时候,不如直接杀死这个问题。
2. 如果说对你来说,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是一种很痛苦的选择,就不要做了。
很多抑郁的人,都是因为总是隐藏自己的情绪,不愿意直接的去表达,也不愿意跟别人发生冲突。好的关系不是妥协来的,而是你们真正地明确了对方的底线,能够在大家舒服的方式里面去互相表达。
人类能够繁衍至今,最大的能力就是趋利避害,大多数时候真的就是一个不小心,可能甚至去否定关系的你都还没有意识过来,已经被判了死刑。
3. 学会催眠自己:“你没有朋友是因为自己特立独行,你没有爱情是因为自己享受孤独”
你不能亲口承认,我没有朋友是因为我性格很烂,我没有人喜欢是因为长得太丑表现有趣的时候总是弄得氛围相等尴尬。
我不是教你自欺欺人,而是我知道,不管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性格很烂长得很丑没有价值,但是如果他天天把这些话挂在嘴边,自我暗示都会让他倾向于变成这样的人。这里面,有些东西是客观的,但是有些东西就是主观的,记住!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自证预言,猫鼠游戏看过吗?
你相信你是谁,你就会成为谁。
⑦轻松=效率低(大多数时候)
如果你发现你看一篇文章很轻松,如果你感觉你上一堂课很轻松,如果你感觉一天任务做完了一点没有身体的疲惫,警惕你轻松的感觉。
因为这种时候,大概率你付出的时间是和收获不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你已经沉浸在了假努力的感觉里面。
⑧你可以不用那么着急知道你想要什么,但是你应该早点知道你害怕什么。
恐惧才更多是一个人的源动力。
我想我高中的时候到底害怕的是什么。
如果近一点的,我害怕考试考差了之后父母失望的眼神,对我来说那就是最残酷的精神刑法。
远一点的,我知道我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坏毛病一大堆,做事情没有什么耐心,三分钟热度,决心很少,毅力小,如果还没有办法考得好一点,大概就真的成了废人一个。
具体一点,在我的那种环境里面,可能我的认为就是至少应该考上一个好一点的985才可能有一点机会去选择自己的生活。
依旧是一个如何去认知自己的问题。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什么?你恐惧什么?
你不要做个无欲无求的人,你无欲无求,什么都不想要,还努力个锤子。
你俗一点,就说自己想住大房子,你就是想跟好看的人在一起,就是想赚很多很多钱。
你浪漫一点,想多走走多看看,想多体验多感受,想不被固定的生活方式禁锢。
你现实浪漫主义,你就说想要自己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我们是人,所以应该尊重人性。
想要变好的欲望,想得到更多的贪婪,想被很多人羡慕的虚荣,我们的表现欲我们的表达欲。
食欲性欲,都没有关系。
有时候,大大方方的承认,不回避地去努力,也许是更好激励自己的方式。
我还希望,你能够感受得到你说话的分量。
我看到知乎上经常有这样的回答,我现在怎么怎么样,应该被嘲笑吗?
客观一点说,大部分人其实都在想Peach吃,因为他们想,真正就只停留在想,做梦值不值得被理解,不在于他做梦的内容,而在于他醒来的时候怎么去做,但是梦想应不应该被尊重,在于他的梦想是否被实现。
大部分都可以理解你的能力,但是尊重却不是他们的义务,虽然我们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要别人理解你,你努力就行了,但是要别人尊重你,那必须是你的努力得到结果。
⑨一些生活的小细节和小建议
- 不建议听着歌做作业,如果一定要听音乐,轻音乐,钢琴曲。科学研究表明,大部分都会因为音乐分身,尤其是一些内容性很强的音乐,旋律性的音乐影响最小。
2. 建议每天可以做一点运动,舒缓压力。
⑩尊重你的过去,理解你的现在。
我说的不是接受你的过去,因为我终于知道了,当你现在不够好的时候,你真的没有办法去说服自己凡此种种皆为过往的。
PART3 怎么做?
