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遇到的大部分斯教厨都讨厌莉莉?

发布时间:
2025-03-27 23:28
阅读量:
2

我曾经真心实意地喜欢过莉莉,我透过书上那些只言片语的片段捕捉到了一个生动有主见对斯内普窘迫的经济和卫生习惯没有偏见,在詹姆霸凌时多次站出来的勇敢的莉莉。我知道霸凌者团体很容易形成一个真空环境,使被欺凌者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旁观者虽然觉得不对但为了自保通常都不敢说什么。也知道家庭条件不好,会让多少孩子产生偏见,甚至背地里恶意嘲讽。所以我认为莉莉很有勇气,敢对霸凌说不,也很有同理心,能够和斯内普成为朋友这么多年。我曾经是真心实意地喜欢过那个耀眼正义勇敢独立有主见的莉莉的。

xinjinjumin545355485886.lofter.com
这是原文章出处

即便当时我非常难受她说“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洗洗自己的内裤,鼻涕精”这句话,非常不理解她嫁给詹姆斯波特的行为,这两根刺每次重读都会哽在心头。但我还是依旧觉得在大方向上莉莉是很好的,她是公私分明,有自己的是非观念的。在我曾经理想的斯莉关系里,他们曾相伴而行,曾亲密无间,曾毫无保留地真诚地对待对方,拼尽全力为这段关系争取过了。然而还是不敌天意弄人,不敌选择和环境,莉莉不亏欠他,他也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付出所有去补偿那段朝露般的感情,这是一段充满遗憾的,但是也是无悔的友情。

但当我后来偶然看到罗琳说“她(莉莉)(在看到黑湖事件时)真的讨厌他(詹姆)吗?你是个女人,你懂我的意思”时,那一刻,我内心崩塌了。我对莉莉的喜爱主要就源自于她对霸凌刚正不阿的态度,来源于她敢于说不的勇气,但是现在莉莉在黑湖的行为突然就蒙上了和霸凌者打情骂俏的嫌疑。我一直以来的滤镜因为这句话碎了一角,然后我带着怀疑反复读黑湖事件,结果发现我越审视黑湖事件,莉莉的行为就越经不起细看。

不错 ,黑湖事件,莉莉是站出来了,可是她站出来之后的行为越品越奇怪。她是一个级长,在看到霸凌现场时她是有义务制止这种行为的,但是斯内普被詹姆折磨到快窒息的时候,她没有使用咒立停赶紧解救自己的朋友,而是和詹姆长篇大论,她说的越多,斯内普受到折磨的时间也越多。同样的事情,罗琳写麦格就是第一时间先解救马尔福,然后再和穆迪掰扯。

(注:别给我拿马尔福作威作福的例子来证明霍格沃茨级长这个职位标准可能没有那么高,一个领头者被选出来第一职务就是管事吧,处理同学斗殴霸凌事件是最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级长不能帮助参与管理,那么她被选出来的目的在哪里呢?罗琳在卢平小传里说了“他并不赞同对西弗勒斯斯内普的无休止欺凌,但他无比感激他们对他的接纳,以至于他并不总是敢于站出来制止他们的行为,尽管他知道他应该如此”这里可是罗琳盖章的霸凌啊

在斯内普被詹姆施加清理一新障碍重重等霸凌行为的时候,从莉莉出现和詹姆说话,到斯内普一边爬一边呕吐出带泡泡的肥皂水拿到魔杖,这过程一共有五百多个字,两人说话也将近说了两百个字。中间莉莉还是走过来的,围观的人还要放声大笑,莉莉还要等笑声停歇后再和詹姆说话。而这个过程中斯内普一直被泡沫憋得要死,从头到尾莉莉都没有跑到自己朋友身边关心他怎么样了,施展一个魔咒。仔细琢磨这真的太奇怪了,代入想想,如果是我的母亲被这样对待我一定惊慌失措第一时间关心她,想办法解救她,咒立停不管它有没有用,先用上去再说,因为多拖一秒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这不是开玩笑的。

你自己代入被一个人按到水里,憋得快疯了,胸腔要炸了,结果你的朋友一直和施暴者唠唠叨叨,就是不赶紧把你的头从水里抬出来,换谁心态都要炸。多说的每一个字就意味着你忍受的时间就越久,此时不管她说什么话,你的第一想法难道不是“你能不能先来救我,别让我折磨得快疯了,别说那些高高在上的指责彰显你的正义了,说的时间越长就有越多人在这里围观看我笑话,你不知道吗”。莉莉这种行为客观上就是没有实际解救朋友,而引来更多人围观施暴现场,增加霸凌者的兴奋度。如果我是当事人,这确实会让我怀疑,这到底是为了我的安全我的面子,还是她为了满足自己正义形象的做戏。

毕竟清理一新,这是一个简单的清理咒,不是黑魔法,它本来就不是对人的。是詹姆把这个咒语开发出了恶意,这种简单咒语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反咒。咒立停是可以解决这种程度的咒语的,这是学校教授的基础咒语,詹姆还没有那个能耐自创咒语,使用和解除的方法学校是要教的。不然赫敏是怎么给纳威施锁腿咒的反咒,唐克斯是怎么救了中石化咒的哈利,昏昏倒地的反咒速速复苏又是怎么被大众知道的,我不相信莉莉没办法救他,詹姆施展的障碍重重和这几个咒语的效果相似吧,但是从头到尾莉莉没有施过一个反咒

而且就算咒立停不行,解除你的武器不能用吗?不让霸凌者继续对他加害有那么难?管事的人,处理打架的第一步就是拉住动手的人,拿走伤人的武器,她这里的操作看上去一点处事经验都没有,问题是她说她处理过很多次啊,难道说之前她都是这么处理的?

还有也别和我说巫师有体质,这样不会死,巫师有体质又如何呢,巫师也是人,也会流血也会窒息,巫师的心理和普通人一样。普通人面对这件事产生的感受,巫师一样会产生,也许詹姆的清理一新倒挂金钟并不致死,但是被人围观心理上的痛苦羞愧和受伤一样都不会少的。

莉莉的处理方式就是很奇怪,难道我妈被被搞无法呼吸,虽然我知道我妈不会死,我就不立即解救我妈了吗?咒立停、解除你的武器有那么难吗?连尝试都不愿意?

