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统治地球 1亿 6千万年,却为何没能进化成高等智慧生物?

发布时间:
2025-02-17 21:54
阅读量:
6

这个问题问反了,恐龙没进化出智能,那是常规操作,人类才是极端的特例。

鸟类的历史约 1.5 亿年。没有智能

两栖类的历史约 3.5 亿年。没有智能。

鱼类的历史约 5 亿年。没有智能。

昆虫的历史约 4.8 亿年。没有智能。

恐龙的历史约 1.69-1.72 亿年,算上鸟类的话就是 2.35-2.38 亿年。比哺乳动物 2.25 亿年还要漫长,依然没有智能。

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字,来感受一下,生物想进化出智能有多艰难。

地球历史 46 亿年,生命史 38 亿年,就是说,地球 82% 的时间都是有生命的。

在这 38 亿年中,总计存在过约 1 万亿种生物,其中 99.99% 都灭绝了,它们都没诞生出智能。

人类的人亚科人属只有 17 种,计算概率就是 17/10^12,比中双色球的概率低了 5 个数量级。

事实上,智能的出现,和一个物种的演化时间关联不大,主要是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

举个例子。

现存最古老的动物是鲎,泥盆纪生物,4.45 亿年,比恐龙还古老。

现代鲎与古鲎的性状非常相似,你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啥。

但人类却恰恰相反。

我们不说尼安德特人和克罗马农人的巨大差异,就说金发碧眼的北欧人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无论是外貌、肤色、骨骼还是基因水平上,都发生了极大变异,你一眼就能看出两者的区别。

欧洲人与非洲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分化的?不过区区 4 万年前。在地质学上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与黑猩猩的分化,也不过 400-600 万年的时间。在地质学上也就是一眨眼的事。

为何人类的演化如此之快,而鲎的演化如此缓慢?

正是环境的作用。

著名生物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在《裸猿》一书中说,人类的祖先是从东非大裂谷中走出来的,从森林走向草原,没有了安全栖身的高大树木,唾手可得的可口果实,不得不与狮子、鬣狗、豹、狼等凶残的猛兽竞争。

猛兽的爪、牙、肌肉、爆发力、敏锐的嗅觉与听觉系统,这些能力都是经过几百万年的千锤百炼,在这些进化方向上(灵长类只有狒狒走上了这条路),人类没有资本直接竞争,于是被逼走上了特异性进化的道路。

是的,智能就和猎豹的速度、熊猫的素食一样,属于特异性进化,这条路其实是死胡同,进去你就没法再回头,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这是因为,生物为了追求极端化的特性,要牺牲太多的东西。

比如猎豹,为了极致的速度,头、口、牙极小,爪子不能收回,身体几乎没有脂肪,谁都可以欺负一下打工豹。

智能也是如此。大脑要消耗人体 20% 的能量,这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在食物匮乏的时代,你供养了大脑,就没法在同时供养粗壮的骨骼与强健的肌肉。

而且智能不像速度,在前期几乎没有收获,一不小心就灭绝。

走特异性进化的道路真是九死一生,人类最危险的时候,全球只有 1000 多人,险些全灭。

当然最终人类还是熬出来了,依然是环境的作用,主要是冰河期的来临。大部分动物无法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而智能可以让人类适应各种地理与环境,散布全球。

智能就好比练魔法师,前期非常弱,谁都可以杀死,但只要能熬出来,后期优势会越来越大。

所以,不是恐龙或其他物种不给力,而是人类太特殊了,智能的这条路太难走,所经历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与生态链几乎无法复制,也许那 1 万亿种生物中,也有很多尝试过这条路,但全都失败无一例外。

大自然用了无数试错,无数尸骸,最终才选择出人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