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2步兵战车与国产04步兵战车相比如何?

发布时间:
2025-03-26 14:47
阅读量:
3

你换个思路,布莱德利系列里,m3骑兵战车才是本体,m2步兵战车只是顺手给机械化步兵弄的添头,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啥美军要给个步战车配置上“能把华盛顿特区夷为平地”的火力了。

美军“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1976年8月,美国陆军成立了机械化步兵战车特别工作小组,对整个XM723计划进行全面评价,并建议发展一种步兵和侦察兵通用的装甲战车。根据建议,食品机械化学公司迅速对XM723进行改进,安装了带“陶”式反坦克导弹和“蝮蛇”链式机关炮的TBAT-11双人炮塔。1977年5月,美国陆军将XM723重新命名为战斗车辆系统(FVS),由XM2步兵战车和XM3骑兵战车组成。

换句话说,你得把它当成m114骑兵战车、xm800t装甲侦察车的后继者,而不是m113的后继者。

一个6.8吨的装甲侦察车硬是塞了一门20速射炮,代价就是整个车只能搭载3名车组,没有空间再带侦察兵了

因为xm800项目下马,急需装甲侦察车的美军才选择拿布莱德利改一下当骑兵战车用

问题的根源在于美陆军的骑兵/装甲骑兵部队,它虽然承担侦察职能,但又不是纯粹的侦察部队,而更接近打头阵的先锋部队,所以美军骑兵部队对装甲车辆的要求就变成了既要轻便以保证续航力,又要火力凶猛当得起先锋的重任

而且骑兵在美军中的历史相当悠久,哪怕是小巨角河团灭后重建的第七骑兵团,其历史也可以追溯到1877年,所以骑兵部队也算是美军的百万漕工,有什么需求也比步兵优先。

所以美军在坦克普遍加厚加重的二战中后期,仍然为骑兵部队单独维持轻坦编制

越战时代的美军骑兵,以轻坦和骑兵战车为核心,辅以伴随炮兵和空中骑兵

因为需要小群多路到处侦察,所以美军装甲骑兵的合成化程度比现在的合成营都高,代价是人员实在太少,撑不住高强度攻防,装甲骑兵一般也不会跟机械化步兵那样下车投入攻坚

欧洲地区的装甲骑兵排干脆全上的m551,而布莱德利那个变态的火力配置,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顶替m551,尤其是m8ags下马,骑兵部队没有轻坦可用之后

所以美军需要步兵战车,但首先得满足骑兵部队的需求,机械化步兵的需求只是顺带的。这也导致在具体编制上,m2步兵战车并不和机械化步兵班紧密结合,步兵班长并不能越过步战车车长直接指挥步战车的速射炮或导弹火力,这是美式机步和苏式摩步(机步)最大的不同。而苏式摩步的特点可以参考我的这个回答

bmp系列步兵战车各有什么优点、缺点?

04式步战则不同,它也是苏式特色机步理念的成果,这得从解放军的机械化步兵发展说起:

在86式步战(仿制bmp1)普及前,解放军的机动步兵分队分为乘坐卡车的摩托化步兵,和乘坐63式装甲输送车的装甲步兵,这个时期的装甲步兵,在运用方式上和以m113为基础的传统美式机步差不多,都是跨越卡车难以突破的最后五公里,把脚男直接送到坦克身边。

接触bmp1之后,解放军开始逐渐了解苏式特色机步理念,但是由于技术和财力所限,一开始只能拿出92轮战这种凑合产物,虽然放在东亚,对付“国军”的m113和v-150,亦或者南韩国军的m113,其实也足够了,而04式则是结合了bmp3的火力系统与更方便步兵上下车的车体设计的成果。

到04式普及时,解放军的机械化步兵,也逐渐从把人运到坦克边上的传统机步,向一车一班就是一个战斗单元的苏式特色机步转变。

04式机步班组,6名下车步兵

86式步战车组,步兵+车组一共9人

同样9人的86式步战车组

92式步战车组,7人下车

在此基础上,解放军对步坦协同的理解,已经从步兵与坦克协同,变成了步兵战车(及其班组)与坦克协同,步兵战车及其班组已经被视为一个独立的战斗单元

原以为评论区会有高论,结果就这?当我没见过xm723长啥样?

人要是不用迁就骑兵部队需求,哪用整个那么高大威猛的炮塔?就用这个小炮塔,剩下的空间挤一挤也能塞9个脚男进去,哪还用现在四车三班这么凑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