难道我知道我被按在水下胸腔痛得快炸了但是不会死,听到我的朋友不解救我,反而说一大堆关于霸凌者的形容,把重点跑偏到“就算是要我在你和巨乌贼之间选一个,我也不会和你出去玩的”延长我受折磨的时间,让更多人围观我的窘迫,我就不会痛苦吗?

你怎么说都无法改变,这件事代入你最亲近的人,你绝对不会尝试这种处理方式,代入你自身,你绝对会对你最好朋友带给你的伤害感到痛苦。

更别说罗琳那句打情骂俏的暗示,莉莉这段完全没有表面那么铁面无私那么正义,作为朋友是真的会被伤害的。

还有她将笑不笑的样子,我也很不能理解。如果我看到一个人把别人内裤露出来,我的想法是感到恐惧,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什么会在这种事情上感到残忍的快乐,我恐惧自己也成为他施暴的对象,我怜悯受害者隐私被人扒出来的痛苦。英文原文说的是洗得发灰的内裤,看到这样条内裤,我根本笑不出来,我只会感同身受地为他感到难过,他贫穷至此,这不是他的错,我甚至会愤怒,为什么不属于他的过程需要他来偿还。这么多情绪中,我唯独不会感到好笑,我深深地知道,这是也是对别人的伤害,目光是真的可以杀死一个人的。

(别和我说,看到别人摔一跤也会笑,所以这没什么,摔一跤是丢人,但是正常人类都知道露内裤是羞辱了,正常人谁会对折磨人感到快乐?这种东西能让人发笑吗?一个人的贫穷造成的洗得发灰的裤子能够惹人发笑?嘲笑别人的贫穷是什么正义的事情吗?

也别和我说她只是好像要笑,周围人都笑了,她这里的脸部起伏好像笑了,就是很有暗示的意味。加上罗琳的采访,小天狼星的证词,莉莉骂詹姆的那一大堆非仔细观察不能注意到的打情骂俏,我真的感觉她没有多少共情能力。

毕竟面对这个场景我真的做不到面部扭曲,我之前也是见过几个男士霸凌另外一个男士骑在他身上,拖着他,拉扯中露出了他的内裤的场景的,那时我是纯惊恐,纯害怕。造成扭曲面部的情况通常是要应付另一种突如其来的情绪(我写这句话的当天,就体验了一把听到别人说的话突然产生另一种情绪,但是又不好表现出来的面部抽动)而莉莉愤怒的表情却因为一个人被迫暴露出自己的羞耻和隐私浮动……我不想继续分析了,但是这样的描写我很难受)

然后斯内普恼羞成怒骂了她,她骂回来可以,绝交也可以,但是她非得攻击他的内裤,非得叫一个朋友羞辱性的外号,这我也真是不能理解。我再讨厌一个人,不管别人怎么对我,我都不会从隐私的角度攻击人,不会用侮辱性外号称呼人,这是个教养问题。这是我基本的同理心,这是我受到的教育带给我的很简单基本的认知,这不是情绪问题,这是我情绪再爆炸,也不会越过的底线

哪怕是当年我也被她尖锐的用词震惊到了,我完全没想到那个本该是白月光的莉莉会这么说话,那一瞬间,我想到的不是愤怒被伤害到的莉莉,而且无数个时光碎片里羞辱我的,我的母亲。那些充斥着裸露的不安、羞愤、痛苦、受伤、被亲近的人背叛的绝望的不是斯内普,而且那个无助的我自己。这是足以把一个人的自尊心完全摧毁的羞辱,我坚守的方寸之地,我最后的精神壁垒,就曾被这样残忍的方式粉碎,留下了终身难以愈合的伤口和永远无法遗忘的血淋淋的疼痛。我到现在都对肢体接触,裸露皮肤感到不安,所以我真的完全理解他那时有多崩溃,有多绝望。

(说真的,我的好朋友看到我在受难却不去解救我,我窒息得要死的时候,听到她折磨的长篇大论,我内裤露出来,她还笑了,我确实会很痛苦,会质疑这到底是友谊,还是她为了满足自己正义形象的做戏。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我不会像斯内普那样骂得这么难听,但我也会对这个朋友的行为感到很愤怒的)

最后她骂了一顿詹姆斯波特跑了,这就更奇怪了,她明明知道他是一个霸凌犯,还大庭广众之下对受害者说,“很好,我再也不会管这些事了”。没有扣分,没有警告霸凌者不要做这样的事,没有把霸凌者上交麦格教授处理,没有确保霸凌事件会不会再次发生,没有关注受害者的安全是否得到保障,没有确定受害者有没有拿到武器能抵抗对方进行自我防卫,她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跑了。她几乎是放任他重新落入四个人的手里,她几乎是暗示了她走了,詹姆斯波特可以对他为所欲为,她推动了扒裤子情况的发生,而且默认了以后的霸凌,她也不会管了。她这样做既对不起任何一个受害者,也对不起她享有的级长勋章。就算她要和斯内普绝交,正确做法也是她把这种霸凌的恶性事件上报给老师,让霸凌者得到应有的处罚后,再和斯内普绝交。因为情绪忘掉职责,这种行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别给我说什么霍格沃茨老师不管这个事,第一部,麦格听到马尔福的告状,就去抓哈利他们了)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詹姆为了追求斯内普,让莉莉被障碍重重清理一新搞得口吐白沫,被倒挂金钟弄得露出内裤,然后斯内普狂骂波特。不停说“放开她”“波特你个自大狂”“你的头发怎么样”“你平时做事怎么样”“我讨厌你,宁愿和巨乌贼约会也不和你约会”,但就是从头到尾没给莉莉施展一个解咒。莉莉被放下来后,羞愤交加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最恶劣最伤人的话劈头盖脸朝斯内普骂过去,然后斯内普冷冷地说“很好,我再也不帮你了鼻涕精,自己洗洗内裤吧”,顺便再狂骂一遍波特,惹恼霸凌者,跑了,然后詹姆被气得要死要扒莉莉的内裤。你看评论区会不会斯内普和詹姆一起骂,觉得斯内普根本对不起朋友,根本不是想护人,连个解咒都不想用,让这些人围观莉莉的窘迫,他根本就是在打情骂俏。