3.1 习惯
①你是否有一个固定且规律的生物钟?你周末的时候是否是一种放纵的状态——这个东西决定了你每天上课到底困不困,你是不是有一个基本自制能力
一个稳定的生物钟,睡不醒这种感觉是对生命最大的消耗。
一个人咸鱼的程度是正比于从睁眼到起床,从上床到睡觉的时间的。
一个人对生活掌控程度是反比这个时间的。
大部分人感觉生活没意义,不开心,甚至抑郁症的开端都是从睡眠开始的。
稳定的生物钟,是一个好身体最大的保障。
观察身边的很多学霸,基本上都是有一个稳定的生物钟的。
你是不是经常跟自己说,我刷完这个视频就睡觉了,或者说明天我要一定要XXX点起床,但是实际的结果是,晚于这个点睡觉,也不会早于那个点起床——其实不用这样,不用晚睡熬夜,也不用早起学习,放弃这样的幻想,反倒是我希望你睡得好好的,睡得饱饱的,晚上睡觉之前不做作业,不用太早起之去这样煎熬。
但是有一个要求,早起要有气势,睡觉要有仪式。
早起的气势——最好是能够自带音效的起床,噔噔噔,或者咻咻咻,或者铛铛铛铛这种都可以。最好就是起床之后能够嚎一嗓子,至少的要求,你听到闹钟睁开眼睛到你下床不要超过10S钟,控制在5S是最好的。
你需要给你的一天注入气势,你也需要用这样的行动和效率去告诉你自己,你可以成为这样的人。
晚睡的仪式,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睡眠。
你可以晚上睡觉之前做一个10min左右的冥想,你也可以简单的去今天的状态做一个总结,如果你不是那种比较难入睡的人的话(怕你想了之后神经太兴奋睡不着)可以梳理总结一下今天学过的东西,今天遇到的问题,然后把明天的任务安排一下。
晚上睡觉之前,一定一定不要看手机,不要处理消息,不要处理过多繁杂的消息,你要保证自己入睡前做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如果你一定需要摄入一定信息才能睡觉,可以在身边放一本书(莫名其妙的小说除外)
②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分开,相比于以时间的间隔分隔开,我觉得以空间角度去分割开会更好——也就是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
我发现身边很多不开心的人迷茫的人都是因为工作和生活没有分开,好好的玩是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和放空自己,大部分时候工作意味着压力,一个人总是生活在高压之下很容易操作变形。
这也并非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高效的学习,玩得很好的happy life我觉得都能够基因转录一样。
都是有一个启动子的,而这个启动子就应该是一个场景:
11号走进教室了,他来了来了,他坐下来了!他拿出来卷子了,是数学卷子!他刷起来了
11号回到自己卧室了,这个B上床了,他睡了睡了,睡得很安详。
11号拔出来了他的PS4,他打开游戏了, 他Q了上去,他疯狂输出,按出来了QWER,脸滚键盘,他的屏幕黑白了。
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如果你现在已经躺在床上了,那你就好好睡觉。玩手机并不是在床上该做的事情,如果你能够跟自己设置足够多的原则,你的生活反而会更自由,因为自由是一种主观感受。
在教室里面,就不说话好好学习。
在餐桌上面就好好吃饭。
这样也会给生活更多的仪式感。
还有就是我觉得如果说你处于高考或者考研阶段,你有必要好好思考一下你的娱乐方式。
一定一定要让自己觉得,我现在他妈就是在娱乐,我现在就是非常嗨,你忘掉你学习的身份,你不是高三,你也不是考研,你也不是三个孩子的爹。
说实话,真的不建议以玩网络的方式,毕竟这些东西成瘾性太强了,也不建议追什么连续剧,我觉得蹦迪都比这些选择更好,当然我其实还是理解不了为什么有人喜欢蹦迪这件事哈哈哈。
③及时去复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要记住的东西很多,其实生活里面有很多东西,记住了会更要,不记住也没有什么关系,挡住我们的,总是麻烦两个字。
想更好地过好的自己的生活,我们需要频繁的记录,我们需要经常停下里回头看看,做做总结,偶尔反思。
一个很好的提升自己能力的小习惯——看完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跟有趣的聊完天,花1-2分钟做一个总结梳理。
记忆的最高层级其实就是复述,用自己的语言去讲出来总结出来。
就像你看完这篇文章,你其实能够记住的东西很有限,更别说一些比较晦涩的道理。
花一点时间去整理,可以强化自己的记忆,在我们思考怎么说出来的时候,也会更好地去理解,因为你需要组织语言,也会更清楚地梳理清楚文章的脉络。
很多人说话说不清楚,表意表不明白,总是没有办法很好地去传达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办法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就是因为内化得太少了,养成这样的习惯,一开始刻意的训练本质上就是给自己更多说话表达的机会。
很多人每天回忆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好像忙忙碌碌的,但是什么却没有提高,我们总是觉得那些实体的东西会更好评估我们的收获,比如说一个人赚了多少钱,现在是多大的职位,影响力这种东西评估就会主观很多。
其实这样的总结记录,同样可以用在学习中去,听完一节课,做完一个任务。
3.2 学习方法
关于学习方法的建议:
其实学习方法的核心就围绕两个东西:
①抵抗遗忘——基于遗忘曲线科学的安排复盘的时间
②强化理解——费曼技巧对高中阶段知识的使用
附加的:针对不同学科的一个刷题方式
