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是否真的那么坏?

发布时间:
2025-02-23 00:03
阅读量:
0

大作家方方曾经写个一部小说,叫做《软埋》。

文中鼓吹地主阶级是多么“善良”、“无辜”,攻击当年的土改政策。

我们读现当代作家的许多文学作品,都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似乎“地主不是那么坏”,似乎地主中也有“好人”,比如说《白鹿原》中的白嘉轩,《亮剑》中的田墨轩。

诸位啊,不要被文学家的春秋笔法给搞糊涂了,我们反对的不是地主本人,也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反对整个地主阶级。地主本人的好坏,没有什么意义,无论他是修桥铺路大善人,还是敲骨吸髓大魔王,都阻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我爷爷的爸爸,就是个小地主,你要在当地找个上了年纪的人问:“XXX,当年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老人们都会说:“XXX是个大好人啊,以前这里的地都是他们家,那条河就是他们家的护城河,你小时候读书的那个小学,都是他们家的房子,我们都是给他家种地的,他对我们不错,总有我们一口吃的。可惜后来吸大 yan,到老了也没有善终……”

在许多传统中国农民心里,有钱,有土地,就是“大善人”、“大好人”,可惜,这样的大善人,正是中国进步的最大阻碍。

因为他们牢牢掌握着广阔的土地、庞大的生产资料,与众多劳动力建立了人身依附关系。这些东西,阻碍了中国的工业化,无法建立现代国家的基层组织,无法解放发展生产力。

好地主、坏地主,都没有意义,美国小说《飘》也为南方奴隶主洗地,说黑人在南方种植园过得不错,生活水平不低,奴隶主往往把他们当做家人,大部分白人奴隶主也很善良。

是的,在南北战争后一段时间,许多黑人确实怀念在种植园当奴隶的生活,因为主人把他们当资产,不会饿着他们。

印度今天也有这样的情况,郭杰瑞曾去印度采访一位上层社会的印度高种姓精英,满嘴英文,住着别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郭杰瑞发现他家养着一位低种姓奴仆,住在别墅外的一个类似于狗窝一样的棚子里,郭杰瑞很惊奇,那位精英老爷说:“有什么好稀奇的,他从小就在我们家干,我们给他吃给他穿,帮他找老婆,他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

如果这位老爷拍着那位奴仆的肩膀问:“说,你幸福不幸福?”

你说人家敢说不幸福吗?

我们反对剥削阶级,并不是因为剥削阶级中某个人的人品不好,南美的毒枭有时候也做善事呢,也为家乡修桥铺路呢,但能够认为满手血腥恶贯满盈的他们是“大善人”吗?

中国的地主,大约也是这么个情况,所谓对佣人好,对仆人大方,对长工客气,把下人当“家人”……

这只是上层阶级偶然施舍的“慈善”而已,强者对弱者,本来就不需要穷凶极恶,因为他知道,你依附于他,等闲不敢反抗他,违背他的意志。

但是如果你真的反抗他,违背他的意志,下场是很惨的,诸位可以翻一翻近代史料,看看当年有多少农民被地主打死、逼死、折磨致死。

没有什么好地主、坏地主,也没有什么大恶人、大善人,只有腐朽落后、残酷压榨农民和佃户的地主阶级。

(国民党政府)地政署调查了十一个省的情况,发现一千五百户大地主平均每户有两千多亩地。对这十一省的七十万农户的调查表明,这些农户平均每户有地十五亩多,比大地主少一百三十倍。

——(美.杰克-贝尔登.《中国震撼世界》)

华北荒年期间,农民为了借粮度过春荒,必须拿地作抵押,两三年内无力赎回就完了。七口之家因此而有三、四口人饿死的是常事。土地集中的结果造成许多肥田的尸骨,但也造成千千万万要求土地革命的人们。

——(美.白修德.《中国惊雷》)

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生产关系———地主只出租土地,种子、肥料、人工、畜力和农具都由佃户负担,租田时就在契约上定下来每亩要交多少租粮,以后无论年成好坏、收成丰歉,订的租子一斗一升不能少。一般佃种7亩田,秋后要缴纳10石稻谷,夏季还缴纳部分麦租。

由于这地租、高利贷和各种苛捐杂税的盘剥,加之战乱不断,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又非常落后,旱、涝、病虫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农业生产水平极其低下,粮食产量很低。