这是莉莉黑湖事件的形象崩塌,这根十年来的刺终于刺破喉咙了,说真的,虽然我反反复复分析,但是并不能获得任何愉快,亲手否认自己曾经的喜爱,打碎那个凝固的形象,并不能让我感到任何愉快。

但这第二根刺,我也必须捅破,那就是莉莉和詹姆这个霸凌犯结婚了,这件事简直是反直觉的,我认为任何一个三观正常的女性在看到霸凌现场后都不会尝试和霸凌犯约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这是什么人渣啊。他们对人的基本的情感都只有模糊的认知,根本无法共情正常人类的情感,这种无底线的恶相当可怕,正常人根本就不会试图和这种人产生感情。

詹姆,他家庭和睦又富裕,一出生就拥有别人渴望的一切,然而他还是用卑劣的手段虐待他人,并从这种行为中获得沾沾自喜残忍的快感,并自以为英雄主义。这种天真的毫无自知之明的恶,想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一个曾经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你真的敢放心嫁给他吗?你真的不怕他将来故技重施,家暴你吗?他的那些操作无论哪个放到网上都会引起轩然大波,个个都劝你不要恋爱脑,不要拿自己的未来赌别人的人品,怎么在儿童文学里这个故事反而可以被浪漫化了呢?

更何况他真的改好了吗?他霸凌的可不止斯内普,“在走廊谁让你不顺眼就给谁发恶咒”“他七年级就不再到处给人发恶咒了,斯内普是个例外,詹姆不可能放过他”“对赫奇帕奇学生非法使用头骨膨胀咒”“四十四盒违规记录”,但是他道歉了吗?他认错了吗?他赎罪了吗?你觉得如果他做出了补偿和道歉,卢平会不提而只是含含糊糊地表示他不再对其他人这么做了吗?他七年级和莉莉约会的时候还在霸凌斯内普并且没觉得这种行为本身有什么不对,他是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吗?他真的理解自己给受害者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并且感到悔恨了吗?他真的会为自己给受害者带来的伤痛后悔终身终身赎罪吗?他真的明白被围观的无处遁形,被人身羞辱的羞愤欲死,被暴力攻击时的痛苦与无力,所有这些加起来对一个人造成的根本性的摧毁吗?他懂吗?

我少年时曾在见到霸凌现场后没有第一时间出头而是保持沉默,带给我了深深的负罪感,好几次忍不住边哭边数落自己的罪过的。霸凌真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带过的话题,它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辈子,每一个沉默的旁观者都是推动受害者走向深渊的刀,我对霸凌者对我所示的任何一点好的接受,我对霸凌者霸凌行为所做出的任何一次沉默都是在助长霸凌者行为的愈演愈烈,都是在助力形成孤立受害者的恐怖氛围,我是真的觉得自己有罪的。

接受一个霸凌者的约会,其实就是在无形中助长霸凌的风气,暗中肯定只要霸凌犯表示出所谓的改了,我们可以接纳他,他就可以过上幸福的人生。而我根本就不能忍受这个,在见到霸凌者的每一秒都会让我想到霸凌的场景,并为自己接受霸凌者所示的任何一点好而感到深深的良心上的谴责,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把莉莉接受詹姆的约会说得这么理所应当。“莉莉有同理心她宽容”,不好意思,只有受害者本人才配说原谅,你替受害者原谅施暴者,不觉得虚伪做作,在受害者的伤痛上跳舞吗?多少受害者的人生就这样被霸凌者毁了,一生都困在精神上的折磨中,而霸凌者只需要一两句形式上的认错,就可以顺风顺水地生活下去,这可能是现实,但我永远都不会认为这是公正。

所以我完全无法理解詹莉这种有毒的建立在受害者痛苦之上的爱情,罗琳用爱情弱化了霸凌,让很多年纪小的读者在三观还没完全长成的情况下,自发地为詹姆没写出来的改变臆想,“莉莉嫁给詹姆了,所以詹姆变好了”,不好意思,这不是挡箭牌,这不是理由。我只能看到这种潜移默化的观念带来的恶性影响,多少人在hp圈为了维护詹莉cp,颠倒黑白疯狂洗地。在儿童文学里让霸凌犯收获美好婚姻其实就是潜在地传递出,霸凌者是可以被原谅的,是可以享有幸福人生的,受害者终身难以摆脱的伤痛就这样被无视了,我不能接受。

更何况就算是单凭黑湖他和莉莉的对话,我也依旧不能接受这样的爱情,“要是你跟我一起出去玩玩,我就放了他,伊万斯,”詹姆马上说,“说吧……跟我一起出去玩玩,我就再也不会用魔杖动老鼻涕精一根汗毛。”“哎,伊万斯,别逼着我对你施恶咒啊。”请问他真的尊重她吗?这真的不像街头油腻男吗?如此下头不尊重女性的行为,有自尊的女生根本就不想在两性关系上和他有所发展吧,霍格沃茨的男生又不是全都死了,莉莉为什么非要选他?