如果我在这里再过分展开的话,可能篇幅的太长了,我就留到下一次说了。
其实读完知乎上基本所有关于学习方法,思维技巧以及记忆训练的高赞文章之后。
其实我发现不管多有价值的文章,多有深度文章,不管我读完之后有多发自内心拜服惊呼的原理,其实都不如我真真正正去用到学习生活里面。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际的,真正要去操作,其实只要一些小技巧就可以了。
这些可以直接操作的小技巧,可能才是这里面的精华。
关于注意力黑洞:
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专注力是可以培养的。
中学时代那些一屁股能够在座位上坐得昏天黑地仿佛时间都暂停新陈代谢都被逆转的学霸们。
B站上面那些一言不合要考研的一天直播十五六个小时学习的UP。
你还会羡慕那些每到期末竟然还能够学到快猝死的学霸们。
本是同根生,为何有人能够学到猝死,为什么你连个正常学习时间都保证不了。
本质上就是因为你的意志力太弱了,注意力黑洞是不配谈学习的。
如果要说有什么事情能够增强意志力,道理说通了其实挺简单的,多去一口气完成一些事情,去体验这样的感觉。
包括拖延症的解决,就是一些在你意识到你立刻就可以去做的事情的时候你马上就去做,而不是按照你脑子里面的惯性脱口而出马上待会明天。
依旧说过了,今天我们不讲道理,就是一些习惯技巧训练方式。
不多,就三个:
①舒尔特表格
②冥想
③番茄钟
舒尔特表格
舒尔特表格是一个5X5的表格,数字1-25乱序排入,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快地从1按到25。
舒尔特表格到底有什么用,能够训练什么?
我们从怎么能够把这个游戏玩得更好你就明白了:
短时间注意力高强度地集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记住1-25的顺序,对应匹配的能力——按照顺序点完1-25。
舒尔特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注意的效率,还可以高效地提高阅读速度,以及阅读里面特别重要的,你看到问题去文中索引答案的能力,当然这些能力也都跟短时记忆有很大的关联。
这么一个小游戏,还可以练一下反应,还有就是有些人一点紧张感做事效率就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emm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手残这个BUG,毕竟你想要玩得好得你的手点得快,好像这样看来还能锻炼一下手。
如果你第一次玩这个游戏,你可以根据你使用的时间来判断一下你是不是一个学习力比较强的人。
基本上你全神贯注玩的第三次花的时间就是可以评估你专注力的数据了。
宇航员杨利伟的数据是4S,对,4秒。
10秒内,专注力超强,超强学霸的潜质。
15秒内,我身边一般逆袭的学霸就是这个数据。
15-20内,中等数据。
20S-27S,注意力容易不集中。
27S开外,注意力涣散,基本上就是完全坐不住的主。
大部分人,这个游戏的能够通过训练达到的上限就是在10S左右。
如果能够达到这个时间,大部分人应该都可以用得挺好的了。
舒尔特怎么玩:
一天三组,每组十次。
下载一个APP,随时挑战自己。
冥想
冥想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尝试把自己意识和自己的肉体分离,用自己的意识来观察自己。
冥想要去尝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什么都不想,静静地感知自己身体微小的变化,比如说感受自己鼻息。
冥想可以显著地帮助更多人去感受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帮助你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大部分喜欢我的人其实都是比较敏感,一定程度上来说会更情绪化的人。
冥想相较于舒尔特来说,是一种更长期的训练,也更需要坚持。
效用会更大,如果可以长期坚持,相比于说注意力的提升,可能在心性方面,也就是怎么让自己更温和静下来上会更有用。
番茄钟(有APP)
① 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一个时间点大概就是25分。
② 长任务拆分成了小任务,增加成就感。
3.3 课堂效率
课堂就是要高质量的信息提取
正确的做笔记姿势
做笔记肯定是有必要的,对大多数人的人来说,记笔记是用来保证自己上课不走神的,这个功能就已经足够强大了。
但是其实,对于文科类的科目来说,记笔记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如果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眼耳手,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加。
对于理科类型的科目,老师上课的所有内容里面,我们需要记忆的是思路性的东西,这些东西是需要提取的,如果能够有效地总结展示在笔记上面,对学习来说是事半功倍的。注意!这里的笔记是思考性的笔记,是思路的路径,是需要有一定思考的总结,基于对老师内容的消化和理解。
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光是去跟着老师的思路就有一点吃力,这样的话你可以考虑上课不记笔记,或者略记笔记,你的总结工作,等到课程结束的那个课间,花个五分钟左右来去完成。
上课的基本要求
i.能不要看时间就不要看时间
时间的变化会吸引你的注意力,尤其是当你觉得课堂难度大的时候,会很影响你的听课效率,经常你会发现——what fuck?时间怎么走得那么慢,为什么还不下课?
