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Nature报道中国可能于2027年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
高能所想多了。
这个东西经过杨振宁的公开信之后,基本就没有立项的可能了。杨振宁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去不建议这个东西,而政府方面从项目管理和财务角度,也没有可能支持这个东西,否则就批准了。对了,影响立项的另一个看似不相关因素是“大口径巡天望远镜”项目中的狗血事情,这个事情让政府方面对于所谓的“行内人”如何看待项目意义画了个小小的问号。
项目角度在于,欧美的经验证明,这个玩意超支起来就是个无底洞,由于相关设备都是特殊定制特殊标准,价格方面黑洞太大。重点是,价格黑洞都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些设备都必须从国外进口,政府对国外进口设备的价格虚高可是心有余悸的。一个经常被拿来对比的例子是,港珠澳大桥中从荷兰进口工程技术,荷兰人开价15亿欧(当时汇率约150亿人民币,补,应为开价5亿欧,约合当时50亿人民币),后来中国自研技术后大约5亿人民币。更何况这些设备是涉及高能粒子领域,是可能用于军事用途,到时候西方政府等你钱砸得差不多了,来个“涉及军事用途”禁止出口~···
财务角度是占用了大量的科技专项基金,据推算大约相当年度科技基金预算的10%,这里还需要地方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单个项目占用整体资金的10%,这是什么概念,当年曼哈顿计划也没有这么高的占比,更不要说地方政府现在财政困难,要它们投钱它们也得拿得出来。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中国的整体国际环境在恶化,中央财政支出必须向可以明确结果的、有实用性的方向集中。粒子对撞机这种大玩具,除了给高能所发几个论文外,还有什么实际用途?
以前还能拿来做合理理由的“带动国产精密仪器产业”,在半导体、激光等领域的发动下,已经不是很有力的理由了。至于所谓引进国外人才,更不是能打动政府的理由,一个非常反直觉的现实是,尽管中国以工业能力见长,但现在制约中国技术的也是工科水平,如光刻机,所以中国对工科人士的渴求更突出。
总之,我不看好粒子对撞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