那年头麦子单产不足一石,水稻也仅每亩两石左右。而地租每亩要一石二斗五至一石五斗稻不等。

佃户送租谷进仓,那些管家、账房或庄头还要从中作梗渔利,在验收租谷中百般挑剔,过数时用躬腰淌子刮斛、刮斗,刮过后这斛或斗里的稻子都是冒尖进仓,这样佃户从家里挑来一石稻子,三下五除二只剩八斗。

每年交完租子,再加其他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还有什么虚田实租、尾欠租加利、看稻费、写田礼、高利贷滚利等,这样佃户辛苦一年,所剩已不足裹腹。

秋后冬春,很多户只能连锅一担,泥门逃荒要饭(旧时拖家带口外出逃荒时,都用土墼塞门,再用泥封好,故叫泥门逃荒)。

地主家大年三十算账收钱收利息,往年的陈账加上本年的新账,逼着人还钱,不还钱就在大过年,别人来来往往拜年的时候把人绑在集市上,给别人看着。

你要反抗,腿给打断了,你要是武德充沛,直接报你一个“通匪”,剥皮点天灯杀全家都有可能。

佃农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就被租子、高利贷一套连招之下,盘剥成卖儿卖女的杨白劳。地主和地主的后人还会说:这是你自愿的

更重要的,地主阶级作为近代中国的基层统治者、作为社会精英、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却只顾不断积累土地和财富,不顾国家兴亡,不顾国家前途。

他们掌握着巨量的生产资料,掌握着劳动力人口,却不肯为社会的进步做任何贡献,反而成为阻碍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的最大障碍。

其实最恨地主的,往往不是农民,而是工业资本家和大国政府。

当时的民族资本家想要在郊区开个工厂,都会被地主阶级百般阻挠、百般敲诈,最终一败涂地。

再举个例子,地主可能会修桥铺路,在家乡种树,但他们绝不会组织人工兴修水利,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因为兴修水利会使得生产力更发达、粮食产量更高,大家收入都会增加,为什么地主不做呢?

因为兴修水利之后,干旱洪涝少了,土地的产出增多了,大多数农民的收入也就增加了。

那么,就不会有更多的农民因为灾荒卖出土地、成为佃农、甚至借高利贷、卖儿卖女卖自己了,地主就不能乘机侵吞土地、房产和劳动力了。

对于地主来说,发展生产力不重要,饿死多少人也不重要,趁机兼并田亩侵占生产资料才是最重要的。

大规模兴修水利、生产化肥、农业机械化,根本上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

地主阶级不能主动解放生产力,不能普及教育,不能传播现代科学知识,更不能有效组织起规模化的生产,他们只会用积攒的财富,去购买西方的工业制成品,让中国继续在半殖民地的深渊中沉沦。

他们建立的人身依附关系,让劳动人民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人权,无法理解自由和平等的真正含义,不懂活着是为了什么。

所以,无论他们为人好坏,都是时代发展的阻碍。

所以,无论如何,要感谢一个先进的政党,一个强大的组织,一群充满理想主义光辉,而又实事求是的人,摧毁了那个一潭死水的旧世界,建立了今天这个新世界。

网上关于土改的话题已经炒热很久了,那么高层的认识是什么呢?

“评价一个政策在当时是好是坏,关键是要看人民的态度。”

我觉得,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

我们中国近代史太复杂,很多恩怨是非对错纠缠在一起,很难理清。

由于一百多年来惨被外敌入侵,当时的中国不仅民不聊生、战乱连年,更是一片焦土。即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如果我们没有过硬的武器拿在手里,外敌随时都会卷土重来。

因此,如何在几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地发动起人民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是摆在新中国面前的一个难题,而战胜难题的法宝,就是人民。

今天的年轻人很可能不清楚什么是土改,土改是指土地改革,有些人简单地将其归纳为:“打土豪分田地”,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完全的,但不妨碍我们普通人用“均田地”的方式去理解土改。

土改政策效果如何?

看淮海战役吧,一百万辆手推独轮车给解放军提供后勤保障,参与这些后勤保障的都是人民,是普通老百姓。

他们自己不仅自愿拿出粮食来支持解放军,更是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亲手推车上战场。

这是这片土地上,近百年来前所未见之景象。

慈禧太后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她只代表了八旗子弟的利益,她的眼里不仅没有人民,甚至对汉人也极力打压。

所以当年洋人入侵时,甚至还有老百姓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然而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战乱来袭,老百姓也惨遭多国洋人的轮番屠杀和淫辱。