ii. 课堂上应不应该进行讨论呢?
其实在我看来,老师引导思考就可以了,课堂的讨论百分之80都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头脑风暴,但是头脑风暴的前提是你比较清醒,还有你的队友也比较清醒,有这样的意愿能够互相交换意见,也有一定提出问题引导问题往正确方向走的前提。大部分老师要求的讨论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能独立思考就独立思考吧。
iii. 真正有效率的课堂,不应该你完全被老师带着走
你应该有自己节奏: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需要听什么,你需要在这个课堂里面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困惑。
一节课45分钟,一般人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一节课下来也就20分钟,你不可能一字不落的全部记下来笔记,你也不可能完全一点不走神,而且大部分课堂因为要保证课堂的连续性连贯性以及考虑到很多人的理解速度,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连接和缓冲的,也就是说不要这些内容也不影响你的理解。
如果说你希望有侧重地听课,你可以试着以问题为导向。想要达到这样的听课效果,你必须要在课堂开始之前先知道大概的内容是什么,框架是什么,对新课来说尤其重要,复习课要想解决自己的时间也是很好的一个办法。
最简单的,你直接问问老师,这节课到底会怎么讲,课程的思路线索是什么,但是考虑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可能没有办法去表达到位,不得不说哈,有些老师讲了十几年课,都没办法对整个高中的内容梳理出一条线索,也没有办法强求他们对一节课的设置这么有逻辑性。
简单一点可操作一点的方式就是花一点时间预习参考书,这些一轮复习资料上面到底是怎么讲解怎么去梳理的。
但是你会发现,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比如说你看完数学对应部分的对应章节,全部知识点只存在说是你记不记得住,你也根本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去理解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去理解这个东西,做题的时候该怎么用。
这里面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用一个比较简单的章节举例子。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涉及的知识点到底有哪些?你可以先列出来。
①正弦定理
②余弦定理
③面积公式
④诱导公式
⑤倍角半角公式
⑥辅助角公式
思考:具体的定义是什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要注意些什么?在做题的过程中是怎么选择匹配的,我怎么知道我是应该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
举个例子:
正弦定理说的是什么;正弦定理是如何推导的(数学学到高阶的时候必须知道);正弦定理是用来做什么的,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注意。
正弦定理说的是个啥?