詹姆七年级一边霸凌斯内普一边伪装成好人骗取莉莉的信任,他们整个爱情都是建立在欺骗隐瞒和伪装之上的,过程像情绪上头的产物。我算了一下,霍格沃茨一般在6月底或7月初举行毕业典礼,九月份开学,哈利出生在1980年7月31日。也就是说莉莉在1977年九月份之后甚至更晚到了1978年才和詹姆约会,然后他们在1978年六七月毕业,在1979年秋天(8/9/10月)的样子结婚(罗琳说的),然后莉莉大概在1979年10月怀孕,退出凤凰社活动(这个我记得是看到了罗琳的说法,但是找不到原文了,如果有人保存了请分享在评论区。不过罗琳在卢平小传里说,卢平在唐克斯怀孕后就退出凤凰社的行动这个我是肯定的)。他们大概谈了一年多或者可能一年不到的恋爱就结婚了,加入凤凰社也只能最多算一年多一点点,说实话我感觉不到他们的理智,对婚姻对战争都是。

而且我觉得以他们的性格,并不适合经营一段婚姻,我看不出詹姆和莉莉有什么灵魂共振的,莉莉从小的生活环境,她听的音乐,她读过的故事,和他完全不一样,他真的理解她所喜爱的事物吗?他真的有那个耐心去为她接触麻瓜的一切吗?他要怎么懂得她在巫师和麻瓜两边都不能获得认同的挣扎,要怎么理解那些构成她这个人的每一件琐事,要怎么接触那片滋养她这个人的土壤。他们之间能有几个共同爱好,能有几个共同话题,处事原则金钱观念相同的又有几个,原谅我只能看到他们超强的自我,和不能妥协的性格。

詹姆和莉莉都是很自我的,詹姆在黑湖那里既不在乎卢平被小天狼星说满月,也不关心彼得是否想玩金色飞球。火车见面那里斯内普和莉莉在聊天,斯内普热情推荐自己喜欢的学院,他非要插话进去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在罗琳补充的莉莉试图和佩妮见面的剧情里,他也照样没注意到伊万斯姐妹的和解才是最关键的,明明弗农在听到飞天扫帚时表现得守旧又不友好,他非要提古灵阁和父母存下的金子(显然他陷入了自我的对话逻辑,我要应付他的问题,我要澄清这些误解,而没意识到这次对话的主角不是他。如果他情商高一点,根本没必要应对这种挑事的问题引发矛盾,巧妙转移话题,让这次见面的根本目的得到实现才是关键)。结果让德思礼一家不快而去,莉莉坐在那里哭,罗琳说“弗农姨父对哈利的厌恶和西弗勒斯·斯内普的厌恶一样,部分源于哈利与他们都非常厌恶的父亲的相似之处”,他还给自己儿子的未来人生带来了许多麻烦。

詹粉喜欢吹詹姆信任朋友,不带有色眼镜,收留小天狼星,莉莉run不输“anything”,然而我觉得为什么不看看原著是怎么说的呢。“不会,如果他以为我是奸细,就不会告诉我,彼得。”不告诉卢平换保密人这是小天狼星的行为,也是詹姆的行为,他们都怀疑了卢平,这才是他内心想法的体现,至于他人口里的形容,那是最不靠谱的东西。伏地魔在别人眼里不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吗?詹姆如果哈利不亲眼看见,谁会告诉哈利他霸凌同学呢?死亡本来就会给人上滤镜,大人们总不愿意给孩子说太多细节,哈利给阿不思波特讲ss,不也说“他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人”,没提ss过往对他的针对吗?

如果詹姆真的是尊重在乎卢平,他就不会同意换保密人瞒着卢平这个方案,他如果信任卢平,真的认为“不信任朋友是可耻的”,他就会和小天狼星抗议这个方案,因为这对卢平是不公平的。同样,狼人事件,小天狼星的操作也是给卢平留下了心理阴影,如果詹姆真觉得这件事很严重,不能这样对待朋友,他就不会继续像没事人一样和小天狼星玩,而是选择远离这种人。而且黑湖事件,小天狼星说要是满月就好了,詹姆也无所谓。詹姆明明知道卢平是个级长,他也照样当着他的面违规,照样让卢平在满月和他们去村子里玩,让卢平自己一个人受到内心的折磨,说实话这些操作没有一个让我觉得他很尊重在乎卢平。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和小天狼星差不多,他们都觉得满月陪着一个狼人是一件很刺激很冒险有有趣的事情,至于卢平在不在乎他们开狼人的玩笑,“毛茸茸的小问题”会不会让卢平感到不安,他并不那么在乎。

詹姆所谓的不歧视不过就是不当面嘲笑他们,但是卢平明明任何地方都没有表现出有问题,他不还是被卢平狼人的身份所影响,宁愿怀疑卢平都没想过彼得。火车上先搞学院歧视的,觉得斯莱特林不行的也是他,一见面就给人起外号,你说他不搞歧视?还有收留小天狼星,这个事情真正需要出力的是他的父母吧,詹姆只需要接纳和好友住在一起的主意,他的父母才是真正忙前忙后出钱出力的人,他父母要是不愿意,他又能做什么。

而且让莉莉跑很难吗?路边着火了,谁都会喊一声跑,这是本能,看看原文“他们正在小小的客厅里,高个子、戴眼镜的黑发男子,在用魔杖喷出一阵阵彩色的烟雾。大门轻轻一响,被他推开了,但詹姆·波特没有听到。他跨过门槛时,詹姆冲进门厅,真轻松,太轻松了,詹姆甚至没有捡起魔杖……”这说明他来到门厅时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伏地魔,他只是听到了响动来看一眼,但是根本就没有任何战斗意识,根本没想过要用魔法进行决斗拖延时间。他只是来看了一眼,看到是伏地魔,然后喊莉莉跑我来挡住他,换谁这个时候都会喊对方跑,更别提詹姆斯波特这么一个一直沉浸在英雄主义的人物了,他当然会加上最后一句“我来挡住他”显得自己很英勇。但其实他冲进门厅时,根本就没做好斗争的准备,罗琳都说了这是一种本能,和英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He had no - he wasn't given a choice, so he rushed into it in a kind of animal way, I think there are distinctions in courage.