国民党也没有做到这一点,北洋战败后,真正英勇的那批人已经以身殉国,而留下来的都是妥协派,他们开始从抵抗者变成洋人的殖民地代理人。

这些人成分很复杂,有老地主,有资本家,有老贵族子嗣,也有军阀。

这些人眼里也没有人民,只有自己的利益。

他们建设起了繁荣奢华的上海滩,但是离开上海往中国内陆走,到处都是战乱和饥荒,国民人均寿命不足35岁,甚至就连上海街头也到处都是饿殍的死尸。

为此,国民党政府在上海专门成立了“捡尸队”,专门像清理垃圾一样,每天清理掉路边的尸体。

所以,国民党的群众动员能力极差,老百姓不要说用手推车去帮助他们打仗了,就是粮食也不愿意给。

国民党一来征粮,老百姓能躲就躲,能藏就藏。

当年老百姓有一句话叫:“水旱蝗汤”,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老百姓认为,世界上有四种很可怕的大灾害:一个是水灾,一个是旱灾,一个是蝗灾,一个是汤恩伯。

汤恩伯是谁?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一个政权的上将,居然被老百姓形容成世界第四大灾害,可见一斑。

而只有我党做到能够动员起全中国人民,从红军抗日先锋队、东北抗联开始,老百姓就自愿出粮资助先锋队和抗联的战士。

因为老百姓看得见,这支军队和别的军队不一样,他们从不抢老百姓的粮食,也不假装抗日,而是实实在在地杀鬼子,然后被鬼子追杀。

有时候这支军队宁愿自己饿着,也不强征粮食。

老百姓恨透了鬼子,也恨透了水旱蝗汤。

所以老百姓自愿保护这一支真正勇敢的军队,自愿支持这一支真正保护老百姓的军队。

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以当时的情况,必须全国人民一条心,凝聚出巨大的力量才有可能真正结束中国的战乱。

可是,放眼全国的局势,不是军阀割据,就是外国殖民地代理人横行,土地和财富都集中在极少数地主和资本家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发动所有人起来抵抗,根本不行。

大地主和资本家固然允许国民党来抓壮丁,可是这些被抓去当壮丁的人,并不想打仗。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已经没有一片土地是属于自己的了,他们还有什么去拼死捍卫的动力呢?

所以很多时候国民党的军队,一触即溃,一围就降。

而进行土改以后,情况则大不相同了,所有人都想上战场,所有人都想打跑侵略者和反动派,因为他们拥有了值得自己保卫的东西,那就是土地。

唤起工农百千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坦白地说,在当时除了用这种方法唤醒亿万民众凝聚成一股力量之外,中国没有也不可能有其他的办法!

这种巨大的凝聚力,这种亿万民众抱成一团的凝聚力,足以抗衡天地伟力,足以改天换地。

除了解放战争以外,土地改革还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由于所有人都有土地了,所有人都是恒产者有恒心,所以可以不花一分钱就发动基础设施建设热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的布局和动员下,几千万中国人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十几年的时间,共修建了上万座水库!建起了总长度几万里的水渠!开脱垦荒数亿亩!全国大范围建成基础钢铁厂、纺织厂、电厂……

这些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保障和庇护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免受灾荒和饥饿之苦。

在我老家,很多工程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生产作用。

要知道在当时,所有人都是自带干粮去修建这些水利设施的。比如愚公渠、红旗渠修建时,前后就有数万青壮年自带干粮赶赴工地,用钢筋和手锤在千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人工天河。

为什么当时在国家不发工资,甚至连吃的也要自己准备的情况下,老百姓还要这样去拼命奋斗呢?

因为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家园、土地搞建设。

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了,把这些工程都做完了,那么自己的子孙后代就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说用钱来发动大家的话,请问当时需要多少钱?那么苦那么累的生活,现在在北上广工作的小白领,即便你出一万块一个月,包吃包住,让他们去工地上干活,他们也不愿意去,或因为夏天太晒冬天太冷,或因为体力劳动太繁重,不堪忍受。

可在当时,人们就是一分钱不拿,也愿意去干比工地更苦更累更繁重更危险的活儿。

正是人民战争的惊涛伟力,帮助解放军击溃了腐败的国民党军队,结束了连年不断的战火。

也正是人民战争的惊涛伟力,让我们这个国家从一穷二白受人欺负的昨天,变成了航母下、水歼20上天的今天。

因此所有我们今天能拥有的一切,其实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确立的。

那么有人会问在“均田地”的过程中,那些被平均的地主和贵族阶级怎么办呢?

他们的公平正义又在哪里呢?或者说在均田地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过一些恶劣的事情呢?