对边和对角的关系,三组对边对角对应的比值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两倍。
如何推导:略
正弦定理有什么用: 单独用的一组对边对角等于 2r 的时候→边角互化(题目中发散)
因为正弦定理说了边和角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边化角,角化边。题目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边化角。
两组对边对角的时候,在解三角形题目中我们可以用到通过正弦定理知三求一。
真正地去理解数学公式,当然一定是需要在题目的训练基础之上的,但是如何才能够提出一个好问题,以什么样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应该是一开始就要去学会的东西。
就像很多人做题是完全凭借感觉,不得不说,这是大部分人数学拿高分的方式,只要刷题刷到足够的量,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感觉去把这个题解出来,其实这些感觉就是一种反应和联系,在做了一定量题目的基础之上的对题目知识点表述的反应。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清晰的科目,证明的流程也好,公式的推导,其实我们真正要去做的,是把这些流程化的东西的逻辑搞清楚,掌握这种逻辑是解题,解题并不是为了解题,解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里面包含的知识点。
并不是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凭着感觉也能够把数学学好,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有了这样的习惯,甚至不惜去刻意训练
为什么有一部分人,高考场上,三角函数数列题都会翻车,是因为它难吗?不,知识点依旧那么多,只是出题的方式有了一些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掌握到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我在教数学的时候,发现相当一部分数学突然突飞猛进是因为养成了一个习惯——去归纳知识点的习惯,我做的这道题是哪一类型的题目,里面涉及的知识点是什么。
这篇文章,其实关于学科思维和学习方法(含刷题方法)的部分我没有很详细地说,我会在最晚高考之后,发到公众号,因为这部分技巧含量有点高,我也希望这部分内容后面会更有指导性和意义。
我想要给几个道理,这也是根据大部分逆袭的学生总结出来的经历特点和性格特别,希望能够给到你们一些参考:
①按部就班的努力会提分,但是基本不可能让你逆袭。也就是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你可能需要另辟蹊径。
②要想逆袭,你需要一个强大的心理,减少你生活里面的内耗,减少对自己的怀疑。
i. 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因为别人的话去怀疑自己,明白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大堆的傻逼天天以嘲讽别人来慰藉自己的无能。
ii. 你没有那么孤独,你自己一个人也有快乐的能力,不要把晚上过得太长,不要总是怀念过去的人,不要总是质疑自己已经做过的决定。洒脱一点,你的痛苦才能少一点。
iii. 丧逼跟你的性格没有关系,大部分的时候只是因为跟你的生活习惯有关,晚上晚睡,早上晚起,上课人困,下课批话多。就是因为你没有热血的感觉,所以你才丧逼,假期里面如果你总是感觉自己很丧,你可以想一想,你每天从睁开眼到起床到底花了多久,从你上床到睡觉又到底有多久,你丧的程度肯定跟这两个时间成正比。
IV. 如果你总是被生活的小事打乱自己的节奏,请你随时提醒自己,你是个要干大事的人!
V. 你绝对比你自己想的要贪心,你就是要住大房子,你就是想跟帅哥美女,你就是想马斯顿马丁奔驰在希望的田野上,你就是想周围的人吹你捧上把你夸上天,你就是希望成为身边的人的骄傲,你就是希望成为自己的骄傲。
VI.
有同学这么问过我,我长得很丑,家里还很穷,也不太会说话跟周围的人没办法相处得很好,我是不是没有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你是不是该活在这个世界的存在从来都不是别人评判的,你看起来不美好,并非你就没有获得美好的能力。如果你觉得你作为一个被命运抛弃的人,你作为一个从出生到现在被那么多不公平对待,被那么多冷眼看过,被那么多人言语唏嘘过的人,被那么多不好的回忆包围的人,凭什么要体验这么多坏的东西坏的事情之后就放弃了。
但是如果你所有的方面都很好,作为一个被生命馈赠那么多人的人,为什么你不发光发热让更多的人看到呢?我想所有人都在是在追求更好的路上的,基于心里面的自卑,这种自卑是一种良心的自卑。
③大部分的事情,你大多数的不开心不快乐以及你的郁闷烦躁,基本上解决的方向都可以引导向变得更好上面去解决,也就是读书时代最简单的事情,考一个更好的成绩。
比如说你们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是不是大多数都来自他们过分强的控制欲,而控制欲的来源不就是他们认为如果说你们没有人管束会变坏,也就是说他们觉得引导你们变得更好是自己的责任。只要你能够展现出来,其实你们不用管我,我也能够变成你们希望我变成的样子。只要你展现出来,我能够对我的人生负责,我也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其实你们可以获得的自由会比你们想象中更多。
还有就是当代人都会去面对的课题,孤独感,为什么会生出来这样的感觉。因为闲,因为忙碌了一天的大脑突然空了下来不适应,大脑的防御机制启动开始胡思乱想塞满脑子,胡思乱想就是无意义,无意义的感觉就是空荡荡,就是孤独。真正晚上应该做的事情,是总结和反思,晚上的感性应该留给对满足感的体验,忙忙碌碌了一天之后充实的感觉,而不是应该把晚上留给那么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
孤独感的悲凉,大多数时候都和对未来的低预期有关,而人大多数幸福开心的体验或者难过压抑的感觉来源都是来自于人际关系。充实满足有期待大概就是觉得未来有人在等待,有能够达到结果的喜欢,而不幸压抑的体验感觉的根源
——人生是孤独的,人是不可以被理解的,我不会一份良好的亲密关系,认为原生家庭的不幸会伴随一生,很难和朋友互诉衷肠,很难遇见那个彼此喜欢彼此相信彼此的理解的良人。解决这些事情的办法,就是增加自己更有价值的曝光,世界太小了,认识的人太少了,接触的人和事情都太无聊,放大这样的孤独感的原因就是觉得整个世界都该没有有意思的事情,没有让觉得有趣的人。
当然,自卑者的感觉也是来自于对未来的悲观,现在没有人喜欢,未来也不值得喜欢。其实大多数自卑者只要在一个积极乐观的朋友圈里面就可以,一群积极乐观的人。
自卑每个人都会有一点,因为自卑其实本质上就是认识到自己和期待值的差距,也是我们进步的源动力。自卑也要分好的自卑和坏的自卑,重点就在合理地去评估现在的自己,以及是否期待值合理,不合理的期待值会让人越来越无力,太低的期待值又会让人觉得没有上进心。
关于在情感生活上我应该怎么去处理(强烈要求看完!)