对詹姆而言,只要他宣称自己改过自新,全世界的善意都会吻上来,他一直都活得太轻松,任何一个选择对他都是轻而易举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就能获得称赞并且有家庭兜底的事情。

而且他们当的这个凤凰社成员仔细分析感觉也当得挺有水分的,这是预言的原文“有能力战胜黑魔王的人走近了……生在曾三次抵抗过他的人家”对于抵抗罗琳补充过,莉莉和詹姆毕业后拒绝伏地魔的招揽也算一次,这个所谓的抵抗算得很宽泛。那么剩下两次应该是参与凤凰社行动,毕竟能和伏地魔正面对决的是邓布利多那个水平。唐克斯、金斯莱都是有工作的,到了詹姆、莉莉、小天狼星罗琳说的就是“詹姆有足够的金子养活他们”“他们是全职凤凰社成员”,他们如此全职,结果根本就没培养出一点战斗意识。

莉莉在信里说“我们搞了一个很安静的生日茶会,只有老巴希达在场”“小虫上周末来过了,我觉得他情绪低落”“关在这里詹姆有些憋闷,他尽量不表现出来,可是我看得出——隐形衣还在邓布利多那里,所以没有机会出去”说明他们也不是过着完全封闭生活的,平时还是有往来的人的,但是凤凰社成员在第七部见面时拿着魔杖互问身份的习惯反而被他们忘记了,伏地魔上门时,詹姆跑出来没带魔杖,后面莉莉也没带魔杖,这真的没让我看出一点战斗素养。

在战场上打滚过一轮的人,听到响动看也不看先躲避和拿武器,这个应该属于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吧。结果两个人都不随身携带武器(对比就是赫敏这个非凤凰社成员在参加婚礼时,还记得拿着珍珠小包),这操作就算是放到抗战时期的普通人家里也很离谱啊,你自己稍微了解一下那些危机时期,人人都会带点防身工具,这是基本危机意识也没有啊。而且詹姆如果不是被借走了隐形衣,他还要冒险出去,emmm…我只能说詹粉得庆幸幸好隐形衣被借走了,不然伏地魔上门时,詹姆在外面溜达,导致莉莉被杀的时候自己完全失职,詹粉连吹的东西都没有了。

好了说回莉莉,在伏地魔上门时,莉莉的做法也很难评,“别杀哈利!求求你……发发慈悲……发发慈悲……别杀哈利!别杀哈利!求求你——我什么都可以做——”敌人面前痛哭流涕哀声求饶,甚至说我什么都可以做,就,挺不符合莉莉女战士的身份的,抗战期间多少人宁死也不求饶。而且这个“什么都可以做”,要是伏地魔说“好,那你给我泄露凤凰社成员所有人的姓名和住址,伏地魔大人会知道你是不是说的是真的”她也要做吗?

斯克林杰可是被折磨致死都没有说出哈利的行踪,原谅莉莉痛哭流涕那里我看不出她保护哈利的勇气,像莫丽那样“不许伤害我的孩子,你要想伤害他就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我反而更能感觉到勇气和爱一些,莉莉说了七个“别杀哈利”说了四个“求求你”说了两个“杀了我吧”,我感觉这更像恐慌的语无伦次的哀求,而并不是真想一命换命。

预言决定了伏地魔肯定不会饶了哈利,他们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指望敌人在这种事情发慈悲根本就不可能。莉莉没带魔杖但为啥宁愿在伏地魔上楼的这个时间推一堆箱子,也不赶紧找到魔杖幻影移形带着哈利求助邓布利多呢(哈利波特的世界里可以瞬间移动的东西很多,哈利就是在一瞬间摸到门迎钥匙逃走的,小天狼星用巴比克逃走了,哈利一群人用多比逃走了,既然预言都到预言头上了搞个壁炉,搞个像双面镜/假加隆/画像那种能够瞬间向邓布利多求救的东西不好吗?搞个消失柜不行吗?阁楼上拿把扫把飞出去也比待在卧室里强啊。怪不得有人阴谋论,邓布利多第二部就让凤凰帮哈利,第七部给了罗恩熄灯器,但是他好像什么都没给莉莉和詹姆留啊),莉莉也是,这几乎是要带着哈利一起送死的举动啊(我说国产剧里面,这个时候跳窗,跑到一户人家那里躲起来的生存几率都大些,更别说巫师有体质,纳威被叔叔扔下去都毫发无损)。

还有别和我说莉莉这么说是想发挥爱的魔法啊,莉莉爱的魔法生效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斯内普为莉莉求了情,因为斯内普求情了,所以莉莉本不必死,爱的魔法就是本不必死而死了才能生效(所以如果没有斯内普求情,莉莉和哈利都会死,伏地魔也不会被打败,这就是为什么罗琳说“However, the course of my fictional war was forever changed when Snape chose to abandon the course on which he was set, and Dumbledore helped him do it.”,斯内普在两次战争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莉莉根本就不知道爱的魔法,她也不可能想到这种事,因为她根本就不会想到她绝交的玩伴会为她求情,她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她是否知道她挡在哈利前面可能引发的任何后果?”罗琳:“不,因为就像我在书里写的,这种事情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没有人生还,因此也没人知道会发生什么 。”

莉莉的行为放在手无寸铁唯唯诺诺的女性上行得通,但是放在莉莉的女战士的人设就是越想越奇怪啊。

别和我说,作为一个母亲她被吓傻了,她确实很害怕,但她又没有害怕到放弃主观能动性去堆箱子。而且如果她只是一个做不了主没有武力的母亲,这个行为确实是会合理点(其实也不见得,多少懦弱的母亲,在关键时刻都会爆发强大的意志,誓死要和伤害她的孩子的人搏斗)。但她的人设是一个耀眼独立敢于反抗的姑娘啊,这个行为放在她身上就是很割裂的,罗琳在处理这个剧情的时候完全忘记了她个人的性格,而只是强调了她母亲的属性。这对莉莉这个人就是很不公平的,难道你能想象赫敏面对伏地魔追杀哈利的时候,不是想办法逃走,而是等着他上楼跪在地上求他放过哈利吗?这完全是破坏了赫敏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行为逻辑啊。

(还有也别和我说现实如何如何,一个人确实要允许软弱,但我说的是一个作品的人物要符合行为逻辑,作品和人是不同的。一个作品尤其是一个作品的小配角,它所展现的片段就是要最快速地体现这个人的性格,就是要符合这个人的人物设定,如果出现了和人物设定不符的行为,本身就是写作的一种崩盘。

