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乎喜爱原神的声音明显多于其他平台?

发布时间:
2025-02-23 03:56
阅读量:
0

知乎的一个特点是书卷气很重,总想着长篇大论,以理服人,哪怕是歪理胡说,也得编个说得过去的自洽逻辑链,凑个几百上千字。

书卷气很重的缺点在于,攻击性远不如其它平台评论区轻飘飘的一句「急、孝、典、乐、蚌、麻、赢」。

书卷气很重的优点在于,你没法仅靠「急、孝、典、乐、蚌、麻、赢」就获胜,你得实实在在的去辩经,去讲理,去有理有据的说服读者。

唯有这样,你才能获赞,才能把自己的回答排名提升,才能让大众看到你的观点。

知乎其实是一贯鼓励长文的,但其它平台却不是,例如小红书图文笔记的字数限制是在1000字;微博搞140字数限制;B站评论区长文直接给你折叠,需要额外展开,并且图片也被折叠。

一句「玩原神玩的」,在B站可能获赞几千,位于视频评论区的第一热评,在知乎大家都把你当成低能和玩笑来逗乐,说不定还会在你的提问下面加上「智力障碍」的标签,这简直把自己当成小丑来娱乐大众。

极少有人会因为可以尽量地享受禽兽的快乐而同意变成低等的动物;凡聪明人都不会同意变成傻瓜,凡受过教育的人都不愿意成为无知的人,凡有良心和情感的人,即使相信傻瓜、白痴和流氓比他们更满足于自己的命运,也不愿意变得自私卑鄙。

他们不会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和傻瓜共有的欲望,而舍弃自己拥有但傻瓜不拥有的东西。

假如他们竟然幻想过自己愿意,那也不过是在极端不幸的场合,为了避免这种不幸而差不多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与随便什么东西相交换,无论这些东西在他们眼中看来是多么不值得欲求。

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其它平台例如B站,看到的是什么?

我常常看到一群生物放弃自己身为高等生命,身为智人个体的智慧,天天用「急、孝、典、乐、蚌、麻,赢」和「玩原神玩的」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毫无忌惮地倾泻自己的自私卑鄙,变为低等动物——尽情享受禽兽的快乐。

如此这般,实让人难解。

智人精神层面衰老的标志是彻底丧失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看这帮人属于是未老先衰,或者说是在幼儿时期便已步入老年了,实在可怜。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当一个平台的评论区倾斜于支持享受禽兽欢愉之人,那么不同意变成低等动物的智人自然选择不发言,乃至远离,另找地方满足自己的命运。


根据我的观察,知乎依然是主流app平均智力水平天花板,并且信息可信度显著高于其他平台。

这是知乎的底色:保持理性、保持质疑、保持清醒。

相比于打拳思维入脑的微博和小红书,以及过于反智的抖音,知乎仍然是简体中文互联网图文领域的佼佼者。

跟正常人交流的好处就是立场后置、尊重事实、溯源求是。

你能想象你跟别人聊一半了,它突然蹦出一句“姜萍是女性,你质疑她是不尊重女性”,这种话吗?我告诉你,这种逻辑在小红书上随处可见。

我讨厌的是不尊重事实的行为,无论是小红书和微博上搞性别叙事,还是抖音上搞反智言论,b站的幼稚复读机,都让我感到好笑和失望。

其实从阅读者角度也能明显看出知乎的水平较高,比如姜萍事件各个平台的观点视角,知乎绝对是最先反应过来且大面积质疑和找线索的。看很多平台吵架我感觉都比知乎硬抬杠的水平还低,比如我之前聊过的「原神内鬼」吧,什么「整个沪圈给米八陪葬」[1],知乎哪怕杠精也少有写这种让人发笑的傻瓜言论的,但在那边这种言论泛滥常见。


知乎之前打击过好几次所谓抱团现象,而且知乎的社区设计也天然不支持抱团以及观点极化。

知乎打击抱团刷赞。你可以找到很多,例如小管家的公告[2],也曾经成批量封禁过一大批有明显抱团行为的所谓大V。

知乎的提问者权限其实很小。发出提问后,便无法删除问题,无法阻止别人修改问题、问题描述以及问题标签,也无法删除问题描述下面的评论以及问题下面各个答主的回答。

这就使得,提问者权限非常克制,一个问题下面容易百花齐放,观点开花,大家更容易看到多样的观点,以及真正被大量阅读者受欢迎的观点。而非像贴吧/虎扑/NGA,或者bilibili那样,发帖人/发视频人,可以任意删除帖子/视频下方的评论和回复,操纵舆论方向。

另外,知乎还没有类似「版主」这一职位的设置,导致发言和观点的展示更加自由多元,不会因为版主的喜好而改变自身发言。

最后 ,知乎规定一个账号只能在一个问题下发布一个回答。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那种一个账号发布成千上万个重复评论刷屏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此强行塑造虚假的错误的集体记忆和集体形象的行为。

知乎的回答排序也值得夸赞。知乎的点踩使用的是威尔逊算法,我之前还写过文章来调侃「知乎点赞点踩学」[3],但实际上,这相对而言还是很好的。高同意回答搭配少量的反对,就足以将其回答排序降低很多,一定程度上支持的观点/意见的多元化、流量的公平分配、反对观点极化和抱团、以及对错误观点及时有效的制衡,而非让其长期霸占首位,误导众人。

这些对知乎的整个社区氛围、用户理念和参差多态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最后,知乎讨论的内容和话题非常之多,从计算机和机器学习、到武侠和文学、到时政和政策、到等等等等,无所不谈。

知乎的观点和角度也比较多样化,这主要源自知乎高质量用户很多,天南海北。见过有人亲自种地传授经验的,见过援建非洲的工人朋友来亲自分享当地情况的,非常多样化。

在一切价值判断之中,最坏的一种是:想得太多、太深奥、超过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种罪恶。我们在体验思想的快乐时,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总有人觉得自己受了伤害。

这世界上有人喜欢丰富,有人喜欢单纯;我未见过喜欢丰富的人妒恨、伤害喜欢单纯的人,我见到的情形总是相反[4]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