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遇到过哪些有自毁倾向的人?
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许多人。
我认识太多 人生轨迹匪夷所思的人,每次你以为他快安定下来,按部就班好好活的时候,又急转直下出幺蛾子。
丢工作、分手、背井离乡、抑郁家里蹲,周而复始,乃至于违法,负债。
自己亲手毁掉,即将好起来的一切。
你不知道他脑子是怎么运转的,甚至于说,粗略一看,还真怪不得他,全是因缘际会,身不由己。
仿佛冥冥中有一根弦在提溜着,千万不要安定,千万不要幸福,别停下来……
……
刨除玄之又玄的死亡本能,所谓回归虚无的原生潜意识。
现代人的自毁倾向,源于时间和生命的不可逆性,和一次又一次的预期失效,最终在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如意上,顺流直下。
某种意义上,也源于容错率太低。
一步错,满盘皆输,而这个自认为输,的认知钢印,又极难动摇。
不管是外界规训的生存范式,还是自我内心构建的标准,又是极其刚的,毫无弹性的。
打个比方,就像英雄联盟上路对线,一个失误,可能导致一血被单杀,然后对面诺手就可以无限杀你,塔都没法出。
这局游戏,于你而言,早就结束了,从空了那个q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要不你就等着躺赢,要不就等输,反正你自己是要被折磨二十几分钟以上的,毫无游戏体验,无所作为,注定如此。
但游戏你可以挂机,人生怎么挂机?除非自我了断,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个勇气。
所以就面对早就失去掌控,静待折磨的未来几十年,唯一能做的是什么呢?
就是摆烂,就是间歇性自毁,那样才可以偶尔唤起一点点掌控感,以及排泄出过量堆积的怨毒。就算排泄到自己身上,那也是一种排泄。
……
回顾前面的概念
为什么不允许幸福,不允许安定?非要一次次装作无意去毁掉。
因为所谓的幸福安定,是明面上的,是被他人期望锁住的牢笼。
那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
那么自己真心想要的去了哪里?答案是,没了,碎了,再也不可能了。
源于自己的无能,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倒,被外界的困难打倒,被自己的软弱 懒惰拖延 愚笨 打倒。
一开始想读名校,扬名立万,站在聚光灯下,有一个梦幻伴侣。
后来又降格为,有一份稳定工作,保持一些情怀爱好,找个相对顺眼的结婚。
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放弃,失败,妥协,又一次一次的重新构建预期,说服自己这样也不错,直到再也无法说服。
就像手上一块饼,切掉一大块,又切掉一大块,不停地往下切,最后什么也不剩了。
这就叫,预期完全失效,连一点饼都没了的人,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我的人生已经全毁了,我的人生早就毁了。
不同的人耐受度不一样,有的人饼被掰掉一半,就直接全扔,不完美宁愿全不要了,有的人会撑到最后一刻,直到撕扯完毕才绝望。
所谓的绝望,未必是债台高筑,众叛亲离,死路一条。
它也许只是在某个瞬间,某个轻飘飘的二十七岁上午,表面一切如常,内心却裂成粉,悄无声息,嘴上只有一句:“算了,好没意思。”
其实已经不想往下活了,但又不能真的去死。
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知的,甚至不自知的,可能一不小心就到了这一步。
……
现代人的自毁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内心深处埋一根爆竹,越压越深,积蓄极为暴烈的能量。
随时跃跃欲试炸翻眼前的一切。
所以你会看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件小事,一个口角,无限上升怒火,直至流血事件,不死不休。
外卖员,快递员,服务员……都是一颗颗隐藏的定时炸弹。
你只是怼了一句陌生人,却愕然发现,他红着眼睛直直朝你走来,眼神中分明写着想死,想杀。
因为你启动了他的自毁程序。
……
而另一种自毁方式,是在心理下一场无边无际无尽的细雨,从白垩纪,下到清朝。
整个人蒸腾在空茫的水汽之中,迫不及待地引颈就戮,放弃一切,损毁一切,一点点自暴自弃,凌迟自己。
营造一种,绵长的,弥散的,可供赏玩戏谑的自毁悲剧。
酗酒,嗜睡,摆烂,成瘾性行为,干一天躺三天,等着身体一点点坏掉。
这种人和抑郁症患者高度重合,很像,但又来得更隐蔽,慢性活死人。
当然现实中所有的芸芸众生,未必会表现的如这两种这么典,但多多少少会粘上一丝。
例如很多沉默寡言的中年父亲,盼着早出晚归的下班路上,自己被高空坠物砸死,被车撞死,就可以结束这一切。
很多神经癫狂的中年母亲,偶尔,又仿佛在故意逼死自己的男人和孩子。
他们似乎一边拼命辛苦维持这个家,一边又在隐隐盼着这个家爆掉,一了百了。
而现在的年轻人,内心也经历了一场剧变:
他们在无法逆流的人生中,潜意识多植入了一个念头,那就是我还可以毁了一切,放弃一切,一拍两散。
就不像上一辈一样,无论怎样都凑合苟下去,哪怕自欺欺人。
而是,一边苟,一边熬,一边随时也可以一了百了,什么都算了。
也就是,心里多了一根弦,我大不了全算了,大不了爆掉这一切。
形成一种诡异的动态平衡,佛系,随性,苟,又充满极端情绪,躲起来练阿鼻道三刀。
……
何解?
还是回到这块饼。
你为什么会觉得这块饼已经掰完了?已经碎尽了?
因为你的饼太单调了,只有金钱,颜值,房子,车子,儿子,面子……
那岂不是很快,一下两下三下就全丢完了。
又或者你的饼太硬了,太脆了,你自己设置的太高了。
非要完全出于本心的梦想执行,天下闻名的高度,灵肉合一美与心的契合,璀璨缤纷无遗憾的游历体验……
那当然会一碰就碎,一碎就全碎,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如果能锻炼出,随时揉面烙饼,做新饼的能力,以及把原来的饼变得更柔韧,更丰富多元,就不至于全撕碎完,无可盼,无可活。
永远不要失去重构叙事的能力,我们如何去解释描述自己的生活本身,就决定了我们如何幸福,如何自毁。
(什么叫失去重构叙事的能力呢?就是相信自己的人生已经全毁了,我完了,我回不了头了,我除了死就是折磨,我没的救了。没有办法再重新构想一种,积极的,中性的,语言方式,去解释自己的人生:“我虽然……但我还可以……”)
愿你们的心口永无利刃火药,只有春天的花瓣,如此柔软,如此喜悦,如此甜美,满溢出对生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