现实中一个人物的奔溃总是各种环境背景性格因素的集合,它永远都是合逻辑的,但是小说中的奔溃只能是作者用设定好的环境背景性格来铺垫,而它合不合理是我们可以判断的,这就是小说和现实最大的不同。

现实中突然的奔溃,我们觉得不合理只是更多细节我们不知道。而小说中我们觉得不合理则是作者没有设置好。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应该用现实中的逻辑审视小说中的逻辑,而不是把小说中的结果当成现实中的结果来维护

总之黑湖事件的后半个莉莉直接被罗琳写崩了,莉莉从一个独立的人,变成男人的附庸品,她成为男性视角下的叙事符号,她所做的行为,不是出自一个独立的有主见的女性做出的行为,而是作为罗琳的提线木偶要完成的任务。

罗琳需要她和斯内普决裂,需要她爱上詹姆,需要她早早结婚生子,需要她像一个柔弱不能自理的女性在危机时刻吓得慌了神忘记自己是个巫师,放弃逃跑,坐在那里等伏地魔发发慈悲,然后主动凑上去送死,完成救世主存活设定的功能性母亲。她整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偏好,她成为了一个行为割裂的工具人,一个霸凌者粉丝为霸凌者洗地的有力的支撑,而这是我不能接受的。

但是即便我把黑湖事件之后事和她割裂开来,我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也不能因此认为莉莉,就是我以为的我喜欢的那个姑娘了。

哪怕是黑湖之前,她的很多事也都是处理不到位的。荡秋千,姐姐被她吓到了“莉莉,别这样!”较大的女孩尖叫道,“妈妈叫你别这么做!”“妈妈说不许你这样,莉莉!”,佩妮让她别这样,可是她不在意“可是我没事儿,”莉莉说,还在咯咯笑着。我带过我弟后就发现,年长者对于这种有危险性但是又不听劝的行为是很头疼的,要小心翼翼地看护,生怕出了意味,很心累的。

还有树枝事件,佩妮说“你倒说说你穿的那是什么?”指着斯内普的胸口说“你妈妈的衣服?”,然后树枝砸到了佩妮,她立马就责怪斯内普。如果是我弟偷听我和我朋友的说话,这么说我的朋友,那我是会对我弟很生气的,并且对我朋友感到很抱歉的。就算我朋友打了我弟,我也会生我朋友的气,但一码事归一码事,我也得替我弟向我朋友为她的说辞道歉,再指责我朋友做的不对,而不是发一通脾气,扔下我朋友不管了。如果我要追我弟,我也要和我朋友讲清楚再走,后面再努力促成双方的和解道歉。既然我两个人的关系都想维护,那么我就得尽量不让这个矛盾扩大,我不能让自己加剧双方的矛盾。莉莉这里的操作,显得不是很在乎斯内普这个朋友,毕竟树枝砸下来,莉莉立马就指责斯内普,虽然这事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是斯内普干的,但还有那百分之二十的意外。如果她在乎他尊重他的感受的话,也不应该立马就下结论“是你干的”“就是你”,这样挺伤人的,万一就是正好是意外呢?心平气和地询问,循循善诱并不难,质问反而容易引起抵抗的情绪。

还有莉莉去霍格沃茨,被姐姐骂了,然后她对佩妮说“你给校长写信求他收下你时,可没认为这是一所怪物学校”她偷看姐姐的信就罢了,为什么非要把信的事情的告诉当事人。这和我妈当年偷看我手机,翻看我的聊天记录,查看我在网上所有浏览记录,还得尖酸刻薄地大声说出来,各种点评,把我否认得一无是处,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和主动权,有什么区别。我当时真的崩溃掉了,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对,什么都是错的,信任机制完全崩坏,这真是很伤人的举动。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莉莉没有向佩妮道歉反而狡辩,把责任全部怪在斯内普身上,火车上也在迁怒斯内普,她真的没有多少隐私和尊重的观念,评价斯内普内裤那里也是这样。没有人拿着一把刀架在她脖子上逼着她看,不想看可以不看的,她有拒绝的权利,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这都是斯内普的错。我以为不要随便翻别人的东西这是基本家教(是的,这是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只是我妈认为我是她的所有物,不算别人。我吃她的,穿她的,住她的,所以理所应当听她的,所以她翻我手机不在这个隐私范围内,当然她这种观念也有问题,但这里不细讨论了),斯内普当然没有家教这种东西,但是莉莉我以为她会有(当然你也可以说她为什么要有,我尊重,但我只能说这并不是我喜爱的那种女生)。

而且她明明知道佩妮羡慕魔法,却没有办法拥有魔法,她为什么从霍格沃茨回来,还要带一堆癞蛤蟆蛋,把茶杯变老鼠(这是佩妮说的,佩妮编不出超出她认知的东西)。得了好处,自己心里知道,在没有得到好处的人面前低调做人这是很简单的处事之道。她一年有大半时间可以玩魔法,剩下的时间陪陪父母,重温麻瓜世界的事物,维护一下姐妹感情,聊聊佩妮的爱好,不去表现自己的魔法彰显两人的差距,这并不难啊。把茶杯变成老鼠,我记得佩妮是有洁癖的吧。而且说真的,被偏爱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姐姐的感受如果用心去观察是能够被注意到的,佩妮认为莉莉有魔法让父母偏爱,莉莉自己也知道佩妮羡慕魔法,结果“每逢放假回来,口袋里装满了癞蛤蟆蛋,把茶杯都变成老鼠”。莉莉一直都这么做,而佩妮在父母的偏心下真的离家出走了,这个影响可不是一点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且她和斯内普吵架(注意当时穆尔塞伯是没找成玛丽的麻烦的,因为原文说的是“他们想对玛丽做什么”不是“对玛丽做了什么”,而且斯内普也不在场,莉莉说的是“你知道他们想做什么吗”不是“你看到他们做了这些”。再怎么样,这事都怪不到斯内普头上,玛丽都没因此对斯内普有意见,斯内普顶着一身伤跑去和莉莉道歉的时候,还是玛丽传的话)她劝斯内普不要和穆尔塞伯交朋友,强调黑魔法很邪恶,但是斯内普反问波特他们的霸凌不也很邪恶吗,她又说他们没用黑魔法。她对世界的认知也显得很二极管,同样是霸凌,不用黑魔法的霸凌者就可以原谅,和他约会,我不理解。

