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比东魏面积大了好几倍,为什么南梁世家说东魏占了一半天下?
以前天涯有人估算过,南梁鼎盛时面积261万平方公里(543年),后来交趾李贲称帝,面积缩水。
侯景之乱前夕大约249万平方公里。
东魏面积大约71万平方公里。
不过,南梁除了建康、南徐、三吴,还有一些沿江比较重要的郡以外,大部分地区人烟稀少,开发程度并不高。
从人口看,东魏大约占了北方的八成,全国的一半。
一、北方的八成
从隋朝大业五年的统计看,原东魏北齐辖区近550万户,超过2800万人。
北齐灭亡时统计户口是2000万人。
但是考虑到北周时期曾经扩大编户,搜查出一些人口,实际可能更高一些,估计北齐灭亡时在2200万左右。
那么按照这个增速来看,东魏后期估计也有1600-1700万的样子。
原西魏辖区在隋朝大业五年只有130万户、约700万人,估计西魏时期只有400余万。
东魏占了北方的八成。
这个和两汉是有些相似的。
西魏辖区是崤山以西,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但以黄土高原和山区为主,真正人口密集的只有渭河平原和汾河下游,十分有限。
两汉时期该地区人口也不到北方的两成,有的时候只有一成左右。
二、全国的一半
对于南朝的人口,不同学者的估算也有很大差异。
王育民、葛剑雄等,按照增长推演,同时认为隐匿比较严重,估算出南梁鼎盛时1800-2100万左右。刘宋则达到1800万。
也有学者认为最多1000万出头。
比如时军军,根据兵力分析,认为刘宋至多七八百万人。
但兵力实际上是和在籍户口对应的,也就是逃匿户口本身就无法征兵。不能以此论证在籍人口的准确。
实际上从刘宋一些地方的户口也可以看出在籍人口确实低估很多。
比如华山郡,史书说晋末根据三千家流民而成立,而刘宋时已经过去几十年,登记只有千余户。
再如青州(包括侨置的冀州),刘宋大明时登记48万人,只有七八万户。而东魏时高达20余万户。这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增长的幅度,何况北魏末年是有下降的,宋失青州时也有下降。
但王、葛认为南朝各地户口普遍只有实际1/3甚至更低,也是值得怀疑的。
至少,刘宋的核心地区,比如南徐州、三吴,看起来户口并没有低估很多,如果和隋唐、西晋相比,南朝的户口前后衔接依然较为顺畅(综合考虑移民因素、战争因素之后)。
那么可以预测的是,南朝对于核心地区的普查是相对完善的(尽管也有低估),而对于偏远地区的普查则覆盖度很低。
总之,王、葛可能给出了一个更为乐观的估计。
假设南梁实际巅峰在1500-1700万,则依然只与东魏接近。
西魏大约只有400余万。
那么东魏的确是占了全国一半弱人口(45%)。
而侯景之乱以后,南梁人口大减(估计至少减少三分之一,核心地区下降更严重),东魏占全国的比例又进一步上升了,预计可达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