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反映应该教逻辑学,但是中国学校就是不教逻辑学?西方国家是怎么教逻辑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14:46
阅读量:
2
严格来说,中国过去也教逻辑学。
西南联大都困难成那样了,逻辑学课程也是有开设的。殷海光和金岳霖的《逻辑学通识》讲义,现在也有得卖。
至于为社会么现在不教……
这个问题在该书第一讲就已经管中窥豹了……
良好的生活是真善美的生活。我们要求真善美的生活之实现,必须拿“真”来做底子。固然,有了真,不必就会有善和美。但是,没有真,善和美根本无从谈起。至少,真可以帮助善和美之实现。所以,真理是良好的生活之必要条件。
然而,不幸得很,真理是非常娇嫩的东西。真理很不容易得到,但很容易丧失。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人在极少数的时间以内逼近着真理。最大多数人在他们最大多数的时间以内过着受神话、传说、权威、禁制(taboo)、口号、标语、主义(ism)、偏见、宣传、习俗、风尚、情绪等力量支配的生活。
而这些力量常常穿上“真理”的伪装出现。不知者以为这些力量的确是真理,并且常常持之甚坚的样子,甚至不惜粉身碎骨来维护或求其实现。
其实,这些以“真理”的伪装出现的力量,不必即是真理。力量不能制造真理。在较多的情形之下,力量去真理甚远。在知识丰富和神志清明的人看来,那为维护或实现这些力量而粉身碎骨的人众,并不比扑灯的飞蛾高明多少。
虽说这话并不是针对谁说的,但我想答案应该不需要我再继续提炼了吧……
西方基础教育的逻辑课和中国不太一样,中国一般从数学上出发,北美这边是从阅读中出发。
这是美国精读课,二年级的教学内容。
首先老师会让你挑一本最喜欢的书,然后让你提炼一下内容。
在一本书/一篇文章里,哪些是“信息”,哪些是“娱乐性内容”,哪些又是“说服性”内容。
就我的理解而言,“信息”是基本事实”,是一切的出发点,而“娱乐性”保障了可读性,“说服性”则是文章的目的。
然后从这一点出发,要学生辨别出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国内有两个比较现成的例子:
《明朝那些事》和通辽可汗。
这俩都是在一定事实基础上,强调娱乐性,然后输出观点。然而过分强调娱乐性的后果就是观点薄弱, 信息不足。
知乎上有句名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本质上就是一样的问题。
我在知乎上看到过很多回答,不从Fact出发,喜欢用观点论证观点,循环论证,这其实就是“主义”。
加拿大教这个公立学校应该是三年级,孩子也问过我这个问题。
我只能回答她说,Fact是已经证实的,opinion是还没证实的。比如,过去人通过观察月食和北极星,认为大地是个球。这个阶段,只能算Opinion。但当人类完成环球航行和卫星上天后,它就变成了Fact。
就算你甚至不去学习逻辑学本身,基本逻辑谬误都没看,有些东西也是应该掌握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