而且尖叫棚屋事件,有人觉得莉莉已经猜到卢平是狼人,说真的,我觉得还不如希望莉莉不知道呢。不然莉莉明明知道卢平是狼人,知道打人柳下面的隧道,知道斯内普差点丢命,知道詹姆斯波特“救”了斯内普,斯内普又暗示他们满月溜出去,她难道就没想过把这几件事捏在一起吗?如果她知道卢平是狼人,猜到了斯内普差点被卢平害死,而学校居然只是这样处理,但还是这种理所应当的口气,那我就觉得有点可怕了。而且说实话,这里我觉得很奇怪,这是莉莉第一次提到斯内普丢命这件事“你真是忘恩负义,我听说了那天夜里的事情”,态度却只是在指责他不知恩图报。已知斯内普是她的朋友,詹姆是她当时(不管怎么说)明面上讨厌的霸凌者,结果她听到掠夺者的说辞就这么相信了。没问自己的朋友到底发生了什么险情,身体状况怎么样,详细经过是什么,只是纯粹指责,就算她不知道卢平是狼人,这里也真的显得有点冷漠了。对比就是哈利被马尔福搞得满脸鼻血的时候,罗恩没有笑,也不信马尔福的说法,而是在意哈利的状况,无条件相信哈利。

斯莉关系仔细分析后发现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我以为他们相伴而行,是曾经最好的朋友,是最了解对方的人,是陪伴对方最久的人。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所有的细节都显示莉莉从未信任过斯内普。他们不是铁三角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托付的关系,它只是一种很浅薄摇摇欲坠的联系,稍有不慎就会碎了一地。甚至可以说能维持这么长时间,都是靠斯内普的低头服软忍耐而来的,莉莉的每次出场几乎都在指责斯内普,而斯内普几乎每次都是痛苦又不知所措,这真的不像是一段很健康的关系。

整个记忆里莉莉几乎从未信任过关心过斯内普,毕竟对于那种挚友,那种你发自内心真正关心真正信任的朋友,你不会因为刚好有一个树枝打在姐姐身上,就立马怪罪对方。也不会因为自己偷看了信被姐姐骂就立马把责任都推给对方,还不会明明知道掠夺者是个霸凌犯针对自己的朋友,听到掠夺者传出来的拯救第一时间就相信。没有关心过自己朋友的安全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对方,更不会看到自己朋友被露出了内裤第一时间想笑(这里一个很明显的对比就是哈利被马尔福搞得脸上都是血,但是罗恩没有笑,也没有相信马尔福的话,而是关心哈利),甚至不拿出魔杖解救对方。

这些所有的被写出来的细节都显示她和我以为的不一样,那个我从细节里抓住的闪闪发光善良热心活泼开朗阳光勇敢有同理心的莉莉,反而可能是我自己的臆想。罗琳真实下笔描述的莉莉是一个行为割裂,甚至只有完全推翻她正义动机才能理解她行为的莉莉。一个勇敢三观正热情善良的女性是绝对不会亲眼看到霸凌现场后还嫁给一个霸凌犯的,再加上莉莉的行为仔细分析就是对ss充满了不信任,并且看上去情绪暴躁专横听不进话不尊重人不体谅别人。甚至在斯内普主观意愿上不打算对她做出任何伤害的情况下,多次对斯内普做出了伤害而不自知,她远不是一个好相处有同理心的女孩,所有的细节都显示她是很自我的。

那些阴谋论能有市场,也是因为这点,因为阴谋论甚至能够把她一切矛盾的行为都解释得通。毕竟如果有人像斯内普那样一开始就看不起我弟,我就不会尝试和他做朋友。如果有朋友对我的其他朋友骂脏话,我直接就绝交,不会等到骂到我头上再绝交。如果有人霸凌我朋友,哪怕这个朋友后来和我绝交了,我也绝对不会接受一个霸凌犯的约会。莉莉的一切行为自始至终就是火不烧到自己身上就当作看不到,她周围的人,姐姐被忽视,斯内普被霸凌,其他好友被斯内普骂,都遭受了不公,但她自始至终独善其身,享受了所有赞美。

如果像阴谋论所说的那样,她是一个很自私很有心机的人,那么她前期后期的行为逻辑反而完全一致了。因为莉莉本来没多在乎姐姐,她只是需要一个魔法世界的窗口,所以她可以不在乎姐姐的感受和斯内普交朋友,可以把看姐姐的信的事说出来而不道歉,还可以每次回家都变魔法,让姐姐忍受父母的忽视偏心。因为莉莉也没多在乎斯内普,所以她可以每次都随意指责斯内普,每次都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没有体谅过他关心过他一次,甚至明明知道“詹姆斯波特喜欢你”还心知肚明地在黑湖事件中和霸凌者打情骂俏“我宁愿选巨乌贼也不愿意选你”,这是说这个的时候吗?