当然是有的。

中国这么大,不管要办什么事,难免都会出现一些坏的情况,但我们看问题始终是要看大方向。

首先,被平均的大地主和贵族阶级自己也应该反省。

有人说:“地主的钱也是自己凭本事赚的,凭什么要被平均。”

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可问题是历史也给过大地主和贵族阶级机会。

在我党没有出现之前,在满清的统治终结以后,他们本该挑起既得利益阶级的重担,承担起驱逐外敌、建设家园、发展工业化的责任。

可是他们没有。

大饥荒带来的影响逐渐扩散蔓延到了全国,然而上海滩歌舞升平,酒照喝、舞照跳。

日本鬼子全面侵华战争已经打响,钢铁需求巨大,但国有的钢铁厂居然因为没有订单而面临倒闭。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些统治阶级买办拿着钱去国外采购钢铁去了,因为国外采购有大笔的回扣可以吃。

所以,不是他们一开始就被老百姓抛弃、被老百姓平均,而是因为他们的统治实在是太无耻,太无能,太丧尽天良,所以走投无路的老百姓,才被迫拿起武器与之斗争。

其次,如果没有土改,中国会更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一个冤假错案,虽然旁人看来只是一个数字,但对受害者家属来说,却无异于整个世界的崩塌。

可是,整个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所遭遇的磨难,所承受的侵略,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分阶级地不断付出付出惨痛代价的过程。

死在恐怖黑太阳731手里的中国人,惨不惨?

罹难在南京大屠杀里的同胞,惨不惨?

1942年大范围地区全体人民不分阶级地因饥荒而易子而食,惨不惨?!

这些都是因为中国有太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欠账所致,这些欠账必须要补。

这些也都是因为中国在当时太落后,太不团结所致,因此必须想办法团结所有中国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土改政策应运而生。

而如果中国不能迈过这个坎儿,当年的悲剧恐怕到今天都还在继续上演。

看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吧!看看苏丹、伊拉克、阿富汗吧。

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昨天。

因此,土改有错吗?

当然没有。

人民的支持,已经说明了一切。

没有土地改革,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没有土地改革,就不可能凝聚人心。

没有土地改革,哪个大地主或八旗将军能造就今日中国?!

所以,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需要对中国的近代史有一次谅解,而不是选择赵氏孤儿式的复仇。

土改的确曾经伤害过一部分人的权益,但是今天国家的发展已经说明了一切,已经说明了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即便作为被土改伤害过的子嗣和后代,也应该原谅那段历史。

因为那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在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路上所付出的代价之一。

当然,从情感上我也理解他们的情绪,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可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以实际的成绩证明了道路选择的正确,即便是被土改过的家族子嗣,今天也已然享受到了大国和强国人民的福利。

其实,当时的土地改革,不仅受普通老百姓欢迎,很多真正有见识的大地主,大资本家也很欢迎。

比如有一个人叫澎湃,他把自己家里的3000多长工叫在一起,然后对他们说:“你们现在种的我家哪块地,就给你们哪块地。从此以后这地不再是我的了,而是你们自己的了。”

分完土地之后,他参加共产党,投身到革命当中,后来在执行任务时牺牲,年仅33岁。

如若不然,他定将是新中国的顶梁柱之一。

他深刻地知道,在乱世这些地是保不住的,而必须要发动起全国人民,才有可能争取到最后的胜利,才有可能驱逐外敌,取得统一,建设新中国。

因此,不是党需要土改,而是当时的全中国需要土改。

不是政府推行了土改,而是人民选择了土改。

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天的发展一日千里,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今天如果说,要大家把钱都拿出来让全国人民平分,估计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比如我父母退休金很少,我问他们如果说全国人民平分资产,你们支持吗?他们说当然不支持,因为平均就是平穷。

年轻人也一样,今天的每个人都自己珍视的东西,有些是手办玩具,有些是工艺品,有些是自己喜爱的乐器,有些是自己的事业,这些都无法接受被平均的命运。

所以生活在这样高度繁荣的社会,我们应该庆幸也应该自豪。

我们需要一次对中国近代史的谅解,而不是一次对历史的反攻倒算。

如果因为一己之私愤而毁灭掉了今天的一切,那么未来谁又会是得益者呢?

倾巢之下恐怕只能是无人幸免。

今天我们生活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从情感上我理解有部分人会对土改有不好的印象,在当时,不同阶级对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是人之常情。

但我想评价一个政策好坏,还是要看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否得到保护。

同时,既然可以有不喜欢土改的声音存在,当然也可以有捍卫土改历史的声音存在,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时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