放弃幻想,准备斗争。
我不觉得在高三去开始一段恋爱是很明智的决定。
对绝大多数处于高三阶段的你们来说,你们可能跟自己都相处不过来,周期性地陷入"努力——怀疑———自我否定——挫折打击——努力“的循环。
对自己过分低的认知,而且在学业的压力下面,所有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会跟你的分数挂钩的情况下,去开始一段亲密关系,和一个大概率依旧不够成熟的人一起成长。看起来温馨浪漫,实则可能里面的苦涩会更多。
谈恋爱肯定是一个花时间的项目,但是并非一个好的消磨时间的课题,因为好像看起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一段时间里面,不确定性往往都是新鲜感的来源,同时也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如果说你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同时习惯性地对别人期待和要求比较高,那我可能态度就是最好不要谈恋爱。
因为会让你徒增很多痛苦。
不要让自己有机会被恋爱搞心态。
这个世界也真的快高考了才能跟你分手的奇葩。
如果说你已经在一段恋爱关系里面了,我希望能够告诉你一点点道理,也想给你一些建议:
①不要对你恋人有太多过分的不合理的期待,不要用偶像剧的情节去要求你的对象,少看恋爱博主的抖音,他们在表演,但是你却是在生活。
你去认识你的恋爱依旧要基于人性,最好的基于人性就是你自己,将心比心。
②恋爱不是下棋,不是步步为营,恋爱也不是打仗,不需要尔虞我诈。但是恋爱的状态是需要基于两个人性格去调整的,这个距离感的把握,对每段恋爱来说都是不一样的。
③谈恋爱最重要的是去谈,需要彼此表达,需要准确的适合两个人沟通的表达方式,
④可以去期待一段恋爱能够走到最后,我想大多数人的开始也是基于喜欢基于彼此欣赏彼此需要的情况在一起的,但是事实是喜欢是真的喜欢,不喜欢了也是真的就不喜欢看了。大多数人都会遇见后面的人,失恋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学会及时止损。用一个适合的方式去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了,也是一种及时止损的办法。
⑤任何时候,保留一点新鲜感,保留一点神秘感,反而能够让对方更喜欢你,不管是什么时期的恋爱都是需要一定新鲜感的。
最好的状态,不是在一段关系里面对别人爱的死去活来。
而是因为彼此的喜欢,能够更好地去看待自己,自己和眼前人的相处,和周围的人的相处。
希望你能够因为得到别人的喜欢变得更喜欢自己,发现更多可以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
如果你正在谈恋爱,希望你有一段美好的爱情。
最后是一些我想说的话:
这篇文章,框架性的东西会比较多。我没有办法在一篇文章里面去把所有的道理讲清楚,所有的话讲明白,我希望的是,给你们一个足够系统的框架,后续再去填补,这篇文章花了我很多很多的心力!其实这篇文章的道理,如果你们仔细想,其实不光适合高三,适合你们人生的所有阶段,这篇文章我后续会做一个更完善的版本。
高考公众号:树成林
这一整年,我们会提供包含情绪管理,考试心态,学科思维,时间规划,自律一整套学习理论。“学习问题不只是学习的问题,而是整个心理系统的问题”,我们会带你打造好这个系统。
大学公众号:万木行
在这里,我们会帮你成为最牛逼的大学生,在你们进入大学之前也许就可以基本熟悉大学的所有规则。
2021年,希望你们万事胜意。
未来可期!
记住!!你是要干大事的人。
最后,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的话,可以给我点个赞,因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