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和陈妍希离婚后会像大s和汪小菲那样吗?
陈晓妈妈担任过安徽省农技推广站站长还是什么,是我爸在系统里的地方下属,我都三十多了我爸有一次在家吃饭看见陈晓的电视剧,说陈晓刚来北京上中戏的时候还来找他吃过饭,我一算当年我也在上大学,心说当年咋不把我也叫上,哈哈。
陈晓父亲大概是厅官,在省里算相当有排面了。我说这事的意思,是陈晓成长环境和汪小菲很不同,官二代从小到大环境都很稳定,父母都是社会地位逐渐增高,小时候父母还是很普通的人,但是有能提供相对比较好的生活条件。所以80后90后官二代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往往是相当乐观的,眼看着家庭状况一点点好起来。而且当年的公职人员有相当多时间可以陪伴孩子,或者出差干脆把孩子带上,80后官二代大多数人格比较完整,有安全感,有点清高有点单纯。京城省城机关子弟成长过程中也是最不容易被欺负的一类人,往往老师也知道父母背景会给予起码的尊重和保护(倒不一定是多么势利,但是相较于工人、小市民,当年老师普遍对师医公警的孩子有好感)。综上,80后官二代年轻时候往往对陌生人假定是好人,除非有明确证据证明这人不是好人。
当然到2000年代以后有一些人利用父辈资源做生意变得复杂,但是显然陈晓不属于这种人。而且公务员普遍处事谨慎,规避风险,对孩子看护有加,因此京城和省城公务员孩子往往学习成绩较好(起码80后各行各业子弟里公务员子弟是成绩最好的,比大学中学老师的孩子成绩好的比例更高),但是闯劲拼劲一般,中国成功出头的80后90后企业家貌似就没什么公务员子弟,公务员子弟最为云集的北京当地人70后往后就没产生什么做大的企业家。
汪小菲这种典型改开后富一代的二代则截然不同,从小往往经历坎坷的人生,家里做生意普遍跌宕起伏,时不时欠债累累,家里出人命的都不罕见(汪小菲舅舅就死于商斗),而父母做生意的必须要全力以赴赚钱,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所有生意都要不停见面喝酒打牌打高尔夫,事实上张兰的餐饮生意本身吃的就是当年那个商业氛围,这些企业家往往只能用钱来弥补对孩子缺失的关心,孩子遇到很多事往往是通过朋友获得安慰和处理,而朋友间的尔虞我诈身在江湖还家族被欺负过,汪小菲肯定见得不少,年轻时候对人性的期待恐怕远不如陈晓。
所以汪小菲对感情一开始没有陈晓认真,但进入婚姻关系后更依依不舍,大张旗鼓进行挽救,同时他的负面情绪大量向外发泄,并不太内耗。而陈晓则一开始对婚姻投入很高期待,在婚姻出现问题后,自己隐忍,自己变得憔悴、眼神无光,好几年大家都看在眼里,《那年花开月正圆》大概是他精气神的巅峰,之后就大不如前,正常年龄增长的影响不应该这么快。这当然也有遗传的人格基因的影响,但是二人成长经历的烙印恐怕不容忽视。
无论陈晓的性格还是他的家庭背景,都不支持他自己给这段失败的婚姻继续添油加醋。话说陈晓这种人择偶就该找个大陆体制内家庭的女孩,价值观上容易协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