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六代机对现有战机断崖式领先,可能产量不会大,因为成本太高太贵?大家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5-03-26 15:01
阅读量:
2

实际上成飞六代机在技术上并不激进,激进的只是作战思路和飞机外形设计而已,并没有用什么黑科技,造这么一架飞机也不需要什么黑科技。用3个发动机的目的并不是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什么背上那个是冲压发动机,单纯就是为了堆推力而已。飞控虽然难度高,但却是一次性投入,就跟软件开发一样。

成六的设计思路很好理解。

第一,现在大家都在追求更远射程的空空导弹,然而对于隐身飞机的发现距离其实远小于现在空空导弹的有效射程,那要怎么才能发挥出现在这些远程空空导弹的用途呢?那当然是越过前线的隐身战斗机,去打击后面那些不隐身的目标,甚至干脆直接对地攻击好了。特别是中国现在面临的来自太平洋的威胁,我直接把岛上那些机场打了,把你的加油机给打了,然后你那些隐身飞机的续航能力根本飞不过茫茫大海,这不就解决问题了?

第二,现在大家的下一代飞机都要搞无人机,一个有人机躲在后面指挥,无人机死光了,对方有人就跑路了,打了半天都在和一群不怕死的AI打,明明打赢了,却不能结束战斗,那不是白打了么?所以要越过无人机去打后面那些活人。

要达到以上目标,第一,需要全向隐身。当然这个全向隐身有点儿虚,实际上就是要兼顾正面和侧面隐身,因为你飞跃敌军前线战斗机组成的防线时,是必然把侧面暴露出来的。

第二,要大航程,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毕竟你要比对方作战半径更大,才可能够到对面的后方单位。

第三,要高速巡航。一方面哪怕是隐身飞机,等你打下来对方纵深里的单位时,傻子都知道你来了,到时候对方起飞一大堆飞机拉网搜索,你隐身再好也可能被近距离接触到,所以打完了就得赶紧跑。另一方面,飞跃对方前线战斗机后,你的菊花就暴露在对方面前了,而飞机菊花是很难做隐身的。大型飞机的油料多耐力好,从侧面几十公里外掠过后,等对方反应过来,已经在上百公里外了,以两马赫以上的速度,上百公里已经超出现在绝大部分空空和防空导弹追尾的不可逃逸距离了。而以大型飞机对现役战斗机的耐力碾压,大家速度差不多的情况下,现役的其他战斗机基本上不可能追上成六了,而百公里外,稍微再拉开点儿距离,现役战斗机上的红外成像也看不见成六的菊花了。换句话说,成六只会在穿透敌方防线后很短时间内暴露一下,随后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在敌方的感知范围外。

你看成六要达成这种作战目标,需要什么黑科技么?需要什么冲压发动机或者什么特别的隐身技术么?都不需要。他只是仗着自己体格大耐力好而已。尺寸更大肯定会导致比一般的战斗机更贵,但成本并不会“贵到断崖式领先”。

其次,这种作战方式并不需要装备很多数量,因为成六并不是用来在前线和敌机缠斗的。以往我们对于需要大量前线战斗机的印象,其实是来源于美军,或者说早些年的战斗机。那时候这些战斗机有个主要作战任务,就是掩护前线攻击机对地打击,因为这些攻击机都在低空低速工作,导致必须靠专职的战斗机来支撑一个净空区域。这点在二战和后来美军空军的战场上表现的特别明显。

但一方面多用途飞机开始占据空战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因为隐身技术扩散的威胁,美军搞F35后,攻击机和战斗机基本上合二为一了,电子技术的发展让攻击机在高空高速的情况下就能完成对地攻击任务,而隐身技术的扩散又让攻击机哪怕速度慢点儿,灵活性差点儿,也能在专职的战斗机面前有反抗能力。

因此,未来前线并不需要一种专职对空的战斗机,并且成六的主要作战任务也不是给前线飞机撑起防空圈,而前线的对地攻击任务,以后大概率是交给各种无人机(包括高性能的多用途无人战斗机)。打击机场的任务更多的是交给导弹,而非飞机。

成六未来的打击目标估计主要包括加油机、预警机、无人机空中指挥机(比如美国拿来冒充六代机的B21)、地面带有点儿时敏性质的目标(比如可移动的地面通信基站、指挥中心等)、小型舰艇(比如美国打算搞的那些无人舰)。这种情况下,成六并不需要装备很多数量,敌人也没那么多加油机和预警机给你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