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的模式适合山西吗?

发布时间:
2025-03-06 22:20
阅读量:
8

强省会模式有一套固定的话语模板:

大家一起贡献,努力把省会发展起来,再反哺大家。

这套话语模板,在山西行不通。

给外省人讲讲山西的地理格局。

山西十一市分四个部分:

晋北三市、晋中四市、晋东南两市、晋西南两市。

这个划分不是文化上的,也不是气候上的,而是地理上的。

把山西分成四块的地理标志,也不是修座桥就能过去的大江大河,而是大山,一连串绵延不绝的大山。

而且这个分法已经很给脸了。

真正来说,山西省内的众多山脉,不是将山西分成了四块,而是将山西分成了九块。

太原与晋中为其一,大同与朔州为其二,其余七市各占一块。

传统上把山西按四块划分,已经算是挽尊了。

整个山西,其实就是群山之中的九块盆地。

甚至说九块盆地都是在挽尊。

因为十一个城市里,有四个是建在山上的,有两个是建在半山腰上的,剩下的基本也都贴着山,群山环绕。

除了城市规划上几乎与太原合二为一的晋中市,其他九个市,想要去省会的难度,远远高于出省的难度……

这就造成了山西人不爱去省会,只爱往省外跑的现象。

晋北的往内蒙呼市、乌盟跑。

晋中的往河北石家庄跑。

晋东南的往河南郑州跑。

晋西南的往陕西西安跑。

这个地理环境导致除了太原与晋中二市,全省其余九市对这个省会都没啥向心力。

这种情况下,你跟其他地市兄弟说等我发达了反哺你们……

谁会信?

你信吗?

反正我不信。

喂省会,真的就是肉包子打狗。

但不喂省会,也真的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所以山西一直在外面找路。

例如过去十多年,山西一直想要融入一个区域经济循环内。

一开始梦想的是融入环渤海圈,折腾了好些年,发现根本融不进去。

前些年短暂地考虑过趁着一带一路融入西北圈,发现偌大的西北圈,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态位。

内循环不行,外开放没戏,就只能坐在家里叨叨“结我煤钱”了。

挺绝望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