因为莉莉也没多在乎她的那些女性朋友,所以斯内普对她的其他朋友这样叫的时候,她没有像罗恩一样抽出魔杖和马尔福决斗,而是装作无事发生,“我不能再装下去了”说明之前一直在装作看不到,直到斯内普叫在她头上她才决定绝交(这甚至能解释为什么哈利没有遇到一个像卢平、小天狼星一样的来自母亲的朋友看望过他)。因为她也没在乎过霸凌受害者的感受,所以最后她可以为了钱嫁给詹姆。因为她也没在乎凤凰社成员的感受,所以她待了一年,在面对食死徒人数是凤凰社成员的二十倍这种危机关头的时候,怀孕退出(就是说这种时候不能做避孕措施吗?比尔和芙蓉就没在战争中怀孕啊,现在的年轻人没钱都不敢生孩子,詹姆莉莉父母都死了,他们有没有想过万一他们牺牲了谁来照顾哈利啊。当然按照阴谋论的逻辑他们就是趁机怀孕退出的),在面对伏地魔这个凤凰社共同的敌人的时候她也可以说出“我什么都可以做”。

这个阴谋论居然是合理的,而且是能解释所有让我感觉说不通的事情的,这就很离谱,也很能说明莉莉人设的问题了。我以前其实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斯粉会对莉莉有意见,我以为她是斯内普人生的一道光,但是现在这样看,我发现其实斯粉的意见是有道理的。莉莉并不是作为一道光出现的,是我和斯内普把诸多美好的想法加在她身上让她变成了美好的存在,但从实际行为来看,她并不是。很多人拿莉莉是个完美女神,她的选择不会有错,来强调斯内普的恶劣和詹姆的改变,这个论证从论据到逻辑链到论证过程到结果都是错误的,不合逻辑的。

这样错误观点的传播我也真是看了太多太多,所以我发现确实有必要拆解莉莉完美无缺的形象。不能让大家用莉莉选择詹姆,从而证明詹姆的正确性,进而为原著根本不存在的詹姆的改正和优点臆想辩驳,为霸凌行为花式洗地。我不接受这样的行为,没有任何人应该遭受霸凌,“食死徒预备役”也不是理由,没有人可以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对另一个人扣上这么大一顶罪名。既然当时斯内普并不是食死徒,那么他就不应该遭受这个,而如果斯内普成为了食死徒犯了罪,自有法律为他审判,也没有人可以代替司法机关私自进行审判

更何况斯内普在学生时代根本就没参与进迫害同学的事情上,他根本就没做什么,连霸凌他的詹姆都没说自己是正义的。“他欺负同学,他是一个恶毒的斯莱特林,我是在教训他”如果詹姆可以这么说,他早说了,而不是找不到理由说“因为他存在”。没有任何人可以视别人的伤害于无物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的人生,就应该因为他所处的学院,所待的环境,在他还没有犯下错事的时候就被定性,被定罪,仿佛他所遭受的一切就是活该,没有人。

“因为斯内普是一个食死徒预备役,所以被霸凌致死也是活该”“因为莉莉选择詹姆,所以詹姆就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呵呵你管霸凌别人叫阳光开朗?)”这就是一种强盗逻辑,这就是一种缺乏最基本的理性与良知,只剩下低级的情绪宣泄与野蛮的偏见,把校园暴力美化成青春热血,用婚恋市场价值给校园暴力镀金,忽视道德,无视法律,用自我感动的滤镜包装犯罪,践踏基本法治精神和人道主义原则的病毒式洗脑。

罗琳的设定就是有问题的,她在这方面认知不够,她真的不应该在儿童文学里面,把霸凌用“很多人年轻时都会犯傻,长大就好了”的含糊不清的态度带过去,这是真的会带来了很多恶劣的影响的。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还并没有形成稳定的三观,而莉莉又看似被她描写成完美女神,不可侵犯的正义象征,多少人为了维护自身所喜爱人物的绝对正确性,会自发地为莉莉选择詹姆洗地,“什么互殴”“什么被霸凌活该”“什么霍格沃茨就是这样子”(我请问,从来如此就对吗?霍格沃茨因罗琳的认知被描写成这个样子,我们就能因此忽视像狼人事件这种事本身的恶劣程度,延伸到现实中无所谓的态度吗?这是儿童文学!)。那种冷漠的,对人命毫不在乎的态度,真的在hp圈里到处都是,之前看到hp圈某大V带节奏说“不需要在乎(一条人命,因为他是自己凑上去的)”看得我血都凉了,不敢想象,多少还没有形成稳定认知的孩子会被这个风气带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人总是这样,当你为一个观点站队时,碰到类似的事件,也会因为你的站队,而产生好像这样也没那么过分的想法。而当一个孩子在网上说出“詹姆把斯内普的内裤露出来是互殴,不是霸凌”时,那么下次他就真有可能在网上看到有人的裤子被扒下来内裤都露出来的视频时下意识地想这会不会是互殴呢,再下一次他就有可能在现实中遇到别人的裤子被扒下来时想这是互殴吧,被霸凌者本身应该也有问题吧,我还是不要管了,这事问题不大,人的底线就是这样被一步步放低的。

所谓冷漠,就是每一个不作为的行动一点点累积起来形成的惯性,有些认知形态上的东西是真的不能开这个口。至少不能在孩子没有养成成熟的认知前,给出一个含糊不清的态度。是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一个人他可能有阴影的那一面也有好的那一面。但是至少在面向孩子的作品里如果坏的行为没有得到惩罚,如果做错事的人没有赎罪,如果没有给出明确的对这种恶性事件的否定态度。像詹姆,明明霸凌别人,却可以收获美满婚姻,众人称赞,那么孩子是真的可能误以为这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霸凌你吗?那又如何”这种极端言论在hp圈里不是一点两点,多少青少年已经被这种带节奏的洗脑观点腐蚀了认知。

我希望大家想一想,当我们一直努力合理化莉莉的选择的时候,难道不是否定了莉莉本身的自主性了吗?难道不是在传递出更危险信号——只要施暴者宣称自己改过自新,其过往罪行便可被抹除,甚至无需直面受害者即可被原谅了吗?

这是才是我写这篇文章最根本的目的,我希望大家如果是爱她的,爱那个正义的有主见的莉莉,就请尊重她的主观意愿,不要把罗琳写毀她的操作,来反过来证明莉莉的正确。

而这也是我悲伤的地方,我依旧存有爱着她的余温,我依旧会在同人里看到莉莉的美好而感到高兴,会看到莉莉画像而感到雀跃。我爱过那个众人眼里聪明勇敢活泼伶俐的她,爱过那个斯内普记忆里的独立有自己脾气的她,爱过那个我理想中的她,那个与我的想象相结合的她,我爱过她,她曾是我理想中的样子。

但她其实并不是我爱的那个样子,我还是爱着她,但是我再也不能纯粹地爱她了,再也不能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