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双非研究生毕业后也不好找工作,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考研?
发布时间:
2025-03-31 22:45
阅读量:
2
近几年,整个社会都处在学历贬值的舆论浪潮中,在2024年之前,考研报名人数依然以每年数十万的规模增长,虽然去年全国考研人数降至388万,但人数依然不少。
互联网拉进了彼此的距离,连我们村里的人,都知道人才大战,比如安徽的地级市的教育局招聘,已经招聘博士了。
蚌埠市的高中,明确要求硕士学历,当然工资待遇也不会高太多;东部的一些企业的岗位,硕士起薪比本科生高出的仅仅是几百元,但是隐藏了晋升通道的优先权。因为“本科遍地走”已经成为现实,所以硕士学历成了很多工作的“底线”——即使它可能被贴上“贬值”的标签。
还有一方面愿意,我问过自己带的大四毕业学生,他直接就说:“去年秋招时,企业开出的薪资太低了。以前没想好,现在想考研,再想想,起码考研能让我再躲三年就。”疫情后经济波动、AI技术冲击传统行业,让年轻人对就业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恐惧。考研成了“缓冲带”,也成了重新定位自我的机会。
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学历推恩令的背后都会造成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学历会持续贬值。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原来本科生即可胜任的岗位,现在却要求硕士甚至博士学历。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加剧了就业市场的内卷现象。大家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只得不断“卷”,本科生不得不读硕士,硕士生则不得不继续攻读博士,最后造成的只能是教育质量的下滑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
但问题是,读了研真的更好吗?关键不一定那。现实中,研究生就业也很卷,学历倒挂我都不知道第几次说了。
考研人数两年下降 86 万,专家称「卷学历」性价比急剧下降,研究生学历不吃香了吗?还有些用人单位看似“偏爱”高学历,但实际却在压低研究生的薪资。结果,读了三年研究生,毕业后发现起点和本科生差不多,甚至连一些普通岗位都难以胜任。这种感觉,就像用很高的期待换来了“平平无奇”的结局,难免有点扎心。
博士出来也是卷~天天出差在路上。
END